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出前景虛後景實的照片?

fishyu9523


如何拍出前景虛後景實的照片?

1、要搞懂攝影景深。景深就是相機對焦拍攝的範圍,在對焦點之前是前景深,焦點之後是後景深。配合光圈使用就能實現被攝物體的虛實關係。

2、要搞懂攝影光圈。光圈是控制光線進入機身獲得感光影像。熟知光圈基本參數,值越大景深越小,值越小景深越大。光圈參數大小值範圍是相機鏡頭硬件決定,在設定大小值範圍內可以人為選用。

3、要熟知相機鏡頭光圈參數。無論是變焦和定焦,光圈最大值和最小值範圍會有所不同。一般攝友都喜用大光圈鏡頭,來控制拍攝物體前後虛實關係。

掌握以上知識點,接下來就是拍攝方法。光圈既控制進光量,又控制成像景深。在硬件上拍攝者都喜歡選用大光圈值的鏡頭,來拍攝虛實照片。採用大光圈,焦點對準後實景物體,前景就會虛化,鏡頭離前景物越近虛化度越高。

我是攝影愛好者:yz大帥,敬請關注!


yz大帥


想要拍出前景虛、後景實的照片,通常有三種方法。

第一、對著後景對焦,至少不能對著前景對焦。我們平時的拍攝非常講究“對焦精確”,為什麼如此努力呢?根本原因就是要讓被對焦的對象和元素,納入畫面時具有清晰的成像,而當我們講究“前景虛後景實”的時候,要求正好相反,所以我們不能對著前景對焦,當前景不被重視和不被對焦的時候,它的影像必然是虛的,至少不是很實。



第二、使用點對焦,至少不能使用多點對焦。對焦方式一般分為多點對焦、重點(9點、8點不等)對焦和點對焦,不同的相機有著不同的說法,但是意思是相同的,就是對焦時“照顧”、“兼顧”的點數有多有少,“照顧”、“兼顧”的面積有大有小,其中多點對焦和點對焦是兩個極端,重點對焦介於其間。


為了實現前景虛後景實,宜於使用點對焦,一定得放棄多點對焦,將需要虛化的前景“列入”不照顧、不兼顧的範圍。

第三、鏡頭靠近前景拍攝,至少不能將前景當著“中景”對待。每一種光圈狀態下,畫面的景深其實都具有一定的深度,既然有深度,就會有“起點”和“終點”,起點與終點之外範圍內,景物的成像一定是不實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虛,當你的鏡頭距離前景“足夠近”的時候,前景的成像就自然會虛,這樣正中我們的下懷。


以上三種方法,最好能夠結合使用,如果“單打獨鬥”,效果不會明顯。


拍客張光林


前景虛後景實,主要作用是突出主體,豐富畫面信息,增強畫面的空間感等,這是常用的表現手法,試舉幾例:

1、這是深秋的場景,虛化前景的紅葉,體現出明顯的季節特徵。

(攝影/夏雪)

2、蘆葦蕩的小船划向遠方,拍攝時坐有船上,天空下起了小雨,以玻璃窗的水滴為前景,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

(攝影/夏雪)

3、春天是桃花盛開的季節,拍攝時運用長焦,虛化前景的桃花,增強畫面空間感。

(攝影/夏雪)

4、前景虛化的樹枝和小花,有利於將觀賞者的視線引向小船,主體更加突出。

(攝影/夏雪)

拍攝技巧及注意事項

  • 要拍出前景虛後景實的照片,可以通過控制景深的辦法來實現:一是使用大光圈;二是使用長焦鏡頭;三是靠近前景拍攝。這三條同時使用效果最理想。

  • 前景只是裝飾性元素,必須具有突出主體、烘托主體的作用,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應與主體協調、照應,而不能干擾主體。

  • 前景的形狀、結構應具有較強的形式美感,避免破壞畫面的完整統一。

  • 虛化的前景宜簡不宜繁,線條宜細不宜粗,色彩宜少不宜多。

  • 選擇主體對焦測光,主體必須對焦清晰,曝光準確。

  • 一般情況,運動的物體不宜用作前景。(圖文原創/夏雪)


夏雪視覺


如何拍出前景虛後景實的照片?

拍出“前景虛後景實”的照片,你只需要做以下幾步:


1、擁有一個大光圈鏡頭或長焦鏡頭

這一點很容易理解,光圈越大,虛化得越厲害;焦段越長,虛化得更厲害。所以想要讓前景虛化,在硬件方面,就需要先準備一個大光圈(f2.8以下)鏡頭或長焦鏡頭。

2、選擇適當的前景

選擇適當的前景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選擇一個適當且好看的物體作為前景,比如樹葉、蘆葦、花、欄杆甚至人的手臂等等物體,最好是選擇和主題呼應的前景,這樣這個前景就會給照片添彩,而不會顯得太突兀。另一個方面是選擇和後景隔適當距離的前景,不要讓前景和後景的距離太短,否則前景的虛化效果不好。

3、將鏡頭靠近你的前景

將你的鏡頭儘量地靠近前景(特別是在沒有大光圈鏡頭的時候),這樣能將前景虛化為光斑效果,當然,具體還是要看你想要怎樣的感覺。鏡頭越靠近前景,前景就越虛化。

4、使用中心點對焦,準確地將焦點對在後景上

想要“後景實”,就一定要將焦點準確的定在後景上,這時如果採用“廣域對焦”可能會對得不準確,一定要將對焦模式調整到“點對焦”來獲得清晰的後景。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人像攝影精選 分享ps後期技術 | 分享攝影教程 | 分享拍攝心得



雙下巴金金醬


1,前景虛後景實。

2,前景實後景虛。

3,前景實,中景實,後景虛。

4,全景清晰。






大海lzd


想要拍出前景虛後景實的照片可以通過三個辦法:一是貼近前景拍攝,二是用大光圈,三是用長焦鏡頭,如果可以同時使用這三種,效果當然會更好。

前景的結構形狀應該有形態美,不能干擾到主體。虛化後的前景應該簡單明瞭,線條應該有美感,色彩不能喧賓奪主,避免破壞畫面的統一完整。

這裡有常用的幾個表現手法,舉幾個例子:

1,這是夏天我們經常拍的荷花,虛化的前景是荷葉,低角度仰拍,體現荷花綻放、嬌羞迷人的模樣。

攝影:Jason遊

2,這是寺廟廚房裡的銅爐,樑上掛一匾額,書“香積”二字。銅爐在這場景裡巧妙地運用在前景和主體不同的相片裡,一景一物都是禪意,那顆浮躁的心也隨之沉澱。

攝影:Jason遊

3,春天是桃花、油菜花盛開的季節,拍攝時候用長焦鏡頭,虛化前景的桃花和油菜花,主體是遠處的房屋和坐在門口的老人,主體對焦要清晰,曝光準確,這樣就加強了畫面的空間感。

攝影:Jason遊

4,有些場景不需要前景虛化,也一樣可以很美,有木有?

攝影:Jason遊

如果你覺得Jason回答得可以,請幫我點個贊,謝謝!


Jason遊


想要拍攝前景虛後景實的照片很簡單,只需要會控制“景深”就行,下面我就詳細講解一下什麼是景深及如何控制景深。

景深是攝影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初學攝影者必須要掌握的一個概念。景深就是當相機對準某一被攝體聚焦後,除了被攝主體清晰外,在被攝主體前後一定範圍內的景物也是相對清晰的,這個相對清晰的範圍就是景深,景深以外的景物自然就不清晰。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像照片,人物很清晰,人物以外的部分全部很模糊,這種情況可以稱之為“景深小”。有些風光照片或建築照片,整個畫面都是很清晰的,這種情況可以稱之為“景深大”。

景深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我們該如何控制景深呢?景深的大小取決於以下三個方面:鏡頭的焦距(以下簡稱焦距)、鏡頭的光圈(以下簡稱光圈)、相機與被攝物體的距離(以下簡稱距離)。

1、鏡頭的焦距。當鏡頭的光圈和距離一定時,鏡頭的焦距越大,景深越小。也即光圈和距離一定時,鏡頭的焦距大,拍出來的照片景深小,模糊的地方多,如果想要照片中清晰的地方多,就把鏡頭的焦距變小一些。

2、鏡頭的光圈。當焦距和距離一定時,鏡頭的光圈越小,景深越大。也即焦距和距離一定時,想拍出來景深小的照片,只需把鏡頭的光圈調大一些(鏡頭的數字越小,光圈越大,反之亦然),如果想拍出來景深大的照片,只需要把光圈調小一些即可。

3、相機與被射物體的距離。當鏡頭的焦距和光圈一定時,相機與被射物體距離越近景深越小,距離越遠景深越大。所以,如果想拍出來景深小的照片只需要離近一點點,如果想拍出來景深小的照片離遠一點點就行了。

決定景深的這三個因素一定要熟記並靈活運用,這樣才能夠拍出來好的照片!





駐馬店今泉淨水設備


不用講更多的道理,拍攝前景虛、主體實照片的條件:

1.相機離前景足夠近。

2.主體離前景遠。

3.對焦點在主體上。

4.焦距儘可能的長,光圈儘可能的小。

多數情況下,滿足前三條就行了。

其實拍攝照片到一定程度後,就開始追求前景也要拍清楚。例如拍攝風光片,就是這樣。

有意思的是,在上述條件下,如果採用大光圈,就會拍出前景和背景都虛,只有主體清楚的照片。


郭盛利kdgsl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景深由哪些因素構成,也就是哪些因素會影響景深。1、光圈,光圈(係數小)大景深小,反之(係數大)景深大。2、鏡頭焦距,焦距短景深大,焦距長則景深大。3、拍攝距離,距離近景深小,距離遠則景深大。知道上述的關係,我想要控制景深就易如反掌了。





攝影佬鄭建文


使用大光圈。當然,良好的構圖和主題構思是前提。不一定對頭,只是個人的體驗。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