印度举国之力也要守住的全国制高点

印度控制的查谟克什米尔(包括查谟,克什米尔山谷和拉达克)占70%的是穆斯林(根据印度2001年的数据)。剩余人口多是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其他宗教人口极少。拉达克居民是黄种人,与中国藏族同种。在查谟的南部居住了许多部落,这些部落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邻近的印度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德里市。

印度举国之力也要守住的全国制高点

克什米尔自古以来就是战略交通要道,在整个南亚次大陆地区。由于板块儿之间的相互运动,使得这一地区的山脉众多,基本上将南亚次大陆于亚洲的其他地区分隔开来。在历史当中,印度的本土居民一直生活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之中,创造了古印度文明,但是外来入侵者基本都是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的通道处居高临下的进入南亚次大陆,进而征服整个印度地区。这时的印度经常饱受外敌入侵的困扰,因此这个通道自古便对印度十分重要。再没有外族入侵的时候,这一条通道也是印度通往中亚,西亚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

印度举国之力也要守住的全国制高点

另外整个印度河的大部分流域都在巴基斯坦境内,而克什米尔就是印度河的水塔,这也就意味着印度实际控制了巴基斯坦的水源供给。为了将巴基斯坦从克什米尔地区赶走,印度多次在上流修建水坝,以要挟巴基斯坦给巴基斯坦断水,如果巴基斯坦掌握了克什米尔,那么就会夺回水资源的主动权,不用看印度脸色行事。而且随着两国人口的增多以及环境的恶化,对于水资源的要求日益严重。即便没有克什米尔对于印度河的水流量,两者也一定会大打出手。

印度举国之力也要守住的全国制高点

克什米尔自古以来局势就很复杂,印度北部旁遮普地区的锡克人在1801年建立了锡克帝国,以拉合尔城作为首都。1819年,锡克帝国占领了富饶的克什米尔河谷,并将这一地区的查谟、蓬奇等地封给了古拉伯·辛格三兄弟。1834年,在锡克征服拉达克的前夕,拉达克王请求将本区域置于英国的保护之下,但英国人为了交好强大的锡克,拒绝了这一请求。拉达克王也派人到拉萨请求支援,但当时清朝的驻藏大臣“拒之弗纳”。1840年,锡克帝国吞并了拉达克和巴尔蒂斯坦。

印度举国之力也要守住的全国制高点

在1845年英国与锡克的战争中,作为锡克帝国首相的古拉伯·辛格故意采取了许多错误的战略,配合英国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作为回报,1846年3月,英国政府与古拉伯·辛格签署了《阿姆利则条约》,以750万卢比的价格将英锡战争中获得的克什米尔地区卖给了后者,并册封后者为“查谟和克什米尔大君”。查谟和克什米尔成为英印帝国体系中的一个土邦。英国不干涉土邦的内部事务,但土邦承认英国的最高主权,与其他国家发生争端时必须服从英国政府的仲裁。条约并且规定,不经过英国政府的同意,土邦不能随意改变现有的领土边界,英国和土邦之间有相互军事援助的义务。

1860年,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派军队攻占了吉尔吉特,从而使其统治范围基本上等同于今天所说的克什米尔地区。

印巴分治之后,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区(自由克什米尔和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区(查谟-克什米尔邦)。锡亚琴冰川同时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其中大部分地区,而巴基斯坦则控制了其中较低的山峰。巴基斯坦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视为有争议的领土,而印度则援引其宪法证明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印度举国之力也要守住的全国制高点

从上图可以看出,印度次大陆北部边境线基本沿喜马拉雅山南麓,一直被中国俯瞰,好不容易在西北部边境,印度终于登上了帕米尔高原,虽然面积不大,但确实印度全国唯一的制高点,哪怕是举国之力也要守住的,否则印度首都新德里(图中的红点)直接无险可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