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北宋军队战斗力不行?

古往今来之浅谈


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既不能说错,但也不能说对。宋朝各个阶段不同,具体战事也不同,制度执行也不同。

虽然我们能列出许多北宋军制的特点,也能说出宋军疲软的方方面面,但始终还是一个笼统感觉,具体宋军的战斗力是不一样的。宋初赵匡胤时代,宋军绝对不差,能够完成统一中原七七八八的任务。但随着赵光义完成消灭南唐北汉的,寄希望收复燕云失败,要说宋军一下战斗力发生悬崖式下降并不客观。

但是,赵光义的确开始导致宋军力量削减,是从制度上造成的问题。宋军真正的问题是练兵有问题,禁军为作战主力,但基本被养着,带到发生战事的地方,要与其他人配合,例如西夏几次战事,肯定就有问题,互相配合也根本不切实际。这是具体问题导致的失败。但随着情况转变,北宋以放西夏为主,大批军力长期在西北加以磨练以后,神宗到徽宗阶段,宋朝西北军的战斗力并不差,包括后来对付方腊都是童贯带领的西北军,也是和女真联合灭辽的种师道、刘光世、姚平仲等等全是西北军、南宋开始的曲端、吴玠吴麟这些赫赫有名的全是西北军出身,谁说宋军战斗力差呢。

另外就是宗泽从北方大批义军中重新招募整合的军力,经过训练同样优秀,也就是后来岳飞的兵力组成,只要适当训练,宋军战斗力绝对不差,能够和金兵抗衡的,但这是需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战事阶段进行不同的分析,笼统一概而论,就容易产生误解,认为宋朝军事当真一无是处,这并不客观。


何运超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通过兵变的手段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的政权,唐末五代的政权更迭也基本是武力夺取,所以赵匡胤 赵光义都特别防备武将拥兵自重,他们采取了这些措施。

强干弱枝

唐末五代乱世之中,军队是鱼龙混杂的,战斗力并不高。赵匡胤将军队中的精锐部分收编为禁军,而其他老弱病残称为厢军。

禁军是中央军,由中央直接管辖。地方能管的就只有厢军,厢军没什么战斗力可言,主要就是做做劳役。

北宋虽然士兵非常多,但很多是没有战斗能力的。而有战斗力的兵力集中在中央,地方的防备很薄弱。这就导致金兵攻克开封后,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沦陷,但他们无力组织起抵抗。

兵不认将将不识兵

北宋采取的“更戍法”,就是说驻守中央和地方的禁军是定期轮换的,但将领不随之轮换。流水的士兵铁打的守将,这就导致士兵和将领间无法真正熟悉,这样一来,虽是抑制了将领拥兵自重的可能,但同时使得士兵和统帅没有默契,没有归属感,没有凝聚的精神,大大削弱了战斗力。


出征前规定阵图

这个我觉得最奇葩了。将军要领兵出战,朝廷会给他预先制定一个阵图,必须按照这个阵图打。按照阵图打了败仗,总好过灵活应变打的胜仗,这是北宋皇帝的逻辑。但我们知道,战场是瞬息万变的,千里之外一群没有真正上战场打过仗的人提前制定的战略,能打赢才怪了。

重文轻武

一改五代尚武的风俗,赵匡胤特别重视文人,并且告诫子孙不能杀一儒生。北宋一朝对士人确实很优待,而相对的朝堂上武将毫无地位,甚至于喜欢用儒士出身的人充任军事领袖,比如欧阳修 范仲淹等等。我们一方面倾慕这些人出将入相的风采,另一方面感叹纯武将 武将家族的没落。


节墨JM


首先我们要看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国家,这是一个读书人幸福的朝代。在北宋就算文官犯了大错也只是贬谪、流放。从而使文官的地位远远的大于带兵的武将。



而且我认为北宋战力不行往往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谈到宋代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认为这是宋代军队战斗力差的表现。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正是由于这种长期的错误被广泛流传,使大家对宋军的战斗力产生严重误判。我们来看北宋初年一直到真宗同辽国签订檀渊之盟中的四十年里,宋军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战斗力。北宋建立时,为了收回燕云十六州进行了两次北伐,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表面上看,宋的失败证明了自己的武力不如辽国,其实问题不能这么片面的去看。首先我们要看辽国已经建立起来了60多年,自然国力蒸蒸日上。而且重用汉人加之草原游牧民族善战的天性,其整体实力正是如日中天。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北宋想打败他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辽国萧太后看清了这一点,认识到宋朝实力强盛,不可能被征服签订檀渊之盟。使双方和平了近百年的和平。


鹏鹏鹏膨胀


纵观整个南北宋一直都是重文轻武,这和宋朝太祖赵匡胤有脱不开的关系,首先赵匡胤是一个将军出生,黄袍加身以武力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宋氏王朝。所以这一点无论是谁包括赵匡胤肯定都不想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旦军队有过强的战斗力,只要有将军或者元帅有谋反之心那么必定会危及到自身皇位。所以在政治上对于经济的发展是相当重视,虽说军事实力在内的整体水平虽比不上唐朝,但是光比经济水平可以说宋朝完全超越了大唐,农作物产量也全面超越唐朝。宋朝繁荣的经济下诞生了一批文人墨客,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有6人是来自北宋的。在古代文和武有一方强盛,那么一方将会衰弱,北宋强大经济下军事水平必定会打折扣,以及北宋对于军事削减的政治手段,军队战斗力弱是必然的一个结果


沙鱼的辣椒


北宋军队早期还是很强的,之后的衰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 太祖,太宗的重文轻武是政治上的需要,太祖的天下是黄袍加身得来的,武人们有了前科,难免不保再犯,太祖自然对于武人们是心存疑虑的,于是杯酒释兵权,将武夫们养起来,为了从制度上根绝武人造反之源,在政治上,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用文人压制武人,所谓东华门上唱名方为真英雄,文人们极度轻视武人,造成民众,以从军为耻,世风如此,军队底气先弱了几分。

二 军事制度上,北宋,吸取了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采取强干弱枝的的制度,中央禁军最强,地方则是的厢军,由于对厢军投入极少,军官吃兵额空饷,肆意克扣,导致厢军兵额普遍不足,兵员身体素质低下,战力疲弱,几乎成为乞丐军。禁军中后期也出现吃空饷的情况,战力也不济,虽然避免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但是如此低下单位战力,一旦遇上强敌则一溃千里,不可收拾。

三 军事战略缺乏进取心,太祖太宗尚有恢复幽燕的志向,其后帝王则大多缺乏进取心,檀渊之盟后的长期承平,导致君臣上下皆无战心,虽有王韶的西征拓地千里,但是很快又是风平浪静,一潭死水,长此以往,军队自然不堪使用。

四 传统马场的丢失,导致宋军缺乏可用的战马,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宋军无法对付北方和西方的强大游牧民族骑兵,这是宋军难有作为的重要原因。


zhangchi1209


北宋初期,军队战斗力还是相当强的。主要是因为军队是由经过了五代十国的连年征战的将军带领,主力也是由具有相当战斗经验的老兵组成,战斗力可想而知。宋太祖问政于丞相赵普,怎样让宋避免重蹈五代十国军阀割据局面的覆辙。赵普答:重文抑武,强干弱枝。于是,太祖杯酒释兵权,解散地方军队,建立中央禁军,并且建立了以文制武的朝廷管理制度。武将地位不如文臣,武将受文臣制约甚至欺压成了官场潜规则。另外,北宋经过澶渊之盟后,与最主要的敌人辽国达成了将近百年的和平,让北宋和辽国的武力都退化了,所以,北宋被李元昊的西夏长期侵扰,国力也慢慢的被拖垮,以至于有了耻辱的"靖康之耻"。所以,总体来说,北宋的开国皇帝制定的治国方针,再加上北宋高度的商业贸易文明,使得北宋年间,国家的战斗力并不强大。回答完毕,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