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北京最“冷清”的时候,但六十年前并不是这样……

一到春节,可真是忙得热火朝天。但对于北京来说,春节却可能是一年中最为“冷清”的时候。马路空了,地铁空了,写字楼也空了……

可你又是否知道,时光倒退六十年,北京的春节并不是这样的。

50年代的春节:解放味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生于五十年代”的北京人,对于春节最大的记忆,是困窘的日子里难得的几日丰足。作为首都,每年春节,都有大批猪牛羊肉运入京城。

有农民趁着过节,早早地背着自家的鲜鱼到市场上兜售。

春节是北京最“冷清”的时候,但六十年前并不是这样……


·

几斤肉、一只鸡、一条鱼,加上点青菜、豆腐,已经够一家人快快活活地吃几天的了。但即使这样并不高的要求,有时也得凭紧紧巴巴攒下来的票证,到供销合作社去购买。

至于糖果、零食,也是过年才见得到,舍得吃的东西。

春节是北京最“冷清”的时候,但六十年前并不是这样……


·

当时过春节,除了吃好的,最大的乐子就是逛庙会。庙会上吃的多,玩的也多,对于孩子们来说,大人给买个风车或者一串糖葫芦,他们就举着到处疯跑。

条件好点的,做一身新棉袄,买上一条围巾,春节是说服自己置办新衣最好的时机了。

至于面包和蛋糕,那是一般人吃不上的“奢侈品”。

60年代的春节:革命味儿

波折坎坷的60年代,北京的新年是“革命味儿”的,老北京过的是“集体年”。单位发票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会。街道统一发票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

春节是北京最“冷清”的时候,但六十年前并不是这样……


不少“生于六十年代”的北京人可能听到过自己的哥哥、姐姐这样向父母拜年:“爸爸同志、妈妈同志,春节好!”连年夜饭,有的都是在公共食堂解决的。平日里粗粮细做难见荤腥,除夕夜的富强粉肉馅饺子就显得分外香。

对于孩子来说,春节永远是快乐的。糊个纸灯笼,红色小鞭炮拆开来单个儿放,都能让快乐延续一年。

春节是北京最“冷清”的时候,但六十年前并不是这样……


70年代的春节:改革味儿

风起云涌的70年代,从“上山下乡受教育”到“恢复高考”,从“打倒美帝”到“中美建交”,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在时代巨变的浪潮中,北京的春节越过越充满了“改革味儿”。70年代初期,物质还不够丰富,买个年货甚至要批条子。春节置新衣,好容易扯到布了,还要在自己或者邻居的缝纫机上连夜赶出来,在初一那天穿上,这可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

春节是北京最“冷清”的时候,但六十年前并不是这样……


娱乐节目远没有今天丰富,能够买台收音机,年三十围着一起听就很幸福了……

春节是北京最“冷清”的时候,但六十年前并不是这样……


排队给远方的亲人打电话也成了过年一景,那个年代号召知识青年下乡,城里的家庭难得相聚,因此这个电话尤为珍贵。

到了70年代后期,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了。大核桃巧克力、话梅糖等恢复生产,蛋香饼干、香酥饼干、特制蛋糕、巧克力棍糖等11种新产品安排生产供应。人们放鞭炮、包饺子、发压岁钱、互相拜年,这些传统习俗没有丢。

80年代的春节:开放味儿

进入80年代,北京几乎改变了一个国家庆祝春节的方式。1983年,央视第一届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一炮打响。

春节是北京最“冷清”的时候,但六十年前并不是这样……


李谷一一口气唱了《乡恋》等七首歌。后来《难忘今宵》几乎成了每届晚会的结束曲。过年看春晚,几乎成了全国人民的“春节标配”,生产了无数人们耳熟能详的“大腕”。

一度停办的庙会恢复了,许多传统小吃也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春节是北京最“冷清”的时候,但六十年前并不是这样……


80年代,年礼的文化味儿渐浓,明信片、贺卡、挂历流行起来。曾经风行一时的暖瓶、脸盆、枕巾、台布,问津者日少。同时,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过年的时候,人们纷纷置办大件。

京城也刮起了一股“彩色旋风”,街头出现了西服、夹克、牛仔、羊绒衫、防寒服、皮大衣,单调的黑灰蓝被打破。

人们用各式各样的衣服,以自己的方式与新时代对话。

90年代的春节:小康味儿

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春晚也办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春晚一夜爆红。1990年春晚,宋祖英以一首《小背篓》唱红中国,此后连续24年登上春晚舞台。同在90年春晚火遍全国的还有赵本山。他和黄小娟的小品《相亲》给大家带来无数欢乐。

倪萍和赵忠祥的经典搭档,成了无数人对春晚的记忆。

春节是北京最“冷清”的时候,但六十年前并不是这样……


90年代中期,人们不满足于在家过春节,开始把春节当成黄金周。1996年12月,海南、昆明、厦门、武夷山等国内热门路线就已经爆满。那年北京春节旅游过年的人数在10万人上下。从这个时候开始,春节,不仅有成亿的人往家赶着团圆,却又有成亿的人往外跑。进入2000年,北京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

春节是北京最“冷清”的时候,但六十年前并不是这样……


北京近郊地区甚至经历了人口爆炸式增长,有媒体统计,过去十年原本人烟稀少的通州、昌平地区,人口年增长率超过10%。一到年关,大大小小的车站,如潮的人群,成了京城一景。

上演着“空城记”的北京,仿佛进入了冬眠,抖落一身的浮尘,享受片刻的宁静,等待来年的喧嚣。今年,你的春节,又是什么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