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画家潘玉良:从歌妓到艺术殿堂,懂得取舍才是人生大智慧

潘玉良,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曾与徐悲鸿同学,是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的第一人。

她的履历辉煌灿烂,她的人生坎坷传奇,从青楼歌妓到世界顶尖艺术殿堂,她走得坚定不移。

她旅居海外,定下“三不”原则,一不谈恋爱,二不加入外国籍,三不与任何画廊签约。这“三不”,是她对祖国,对爱人,对艺术的忠诚,她用一生践行了这个诺言。

中国女画家潘玉良:从歌妓到艺术殿堂,懂得取舍才是人生大智慧

从孤女到被卖入青楼,到遇见她生命里最重要的男人潘赞化,再到嫁给潘赞化做妾,然后一步步走上艺术之路,许多人都把她的成就归结于她遇见了一个好男人。

不可否认,潘赞化是她的良人,也是她生命重启的恩人,这个男人给了她改变命运最大的宽容与支持,让她一辈子感念在心。

但一个人的成功又岂能尽是他人之力,潘玉良面对人生自己做出的选择才是她走向成功的基石,她的成功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她自己的智慧,懂得把握机会,懂得取舍,永远清醒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中国女画家潘玉良:从歌妓到艺术殿堂,懂得取舍才是人生大智慧

01 紧抓机会,脱离火坑

潘玉良原名陈秀清,江苏扬州人,后改姓名为张玉良,再后来因嫁于潘赞化为妾改姓唤潘玉良。

张玉良幼年即成孤儿,母亲离世前将她托付于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张玉良的舅舅收养。十四岁那年,嗜赌成性的舅舅把她卖入烟花柳巷,张玉良从此跌入火坑。

十七岁那年,张玉良遇到了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潘赞化。

那一日,海关监督潘赞化来芜湖上任,当地政府及工商各界同仁举行盛宴,为新任监督接风洗尘,地点安排在张玉良的妓院,商会会长将张玉良献上弦歌助兴,张玉良轻拨琵琶,珠圆玉润地唱了一曲《卜算子》古调。

中国女画家潘玉良:从歌妓到艺术殿堂,懂得取舍才是人生大智慧

哀婉悠远的曲调让潘赞化注意到了她,一问一答,潘赞化对张玉良起了怜悯之心,潘赞化虽是一个军人,却有着文人的儒雅,举手投足自成一派。

张玉良在烟花之地,自是看人无数,她觉得这个男人是个值得托付的可靠之人,于是冒着大不韪去求潘赞化赎了她,这是她对自己的救赎,若是她没有这份胆量,不知道去争取,哪还有她后来的人生。

潘赞化是一个真男人,为她赎身,后又看她身无一技之长,孤零漂泊,怕她无法生活,于是娶她进门,让她名正言顺做了他的妾,未欺她一分。

也正是如此,张玉良心甘情愿改姓潘,是潘赞化给了她新生,她也把自己一生的爱尽付与潘赞化。

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培根

潘赞化有情有义,可若张玉良没有那份勇敢,不懂得适时争取,又怎会有后来种种。改变命运之人,从来不是别人,是她自己。


中国女画家潘玉良:从歌妓到艺术殿堂,懂得取舍才是人生大智慧

02 幸遇良人,知学上进

不得不说潘赞化真的是一个君子,是开明体贴的丈夫,还是一个好的领路人。他教潘玉良知识,鼓励她学习。

他们在渔阳里居住时,隔壁住着一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洪野先生,潘玉良没事的时候就趴在窗边看洪野先生作画,有时候也会过去随性的抹上几笔。

潘玉良于画画的天分被发现,成了洪野先生的入室弟子。潘赞化没有阻止她,还鼓励她好好学,为她出资,给她提供坚实的后盾。

之后,潘玉良以专业成绩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因她的青楼出身,这份荣誉差点被抹去,所幸被当时的校长认可才加上她的名字。


中国女画家潘玉良:从歌妓到艺术殿堂,懂得取舍才是人生大智慧

潘玉良对人体绘画情有独钟,这在当时的社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大胆,没有模特,她就关上门临摹自己的身体。

她日日努力,找一切可能的时刻学习,最终,她的作品惊艳了同学师长,当时的校长知道以我们国内的情况已经不再适合她的成长,于是建议她到国外继续绘画这门艺术事业。

潘玉良跟着潘赞化,早已生活无忧,她亦可以日日当个贤妻,安守人生做一只金丝雀。

可她有自己的追求,并为之付出了努力,远渡重洋,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学习,对谁都是一种挑战,更不用说当时的潘玉良,可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就觉得“去”。


中国女画家潘玉良:从歌妓到艺术殿堂,懂得取舍才是人生大智慧

所幸潘赞化真的是一个胸襟磊落的男子,他丝毫不阻挡潘玉良,还为潘玉良在当时的安徽省教育厅申请了一个官费留学资格,如此大丈夫,怎能不让人心生敬佩。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潘赞化成就了潘玉良,但若没有她自己的努力,无畏,上进,争取,又怎会有今日之局面,她的人生终是由自己改写。

自此,潘玉良开始了九年的异国求学生涯,再回来之时,她已不是她,已经跻身一流绘画名家,与之共事之人都是绘画界一流人物。

03 了断过去,坚守一颗绘画之心

人生是一场大火,我们每一个人唯一可做的就是从这场大火中多抢救一些东西出来。

——比尔.盖茨

潘玉良是妾,即便她任职教授,成就斐然,依然不能改变她的出身。

潘赞化的大太太容不下她,非是不能忍,当时妻妾盛行,还不至于容忍不下,只因她的青楼出身,大太太觉得侮辱了自己,她没去拜见成,大太太却亲自找了来。


中国女画家潘玉良:从歌妓到艺术殿堂,懂得取舍才是人生大智慧

大太太打电话,不客气地要求正在授课的玉良马上回家。

结果,玉良下课来到家门口时,就听到屋子里大太太如是说道:“我不管她潘玉良是什么著名的画家,我亦不管她是什么大学的教授,她在家里头就是妾,妾就得给大太太下跪,请安。”

似乎一些刻意被遗忘的东西被血淋淋的扯出来打在潘玉良脸上,她的心疼痛不已,但为了潘赞化,这个给予她新生的男人,为了不使他为难,她干脆的下跪了,有些东西不是逃避就可以的。

潘玉良爱潘赞化,即使苦,她依然甘之如饴,只可惜,穿越了爱情的苦难,她终究没有逃过世俗的偏见。

中国女画家潘玉良:从歌妓到艺术殿堂,懂得取舍才是人生大智慧

1935年,潘玉良举办了她的第五次画展,画展相当成功,其中一幅名为《人力壮士》的油画被教育部部长订下,因玉良要等到画展结束以后才把这幅画送过去而没有即刻取走。

这幅画描绘了一个肌肉健硕身躯伟岸的成年男子,他正用他钢劲有力的臂膀努力搬开一块巨大的岩石,岩石下脆弱不堪的花朵终于能够沐浴阳光的温暖。

就在这幅画付了定金的当日夜里,整个画展竟受到了人为的破坏,大部分画作被毁坏,那一幅被订购了的《人力壮士》不仅被撕毁,还被附上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是妓女对嫖客的歌颂”。

这张字条,让那些前尘往事再次喧嚣在她身边,她以为自己已经破茧成蝶,却不曾想那段风尘岁月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所在。

中国女画家潘玉良:从歌妓到艺术殿堂,懂得取舍才是人生大智慧

这一次,她伤心了。

人生之路,就是一场大火,我们只能尽其所能从里面抢救自己心爱的东西,取舍之间,她决定到适合自己的国度寻求发展,暂别爱人,这是她的选择。

这次的舍弃并不是放弃,她只是把这份爱放在了心底,去寻找更好的自己,以期待再一次相遇。

若是没有这次取舍,亦不会有日后闻名海外的艺术家潘玉良,潘玉良的人生一直由自己掌握,取舍之间都是坚毅与智慧。

只是她没想到,这一走,竟是四十年再未能回到这个国度,再未能见到心爱之人,这是她一辈子难以释怀的憾事。

中国女画家潘玉良:从歌妓到艺术殿堂,懂得取舍才是人生大智慧

04 虽有憾,却无悔

在法国的四十年间,潘玉良住在巴黎郊区的一间阁楼上,将“三不”公布于世。

第一不恋爱,第二不入外国籍,第三不签约于画廊。

由此,成了旅法华侨间最为著名的“三不”女人。也正是因了她的这“三不”主义,使得她的生活常常会落入一种拮据的地步。

张爱玲说过,“一个女人莫大的悲哀莫过于墙上的钉子都是自己钉上去的。”

玉良,亦如是,但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家国不负,爱人不负,也正是由于她的这份坚守,才换来别人的尊重。

中国女画家潘玉良:从歌妓到艺术殿堂,懂得取舍才是人生大智慧

王守义在法国经营着一家中餐馆,他帮了潘玉良无数,为她举办艺术沙龙,陪她参观艺术宫殿,伴她写生。在他不辞辛苦的努力下,潘玉良的画展一场一场举办了起来,瑞士、意大利、希腊、比利时等国家都留下了潘玉良画展的身影。

人们都说王守义是爱潘玉良的吧,只是潘玉良心中早已住着潘赞化,他们之间始终是清白无碍的。

期间潘玉良也是想回国的,她声名鹊起时,潘赞化的境遇急转直下,潘玉良便卖画转道香港寄钱接济他生活度日,她一直盼着两人能重逢。

只可惜后来南京沦陷,再后来文化大革命兴起,她想回去,潘赞化写信暗示当时局面,劝她不要回去,直到潘赞化去世,他们再没见过一面。

潘玉良的心是疼的吧,她拼了命的努力,终究没有再见心爱之人一面。


中国女画家潘玉良:从歌妓到艺术殿堂,懂得取舍才是人生大智慧

玉良在巴黎辞世,人们在她运回国的遗物中,发现了两件她保存了一生的物件。

一件,是她成婚时潘赞化送给她的西式鸡心盒项链,项链里藏着她和潘赞化的两幅小照片;一件,是当年蔡锷将军送给潘赞化的金怀表,而当她前往法国留学之时,潘赞化把它作为一种信念,作为一个信物,作为一份诺言给了她。

从青楼歌妓到小妾再到世界艺术殿堂,潘玉良这一生有憾无悔,她的成功离不开自己每一次的取舍,离不开她的勇敢和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