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遇難後,手下十三太保只剩下5人,後來過得怎樣?

想必大家都聽過“十三太保”這個說法,最早是來源於《說唐全傳》,講述的是靠山王楊林有十三個義子,號稱十三太保,在這十三個人中,最出名的就是秦瓊。後來,“十三太保”就成了武林高手、猛將名將的代名詞。在民國時期,馮玉祥也有十三位得力手下,被稱為西北軍十三太保。

馮玉祥遇難後,手下十三太保只剩下5人,後來過得怎樣?

馮玉祥本是直係軍閥,後來改編為國民軍,在西北逐漸壯大起來。不幸的是,在1948年9月,馮玉祥因輪船失火遇難。在他死後,當年的十三太保也只剩下5人,他們的結局又是什麼呢?

馮玉祥遇難後,手下十三太保只剩下5人,後來過得怎樣?

第一位是孫連仲,最高軍銜國民革命軍二級陸軍上將。要說此人最輝煌的一戰,當屬堅守臺兒莊。當時,面對日軍輪番進攻,孫連仲以必死之心防守,曾經對手下將士放出命令:“有誰敢過河者,殺無赦!”正因他的堅守,促使中國軍隊最終完成合圍,取得臺兒莊戰役勝利。1949年,他攜家眷前往臺灣,1990年去世。

第二位是孫良誠,馮玉祥出事時,他正擔任第1綏靖區副司令官兼第107軍軍長,不久後淮海戰役爆發,孫良誠在江蘇率部投誠。即使如此,在解放後孫良誠還是被捕了,因為他曾經迫害過革命幹部,1951在蘇州某座監獄病逝。

馮玉祥遇難後,手下十三太保只剩下5人,後來過得怎樣?

第三位是劉汝明,1949年8月,他奉命率55軍接防廈門,兩個多月後廈門便被解放,劉汝明隨即率部乘船撤往臺灣。敗軍之將怎會有好日子過,晚年的劉汝明過得很糟心,於1975年病逝。

第四位是聞承烈。此人很講義氣,1929年,聞承烈的好友韓復榘勸他叛馮投蔣,在威逼利誘下,聞承烈守住了自己作為軍人的底線,據說因為這件事,聞承烈當時差點兒被殺了。在後來,他選擇向解放軍投誠,並一直在文史館工作,1976年去世。,

最後一位是韓多峰。他跟孫連仲一樣,也參加了著名的臺兒莊戰役,並且熱衷和八路軍合作抗日,曾經和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十多名幹部一起創辦了抗日軍政學校。可別小看這所學校,在當時被稱為“山東的黃埔軍校”。就因為與八路軍聯繫密切,後來韓多峰被同僚舉報,很快就被撤職了。

馮玉祥遇難後,手下十三太保只剩下5人,後來過得怎樣?

解放後,韓多峰積極參加新中國的建設工作,雖然經歷了後來的十年浩劫,但是他依然沒被打倒,不僅是心理上沒被打倒,而且身體上同樣如此。據說,在韓多峰90歲時,還能堅持爬山、練拳。1987年,韓多峰先生在山東病逝,享年99歲。至此,一代名將馮玉祥最後一位太保也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