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題材電影《1917》,“一鏡到底”,你值得體驗

戰爭題材電影《1917》,“一鏡到底”,你值得體驗

孤膽英雄,以生命換生命的勇氣

影片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況焦灼期間,兩名年輕的英國士兵斯科·菲爾德(喬治·麥凱 飾)和布雷克(迪恩·查爾斯·查普曼 飾)臨危受命,他們要和時間賽跑,冒生命危險進入敵戰區,傳遞重要情報,以此來阻止一場對1600名士兵的致命攻擊。

攝影師羅傑·迪金斯匠心獨運的將各種場景頭巧妙的剪輯在一起,最終產生一種視覺盛宴,也就是所謂的“一鏡到底”,真是大師必出精品。

戰爭題材電影《1917》,“一鏡到底”,你值得體驗

危險四伏,不懼危險

“一鏡到底”是什麼鬼?

其實,我真不清楚,於是,就去找資料,嘗試把它弄明白。

簡單來說,攝影師在拍攝的過程中,一個“長鏡頭”,不進行任何切換,將要表達內容充分展示的一種攝影技巧。

“長鏡頭”又是什麼鬼?

它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詞,在電影發展初期,由於拍攝設備的限制,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各種剪輯工具和技術,“長鏡頭”反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東西,這裡的長鏡頭,受當時膠片硬件的限制,可能大多數指10分鐘以內的鏡頭。

大師希區柯克的[奪魂索]成了影史第一部運用偽“長鏡頭”拍攝的影片,也成了第一部看起來像是一鏡到底的影片。

到了後來,數碼技術的誕生,反而使得這種長鏡頭逐漸減少,當然,還是有些忠實的“愛好者”,比如,塔可夫斯基、侯孝賢、安哲羅普洛斯等人。

以上理解不一定對,但是,也算是一個感性認識了。

對於這種戰爭題材的電影,攝影師一路跟隨拍攝,本身是一個體力活,也是一個技巧性非常強的活。在時間、空間上做到無縫銜接,這個難度要求是難上加難。

戰爭題材電影《1917》,“一鏡到底”,你值得體驗

經歷磨難,才能完成重生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類似的電影,[奪魂索]、[鳥人]、[俄羅斯方舟]、[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這一個個長鏡頭,確實都能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真實感更加強烈。

也就是沉浸感,就像近幾年比較大熱的AR、VR技術一樣,在體驗上,確實更勝一籌。

不管《1917》到底是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一鏡到底,但是,它定會讓你歎為觀止,強烈建議大家,關閉臥室或者客廳的燈光,沉浸式感受吧!

戰爭題材電影《1917》,“一鏡到底”,你值得體驗

1917,充滿希望,黎明終將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