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一步錯步步錯的愛情,其實只是一個小女孩年少的虛榮

《長恨歌》是王安憶最著名、也最暢銷的小說,這本書獲得了中國文學長篇小說的最高榮譽茅盾文學獎。王安憶是從報紙上看到一則舊社會上海小姐的新聞,萌生了靈感,才構思出了這部小說。

小說的主角是昔日的上海小姐王琦瑤。王琦瑤本是弄堂女孩,偶然的機緣被選成上海小姐後,人生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本上無法自己掌控。王安憶用非常華麗的語言寫了王琦瑤的一生,40多年歲月娓娓道來,功夫全在王安憶對人物關係細緻精彩的判斷。在這本小說裡,王安憶特別深刻地闡述了紅顏薄命這個話題。

那麼,今天我就從王琦瑤這一生淒涼的命運、王安憶的寫作風格和長恨歌的真正含義,來解析這個紅顏薄命的故事。


《長恨歌》:一步錯步步錯的愛情,其實只是一個小女孩年少的虛榮


01、恃靚行兇的王琦瑤,一步錯,步步錯

住在弄堂裡的王琦瑤,本來就是一個美人,而她這一生,也在不斷尋找愛情,但依舊找不到:


《長恨歌》:一步錯步步錯的愛情,其實只是一個小女孩年少的虛榮


1、年少任性,成為金絲雀

王琦瑤成了選美的第三名,就成了上海的三小姐,成了明星,就有很多人來追求了,她也就面臨選擇了。所以,當李主任出現後,王琦瑤幾乎是沒有壓力,就放下了程先生。

王安憶是這麼寫王琦瑤的選擇的,她說:李主任是權力的象徵,不由分說,說一不二的意志,李主任是決定一切的。程先生這是要由別人替他做決定的。

李主任是一位國民黨的神秘大官,你可以把他理解成戴笠一樣的人物。李主任是當天汽車送回家,就約明天晚上的晚飯,第三天就到老鳳祥給她買了寶石戒指。王安憶的敘述中間有很多很精彩的評述。李主任卻是大世界的人,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來去都是由他的。李主任不是接受別人的愛,是接受別人的命運,將人的命運拿過去,一一給予不同的負責,王琦瑤要的就是這樣的負責。

也因此,因為年少時的愛慕虛榮,王琦瑤選擇了有錢有勢的李主任。這裡的選擇有多少愛,有多少算計呢?我想,大家都清楚,可是王琦瑤只是想走出弄堂,過上一個好生活,因此她以自身為籌碼,把自己當成金絲雀,愉快的住進了囚籠裡。

2、似乎找到了愛情,可最終卻錯信了人

王琦瑤回到上海,住進了平安里。康明遜是平安里富裕人家嚴師母的表弟,他在北京讀的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甘肅,他不去,在家裡靠著父親在銀行存款的利息過日子,是嚴師母拉到王琦瑤聚會圈裡的第三位。

康明遜是細緻、善解人意,又周到的。他每天幫著王琦瑤準備下午茶,知書達禮,產生情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兩人的關係,王安憶是寫得極其微妙的,王安憶說,這件事情他們都知道,卻都要裝作不知道,但只能自己裝不知道,不許對方也裝不知道。

康明遜是先知道王琦瑤的身份的,但他是小老婆生的,家裡的獨子,一個想要又沒有骨氣的男人。他在和王琦瑤身體接觸之前,是有言在先的,他說:“我算什麼樣的男人呢?對自己的親生母親都要叫二媽的,在夾縫中間求生存,如果樣樣要靠自己,就更不敢奢望了。”他說,“我什麼事情都沒有辦法。”王琦瑤說:“我求的只是你的心。”康明遜就說:“我怕我是心有餘力不足。”

喜歡上這樣的男人,王琦瑤就只能委屈了。她懷孕了,也沒讓康明遜承擔責任,找到了那個烈士子弟薩沙,這是一個俄羅斯的名字。委身給他,又跟他說是懷了他的孩子,然後讓薩沙帶她去做人流。

我認為,經歷過富貴的王琦瑤在被李主任拋棄後,似乎也明白了,要找一個真心對她好的男人。因此,她的愛情,原本想寄託給康明遜,可是康明遜是個“媽寶男”,並不願意承擔這個風險。因此,王琦瑤的愛情,註定落了空。

3、晚年的王琦瑤已不奢求愛情,她只渴望有人陪陪她

最後一個讓王琦瑤失去自尊的男人就是老克臘。老克臘是上海從60年代開始出現的一個名詞,老是老派,克臘就是古典。用今天的說法就是還固守著考究的腔調,腔調是上海人一直看重的。這個老克臘是個中學體育老師,會彈西班牙吉他,有上百張爵士唱片。

老克臘和王琦瑤相識是因為憐憫,有一次在 party 上面,王琦瑤坐在牆角,就像是一個擺飾,老克臘在她身上看到了時間的腐蝕力,覺得她冷落了,就邀她跳舞。他被她的舞步感動了,王琦瑤也誇他跳得好,是老派的拉丁。他就要請王琦瑤吃飯,他們就成了朋友。

王琦瑤最喪失尊嚴,喪失已經守了許多年的尊嚴的舉動是,把李主任當年給她那個雕花木箱推給了老克臘,說這麼多年,她明白什麼都靠不住,只有這個靠得住。她說:“現在我想把這個底交給你了。我不會拖你那麼久的,我只想讓你陪陪我。”很可憐。可惜,老克臘不是真克臘,他流淚就逃了出來,託張永紅把王琦瑤家裡的鑰匙還給她。張永紅是王琦瑤女兒薇薇的同學,這個前面我已經介紹過,張永紅就把鑰匙給了她的男朋友長腳,“長腳”就是個子特別高的意思。長腳其實是社會上的混子,他就在半夜兩三點拿了鑰匙,開門上樓,掐死了王琦瑤。

細看王琦瑤這一生,她從年少時追求富貴,到晚年追求陪伴。其實,她要的只不過是一份“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但是,因為年少的任性,導致了她一步錯,步步錯。這不免有點可嘆,又有點可悲。


《長恨歌》:一步錯步步錯的愛情,其實只是一個小女孩年少的虛榮


02、王安憶的寫作風格

這部小說可謂是王安憶的代表作。還記得曾有人說,作家筆下的人物就是他們對自己生活的反射,那麼王安憶的寫作風格又有哪些呢?


《長恨歌》:一步錯步步錯的愛情,其實只是一個小女孩年少的虛榮


首先,華麗的敘事方式

王安憶說,她的小說第一句開頭總是定調子的,就像音樂裡的調性確定。而這部小說第一章第一節的標題是“弄堂”,開頭第一句是:站一個制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王安憶說,這是法國作家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中鳥瞰巴黎一節給她的影響。雨果的《巴黎聖母院》用了很華麗的敘述語調。《巴黎聖母院》的鳥瞰是在第三卷,雨果是先細緻地描寫了巴黎聖母院的內景,再在聖母院塔頂上面鳥瞰了巴黎。

王安憶這是先鳥瞰弄堂,寫弄堂裡市井的流言,再寫偏廂房或者亭子間裡的閨閣,看到這城市裡最隱秘罪罰的鴿子,最後才寫到弄堂裡的女兒王琦瑤。

讀過這部小說的讀者,一定會對這個冗長的開頭印象特別深刻,她用了整整的20多頁的篇幅來鋪墊環境。這就是王安憶說的,鋪張、華麗。這部小說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功夫全在王安憶對人物關係細緻精彩的判斷。

其次,深刻闡述了“紅顏薄命”

王安憶這部小說表面上是線性敘述王琦瑤,和本來可以提供給她溫馨命運的程先生的一錯再錯,寫她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從花開,到枯萎前還想重放的悲劇的一生。實際上王安憶是要通過王琦瑤的故事,用她精彩的理性剖析來告訴讀者,紅顏悲劇的原因。

這部小說之所以會感染那麼多的讀者,是因為王安憶比較深刻地闡述了紅顏薄命這個話題。首先所謂紅顏,女人的美都是由男人所發掘的,女人的美一旦被髮掘,成了光輝、光榮,就不能再過平民女子的生活了,她控制不住自己的命運,她的命運就被他人控制了。因為這光輝已經大過了她自身。

而從光榮中跌落下來,還在光榮的塵土之中,多大的光榮就要揹負多大的冷落,她還要揹著這光榮的烙印,而無法回到民間。王琦瑤其實是用40年在還她那個三小姐的名譽所付出的代價,這是為美麗的光榮的犧牲。


《長恨歌》:一步錯步步錯的愛情,其實只是一個小女孩年少的虛榮


03、《長恨歌》的真正含義

王安憶用了白居易的“長恨歌”為書名,指向其實特別明確。王安憶把王琦瑤的悲歌放進白居易的《長恨歌》裡頭,要讓讀者用白居易的《長恨歌》來體會她所講述的王琦瑤這個小故事。

白居易的《長恨歌》,“此恨綿綿無絕期”延續了一千多年。王琦瑤和楊貴妃,一個是國色天香,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粉黛無顏色。一個不過是從弄堂裡走出來的,終歸還是小家碧玉。但所有的紅顏,為顏色付出一生的代價都是一樣的。

王安憶是通過她敘述的華麗,讓你去體會白居易《長恨歌》的堂皇。這樣的一個書名選擇,我想其實是王安憶有意要將王琦瑤的故事放進一個大格局裡頭,讓你通過它體會從西施以來,所有的紅顏、禍水與薄命。

經常有人將王安憶與張愛玲比較,好像兩人都寫細膩的上海女人,其實兩者的本質極其不同。王安憶講究的是方寸之間的針腳,卻絕不會停留在方寸之間,她要將方寸擺在一個大方圓裡,關注的是社會中間這方寸的意義。

按照王安憶的說法,她的出生和經歷都不同於張愛玲,她也不會像張愛玲落筆的目的是寫虛無。張愛玲的悲是消解得了的,王安憶的悲是消解不了的,所以她要將王琦瑤的悲劇命名為“長恨歌”。

總結說來,其實這本書就是作者對生活悲劇的不能消解,再把這種哀愁投進筆下的人物中,這是一個紅顏薄命的故事,也是一個時代、一個女人的悲劇。


《長恨歌》:一步錯步步錯的愛情,其實只是一個小女孩年少的虛榮


結語:

《長恨歌》這本書,描繪的是王琦瑤在人生中,渴望得到愛情,卻最後得不到的故事。而也因為這樣,她的人生也就此錯位,最後結局慘淡。而王琦瑤的生活經歷,不止是她自己的經歷,也是那個時代許多人的經歷,那麼,現在的我們或許能從這些經歷裡得到一些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