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内经》一定要三经并学吗?

刚才一个朋友找我交流三经(《内经》、《易经》和《道德经》)并学的方式,我个人在公益分享时提出这个三经并学的方法,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观察到这些经典都是有知识交叉点的,然后这个交叉点就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体系。第二个提出三经并学,也是个下策,是没有办法的一个办法,因为对没有任何修证功夫和非专业人士的普通人来说,只能走逻辑学习的路线,三经并学的目的是多些了解,然后在学习上少走些弯路,因为学错还不如不学。

因为内经的成书及阴阳五行体系都是在西汉大成的,对汉唐时代的读书人来说都是日用熟知,所以学习《内经》时,书中没有延伸知识是很正常的,但是实际上《内经》等经典隐藏了大量的对古人是常识的知识背景,但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如果是望文生义的学习经典,歧义就太多了,所以学了经典用不上也是正常的,因为你的理解可能基本都是错误的,尤其是各种释义混乱,也不知道谁说的对。

秦始皇焚书以后,很多书都被烧掉了,失传的书基本都是这个原因,所以到了西汉又开始把民间偷藏散落的书收集上来,做了收集整理工作,算是保留下来一部分书,但是有些被烧的绝版书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按逻辑推理,找到这些失传的书,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希望秦焚书之前的墓葬里有,近代考古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度量衡文字都是各国有各国的标准。主要以竹简记字,帛书极少见,所以看书其实就是看竹简,由于各个国家文字不同,加上竹简很笨重,搬书只能用车装,所以一本书流传起来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古人为什么提倡背书,就是这个原因,另外竹简结绳而书的方式必然导致混乱串缺失。

西汉初才有了最简单的纸,直到东汉蔡伦造纸以后,纸张才开始真正用起来,到了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才广泛流传起来,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基本都是宋版,尤其是医书,就是这个原因。

我个人的体会,结合实证来学习经典,直奔要义,跟着传承的力量内引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