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為何把犀牛角獻給玉帝而不給如來?

用戶58510860446


這個問題太直接了,因為孫悟空記仇唄。

被如來壓了整整五百年,出來不找他尋仇就罷了,還想著給他珍貴的犀牛角?

當年打賭,孫悟空是切切實實被如來騙了。

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如來前來調解,他主動與孫悟空約定,孫悟空若能跳出他的右手掌中,就算他贏,讓他當天宮的玉帝,若不能跳出去,就讓他回花果山繼續修行。

孫悟空一聽前景太誘人了,後果卻根本不嚴重,這次打賭性價比太高了,再說以前在天宮打賭,都是他贏別人的,沒輸過,於是很爽快地答應了。

可他忽略瞭如來乃是億萬年的老妖精,吃的鹽比他吃的飯都多,沒有絕對把握能給你打賭嗎?相比之下,三百多歲的孫悟空簡直就是個嬰幼兒,那智慧肯定不是一個檔次的。

更重要的是事後如來食言了,一言不合就一巴掌把孫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根本不給孫悟空說話和解釋的機會了,更別說放他回花果山逍遙自在去了。



備嘗艱辛,被壓五行山下五百年。

孫悟空被壓五百年,只露出了頭和胳膊,並安排了土地山神、會同五方揭諦,居住此山監押。但他飢時,與他鐵丸子吃;渴時,與他溶化的銅汁飲。

這是什麼待遇,不給點好吃的就算了,竟然還折磨人,還好孫悟空是天生石猴,要是一般人早就被他們灌死了。

由於羈押森嚴,五百年來從來沒有一個人來看過孫悟空,包括他的七個兄弟—牛魔王等七大聖,這是何等的淒涼。

要知道猴子都是喜歡熱鬧的,你把一個猴子壓在山下五百年,那他還能算是猴子嗎?他心中的苦難和寂寞又有誰能理解?

都這樣子了要是還不記仇,那就太不正常了。



西天取經,孫悟空再一次上當受騙。

都說吃一塹長一智,猴精猴精的孫悟空再次被如來算計了,並專門為他定製了緊箍咒,觀音利用他好奇心重的特點,騙得他戴上了緊箍兒,從此踏上西天路,一戴就是十四年。

特別是給他安排了個既沒本事又不聽勸,既迂腐又執拗的師傅,整日妖精和美女不分,就知道念緊箍咒,前前後後一共唸了一百多遍,每次都疼的孫悟空死去活來、痛不欲生。

再說一路上安排的都是什麼妖精呀,該厲害的一點也不厲害,不該厲害的到是難纏無比,經常搞得孫悟空灰頭土臉,顏面盡失。

尤其過分的是最後都到靈山了,下面的辦事員居然還堂而皇之的要人事,給他辦了事還得向他進貢,哪有這麼欺負人的。



賺的如來吃個悶虧,孫悟空終於耍瞭如來一回。

孫悟空當年得了六隻犀牛角,他在金平府向眾仙宣佈:

“四位星官,將此四隻犀角拿上界去,進貢玉帝,回繳聖旨。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徵燈油之證;我們帶一隻去,獻靈山佛祖。”

其實孫悟空一開始就沒打算獻給如來,他故意這麼說,讓天上地下的所有仙佛都知道,那隻犀牛角到了如來手中,所以根本不會有人想到孫悟空竟然敢不給他。

猴子都是聰明的,同時也都是記仇的,可是他根本打不過如來,無奈只能憋著。

孫悟空這一等就是五百一十四年,才終於等來了這一次機會,所以毫不猶豫地耍瞭如來一回。


我就是竹韻


在西遊記裡孫悟空一行來到金平府的時候,發現這裡有幾個犀牛精作怪,就聯合天庭的人把他們誅殺了。就這樣孫悟空曾得到了六個犀牛角,但是他將其中的四個獻給了玉帝,還有一個留在當地表示妖怪已經服誅,最後一個孫悟空卻沒有獻給自己的頂頭上司如來佛,而是自己私藏了起來,這是為何呢?

從表面上來看,因為這幾個妖怪的伏法背後是玉帝手下的四木禽星幫了大忙,要人給人、要東西給東西,可以說是一萬個支持,所以孫悟空得到好處後自然就要向玉帝表示表示。不然只會顯得孫悟空太不曉得事了,以後還怎麼求玉帝幫忙,後面見了面都不好意思了!

並且在中國古代,“牛角”就是權力的象徵,而玉帝呢又是名副其實的三界之主,所以這犀牛角就必須交給玉帝,不然他會怎麼想,難道你還想著來一次大鬧天宮嗎?還想著啥時候能“皇帝輪流做,明年到你家”麼?

所以在原著裡,孫悟空是這麼說的:“四位星官,將此四隻犀角拿上界去,進貢玉帝,回繳聖旨。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徵燈油之證;我們帶一隻去,獻靈山佛祖。”

但是我們看到最後卻發現,孫悟空留下的這一隻犀牛角卻沒有獻給佛祖,這是為何呢?原來這三個犀牛精在金平府幹的勾當就是搜刮香油錢,那他們是替誰幹活的呢?我們聯想一下金平府到靈山的距離就不難猜出答案!這三個犀牛精乃是替如來私下斂財的,所以孫悟空手裡握著的這根犀牛角就是在警告如來,你有把柄在我手裡!

這如來碰見孫悟空這麼個猴精也是沒辦法,就只得在取經結束後給了他一個鬥戰勝佛的佛位來安撫拉攏他,不然哪天猴子把這事捅出來就不太好了!


段清流sect之股升日計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題目中,犀牛角“給玉帝而不給如來”很容易讓沒有讀過原著的人們覺得:犀牛角有一個或者一組,孫悟空把它(或者它們)全部奉獻給玉帝了,沒有留給佛祖。
但事實不是這樣的。
三隻犀牛總共有六隻犀牛角——這個不難算。可是孫悟空並沒有把這六隻犀牛角一併打包送給玉帝,而是分開安排處理。
引一段原著。
《西遊記》第92回:
孫大聖更有主張:就教四位星官將此四隻犀角拿上界去,進貢玉帝,回繳聖旨。把自己帶來的二隻,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徵燈油之證;自己帶一隻去,獻靈山佛祖。四星心中大喜。實時拜別大聖,忽駕彩雲回奏而去。
這四位星官是孫悟空上天找玉帝借來的,四木禽星逮犀牛,走這一趟不能空手而歸。所以得給他們點小禮物,方便下次拆兌。但,孫悟空是出家人,行李中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而在金平府除妖,雖然是惠及百姓了,但,百姓和官員致謝的那些尋常凡物也拿不出手。所以,唯有這犀牛角,可以借花獻佛。
可是為什麼六個角要拿出來四個給玉帝呢?
這還不簡單!孫悟空是想借著犀牛角的數量給玉帝傳口信:佛祖雖然是我的領導,但在我心裡,還是你比較重要。
這也是“四星心中大喜”的原因——這一趟沒白跑,大聖真給面子,六個角拿出來四隻(犒勞)。
而剩下的那兩隻,一隻留在金平府,當作他們降妖除魔的見證,享受民眾供奉;另一隻,他承諾給佛祖。
注意,這個是沒有兌現的承諾。
孫悟空最後並沒有把這隻犀牛角給佛祖。
佛祖也沒好意思讓他兌現承諾——靈山CEO總不能主動伸手跟猴子要東西吧?
有讀者質疑,孫悟空當時為啥那麼說?
您想啊,當時對著那麼些個人,又是神仙又是民眾的,孫悟空就是有心想把這犀牛角揣進腰包,也不能明說不是?

所以,拿佛祖擋槍,是最好的理由。


白馬晉一


講一下原著的bug吧,原著裡說,孫悟空聯合四大星宿把三隻犀牛精給降服了,隨即就鋸下犀牛角,四隻帶給玉帝,一隻留在金平府,一隻以後獻給佛祖。

嗯,4+1+1,一共六隻角,可是,所謂獨角犀,不是應該只有一隻角嗎?至少在西遊記裡,犀牛不應該有兩隻角。

查了下資料,大多數的犀牛是獨角的,只有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亞洲蘇門答臘犀牛有兩隻角,唐僧師徒取經肯定沒去過非洲,非洲的妖怪也不會跑這裡來;蘇門答臘犀牛也不靠譜,一來它是獨居動物,不存在三隻犀牛住一起的可能,而來蘇門答臘在印尼,隔著海呢,唐僧師徒取經可一直走的是陸路。原著裡是明明白白講清楚三隻犀牛精所在的地方乃是金平府青龍山,金平府是哪裡呢?天竺,今天的印度境內,而印度犀牛隻有獨角犀,蘇門答臘犀牛在印度並沒有分佈。

所以啊,這是原著裡的一個小bug,吳承恩老爺子生物沒學好(更有可能是壓根兒沒見過犀牛,以為犀牛跟水牛差不多呢),別爭了別爭了,統共才三隻角。

呵呵呵呵呵呵呵,我瞎說的。


漢周讀書


(一)

在西遊故事開始,菩提祖師傳授悟空武藝,在西遊故事結尾,燃燈上古佛幫助唐僧師徒取到了有字真經,燃燈上古佛對孫悟空的幫助貫穿了整個西遊故事。在西遊故事裡,還有一個對悟空特別關照的人,他就是玉皇大帝。

第三回老龍道:“……有一個花果山什麼天生聖人……將一塊天河定底神珍鐵”……悟空將金冠、金甲、雲履都穿戴停當,使動如意棒,一路打出去。

(zjtn)

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金冠、金甲、雲履都是以武力的方式搶回來的,老司機晚上妻子“車振”幾分鐘就熄火,“老司機”總是動力不足,提前“下場”很尷尬,灌注上面括號內四個字母咖上數子120,硼友圈,老司機“開車”一小時都停不了。四海龍王迫於壓力不得不給。悟空觸犯了天條,足以治罪。

悟空道:“我也不記壽數幾何,且只消了名字便罷,”……有名者一概勾之。螟下簿子道:“了帳,了帳!今番不伏你管了!”

在幽冥地府,孫悟空自作主張,將把生死簿上猴屬一類,全部註銷死籍。自己徹底躲過了生死劫難,成了不死之身。私改生死簿是一項大罪,觸犯了天條,應該受到天庭處罰。

玉帝道:“那路神將下界收伏?”言未已,班中閃出太白長庚星俯伏啟奏道:“……降一道招安聖旨,把他宣來上界,授他一個大小官職……”玉帝聞言甚喜,道:“依卿所奏。”

玉帝沒有半點為四海龍王、地府冥王主持公道的意思。從此以後,強佔金箍棒,地府生死簿這兩大罪過被一筆帶過,不再追究了。當太白金星建議調上天庭時,玉帝的反應是十分高興。犯錯的人直接調入天庭任職。給人感覺玉帝和悟空的關係,要比四海龍王、地府冥王更近。

第四回仙卿們都大驚失色道:“這個野猴!怎麼不拜伏參見,輒敢這等答應道‘老孫便是’卻該死了,該死了!”玉帝傳旨道:“那孫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禮,且姑恕罪。”

“拜服參見”是跪拜。初見玉帝的禮節應該是跪拜。“躬身行禮”是鞠躬。當初學藝,孫悟空曾有七年的時間專門學習語言禮貌、進退周旋。學習長生術時,猴王跪在塌前等待祖師醒來。悟空懂得跪拜之禮卻沒有跪,犯了死罪。玉帝表現十分寬容。不僅沒有批評教育,反而為他開脫:這個悟空是下界來的,不必對他要求那麼高,不跪就算了。鳳仙郡的郡侯在語言上冒犯了玉帝。結果玉帝重罰此地,三年多來滴雨未下。

(原著八十七回:玉帝道:“那廝三年前……口出穢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那方才該下雨哩。”)玉帝對天庭仙官的管理同樣十分嚴格。八戒和沙和尚犯錯後處罰十分嚴厲。八戒調戲嫦娥本來是死罪,太白金星出面說情仍然被重責二千錘,打的皮開肉綻,骨頭都快被打折了,最後被貶下凡。(原著第十九回:“押赴靈霄見玉皇,依律問成該處決……改刑重責二千錘,肉綻皮開骨將折。”)

沙和尚僅僅是打破了琉璃盞,結果被打八百下又貶下天庭,七日一次飛劍穿胸百下。(原著第八回:“……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

同樣都是犯錯,結局相差如此之大,玉帝對待孫悟空要比對待他人寬容的多,這隻能證明,有沒有罪玉帝自己說了算。一方面看他願意不願意處罰,另一方面要看犯錯人是誰,和自己關係遠近。

第四回,玉帝傳旨道:“就除他做個弼馬溫罷。”眾臣叫謝恩,他也只朝上唱個大喏。

受封之後孫悟空只是拱手行禮。孫悟空未因犯錯受到處分,反而平白得了仙籍,這讓下界修煉數千年未成正果的眾多妖怪情何以堪。受封之後依然沒有跪謝,玉皇大帝不僅沒有在意,還派專人把悟空送到地方。

老孫在那花果山,稱王稱祖……不做他,不做他!我將去也!

孫悟空這裡擅離職守,私自下界,觸犯了天規。私自下界是重罪。

金星道:“名是齊天大聖,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玉帝聞言道:“依卿所奏。”

不僅之前的過錯沒有追究,悟空這次擅離職守之罪也沒有人追究。職位反而越升越高。

玉帝道:“那孫悟空過來,今宣你做個齊天大聖,官品極矣,但切不可胡為。”這猴亦止朝上唱個喏,道聲謝恩。

受封之後,孫悟空未對玉帝行跪拜之禮。玉帝依然沒有計較,未責怪孫悟空。

玉帝即命工幹官張、魯二班,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齊天大聖府,府內設個二司:一名安靜司,一名寧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

齊天大聖府是一條重要線索。此時的孫悟空不僅有了正規的仙界編制,有了天庭正式認可的官職,還蓋了一套獨門獨戶的府院,這是天庭正仙才能享受的高級待遇。專門針對孫悟空設定兩個職位,安靜司、寧神司,每個司配有仙吏伺候。

天宮在靈界的地位最高,統領西天佛界、道界、天庭。玉皇大帝是西天佛界、道教、天庭的最高首領。玉皇大帝本人經歷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眼界、閱歷在神界無人能比。齊天大聖這個頭銜如果比成人間的官職,相當於名譽總統、名譽首相、名譽主席。這就好比某國家的總統,給某普通人授予名譽總統的頭銜,並在政府核心辦公場所(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韓國青瓦臺)安排一間獨立的辦公室,同時掛上國家名譽總統的牌子。天庭有制度規定,達到某種功績才可以給予榮譽或賞賜宅院,出於招安或者息事寧人,給初來乍到、屢次犯錯的孫悟空這麼高的待遇,並且分了一套宅院,顯然說不過去。

在今天,任何普通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公司,有位不守紀律,擅離職守的員工,對公司老總說,要和老總平起平坐,一般不會按這個思路去做,更不要說和整個天庭的大天尊平起平坐,哪怕是名譽的也不可能。天庭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聽之任之。孫悟空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他以極低的代價獲得了天庭的正式認可和正仙待遇,這個榜樣很有可能會引起其他妖王的效仿,太白金星和玉皇大帝作為管理者,可以預見到這種危害,為何仍做出這樣的決定?

我們將這件事換個環境來重新審視:在某個大公司(靈界)裡,一個初來咋到、沒有禮貌的年輕人(石猴),未對公司發展做出貢獻。有一天犯了錯,拿了隔壁鄰居的東西(如意金箍棒),據為己有;又把自己的戶口檔案以及身份證(地府生死簿)弄沒了,闖了禍惹了麻煩。有人告到高層領導(天庭)這裡,高層領導沒有以這兩件過錯為罪名去處罰年輕人,反而直接將年輕人調到公司總部所在地首都(天宮),給了一個高級戶口和新身份(天庭仙籍)。年輕人沒有收斂自己的性子,檢點自己的行為,在幹了半個月雜事(弼馬溫)之後,擅自離開崗位一走了之,把前來勸阻的公司同事(巨靈神、哪吒)打了一頓,放出話來要當公司董事長(齊天大聖)。公司沒有繼續問責年輕人擅離職守一事,反而有高級董事(太白金星)出面,建議讓他當名譽董事長,公司董事長(玉皇大帝)竟然又同意了,不僅在總部所在地首都(天宮)蓋了一處獨門獨院的別墅(齊天大聖府),還給年輕人家裡配備了家傭(仙吏)。年輕人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為,在公司舉辦大型年會盛典(蟠桃會)時,年輕人大鬧一場,毀了整個年會盛典(大鬧天宮)。分析到了這裡,只剩下一種可能來解釋年輕人的身份,年輕人他爸是公司董事長(玉皇大帝)。也只有這一種解釋,可以理清故事的內在邏輯。

(二)

根據故事邏輯,玉皇大帝和孫悟空是父子關係。有疑慮的讀者可以回到原著,看看玉皇大帝對待孫悟空的細節,來驗證下這個結論:

第一回: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玉帝表示沒啥稀罕的,希望大家不要太在意這件事。

第三回:大天尊宣眾文武仙卿,問曰:“這妖猴是幾年產育,何代出身,卻就這般有道?”

玉帝忘了當初自己說過的話,一副不知道的樣子。

玉帝道:“那路神將下界收伏?”言未已,班中閃出太白長庚星俯伏啟奏道:“……降一道招安聖旨,把他宣來上界,授他一個大小官職……”玉帝聞言甚喜,道:“依卿所奏。”

太白金星說派兵不如招安。如果不是玉皇大帝的兒子,換做是普通人,不可能是這樣的處理方式。這層意思玉帝自己說了不合適,下面的人說出來才合適。所以太白金星的話正中玉帝的心思,所以聞言甚喜,直接批准。

金星道:“名是齊天大聖,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玉帝聞言道:“依卿所奏。”

不予事管、不與俸祿是最合適的處理辦法,一個初來乍到的新人升職這麼快,如果能力沒有培養好,再給事管給俸祿,肯定會惹來諸多麻煩和非議,即便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能這樣培養。太白金星懂得玉帝的心思,把領導想說又不能說的話,替他說出來。太白金星的建議玉帝當然直接批准。

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齊天大聖府,府內設個二司:一名安靜司,一名寧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賜御酒二瓶,金花十朵,著他安心定志,再勿胡為。

玉帝為孫悟空在天庭安了一個家,大聖府不僅獨門獨院,還設置了安靜司、寧神司。每個司設仙吏左右扶持,派專人送到府邸,又送了禮物。這個待遇已經和天宮很多正式大仙一個級別。玉帝不僅當面叮嚀:“切不可胡為。”最後送到任時再次囑咐:安心定志,不要再胡鬧了。短短一段話“不可胡為”出現了兩次。這種關心嘮叨的態度也只有父親對兒子才會這樣。

卻說玉帝拆開表章,見有求助之言,笑道:“叵耐這個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敵過十萬天兵!李天王又來求助,卻將那路神兵助之?”

孫悟空以一人之力,先後抵住了九曜星官、四大天王、托塔天王李靖、哪吒、二十八宿、觀音大弟子木吒、以及十萬天兵的來犯。天宮眾神將一籌莫展,玉帝看到求助的表章,高興的笑了,嘴上說誰去幫忙,心裡想這猴子居然沒被打敗。

原著三十三回:好大聖……“即去與我奏上玉帝。。。將天借與老孫裝閉半個時辰,以助成功。若道半聲不肯,即上靈霄殿,動起刀兵!”玉帝道:“……朕這裡又差五方揭諦、四值功曹,輪流護持,如今又借天裝,天可裝乎?”……哪吒道:“……只說裝了天,以助行者成功。”玉帝聞言:“依卿所奏。”

玉帝不僅安排了天庭的護法神將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暗中通風報信、保護唐僧,悟空遇到困難求助天庭,玉帝都有求必應、從不拒絕。即便是求助,孫悟空對玉帝的態度也十分不敬,完全一副不拿自己當外人的口氣“你不幫忙我就上去胡鬧”,這更加印證了孫悟空和玉帝的父子關係,只有叛逆期的兒子敢對自家老爸這麼胡來。到了取經後期,孫悟空經歷的磨難越來越多,心智越來越成熟,對玉帝的態度有了明顯改變。

\n 第五十一回:行者朝上唱個大喏道:“老官兒,累你累你!……伏乞天尊垂慈洞鑑……老孫不勝戰慄屏營之至!”卻又打個深躬道:“以聞。”旁有葛仙翁笑道:“猴子是何前倨後恭?”行者道:“不敢,不敢!”……行者道:“……打攪玉皇大帝,深為不便”……孫行者等候良久,作詩紀興曰

風清雲霽樂昇平,神靜星明顯瑞禎。河漢安寧天地泰,五方八極偃戈旌。

這一回,孫悟空對玉帝的態度有明顯改變。一見面的稱呼是“老官兒”,說到最後“伏乞天尊”。“屏營”是惶恐的意思,“以聞”相當於“以上是我的報告”。孫悟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太小了,慢慢收斂自己的狂妄之心。在天宮等待結果的時候,孫悟空自覺一次次過來求助不好意思,就寫了一首七言絕句來讚美天庭的齊樂昇平。雖然寫的不怎麼樣,至少對玉帝和天庭的態度慢慢開始端正。玉帝也明顯感受到了孫悟空的心態變化,玉帝不僅幫忙清查天庭眾星官神將,而且主動提出悟空可以挑選天將一起下界擒魔。

第六十一回:哪吒太子厲聲高叫:“……愚父子昨日見佛如來,發檄奏聞玉帝,言唐僧路阻火焰山,孫大聖難伏牛魔王,玉帝傳旨,特差我父王領眾助力。”

玉帝知道孫悟空難以降服牛魔王,沒有等孫悟空前來求助,主動派遣李天王和哪吒前來幫助。足見他對孫悟空的關心。

第六十六回:揭諦聞言……見玉帝俯伏啟奏道:“主公,臣乃五方揭諦使……將大聖合在一副金鐃之內,進退無門,看看至死,特來啟奏。”即傳旨:“差二十八宿星辰,快去釋厄降妖。”……行者……滴淚道:“我如今愧上天宮,羞臨海藏!”

玉帝聽說悟空快不行了,馬上派二十八星宿前來救人,絲毫沒有計較過去孫悟空對自己的種種無禮行為。這次是一個重要轉折點,孫悟空對自己有了深刻的反省,反省後有了慚愧之心。不僅因為他沒有照顧好玉帝派來幫忙的神將,更重要的是他無顏面對不計前嫌的玉帝以及天宮眾神將一次次的救助。孫悟空從這次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往對玉帝的態度。孫悟空的心性開始變得沉穩,做事越來越懂得深思熟慮,言行都有了很大進步。

(三)

第八十三回:行者道:告狀人孫悟空……伏乞憐準,行拘至案……天師吃驚道:“這個賴皮,不知要告那個。”無奈,將他引入靈霄殿下啟奏。蒙旨宣進,行者將牌位香爐放下,朝上禮畢,將狀子呈上……行者上前奏道:“望天主好生懲治。”

“這個賴皮”,這一句話說明孫悟空以前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無賴,以前大家對孫悟空的幫助,是給玉皇大帝面子,不是因為孫悟空本人有什麼面子,大家不和他計較罷了。

這一回孫悟空做事風格和以前完全不同,不僅狀紙寫的有理有據,來到天宮的舉動言行都更加穩妥,更合乎天庭的規範。到天庭啟奏後“蒙旨宣進”才進來,“朝上禮畢”後呈上狀紙。說話也很有規矩:“上前奏道:“望天主好生懲治””。

行者笑吟吟的道:“……老孫的買賣,原是這等做,一定先輸後贏。”……那大聖打滾撒賴,……金星道:“這猴子是個有名的賴皮……行者朝了金星道:“……我說先輸後贏,買賣兒原是這等做……行者低頭想道:“……今已弄了這半會,卻不遲了?”……天王即謝了行者,行者與金星迴旨……玉帝已知此情,降天恩免究。

孫悟空給太白金星和托塔天王留下的印象同樣是賴皮。但這一次孫悟空沒有撒潑耍賴,在和太白金星與托塔天王打交道之時,言語以及做事多了份認真思考,在托塔天王捆了孫悟空後,孫悟空並未以此為藉口糾纏不放,開始接納別人的意見,做到了以大局為重。開始懂得用先輸後贏的辦法來達到目的,不再像以前一樣,遇到一點小事就暴跳如雷。而且辦完事不忘向玉帝回旨。

原著第八十七回:行者笑道:“……看老孫的人情何如。”葛仙翁道:“俗語云:蒼蠅包網兒,好大面皮!”……玉帝道:“那廝……將齋天素供,推倒餵狗,口出穢言,造有冒犯之罪……且休管閒事。”……行者聞言,大驚失色,再不敢啟奏。走出殿,滿面含羞……行者依言,不上靈霄辭玉帝,徑來下界復凡夫。

孫悟空自以為面子很大,到了最後“不敢啟奏”,而且走出殿時“滿面含羞”。他看到鳳仙郡郡主言語上冒犯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重罰此地。自己從初上天宮就不跪拜玉帝、後來大鬧天宮、口出狂言。多次請玉帝幫忙降妖除魔,數次冒犯玉皇大帝,玉帝從未和自己計較。孫悟空這一次徹底明白玉帝對自己有多麼寬容,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有多麼過份。臨行之時不敢向玉帝辭行,悄悄下界走了,知道慚愧才知道如何改過。

孫大聖厲聲高叫道:“那四部眾神,且暫停雲從,待老孫去叫郡侯拜謝列位……行者道:“且慢謝我。我已留住四部神祗,你可傳召多人同此拜謝,”……只見那四部神祗,開明雲霧,各現真身……孫行者又起在雲端,對眾作禮道:“有勞,有勞!……老孫還都郡界中人家,供養高真,遇時節醮謝”。

請眾神留步,傳召多人拜謝,雲端作禮相送,安排人家供養,對待玉帝手下眾神將的尊敬來源於對玉帝的尊敬,這些小的真實變化都被眾神將看在眼裡,帶回了天宮。孫悟空開始從大家心目中的潑猴慢慢成了名副其實的仙猴,慢慢走向成熟。這一回,知錯就改的不僅是鳳仙郡侯,更是孫悟空本人。

原著第九十二回:行者笑道:“天宮原是我的舊家……如今……將功折罪……行者連忙唱喏問道:“……煩長庚老一一明示明示。”……行者拱拱手稱謝……行者道:“……老孫不能收降,特來奏聞玉帝求救。”……旁即閃過角木蛟、鬥木獬、奎木狼、井木犴應聲呼道:“孫大聖,點我等何處降妖?”

不論是對太白金星、四位天師、還是玉帝、四木禽星,這一回孫悟空的言行有禮有節,天宮眾神對孫悟空也越來越客氣,都願意幫助孫悟空降妖。孫悟空這裡說出,天宮曾是自己的老家,而這個家正是玉帝給的。儘管後來孫悟空被困五行山、西天取經根本沒有回來住齊天大聖府,但是這座大聖府並未廢除或拆除,正是因為有了這座齊天大聖府,天庭眾神都把孫悟空當做是自己人看待,每逢孫悟空取經有難,天庭眾神幫忙傳話送信、降魔除妖,沒事和孫悟空開開玩笑,完全就是一家人,天庭是孫悟空降妖除魔名副其實的堅實後援團。這一支力量在西天取經路上出人出力,對孫悟空幫助最大,孫悟空也感激在心,取經後期有感恩回饋的舉動。

八戒發起性來……取鋸子鋸下四隻角來。孫大聖更有主張,就教:“四位星官,將此四隻犀角拿上界去,進貢玉帝,”……我們帶一隻去,獻靈山佛祖。”四星心中大喜,即時拜別大聖,忽駕彩雲回奏而去。

孫悟空特意別安排四位星官帶四隻犀牛角上界進貢玉帝,這件事的意義非常。一方面是感謝玉帝以及天宮眾神將長期以來的幫助,另一方面千年犀牛角本身十分珍貴,有特別的含義。取經團隊到了西天取得真經之後,孫悟空未向佛祖主動進貢千年犀牛角,如來索要人事也未拿出。(第九十八回:佛祖笑道:“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這兩件事放在一起,是一條重要線索。

古代把“執牛耳”的人稱為盟主。千年犀牛角在這裡就是代表權力的“牛耳”。孫悟空向玉帝進貢四隻千年犀牛角,代表自己願意服從玉帝,唯玉皇大帝馬首是瞻。在西天取經路上,如果沒有天庭這個老家,眾星官神將作堅實後援團,九九八十一難根本就過不去,孫悟空走不到西天取不了經。所以孫悟空進貢犀牛角表示感激,且願意歸順服從。孫悟空留著一隻犀牛角準備送給西天佛祖,結果沒給,這就表示孫悟空不願意順服西天佛祖如來。還是回到原著,看看如來在西遊故事中都做了那些事,讓孫悟空下定決定不給犀牛角。


手機用戶58513785442


悟空看著手中的犀牛角,心裡盤算著,自己留下吧,沒多大用!送人,送誰呢?哎!這一路到處求人辦事,還是送給玉帝老兒吧!人家位高權重,送點禮,以後用人家,好張嘴,也可以緩和一下當年大鬧天宮的不快!嘿嘿😁一舉兩得!

於是送給了玉帝!


背鍋俠331


猴子不是玉帝的人,求玉帝辦事必然要送禮,經歷了許多挫折,也明白以前鬧天宮是被人利用,玉帝要想滅他太簡單了,送禮也算表達歉意,後來見玉帝口氣也不再狂了。對如來就是另一番心思了,先被打服,後明白被騙被利用,估計心裡彆扭,不願給如來送禮


王瑋陶琉刻繪


如來是佛,四大皆空,不需身外之物;玉帝是官,貪得無厭,賄賂還是要的。


了塵居士4


孫悟空是愛國主義者,玉帝是本土頭上的天。


白雲3498


他找玉帝是求他辦事,所以送上作為禮物,如來佛祖就不需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