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天眼”為市民守護藍天

房山區是首都西南生態屏障。該區生態環境局最近通過將24個標準站、550個微觀站的數據聯網,打造大氣綜合評價與預警系統,這就像一雙“天眼”,把汙染問題鎖定在最後500米範圍,實時監測PM2.5(細顆粒物)、TSP(總懸浮顆粒物)、TVOC(揮發性有機物)、NO2(二氧化氮)等多個參數,為市民守護藍天。

打開系統,電腦屏幕中房山地圖上密密麻麻都是小點兒,這些就是探頭所在的位置。24個標準監測站每隔5分鐘向系統發送一次數據,550個微觀監測站則是每隔10分鐘發送一次,往期數據也能在系統中查到。

房山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能夠精準治理汙染,這套系統中植入了高值位預警通知反饋機制,當某個點位的探頭數據明顯高出周邊其他探頭數據時,平臺將自動推送報警信息,提醒相關社區、村工作人員對周邊進行檢查,提升區域精細化管理水平,消除汙染問題。

“天眼”上線後,房山區研發了客戶端,區鎮兩級領導可隨時查看監測數據,空氣質量綜合分析工作從“憑經驗”到“靠數據”,逐步形成預警、監測、考核、執法、治理一體化大氣環境監管體系。

“硬件”升級後,“軟件”也要跟得上。為儘快解決10個重點鄉鎮(街道)的空氣質量問題,房山區設置了6個幫扶小組,通過“把脈問診”、點穴式執法、周通報月調度、督查考核等方式,由各委辦局幫扶鄉鎮(街道)共同推進房山區空氣質量改善。區生態環境局對接幫扶琉璃河、竇店,以“散亂汙”治理為重點;區城市管理委對接幫扶城關、周口店,以道路清潔度為重點;區城管執法監察局對接幫扶大石窩、張坊,以揚塵類執法為重點;區住建委對接幫扶長溝、閻村,以施工工地管理為重點;區交通局對接幫扶石樓、韓村河,以大貨車治理為重點。

針對幫扶工作,該區生態文明委大氣及氣候應對變化小組採取調度會、現場會等方式進行月調度、月督辦,根據各牽頭單位執法處罰和問題查處率等數據,對問題集中、汙染突出以及不作為、慢作為等情況進行彙總,採取通報、約談等方式確保責任壓實。

□本報記者 周美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