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之歌|房山區城關街道城北社區:戰“疫”線上“老友記”

“上去有點危險,要不咱們叫一下居委會年輕人?”

“他們也忙著,我們自己來。”

3月5日,一陣大風,把房山區城關街道城北社區燕房路甲46號樓檢測崗的帳篷吹離了原地。這帳篷用於志願者們臨時歇腳,四個志願者老大爺怕其他執勤人員凍著,也不想麻煩其他人,決定自己讓帳篷“歸位”。80歲的耿春坤“老夫聊發少年狂”,爬上了帳篷邊的牆,試圖把繩子拴在牆邊的立管上,卻不慎跌落。

“我只是手蹭破了,皮外傷而已,腰撞了一下也不礙事。”居委會主任到耿春坤家探望時,他依舊精神矍鑠,“明天我就去站崗。”

燕房路甲46號樓是個獨立的“戰區”,一座樓兩個單元,居民老年人居多,深處衚衕中,沒有物業,也沒有“近鄰”。疫情來襲,耿春坤老大爺成了這裡的“頂樑柱”。他德高望重,一直擔任樓門組長,當聽說要設檢測崗亭,他立刻主動請纓,積極發動小區居民,很快組成了6個人的志願者隊伍,站在小區大門拿著體溫槍“迎來送往”,把裡面的居民嚴嚴實實地護了起來。這6個人可不一般,他們中年紀最大的是80歲的耿春坤,此外還有72歲的董永川,71歲的楊文常,69歲的張增武,最“年輕”唐雲華、何成明也有五十餘歲。

先鋒之歌|房山區城關街道城北社區:戰“疫”線上“老友記”

“疫情面前沒有局外人,我們6個老人也能發揮大作用。”耿春坤開玩笑道:“我們就像這個冬天的‘歲寒六友’”。

先鋒之歌|房山區城關街道城北社區:戰“疫”線上“老友記”

他們6個老朋友,一起定下了輪崗時間,24小時無死角防護小區。他們每天在檢測崗測量體溫,定時在轄區內巡邏、清理衛生,勸散聚集人群,給小區消毒,張貼宣傳海報,發放通知……個個忙地腳不沾地,卻都面帶笑容,精神百倍。

先鋒之歌|房山區城關街道城北社區:戰“疫”線上“老友記”

“我們雖然都退休了,但這‘心’閒不下來。”耿春坤說:“讓年輕人去工作,我們來守護他們的健康。”

這6位老人是房山區城關街道疫情防控的一個縮影。自疫情防控開始以來,城關街道的群眾志願者們大大補充了村、社區居委會的力量,他們不分晝夜,24小時堅守,織密了疫情“防護網”,用實際行動保護了城關街道十萬人的平安。

(城關街道工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