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为何主张优先发展导弹?

街角在-等待


1956年制订了十二年规划,其中飞机和导弹,到底先研制哪一款?两难相权取其易。

在当时来说都不容易,尤其飞机,就更不容易,材料就是一个大问题,而且飞机作为载人工具,本身要求可靠和安全,材料需要重复使用,需要更多时间积累。

争论大,需要有人站出来拍板,最终的结果都知道,钱学森钱老,作为国防工业研制的带头人,面对重大研制方向,勇于承担责任,更为少走弯路,率先提出了先发展导弹的建议,由此揭开了我国发展导弹的历史。

当一切成为历史,回过头来再说这件事,网友们关注一样事,我们是否如钱老决心,少走了弯路呢?从我们发展的成就来说,看来是对了。

导弹材料本身不比飞机复杂,解决了制导难题,一切皆可迎刃而解,实事上也正是这样。现在的争论,似乎搞导弹顺理成章,然在当时,想厘定技术迷雾并非简单,导弹就那么好搞吗?

作为航空和航天理论专家,工程实践的著名专家,钱老不仅是理论大家,也是工程实践的践行者,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话于当时决策具有重大辅助的作用,也见他受重用的程度。

当年有两座借苏联帮助建立起来的工厂,而导弹则完全处于一穷二白的技术状态,因是偏向于研制飞机者,倒不在少数。可是,我们要自已投入飞机研制,又是另外一回事,而导弹不然,难题不少,相对来说,要比飞机容易,不只是相对容易,而且也当年国防急需的。

导弹搞起来,与火箭相辅相成,有力推动了航天事业的进步。


魂舞大漠


这是综合考虑了中国当时的工业基础以及长远效果做出的建议。

导弹是一次性的,而飞机是要反复使的。所以部件的质量要求和可靠性要求是有差距的。比如歼击机,歼七的机体寿命就是3000-4000小时,发动机的寿命900小时。期间要多次起降,飞特技,空战中就更多了,5-6G的大过载是家常便饭。而导弹保养期间只要保证那一次使用不出问题就OK了。所以,你说是搞导弹容易还是搞飞机容易?

而且,研究和试验导弹的花销也比飞机低。以风洞举例,东风5导弹的直径3.35米,歼七的翼展7.15米,歼六的翼展更大9.2米,歼八为9.34米。七十年代国内最大的跨超音速风洞不过0.6米,勉强能给东风导弹吹风,但是给歼八吹风那就不够看了。保持与东风5同比例甚至更大比例尺吹风的飞机模型至少要1.2米风洞才能容纳,而成本4倍于0.6米风洞的1.2米跨超音速风洞要到80年代才能投入使用。这就是为什么歼八、歼九发展得如此步履维艰甚至中途下马的重要原因。所以,当着急打仗的时候,是马上能用的家伙好呢?还是要继续等个十年八载还说不准的东西好呢?

最后,导弹的突防效果好,至今没有特别有效的对抗手段。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在海湾战争被吹得天花乱坠,后来不是被狠狠打脸了吗?打脸的案例甚至来自关系最铁的以色列。而对付飞机的办法手段要比导弹多多了,导弹、战斗机、高炮等等不一而足。美国空军的装备和作战能力全世界都知道,和这个对手打空战是它最乐意的。所以,开片当然不能选择敌人最擅长的兵器。至少要选择与敌人差距最小的兵器吧?而突防能力强的弹道导弹则是连美国都没有足够把握防御的武器。这一点不光中国看出来了,朝鲜、伊朗这些国家也一样看出来了。

所以,钱先生的主张是高瞻远瞩。


asiavikin


  要优先搞火箭工程  1956年春,国家搞12年科技发展规划。关于发展火箭与飞机的问题,许多人认为,重点应放在飞机上:因为当时苏联的洲际导弹都还没有研制成功,而我国尚无飞机制造工业。  归国不久的钱学森,力排众议,反复论证,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将大家陌生的“喷气和火箭技术”,列入12项重点项目最前面的4项,得到了优先发展。  1957年,钱学森又说:我有这个预感,因为我们的制度能使意志高度集中统一,这比自由化的美国更适合搞火箭工程。  由于半个世纪前的正确决策,使得今天中国的航天事业能够居于世界前列。  航天人不要惧怕失败  1992年3月22日,中国研制的“长二捆”运载火箭发射另一颗“澳星”时意外受挫。  钱学森说:不要以为受到挫折便是坏事,不要以为鲜花、掌声、赞扬是科学家的生活。科学家往往与千万次的失败结为伴侣。依我看,从事航天科技事业最不惧怕的应当是失败。这种失败首先是同火箭结构上的复杂性分不开的。要使得火箭的可靠性达到99.9999%,也就是说,抽取100万个零件,不可靠的不能多于一个。航天事业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成功时常与失败相伴,辉煌与挫折相随,这就是航天人应当面对的现实  抗议科技界的“老头子制”  80年代,钱学森热情支持山西张沁文,协助他研究并写成了《农业系统工程》文稿。稿子发表时,钱学森反复坚持将自己的名字署在张沁文后面。钱学森说:发明权主要是你;以你我年龄而论,你应居第一线;我对于我们国家现在流行于科技界的“老头子制”颇为反感!用这个机会表示一下,也是抗议这一不合理的东西。  我决不会忘记,是您启示我  1993年5月3日葛庭燧(1913-2000)教授80寿辰,钱学森在贺信中说:“我决不会忘记,是您启示我早日从美归国,为新中国服务。”  这是怎么回事?  1949年4月5月,南京上海相继解放。钱学森收到芝加哥大学研究员、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葛庭燧来信,信中说:“以吾兄在学术上造诣之深及在国际上之声誉,如肯毅然回国,则将影响一切中国留美人士,造成早日返国致力建设之风气,其造福新中国者诚无限量。弟深感个人之造诣及学术地位,较之整个民族国家之争生存运动,实属无限渺小。弟虽不敏,甚愿追随吾兄之后,返国服务。”  之后,就发生了本文头一段的故事。


小兰爱跳舞


打不出去的原子弹就是废但只有你能指哪打哪的武器才能说了算。所以优先发展远程导弹才是王道。钱老不是5个王牌师,是整个美国。


帕不怕


这个怎么说呢,矛与盾是永恒的发展路径,相生相克,没有尽头,所以优先不优先都是一样的,有矛就会有盾,有导弹很快也就有了反导系统,有盾后矛就会升级,弓箭变子弹炮弹导弹,然后盾也会跟着升级,所以说一句话说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丈道就比魔要更高一尺。循环不止,生生不息,直至无穷无尽。


胜炫主


飞机怕导弹,航空母舰怕导弹!

坦克,,,城市发电站,,,卫星,,

通通都是在导弹打击范围!

导弹是武器之王!

追赶国外军事力量之捷径!

🙏🙏🙏🙏


空相净悟居士


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5天之后,在政协二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明确提出了“向现代科学技术大进军”的号召,并要求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有关部门制订新中国第一个远大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简称12年规划)。

钱学森(图片来源 网络)

1956年3月,钱学森担任了“12年规划”综合组组长,并和任新民、沈元、王弼等人一起,主持参与了其中第37项任务《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的制订。

钱学森等在这项科学技术任务的说明书中指出:“喷气火箭技术是现代国防事业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喷气式的飞机,一方面是导弹。没有这两种技术,就没有现代的航空,就没有现代的国防。”

但是,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是优先发展飞机,还是优先发展导弹呢?当时曾有过一段较长时间的“飞机与导弹”的争论。钱学森态度鲜明的主张优先发展导弹。

钱学森是沿着美国航空航天历史轨迹走过来的人,他深谙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都是先有航空,后有航天,他自己也曾说过:“从航空的历史来看,导弹是五十多年来飞机发展的自然结果。”那么,钱学森为什么会有优先搞导弹的想法呢?

首先,从当时的国情来看,他认为短期内不可能在发展飞机上取得快速突破。

东北之行使钱学森加深了对国情的了解。飞机的难点在于材料,而材料问题在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我国,是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飞机要上人,所以对飞机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重复使用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而每一个“性”都要攻关很长时间;飞机还涉及复杂的飞行员训练、地勤空勤等庞大的维护保障系统,均非一日之功,更需要很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其次,从战略博弈的角度分析,发展导弹是战略取胜的捷径。

要想在十多年的短时间内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从有利的方向上取得突破。中国当时的首要任务是如何不挨打,然后是如何还击敌人。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防御还是还击,导弹都有优势。钱学森认为,从技术上看,导弹技术并不比飞机更难,研制进度会快得多,况且导弹的使用是一次性的,相对飞机要容易解决得多,发展导弹技术唯一要解决的难题是制导问题,但这在短期可以突破。

钱学森又分析,从国防的未来发展来看,导弹结合核武器是必然之路。钱学森在与国家高层领导的接触中,敏锐地感觉到中国正在发展原子弹。他以一个火箭科学家的职业敏感,意识到要搞原子弹就离不开导弹,原子弹要真正形成战斗力和威慑力,必定需要导弹作为运载工具,二者必定会“两弹结合”。

归国时的钱学森,已经是集航空和航天科技理论、战略规划、工程实践和科学管理于一身的著名科学家。他曾亲身参加美国第一枚气象火箭“女兵下士”和美国军方第一枚原始型导弹“下士”的研制工作。他在火箭、导弹技术的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和质量控制等各个专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因此,钱学森对中国该不该优先发展火箭、导弹技术,能不能独立发展火箭、导弹技术的判断,是有科学依据和清醒的估计的。在这个可能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历史时刻,敢不敢挑战世界航空、航天发展的金科玉律?中国能不能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钱学森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能!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不走美国发展的道路,也不走苏联的道路,而要走我们自己的道路,我们可以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制造出自己的导弹。”

钱学森是个不太爱讲话的人,但是一旦他讲话,就具有相当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他在美国名校的讲台上练就了逻辑严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三大本领,又和导师冯·卡门一起游说过美国国防项目的投资人,懂得如何作科普宣传。所以,在“12年规划”会上经过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讨论和说服,他这一具有真知灼见的分析和意见,终于被大家接受。

于是,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就此确定。在国家12年远景规划中,“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被列入了57项重点之一,并有了以下明确的表述。

实现该项任务的途径:“必须尽快建立包括研究、设计和试制的综合性的导弹研究机构,并逐步建立飞机方面的各个研究机构。”

实现该任务的进度:“1963年至1967年在本国研究工作的指导下,独立进行设计和制造国防上需要的、达到当时先进性能指标的导弹。”

实现该任务的组织措施:“在国防部的航空工业委员会下成立导弹研究院,该院自1956年起开始建设,1960年建成。”

这一决策的预见性和深远影响,在以后的岁月里越发显现。钱学森善于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通过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来引领国防科技发展的能力,奠定了他作为战略科学家的非凡地位。


口水杂谈


导弹是战争中中远程打击的最先进的运载工作。在现代战争中,传统的作战方式逐渐被导弹的精确打击所取代。从美国的南联盟和海弯战争中可以看到。导弹是现代战争最有效的远程进攻性武器之一。也是远程作战的最佳手段。钱学森为我国的国防建设作出了极出的贡献。我国的東风系列导弹,红旗系列导弹为我国的战略打击力量和防卸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我国的各型导弹无论从数量到质量是世界上第梯队的。有的甚至是领先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