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之後,你認為俄羅斯還能守住如此龐大的領土嗎?

王明碩


俄羅斯建國以來,國土面積一直在變化中,到目前為止俄羅斯總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這不是俄羅斯最大的時候,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達黑海南部、西起波羅的海、東達阿拉斯加,國土面積約2280萬平方公里。

俄羅斯國土面積如此之大,很重要的 一個原因是了一直主張領土擴張的戰略,俄羅斯沙皇曾經說過,俄羅斯只有到了有印度洋的出海口才算是真正的強大。其中俄羅斯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俄羅斯帝國先後逼迫中國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計使中國喪失了33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到後來前蘇聯建立俄羅斯應該是達到了最強勢的時期,但是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面臨的極大的危機,葉利欽被西方國家愚弄,這個時候普京站出來了。他讓俄羅斯逐步穩定,在國際社會上也確定了強國的地位,經濟增長70%,帶領俄羅斯走出了最困難的時候。不過我們也需要看到普京已經執掌俄國進20年,雖然有一段時間出現了二人轉,但是權力卻握在普京手中。

普京也有老去的時候,到時候龐大的俄羅斯能維持住現在的的情況嗎?失去普京這麼一位強人政治的領導,俄羅斯能一直髮展下去嗎?

我覺得俄羅斯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目前俄羅斯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經濟方面不好,但是俄羅斯國家基本已定穩定,社會問題已經少了很多尖銳的矛盾,所以即使普京下臺,俄羅斯也很難出現大亂子。

一個完整的俄羅斯,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核實力,這會讓周邊國家不敢隨意謀求俄羅斯的領土,比如日本雖然一直叫囂要收回北方四島,但是也只能靠錢買,絕對不敢動用武力收復,所以有強大軍事力量的俄羅斯,只要不出現國內不穩定的事情,基本不用擔心領土被其它過節竊取的問題。

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目前美國一家獨大的形似將會在持續幾十年,而中俄聯合將勢在必行,所以俄羅斯只要保證了與中國的聯合,那麼在經濟上也不會出現很多問題。

所以即使普京下臺了,只要俄羅斯保證聯合中國,社會穩定,以期強大的軍事力量,不用擔心領土完整的問題。


帝國烽火


這個問題,當然是沒有問題。

提起俄羅斯,我們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四個字:噬土成性。

的確,這個崛起於東歐平原上的小公國,用了僅僅400年時間,領土就擴張了400倍,成為面積高達1707萬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領土大國。

但俗話說“打江山易,坐江山難”。能擴張不代表能固守,在俄羅斯400年的瘋狂領土擴張中,曾經遭遇過很多重大挫折。比如克里米亞戰爭戰敗,出賣阿拉斯加,一戰期間與德國簽訂《佈列斯特條約》,以及1991年的蘇聯解體。

尤其是蘇聯解體,使俄羅斯元氣大傷,至今都未得到完全恢復。而且隨著時間發展,俄羅斯面臨的內外形勢更加嚴峻。

普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俄羅斯的頹勢,將俄羅斯引向一個相對良好的發展空間中。那麼如果普京不再,俄羅斯將何去何從?龐大的國土會再次走向分裂嗎?

靜夜史認為,在可預見的範圍內,俄羅斯領土再次分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俄羅斯繼續解體的基礎已經不存在

俄羅最虛弱的時候是1991年蘇聯解體。

此時的葉利欽,親手埋葬了紅色帝國蘇聯,滿心歡喜的以為放棄共產主義制度的俄羅斯,從此會得到西方世界的接納,成為西方大家庭中的一員。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西方國家肢解蘇聯的目的並不是想要一個全新的俄羅斯,而是一個死透的俄羅斯。直到這時,葉利欽才發現自己上了西方國家的當。

但是覆水難收,當了冤大頭的葉利欽只好努力補救,在他的第二任任期中,葉利欽和西方國家劃清界限,轉而與東方大國搞好關係。

不過休克療法中的俄羅斯並沒有因為國家政策的轉向而有所好轉,相反因為俄羅斯朝秦暮楚的政策,使得國家經濟發展形勢更加嚴峻,到20世紀末,甚至滑向崩潰的邊緣。

在這樣的情況下,深感無力迴天的葉利欽終於肯放開手中的權力,在20世紀的最後一天將權力移交給普京。

實踐證明,正是這一決策,很大程度上挽救了俄羅斯。普京上臺後一方面終止休克療法,另一方面打擊尸位素餐的寡頭們,將俄羅斯從瀕死的邊緣中拉了回來。

在普京的鐵腕政策下,俄羅斯出現了難得的生機,在葉利欽時代懸而未決的車臣問題,在普京時代得到了解決;對於南奧塞梯問題,普京更是以5日戰爭的迅雷之勢令世界刮目相看;而在2014年的克里木事件中,普京咄咄逼人的態勢,更是彰顯了俄羅斯強硬的進取態勢。

對於俄羅斯而言,普京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而且普京的存在也告訴了所有俄羅斯人一個道理,那就是:

只有強硬主義才能救俄國。

所以即使普京卸任,經濟繼續低迷,俄羅斯仍舊會保持強硬的對外姿態。不管主動還是被動,這都是俄羅斯當前形勢中唯一的生存辦法。

而只要強硬,俄羅斯就不會分裂。

2、俄羅斯分裂不符合世界各國的利益

在這個世界上,希望俄羅斯二次分裂的人有之,而希望俄羅斯繼續保持統一的人更有之。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俄羅斯不僅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更是國際社會中重要的一份子。而只要參與國際社會,就必然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影響。

而大多數國家都不希望俄羅斯從此分裂,這其中就包括我國。

作為和我國糾纏了至少400年的國家,我國無疑是俄羅斯對外擴張的最大受害者。

但是今日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依然相當嚴峻,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圍堵,一刻也不曾停止,三條島鏈至今橫亙在太平洋上,阻礙著我國走出去的腳步。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方邊境的安全尤為重要。換句話說,我們需要俄羅斯確保我國北方的安全。

在當前情況下,俄羅斯雖然恢復了部分元氣,但俄羅斯的工業體系早在蘇聯解體後就被徹底摧毀,今日俄羅斯的經濟主要靠出賣資源等方式來維持,根本無法再現蘇聯時期的榮光。

在這樣的情況下,半死不活的毛熊是真正的好毛熊。

除了鄰居不希望俄羅斯解體,老對手也不希望俄羅斯煙消雲散。

我們有理由相信,美國也是不希望俄羅斯走向解體的,雖然美國有對手要上,沒有對手創造對手也要上。

但美國依舊需要一個俄羅斯般的對手。因為一個相對強大的俄羅斯的存在,會讓美國的歐洲小弟們繼續生存在恐懼之中,這種恐懼會演變成對美國更加強烈的依附。

也就是說:歐美團結靠俄國。

所以從國際環境中看,俄羅斯走向分裂可能並不是一件好事。

況且作為蘇聯的加盟國,俄羅斯在蘇聯時期進行了一系列加強俄羅斯統一的舉措,這在客觀上保證了俄羅斯的統一。

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又拋棄中亞五國等忠實小弟,減輕了俄羅斯經濟負擔,阻止了俄羅斯的崩潰。

所以俄羅斯分裂的基礎也不復存在。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我是HK君,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蘇聯解體及前蘇聯地區解體的歷史

自從蘇聯解體這樣的事情發生後,人們開始驚奇地發現蘇聯居然能解體?!

其實從二戰以後的殖民地獨立情況來看,這是一種趨勢。

比如說,我們之前只注意到大英帝國、法國等國家的殖民地體系不斷地解體,但是卻沒有注意到蘇聯繼承的沙俄也有大量的殖民地。


前蘇聯地區或沙俄地區有200多個民族,這些民族地區或國家被沙俄吞併後,他們的反抗和壓迫從來不斷,沙俄也因此被包括列寧在內的許多人稱為“各民族的牢籠”。

一戰時,十月革命之後,沙俄其實就解體了一次,這些民族大部分獨立出去。比如說,芬蘭、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羅馬尼亞收復了摩爾達維亞地區。

而當時正在鬧獨立的烏克蘭則獨立未遂。

這是前蘇聯地區的第一次解體,因為一戰的關係,使得沙俄的統治力大幅度被削弱。

在二戰時,蘇聯在蘇德戰爭中也被削弱了,蘇聯境內的很多非俄羅斯族人選擇與納粹合作,謀取民族獨立。但是斯大林對這些民族實施整體遷移,將他們從原來居住地遷徙到中亞和北亞(西伯利亞)地區。

所以,蘇聯在二戰時不僅沒有解體,反而在戰後,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侵佔了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德國的部分領土,以及我國的圖瓦(唐努烏梁海)。

主張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蘇聯政權,就這樣通過武力把很多有產階級的民族拉進了蘇聯的“無產階級大家庭”。為了方便更多的其他國家“自願加入”蘇聯,蘇聯人在憲法中預留了一個危險窗口:各共和國可以自願加入,也可自願退出。

這看似蘇聯解決了從沙俄時代遺留的殖民地問題,但其實是為蘇聯的日後解體埋下了伏筆。

這就是蘇聯或斯大林當年的民族政策問題了,中國和蘇聯同樣是戰勝國,但是中國卻被蘇聯肢解了——在雅爾塔會議中讓美國同意從我國分裂出外蒙古!

我國不是殖民地國家,蒙古成為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也不是殖民侵略的結果,我國能在元朝統一還得感謝蒙古人。

蘇聯——這個紅色帝國表明上看似解決了自身的殖民地問題,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因為蘇聯境內的非俄羅斯民族感受到了自身的政治地位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局面。

所以,在1989年以後,本來在二戰時期或二戰後就應該像亞洲、非洲各殖民地地區紛紛獨立的沙俄殖民地才正式開始獨立了。

不過,這一波沙俄殖民地的獨立,雖然來得晚,但是還是在20世紀末發生了,沒有拖延到21世紀。

二、普京時代的俄羅斯

2000年,普京上臺以後,採取鐵腕政策,鎮壓了車臣獨立勢力,接著並派軍攻入格魯吉亞,佔領或者“收復”了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南奧賽梯自治共和國,然後又“收復”了克里米亞,並間接地在東烏克蘭建立了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普京總統的這一系列動作,讓俄羅斯的領土解體趨勢得到了遏制。所以在普京時代,沒有人懷疑俄羅斯會再次解體。


前文已述,有些人擔心俄羅斯會再次解體,其實是擔心沙俄時代遺留的殖民地問題是否會再次爆發?

現在,普京總統用他的實際執政措施向俄羅斯傳達了一個信息,就是俄羅斯必須強硬,才能維持國家的領土完整。

而且,為了防止俄羅斯的國際關係進一步惡化,俄羅斯特別與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搞好關係,同時加強對蒙古國的支持。

普京的這些舉措無疑是在給俄聯邦打戰良好的政治環境,讓俄羅斯的後人們能有一個更有利的生存空間。

俄羅斯領土目前變化最大的可能性也許來自於北方四島。之前一直只有日本人在跟俄羅斯談判,普京為了發展經濟也希望能吸引日本資金和技術,因此也多次鬆口,但是並沒有做出實質性的讓步。

但是,未來,美國在綜合國力上被我國追趕,因此比如會加快武裝日本,加強美日同盟,日本充當一線打手,這就讓北方四島問題變成美國人對付俄羅斯聯邦的一張牌!

三,普京以後的俄羅斯將會怎樣?

短期來看,不會出現問題,因為普京大帝的整治遺產還可以供後任總統維持較長的一段時間。

長期來看,情況會變得複雜,但是俄聯邦要再次像蘇聯那樣解體,需要一個巨大的時代變革事件出現才有可能發生。

為什麼呢?

因為蘇聯解體並不是一次偶然的時間,而是一次時代結束的必然產物。

前文已經說了,沙俄解體,或者芬蘭、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的的獨立是一戰的必然產物。

本來二戰時期,蘇聯也有可能像同是二戰戰勝國的英國、法國一樣迎來一波殖民地獨立浪潮,但是當時美國需要扳倒英國、法國這些老牌的霸權國家,成為超級大國,必須聯合蘇聯一起來解體英法等國的殖民地體系。

因此在二戰結束後的初期,1949年北約建立以前,甚至在華約建立以前,美蘇之間合作大於分歧。

在我國建立以後,美國開始深刻地意識到蘇聯陣營是美國的強大威脅,這時候才正式東、西方才開始進入了冷戰狀態,而冷戰結束的標誌,就是蘇聯解體,東歐劇變。

所以,蘇聯解體是冷戰結束的必然產物。

因此,俄羅斯聯邦擁有1710萬平方公里的如此龐大的領土,如果要再次解體,必須是遇到了新的是歷史發展的大困境——就是必須要有重大歷史事件。

冷戰結束後,世界進入了多極化的冷和時代,直到現在世界還沒有真正走出冷和的局面。

目前的全球局勢雖然有敘利亞戰爭、也門戰爭、烏克蘭戰亂等小規模的地區衝突,還夾雜有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戰,但是主旋律還沒有進入到熱戰,或者大規模陣營對抗。

沒有深刻改動或結束這個冷和時代的事件發生,俄羅斯聯邦會再次解體的可能性非常小。

這就是歷史車輪發展的必然規律,並不以任何國家最高統治者的意志為轉移。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HK君


實際上,俄羅斯的領土一直處於不斷地縮水之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沙俄的國土面積接近2280萬平方公里,這是俄羅斯歷史上領土最大的時候。一戰後期,蘇俄建立,列寧放棄了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過緊接著,蘇聯建立了,蘇聯以加盟的形式,又以另一種方式收回了沙俄曾經擁有的大部分國土。不過,蘇聯的面積,最終也沒有超過沙俄,蘇聯的面積達到了2240萬平方公里,但是已經比沙俄時期更小了。

1991年,蘇聯解體,15個加盟共和國分崩離析。繼承蘇聯主體的俄羅斯,面積進一步減小到1700萬平方公里。不過,依然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在蘇聯解體的同時,俄羅斯內部的車臣和韃靼斯坦,脫離俄羅斯的傾向也越來越明顯。尤其是車臣,曾一度宣佈獨立。

普京上臺以後,俄羅斯的領土略有增長。一來是普京鐵腕手段解決了車臣問題,使車臣重回俄羅斯控制之下。其二是在2008年的時候,俄羅斯通過與格魯吉亞的戰爭,最終實際上吞併了原屬於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其三是在2014年的時候,俄羅斯通過烏克蘭危機,攫取了克里米亞。

不過,目前的俄羅斯,同時也處於西方國家的大力圍堵之中。在西方國家的圍堵之下,俄羅斯也正面臨著艱難的國際環境。可以說,俄羅斯暫時還勉強穩定的處境,很大程度上是在普京的強硬下支撐起來的。普京之後,俄羅斯是否還能維持這麼龐大的領土,的確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不是普京,俄羅斯的領土在葉利欽時代或許就可能出現第二次解體了。


蘇綻


普京之後,是沒有人敢進攻俄羅斯的,但是俄羅斯會不會像蘇聯那樣解體就不好說了。

對於俄羅斯這樣領土極為龐大,常規軍事力量強大以及擁有龐大核武庫的國家,守住龐大的領土是毫無問題。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結果表明,現在戰爭由於人道主義的限制,戰爭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阿富汗戰爭花費了6856億美元,伊拉克戰爭花掉了8146億美元。如果誰敢貿然對俄羅斯發動戰爭,那麼這場戰爭得花掉多少錢?就更不用說俄羅斯還有數量巨大的核武器。

蘇聯之所以丟掉了大量的領土,最終解體。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出了一個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如果不是戈爾巴喬夫積極鼓勵那些加盟共和國獨立,很多蘇聯的加盟國還是願意留在蘇聯的體制內的。畢竟獨立以後,有些國家確實不大好發展。

當初俄羅斯人是非常反感蘇聯的那一套的,他們非常向往自由的西方。可是蘇聯解體以後,他們發現西方並不是那麼想象的那樣好。俄羅斯可以說在葉利欽時代都快淪為一個二流國家,老百姓日子過得還是不好,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遠遠不及蘇聯。比如當時車臣要獨立,俄羅斯的部隊在車臣被打得打敗,部隊損失慘重,他們居然輸掉了第一次車臣戰爭。要知道車臣可是一個人口不過百萬的地方呀。

這個時候普京站出來,他可以說是力挽狂瀾,止住了俄羅斯衰退的趨勢。在他的治理下,俄羅斯還是取得了很多成績的。這也是為什麼普京能夠從2000年掌權到2018年的根本原因。儘管俄羅斯有很多人反對普京的治國方法,但是很明顯普京還是得到大多數人支持的。70%的人是支持普京的,其中67%的年輕人願意為普京投票。

站在俄羅斯民眾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也很好理解,畢竟目前俄羅斯形勢並不樂觀,貿然選個新人上臺對國家並不是什麼好事情。所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39%的俄羅斯人都表示如果普京不參選總統,他們也不知道要選誰。

由於普京執政太多年,俄羅斯的情況又比較特殊。一旦普京去世,新的領導人未必能夠有效的維持國內的統治。像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家,真正的問題永遠在內部。只要俄羅斯自己不出問題,別的國家是很難奈何得了它的。怕就怕再出一個俄羅斯版的戈爾巴喬夫。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沒問題,俄羅斯不僅能保持現有領土,說不定還會有更多的領土“入賬”。

比如烏克蘭東部的頓涅斯克共和國和盧甘斯克共和國,先是所謂脫離烏克蘭獨立,再是公投加入俄羅斯,基本走得是克里米亞路徑,成為了俄羅斯不可分割之部分。

其實不止這些,還有名義上還屬於格魯吉亞的南奧塞梯以及阿布哈茲,現在都實質獨立了,未來加入俄羅斯,成為俄羅斯一部分,那是大概率事件。

再如名義上隸屬於摩爾多瓦的德涅斯特沿岸共和國,說不定將來為了進一步包圍烏克蘭,俄羅斯就將這個共和國收入囊中,這個不是難事兒。什麼美國製裁,俄羅斯根本不怕這個。

當然,這是說普京之後的領導人不胡來的情況下,如果出來個不靠譜兒的總統,比如前蘇聯戈爾巴,嘴上好聽,但是乾的都是分裂國家的事兒,那就兩說了,不光這個入不了俄羅斯,那比如車臣這樣的地方還會鬧起獨立。不過就算在胡來的總統,也不至於重演像蘇聯那樣的崩潰了,因為俄羅斯基本以俄羅斯族為主體,只有部分零星地區會想獨立。


北玄武


俄羅斯是一個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擁有全球第一大領土面積,為1709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美國或者是60個日本的國土。


要知道,就算是在俄羅斯最弱的葉利欽時代,也沒有哪個西方國家敢於冒風險瓜分俄羅斯的領土。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想必大家也都清楚,從來都是俄羅斯瓜分別人,尤其是東歐國家至今膽寒。不久前波蘭總統訪美時曾向特朗普當面提出,請求美軍永久性駐紮波蘭。甚至主動提出支付2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給美軍建設基地。可見怕俄羅斯到了何等程度。

然而,瓜分俄羅斯領土意味著與俄羅斯直接開戰。就目前世界格局來看,俄羅斯穩穩當當的佔據全球重要一極,這不僅僅是俄羅斯擁有大國國際地位和話語權,最核心的則是其世界第二大的軍事力量。尤其是核武器足以傲視群雄,核威懾力量是俄羅斯敢於硬抗美國的重要砝碼。


普京總統雖說強硬,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俄羅斯有大殺器。任何一個領導人的個人執政風格都與國家的實力密切相關。想當年,美英聯軍入侵伊拉克之時,強硬的普京為何不敢硬碰硬呢?還不是由於俄羅斯當初國力衰弱。

但是,2015年俄羅斯果斷出兵敘利亞,保護既得利益,保護自身在中東地區的唯一軍事基地。就算是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連續性制裁之下,俄羅斯國力不斷消耗時也同樣沒有退兵。就是因為涉及到俄羅斯的戰略利益。

那麼,對於俄國土內的戰爭來說,俄羅斯又豈能讓步。任何敢於讓步的領導人都會被民族主義勢力趕下臺的。無論是普京總統還是後普京時代,俄羅斯作為戰鬥民族的戰鬥意志力都不會削弱。


另外,世界文明發展到了今天,早已不是攻城拔寨的時代,更不是以佔領或者瓜分領土為目的的階段。就像美國在以美元為推動力的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一直都是受益最大的。日前,一場貨幣戰,使得土耳其一夜之間遭遇本國法定貨幣里拉暴跌直至崩盤。這樣的威力不亞於戰爭的損傷,很快就讓土耳其靠向美國了。


東震木


普京之後,俄羅斯能不能守住如此龐大的領土,可以肯定的說沒有問題,守得住。俄羅斯有兩個可靠的盟友,這就是普京所說的兩個盟友 一是俄羅斯陸軍,二是俄羅斯海軍。只要俄羅斯的脆弱經濟不再下滑,以俄羅斯的軍事工業基礎,完全可以打造好這兩個盟友。該題的意思是普京是一個敢於亮劍的強勢人物,能夠面對美國西方的挑釁給予頭迎痛擊,所以很好的維護了俄羅斯的利益。


普京以後的領導人有沒有普京這樣的膽魄,能夠有鐵腕手段還擊美國北約東擴,以及在世界熱點以及中東等地區的爭奪。 首先應該承認普京是一個血性漢子,敢於出手。無論是在烏克蘭還是在敘利亞,俄羅斯面對北約東擴和敘利亞的恐怖分子武裝,普京以絕對的決心和信心,還擊美國的挑釁。在烏克蘭普京還順手牽羊,奪取了克里米亞半島,一時之間俄羅斯民眾為之沸騰,稱讚普京為彼得大帝;在敘利亞俄羅斯軍隊幫助敘利亞政府基本殲滅恐怖分子武裝,以及大部分的親美反政府武裝,取得了敘利亞戰場的決定性勝利。


很多俄羅斯民眾以及對普京比較認同的人,認為俄羅斯這些對外用兵勝利,都是普京的決策和功勞。不可否認,在上述兩國國家發生的衝突過程中,因為普京個人的作用,發揮出俄羅斯強大的戰力。其次,俄羅斯面對美國西方的全面制裁,普京毫不讓步,以牙還牙。在中東地區不僅支持敘利亞作戰,而且還利用美國與土耳其的矛盾,將土耳其拉到與伊朗一起結成為中東三國戰略伙伴關係。俄羅斯的武器出售不僅是傳統軍購夥伴,S-400還打進了土耳其,成功的拉攏離間了美土關係。


雖然俄羅斯經濟下滑,但是由於政治強人普京,俄羅斯在與美國的局部爭奪中,非但不落下風,有時還佔先。 自從普京2000年上任以來,普京利用當時的油價上漲,理順了國內的一些矛盾關係。俄羅斯對外強勢出擊,符合俄羅斯大國民眾的心理需求。但是普京雖然勇敢針對美歐西方,實際上是防守反擊,被迫而已。換一個其它的俄羅斯領導人,面對美國西方的挑釁也要這樣做,否則美國西方對俄羅斯的遏制打壓還會更加的厲害,北約東擴已經到了俄羅斯家門口。


至於普京以後的俄羅斯,不管是誰做領導人,還是不能離開普京所說的兩個主要盟友。如果俄羅斯因為經濟倒退,綜合實力下降,換誰也沒有用。俄羅斯的兩個主要盟友,完全依靠俄羅斯經濟實力的支撐。現在普京的最後一屆任期內,不知道能不能搞好令人頭疼的俄羅斯經濟。如果俄羅斯經濟還是以出售石油礦產資源為主,再加上軍事工業,哪俄羅斯的前途堪憂。

俄羅斯已經拿不出世界市場需要的商品,既沒有了重工業,也沒有輕工業,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必然是逐步萎縮。大量的軍艦和戰機會因為缺乏資金,沒有能力更新,龐大的核武庫也因為沒有資金維護而逐漸減少。普京之後,關鍵的是俄羅斯經濟要振興,離開了經濟發展其它都是空的。從目前來說,普京的執政地位比較穩定,到了離任時,普京肯定會挑選一個合乎自己要求的候選人擔任總統。

不過從目前俄羅斯的情況來看,普京之後的政治遺產並不理想。就如同普京原來希望二十年要打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一樣,可以基本肯定的是已經化為泡影。普京在今後的任期中,能夠調整俄羅斯產業,使得俄經濟變得有活力,哪就成功了。但是遺憾的是,普京與以前的俄羅斯總統一樣,在如何發展俄羅斯經濟上,沒有好辦法。仍然是看世界石油價格的變化,石油價格上漲俄羅斯日子過得去,一旦石油價格斷崖式下跌,俄羅斯經濟就會非常的難堪,連正常維持都有困難。

普京之後,不管是誰擔任俄羅斯總統,俄羅斯並不缺乏政治強人,俄羅斯的軟檔在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陷入下滑的麻煩。


亦新湖


俄羅斯的土地確實是太大了,而人口又太少。

有機遇,但也有風險。兩者都要關注。

而且對後者應該未雨綢繆才對。

俄羅斯目前的領土面積相當於美國面積+澳大利亞面積之和,但是人口卻不到兩個國家的一半,只有他們人口的40%。

而且俄羅斯人口分佈很不平衡。烏拉爾山以西的歐洲部分只有面積的30%,卻有70%的人口;而烏拉爾山以東的西伯利亞部分,佔70%的土地卻只有30%的人口。

這些似乎對俄羅斯未來發展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安排。

(俄羅斯“大區制”)

普京為了防止出現國家分裂,在他剛上臺不久之後的2001年就出臺了一項很重要的法律,修改了俄羅斯的行政區劃。

在地方一級和中央一級之間,設立了一個大區制度。全國分為7個,後來是8個大區,又總統派遣官員直接管理。一個大區下面是若干個地方行政單位,比如什麼自治州、州等設置。

這就相當於普京派出了8名“欽差大臣”來隨時掌握地方情況,直接向他彙報。

有點類似清朝時在省一級設置的基礎上,還會設置什麼兩廣總督、湖廣總督的職位,統管幾個省,直接對當時的朝廷彙報工作一樣。

這個做法就是加強俄羅斯聯邦權威,避免地方各自為政的局面的最好例子。

之所以這麼做,普京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是被車臣獨立武裝鬧的。

當年車臣鬧得很兇的時候,時任總統的葉利欽打擊沒什麼太大效果,普京後來強硬以對,最終徹底將車臣反叛勢力壓制下去。為了防止俄羅斯其他地方也出現類似車臣的這種獨立危機和傾向,普京才會把“大區制”想起來。

所以這也算是對現實局勢的反映。

近20年來俄羅斯基本沒有太嚴重的地區分裂勢力作亂,可以說和普京的鐵腕政策有很大關係。

未來俄羅斯如果聯邦權威受到削弱,國內經濟情況不好,導致人心離散的話,地方一些分裂主義勢力還會抬頭。

想想當年葉利欽時代為什麼車臣能動盪?就是木叔以上說的條件都具備了。

因此,對俄羅斯而言,防止國家分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平衡發展經濟,加強聯邦政府權威。否則未來確實存在新的風險。


木春山談天下


普京

蘇聯為何解體

前蘇聯繼承於沙皇俄國,領土面積為2240萬平方公里,包括俄羅斯在內共計15個加盟共和國。蘇聯名義上是一個聯邦制的社會主義國家,實際上還是以俄羅斯人為主的“中央集權國家”。不過是蘇聯領導人以民主自治的名義將少數民族為主的地位劃為了加盟共和國,實際上主要權力都掌握在蘇共中央。1991年蘇聯集體,從民族的角度,可以看做是少數民族脫離了俄羅斯人的統治,成立民族國家,如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都有各自的主體民族。蘇聯為何解體?原因不外乎三個:第一,經濟發展情況不好;第二,有美國為首西方勢力的打壓;第三,民族分離勢力參與。

前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逼迫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宣佈蘇聯解體

俄羅斯也面臨蘇聯的困境

在前蘇聯,俄羅斯人雖然也是主體民族,但是隻佔總人口的51%;目前,俄羅斯共有1.443億人口,俄羅斯人佔到了80%以上。所以,在其他十四個加盟國紛紛獨立以後,俄羅斯國內的分離勢力也相對弱小。即使如此,外高加索地區的車臣依舊將俄羅斯鬧得天翻地覆,先後兩次車臣戰爭,造成了10000名義上俄羅斯軍人死亡,傷者不計其數。如果不是鐵腕領導人普京的出現,很難想象,以葉利欽的無能,能否打敗車臣,維護俄羅斯的統一。即使鐵腕如普京也沒有能夠徹底消滅車臣叛軍,俄羅斯各地經常出現車臣恐怖分子的身影。如2002年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2004年別斯蘭人質事件,以及今年5月份4名武裝分子襲擊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市中心的天使長米迦勒教堂。

現在俄羅斯面對的局勢比前蘇聯時期更惡劣:首先,經濟發展遇到困難,GDP總量僅為1.469萬億美元,不到美國的7%;其次,地緣環境更惡劣,北約已經擴張到了29個成員國,甚至前蘇聯的加盟國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國都在積極謀求加入北約;最後,俄羅斯依舊有193個少數民族,特別是多數自治加盟共和國多以少數民族為主。

有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可能在外與美國爭鋒,對內震懾民族分裂勢力。但是,一旦普京下臺,俄羅斯經濟又不見好轉,新總統真的能夠有普京的本事,維持住搖搖欲墜的俄羅斯嗎?

不過,庫頁島、海參崴以及唐古烏梁海,那都是在外的遊子。俄羅斯守不住莫大的領土,對我們也可能是利大於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