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巴蜀:楚国全力死战做嫁衣,秦国混水摸鱼入洞房!

巴蜀两国曾经与世无争,在春秋五霸出现之前,基本上不参与中原事物,但是伴随着大国兼并尤其是秦、楚两国的迅速扩张,巴蜀这两国也开始走向历史舞台,而到了天下统一倒计时的战国时期,巴蜀的地位和粮仓都显得更重要,他是统一兼并战争的物质基础。

一幅图看出巴蜀两国有多重要

争夺巴蜀:楚国全力死战做嫁衣,秦国混水摸鱼入洞房!

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激烈争夺,到了战国初期,西部地区只剩下秦、楚、巴、蜀四个大国。而四川盆地无疑是可耕地面积最大的一块沃野,可以说秦楚两国谁能吞并巴蜀,谁就拥有了统一六国的资本。

地理名称 占地面积(平方公里)

四川平原:10万(蜀国)

川东丘陵平原:3万(巴国)

渭河平原:3.6万(秦国)

南阳盆地:3.66万(楚国)

江汉平原:5万(楚国)

汉中盆地:0.7万(蜀国)

安康盆地:0.3万(楚国)

上庸盆地:0.4万(楚国)

争夺巴蜀:楚国全力死战做嫁衣,秦国混水摸鱼入洞房!

秦楚巴蜀四国疆域形势图

巴蜀两国,蜀人安逸,占据广阔的川西平原高枕无忧。而巴人尚武,开拓进取,相继占领了大巴山和长江通道。曾经袭扰楚国,多次和楚国联兵灭国,捞到不少好处,楚庄王时期又和楚国共同消灭庸国,并且占领了庸国的宝泉山盐池。在长江和嘉陵江建立了5个都城,史称“巴子五都”,引发巴蜀之间的长期战争。巴国达到最强盛的时期。引起楚国和蜀国的不安,主要是巴国在与楚国、蜀国和秦国的盐贸易的获利,导致巴国势力扩张,蜀国和楚国都对巴国进行长期战争。巴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但是虽然两线作战,巴国始终保持对盐泉的控制权,这是巴国的生命线。

争夺巴蜀:楚国全力死战做嫁衣,秦国混水摸鱼入洞房!

巴国控制的长江通道和盐池

在楚国的进攻下,巴国一蹶不振

1.公元前377年前,巴国内乱,巴国使臣蔓子,求楚国出兵干预,许诺割三域给楚国,包括有重庆奉节、重庆巫溪和巫山三地,正是巴国强国的宝泉山盐泉所在之地,这是巴国经济命脉之所在。楚国出兵平息巴国内乱,而巴国使臣蔓子自刎不承认之前的许诺。当时的楚肃王看出巴国由于内乱国力虚弱,就进兵占领了巴国之地夷水。楚国的目标很明确,这个地方是清水盐池的所在地,巴国三大盐池之一。

2.公元前361年,楚军从巴国南部进军,占领巴国的涪陵和黔江,目标是巴国的第二大盐池——伏牛山盐池,巴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一蹶不振。楚国在此设立黔中郡。

3.公元前329年,经过将近10年的战争,楚国将巴国的龙兴之地,巫山、巫溪等地攻陷,设置巫郡。这是巴国最重要的盐池所在地,也是巴国兴起之地,尽属楚国。巴国最终被迫迁都四川阆中,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争夺巴蜀:楚国全力死战做嫁衣,秦国混水摸鱼入洞房!

楚夺取巴国大量土地并设巫郡

为何楚国做嫁衣,秦国入洞房?

一、楚国为什么不乘机一举吞并巴蜀?

1.楚国在攻陷巴国大半土地,还夺取了盐池,收获颇丰。常年征战,耗费巨大,适当休养生息,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只能伺机而动。

2.楚国灭巴,生死存亡,巴人必然拼死反抗,蜀国唇亡齿寒也可能联合巴国抵御楚国进攻,那楚军就有可能陷在巴蜀不能自拔。

3.对于楚国来说,战略重心不在巴蜀,而在中原和淮泗地区,还有一个越国可以吞并,更划算的选择太多。

4.战略眼光不够,认为就算楚国拿下巴蜀得不偿失,侧面仰攻也不可能威慑秦国,而不明白一旦秦国夺取巴蜀对楚国的危害。

争夺巴蜀:楚国全力死战做嫁衣,秦国混水摸鱼入洞房!

二、秦国为什么能够一举夺取巴蜀两国?

1.秦国耕地面积小,要夺取耕地和人口,战略方向要么东进中原,要么南下巴蜀。而此时三晋强大并且合纵,秦国无法东出,南下巴蜀是唯一短期内行得通的选择。

2.秦惠文王和秦将司马错,极具战略眼光,吞并巴蜀就在长江流域与楚国接壤,可以从上游顺江而下进攻楚国,在秦楚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将占据明显优势。

3.千载难逢的机会,蜀国内乱,附属国苴国向秦国求援,司马错力主假途灭虢,里应外合合兵苴国,南下攻占巴蜀。

争夺巴蜀:楚国全力死战做嫁衣,秦国混水摸鱼入洞房!

司马错论伐蜀

两汉:刘向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秦国吞并巴蜀后的秦楚格局

争夺巴蜀:楚国全力死战做嫁衣,秦国混水摸鱼入洞房!

秦国吞并巴蜀后,全面和楚国接壤,并且出现了第三处地缘冲突。第一处是商於之地,第二处是汉中地区,第三处是长江流域的涪陵,秦国因此有了顺江而下的优势。那么接下来楚国是如何应对秦国三方面的地缘压力的呢?秦楚之间又爆发了哪些冲突?请听下回分解。

《从游牧部落到穆公称霸》20篇

《大争之世》20篇 《图史春秋》20篇

《秦始皇系列》20篇《楚汉之争》20篇

《两汉盛世》20篇 《汉末三国》30篇

150篇文章,800幅图,敬请收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