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北宋軍隊戰鬥力不行?

古往今來之淺談


這是一個籠統的說法,既不能說錯,但也不能說對。宋朝各個階段不同,具體戰事也不同,制度執行也不同。

雖然我們能列出許多北宋軍制的特點,也能說出宋軍疲軟的方方面面,但始終還是一個籠統感覺,具體宋軍的戰鬥力是不一樣的。宋初趙匡胤時代,宋軍絕對不差,能夠完成統一中原七七八八的任務。但隨著趙光義完成消滅南唐北漢的,寄希望收復燕雲失敗,要說宋軍一下戰鬥力發生懸崖式下降並不客觀。

但是,趙光義的確開始導致宋軍力量削減,是從制度上造成的問題。宋軍真正的問題是練兵有問題,禁軍為作戰主力,但基本被養著,帶到發生戰事的地方,要與其他人配合,例如西夏幾次戰事,肯定就有問題,互相配合也根本不切實際。這是具體問題導致的失敗。但隨著情況轉變,北宋以放西夏為主,大批軍力長期在西北加以磨練以後,神宗到徽宗階段,宋朝西北軍的戰鬥力並不差,包括後來對付方臘都是童貫帶領的西北軍,也是和女真聯合滅遼的种師道、劉光世、姚平仲等等全是西北軍、南宋開始的曲端、吳玠吳麟這些赫赫有名的全是西北軍出身,誰說宋軍戰鬥力差呢。

另外就是宗澤從北方大批義軍中重新招募整合的軍力,經過訓練同樣優秀,也就是後來岳飛的兵力組成,只要適當訓練,宋軍戰鬥力絕對不差,能夠和金兵抗衡的,但這是需要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戰事階段進行不同的分析,籠統一概而論,就容易產生誤解,認為宋朝軍事當真一無是處,這並不客觀。


何運超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是通過兵變的手段從孤兒寡母手中奪得的政權,唐末五代的政權更迭也基本是武力奪取,所以趙匡胤 趙光義都特別防備武將擁兵自重,他們採取了這些措施。

強幹弱枝

唐末五代亂世之中,軍隊是魚龍混雜的,戰鬥力並不高。趙匡胤將軍隊中的精銳部分收編為禁軍,而其他老弱病殘稱為廂軍。

禁軍是中央軍,由中央直接管轄。地方能管的就只有廂軍,廂軍沒什麼戰鬥力可言,主要就是做做勞役。

北宋雖然士兵非常多,但很多是沒有戰鬥能力的。而有戰鬥力的兵力集中在中央,地方的防備很薄弱。這就導致金兵攻克開封后,雖然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淪陷,但他們無力組織起抵抗。

兵不認將將不識兵

北宋採取的“更戍法”,就是說駐守中央和地方的禁軍是定期輪換的,但將領不隨之輪換。流水的士兵鐵打的守將,這就導致士兵和將領間無法真正熟悉,這樣一來,雖是抑制了將領擁兵自重的可能,但同時使得士兵和統帥沒有默契,沒有歸屬感,沒有凝聚的精神,大大削弱了戰鬥力。


出征前規定陣圖

這個我覺得最奇葩了。將軍要領兵出戰,朝廷會給他預先制定一個陣圖,必須按照這個陣圖打。按照陣圖打了敗仗,總好過靈活應變打的勝仗,這是北宋皇帝的邏輯。但我們知道,戰場是瞬息萬變的,千里之外一群沒有真正上戰場打過仗的人提前制定的戰略,能打贏才怪了。

重文輕武

一改五代尚武的風俗,趙匡胤特別重視文人,並且告誡子孫不能殺一儒生。北宋一朝對士人確實很優待,而相對的朝堂上武將毫無地位,甚至於喜歡用儒士出身的人充任軍事領袖,比如歐陽修 范仲淹等等。我們一方面傾慕這些人出將入相的風采,另一方面感嘆純武將 武將家族的沒落。


節墨JM


首先我們要看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國家,這是一個讀書人幸福的朝代。在北宋就算文官犯了大錯也只是貶謫、流放。從而使文官的地位遠遠的大於帶兵的武將。



而且我認為北宋戰力不行往往在談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會談到宋代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認為這是宋代軍隊戰鬥力差的表現。其實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正是由於這種長期的錯誤被廣泛流傳,使大家對宋軍的戰鬥力產生嚴重誤判。我們來看北宋初年一直到真宗同遼國簽訂檀淵之盟中的四十年裡,宋軍始終保持著較高的戰鬥力。北宋建立時,為了收回燕雲十六州進行了兩次北伐,結果都以失敗告終。表面上看,宋的失敗證明了自己的武力不如遼國,其實問題不能這麼片面的去看。首先我們要看遼國已經建立起來了60多年,自然國力蒸蒸日上。而且重用漢人加之草原遊牧民族善戰的天性,其整體實力正是如日中天。這麼一個龐大的國家北宋想打敗他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遼國蕭太后看清了這一點,認識到宋朝實力強盛,不可能被征服簽訂檀淵之盟。使雙方和平了近百年的和平。


鵬鵬鵬膨脹


縱觀整個南北宋一直都是重文輕武,這和宋朝太祖趙匡胤有脫不開的關係,首先趙匡胤是一個將軍出生,黃袍加身以武力奪取了政權建立了宋氏王朝。所以這一點無論是誰包括趙匡胤肯定都不想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旦軍隊有過強的戰鬥力,只要有將軍或者元帥有謀反之心那麼必定會危及到自身皇位。所以在政治上對於經濟的發展是相當重視,雖說軍事實力在內的整體水平雖比不上唐朝,但是光比經濟水平可以說宋朝完全超越了大唐,農作物產量也全面超越唐朝。宋朝繁榮的經濟下誕生了一批文人墨客,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有6人是來自北宋的。在古代文和武有一方強盛,那麼一方將會衰弱,北宋強大經濟下軍事水平必定會打折扣,以及北宋對於軍事削減的政治手段,軍隊戰鬥力弱是必然的一個結果


沙魚的辣椒


北宋軍隊早期還是很強的,之後的衰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 太祖,太宗的重文輕武是政治上的需要,太祖的天下是黃袍加身得來的,武人們有了前科,難免不保再犯,太祖自然對於武人們是心存疑慮的,於是杯酒釋兵權,將武夫們養起來,為了從制度上根絕武人造反之源,在政治上,採取重文輕武的政策,用文人壓制武人,所謂東華門上唱名方為真英雄,文人們極度輕視武人,造成民眾,以從軍為恥,世風如此,軍隊底氣先弱了幾分。

二 軍事制度上,北宋,吸取了唐代藩鎮割據的教訓,採取強幹弱枝的的制度,中央禁軍最強,地方則是的廂軍,由於對廂軍投入極少,軍官吃兵額空餉,肆意剋扣,導致廂軍兵額普遍不足,兵員身體素質低下,戰力疲弱,幾乎成為乞丐軍。禁軍中後期也出現吃空餉的情況,戰力也不濟,雖然避免了軍閥割據的局面,但是如此低下單位戰力,一旦遇上強敵則一潰千里,不可收拾。

三 軍事戰略缺乏進取心,太祖太宗尚有恢復幽燕的志向,其後帝王則大多缺乏進取心,檀淵之盟後的長期承平,導致君臣上下皆無戰心,雖有王韶的西征拓地千里,但是很快又是風平浪靜,一潭死水,長此以往,軍隊自然不堪使用。

四 傳統馬場的丟失,導致宋軍缺乏可用的戰馬,沒有強大的騎兵部隊,宋軍無法對付北方和西方的強大遊牧民族騎兵,這是宋軍難有作為的重要原因。


zhangchi1209


北宋初期,軍隊戰鬥力還是相當強的。主要是因為軍隊是由經過了五代十國的連年征戰的將軍帶領,主力也是由具有相當戰鬥經驗的老兵組成,戰鬥力可想而知。宋太祖問政於丞相趙普,怎樣讓宋避免重蹈五代十國軍閥割據局面的覆轍。趙普答:重文抑武,強幹弱枝。於是,太祖杯酒釋兵權,解散地方軍隊,建立中央禁軍,並且建立了以文制武的朝廷管理制度。武將地位不如文臣,武將受文臣制約甚至欺壓成了官場潛規則。另外,北宋經過澶淵之盟後,與最主要的敵人遼國達成了將近百年的和平,讓北宋和遼國的武力都退化了,所以,北宋被李元昊的西夏長期侵擾,國力也慢慢的被拖垮,以至於有了恥辱的"靖康之恥"。所以,總體來說,北宋的開國皇帝制定的治國方針,再加上北宋高度的商業貿易文明,使得北宋年間,國家的戰鬥力並不強大。回答完畢,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