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下有许多农产品是农民卖不掉,市民吃不起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Axeholder


我是农村二姐,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话要说!这确实是目前很多农民和市民的现状,导致这种局面,不论是农民还是市民,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而且原因是多维度导致的,接下来具体分析一下原因。

为什么农民卖不掉

1、农民卖不掉农产品,存在供过于求的原因,比如城里人喜欢吃小龙虾,导致了很多农民开启了小龙虾养殖之路,当市场饱和的时候,就会出现小龙虾价格下降以及部分小龙虾养殖户滞销。

2、农产品到最后的终端环节,存在了很多中间商,他们的市场推广能力影响了农产品的销量,也跟某个时间段大家的饮食方向和喜好有关。

为什么市民吃不起

1、市民吃不起,也受到了经济环境的影响,比如通货膨胀等因素,物价长高的同时,收入却没有明显的提高,也就是跑不赢通货膨胀。

2、农产品走到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在市面上的超市或者菜市场中,如果价格涨高了,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比如化肥农药的成本增加、运输的成本增加、人工的成本增加、农耕设备成本的增加、最终都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市民吃不起。

3、中间商太多,下图的樱桃,是我在北京的一个普通超市里拍的,就那么一小盒,卖到108元。很多市民是吃不起,因为太贵了。价格这么高不代表利润都是果农的,他们是利润实际上很低,中间商层层的分润导致了最终的高价。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对这个问题有着怎样的见解呢?

我是一名农林作业的空中农夫(女飞行员),我看问题的角度不会随波逐流,会带给大家全新角度和思路上的信息增量,如果我的回答有那么一刻帮助或打动了你,欢迎点一下关注呦,带你了解更多的三农知识。

妙趣动物园


农产品农民卖不掉,市民吃不起的主要原因是街边(路边)不准直接销售农产品。农产品低价,市民自然多吃。我是广东省云浮市辖下的某镇,前年在生果商店买一箱苹果过春节。去年春节前8天。陕西省苹果产地,用大货车大概是30吨苹果,运到我这里的镇开发区大街街边批发,每箱苹果28斤,批发价70元,即是每斤卖2.50元。生果商店卖苹果每斤5元,前年在生果商店买一箱苹果过春节。去年有陕西省产地的苹果,用大货车直接运到我这里的开发区大街街边批发销售,每斤2.50元,我买了两箱苹果过春节。农产品价格高销量就少一倍,农产品价格低就销量多一倍。要农产品价格低,就一定要用货车从农产品生产地装农产品直接到城市街边(路边)销售。


物华国富圩日街边摆摊


二十年前,我上小学时,家里的苹果每斤一块到两块之间,我家种植苹果比较早,那两年收入还算可以。那时候的果树是属于长枝条的红元帅苹果,产量不高,口感特好,市场上很畅销。



村子里一看,种苹果收益那么好,一下子大规模种植起来,村子里大概一半以上的土地都种植了苹果。以前苹果结果大概到第四年,盛果期是第五年和第六年!没想到两年以后,苹果价格一下子降价到了几毛钱,大多数人都想,市场不稳定,说不定明年会好点……

那时候通讯闭塞,农民根本就不知道外边市场,等了两三年,苹果价格还是几毛钱,根本就不够成本,买不掉的就喂猪、喂牛、馿等,再吃不完就倒掉,以至于多年以后的现在,我脑海里还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


可是村民门不知道的是,当时我们这边两毛钱一斤的苹果,在外面照样五六块甚至更高!苹果贩子拼命压价,农民没有别的出路,除了拉到集市上去卖,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是苹果储存时间长了就变糖化,影响口感!那时候又没有冷库,农民门看着自己种植的苹果只能唉声叹气……

这个事貌似和题主的问题交集不深,但仔细一想,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的今天,同样的事情,原因也都差不多!

第一:农民盲目跟风种植,不计后果,量产后市场达到饱和,近而影响价格,价格太低,收不回成本,只能在积压一段时间后倒掉!

第二:中间商肆意压价,农民是处于这条商业链条醉底层的人,他们种植的东西必须有人收购才能转化成金钱,但是大鱼吃小鱼之下,自家地里种植的东西反倒成了累赘,可叹!

第三:信息太闭塞,盲目种地,不积极接触外面的新信息!其实以现在通讯发达的程度,通过互联网完全可以达到自产自销,只要认真学习,微信、抖音、快手、头条等等完全可以打造一个个人lP,绕开中间商,达到农民和消费者完美的双赢!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有用的信息!不合适之处还望多指导!


邀月村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现在,我们在农村看到一个普遍的事实,就是中青年劳动力纷纷进城打工,各地农村的主要人口都成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这种现象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更加明显和突出。究其原因,就是农民生产出的农产品的价格太实在低,农民无法从种地耕作中获取与投入相配比的经济性收入;且随着近年来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不管哪个地方,一旦出现了农产品丰收,肯定就会出现农产品滞销,这个“怪象”在农村已经成为常态,成为农民避口不谈的话题。对此,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原因如下:

第一,当许有许多农产品卖不掉是事实。

我们看看现在,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常常在网络上“爆红”,比如说,河南的西瓜5毛钱一斤没人要,安徽、浙江、江苏等地黄桃3毛钱每斤无人过问;陕西大荔县的黑布李泛滥成灾;去年广西的柑桔倒满山遍野都是……实在太多了。这些农产品农民卖不掉,没有客商前来收购,也就是说没有市场;这只是我们看到的水果现象,还有农民种植的小麦、玉米、豆类,还有稻谷、土豆、蔬菜类等,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一直触底,大部分亏本严重。因而大多数中青年农民都外出务工。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一直触底,农民亏得血本无归,仍然卖不掉,这是我们眼巴巴看到事实。


第二,说市民吃不起是罔顾事实。

市民作为社会的中产阶级,经济宽裕,生活富足。我们看到,农民种植出产的农产品的价格如此之低,都无人问津,那市民为什么“吃不起”?农产品天天滞销,每斤价格只有几毛钱,有的不足一元,且农民把水果等农产品集中运到市场销售,运到市民小区门口,价格也才一元左右,怎么说市民“吃不起”呢?市民是社会中产阶级,至少也都是社会工薪阶层,他们收入稳定,经济来源方便,生活没有后顾之忧,还有许多市民处于社会高收入阶层,他们对只有几毛钱一斤的农产品都“吃不起”吗?这个命题显然是伪命题,罔顾事实,而不负责任。

第三,建立配套的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

其实,每年看到新闻报道说起某农产品滞销,作为农民子弟的我都十分痛心。为什么农民辛苦种植的粮食作物、发展的经济作为,每到了收获的季节就滞销,就面临着无人问津的窘境。对此,作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领头人,要主动担负起为农民的农产品寻销路,寻市场,寻客商;主动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信息,供农民发展产业时参考;同时,农民也要自发组织形成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培育商品粮、商品果等,确实提高商品意识,才是摆脱农产品滞销的长期弊病。只有用优质的农产品供应市民,市民自然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否则,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一年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总之,现在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的商品意识薄弱,不能很好的作业管理,不能生产出适应市场的农产品的商品。只有生产优质的农产品商品,才能更好的供应市民,农民才能获取更好的种植经济收益。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什么意见,欢迎留言分享。


乡村关中


我凑个热闹

当前农产品卖不掉,市民吃不起,问题出在大城市根本就没有设市场,农民想进城卖都不敢进城,这是一个主要问题,假若有农产品市场,农民自已用车拉到城里卖,绝对不会出现现在这种状态,城里人也能直接吃到农民手里的菜,减少了中间环节,农产品价格也不会这么高。农民也不会出现卖不了价格低的状态。


现在应该向政府提议,在大城市居民多的地方设置些市场,专门解决农民和城里人这一矛盾,才是真正的民生事业。


风雨人生3293


造成农民卖不掉,市民吃不起的原因,鑫西兰分析如下:

第一、农民跟风、盲目、误导种植现象严重

现在打开手机就经常能看到一些信息,鼓吹种什么农产品可以亩产多少、产值多少,完全代替之前种的什么云云,其实这些宣传真的很不负责。有些农民完全不分析一下自己的实际情况就盲目的种植了,今年有些地方的黄桃就是这样的。我认识贵州一个黄桃种植园的,今年减产很严重,并且果质相当的不好。

高价值的农产品种植技术、土质、气候甚至化肥、农药要求都很高,并且产果期长,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还有,第一批往往质量都不太好。

这样的农产品,怎么能卖得掉?

就算一些单价比较低的农产品,如下图的大葱。产品集中上市,之前又没有找好销路,到了销售期自然的有问题。

第二、农民没有掌握好及时的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

到目前为止,农民把农产品卖给中间贩子依然是销售的主要渠道。因为只有中间贩子能快速的带动销售,然后中间贩子再卖给大市场、超市、水果店等。这一层层的环节,都是需要成本的。价格至然的上涨,没有盈利的事情你做吗?


我们都在说产地直发、真供,但到现真的很难实现。因为农民就算掌握了及时的市场信息,可是他们有自主销售的动力和胆识吗?他们没有,因为他们只负责种地,只想快点卖出去,拿到现金。对他们来说,多一道程序就是多一道风险。

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你种再多的农产品,命运都是掌握在别人手上。特别是农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很明显的差异化,人家凭什么来收购你的产品?

如果这个时候,有种同类产品的价格只要比你的低五分钱,贩子都不会在你这里拉货了。农产品交易没有所谓的合同保障的,这个我们需要知道。

第三、无法直接吃到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市民当然会喊吃不起

今年的黄桃、黑布林、蓝莓等农产品,价格一天比一天高,但果农、菜农还是说没有赚到钱。这个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成本都交给了高昂的物流费、场地费还有人工费了。

以蓝莓为例,价格最高的时候蓝莓地头价一斤也就15元,可是算上人工、包装、顺丰航空的费用就远超了这个数字,我们网上卖的价格一斤不得不45元才能保本。

另外一点,超市、水果摊、菜市场都有很高的租金成本,刚才也说了不赚钱的生意是没有人做的。并且不管是蔬菜还是水果,只要是农产品损耗都比较高,这个损耗肯定是要平摊到市民手上来的。

总结:目前这种现象其实是有所改善的,但是跟风种植的情况不改变,还是有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的。打造有灵魂的农产品,我是“鑫西兰”,期待你的关注,我们一起分享和交流农产品和农村电商方面的话题。


鑫西兰


是,农民,进不了城卖菜,如果政策不改变,以后会越来越严重,路边摊利大于弊,结决失业,抑制物价,政府只要梢加管理,就能结决,给穷人口饭吃,让市民吃上便宜新鲜的果菜,也能促使社会稳定


用户111269210709


以前小区门头,路边摊到处都是,市民卖东西方便,不想买的也买了,现在必须专门去超市,好多想买的就不买了,全国人的习惯都改变了!水果蔬菜就是赶新鲜的东西,城管的出现,城市干净了,水果蔬菜也滞销了!这就是直接原因!


用户54955258669


中介商和劳动力,加上运费,管理费,税费检验费,过路费,到农村去收购农产品再贱卖,到了城里都变得很贵,使老百姓吃不起,所以有的农产品只有烂了,也卖不出去!就拿红枣来讲,产地二元一斤,城里二十元,差的也得八九元一斤!没人买!


用户50873537831乐平


听说现在有猪的是大爷!可是我的猪怎么都没人要?养不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