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的判定标准究竟是什么?这首唐诗给出了最佳答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之所以爱美,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因为美,不仅能愉悦人的感观,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古至今,美女,是常挂在人们嘴上的一个热词,欣赏美女,渴望成为或拥有美女,是饮食男女们的正常情态。然而,真正的美女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情况下,美女只存在人们的想象之中。

美女的判定标准究竟是什么?这首唐诗给出了最佳答案

正因为美女倍受人们的青眯,无论古人还是今人,为了追求美,才不惜采用一切手段和办法来达到这种效果,化妆,就是常用的办法之一。扑粉、描眉、涂口红,佩戴首饰、穿华丽的衣服,这些行为,都是为着增强美的效果而采取的辅助手段。今人更有手术整容的残忍办法,纹眉、割双眼皮、隆鼻隆胸,硅胶添充等一系列人工手段,造就出许许多多的“人工美女”来。为了成为“美女”,一些人可谓费尽心机,足见美女的诱惑力之大。

美女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构成美女的要素有很多,有综合美,局部美,体态美,神态美。其中五官美,则是美的集中体现。古诗中多有对五官美的描写。

美女的判定标准究竟是什么?这首唐诗给出了最佳答案

唐诗中有许多描写美女的佳篇佳句,这些佳句大多体现在对美女的五官、肤色、体态及神态的描写上。例如描写眼睛的美丽,元稹的“眼睛正是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描写肤色的如“温泉水滑洗凝脂”。描写神态的有“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更有描写气质和体态的“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等等。总之,这类诗句很多,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女子的千般美好。

但是,描写美女的诗虽然很多,却总离不开一个比喻,美女倒底美到什么程度,真人毕竟我们无法见到,只能借助于想象去推测和判断。

唐代诗人张祜,以独特的视角,写了一首夸赞美女的诗,历来很受人们的称赞。这首诗,对美女的美,并设有从正面描述,而是通过一个行为上的描述,把这种美反映出来。至于具体是一种怎样的美,张祜则把它留给了读者的想象。

美女的判定标准究竟是什么?这首唐诗给出了最佳答案

这首诗的题目是《集灵台.其二》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诗意解析

诗题中的集灵台就是长生殿,在华清宫内,,属于祭祀场所。张祜之所以集灵台为题,主要这个场所与杨贵妃有关,这个场所是杨家受恩宠的建筑象征。而这首诗主要是写杨贵妃的三姐杨氏,后被封为虢国夫人的。题目虽然没直接写杨氏姐妹,但集灵台即代指杨氏姐妹。

诗的大意是:虢国夫人受到皇帝的恩宠,天刚亮就骑着马进入宫门。因为嫌弃脂粉污了自己本来的姣好面色,所以,连妆也不画,素面朝天的就去朝见皇帝。

美女的判定标准究竟是什么?这首唐诗给出了最佳答案

这首诗虽然具有讽刺意味,但对虢国夫人的颜值却是肯定的。我们说这首诗写美女有独特之处,也就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上。试想,画妆是女人的必修课,它有助于美容和美颜。特别是肤色不好的女人,更有赖于通过擦粉来弥补这一缺陷。而诗中的这位虢国夫人,可谓是天生丽质,颜值极高,她的颜面根本不需化妆,化妆品反倒污了她的自然本色。

美女的判定标准究竟是什么?这首唐诗给出了最佳答案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大诗人李白诗中的名句,清新自然之美,才是美的至高境界。张祜笔下的这位虢国夫人,就是拥有自然之美的女人。而且她还很自信,自信到什么程度?达到了狂傲的地步,连脂粉都没有自己的颜色美好。

美女的判定标准究竟是什么?这首唐诗给出了最佳答案

描写美女的诗很多,张祜的这首《集灵台.其二》,以独特的审美观,独辟蹊径,摒弃惯常的通用手法,以描写对象的一个行为作法入手,便使一个美女形象跃然纸上。这种手法,比直接描写更传神,收到“此处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