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临一种帖多久好?

磨豆子的猫


临摹楷书字帖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期限限定。

这里面往往有一种矛盾的自我存在,临摹字帖既是初学者的一种基本功训练,又能增加对字体风格的学习和熟练,但又怕长时间临摹一种字帖会陷入风格固定化的怪圈。

临摹字帖需要恒心毅力和专注,临摹字帖其实与读书有雷同的道理左右,就是先读厚再读薄然后再读厚,周而复始,最终化为无形成为真正自己理解并能创新发挥的存在。

也就是说要在临摹的过程中不断加深自己对字体的理解和再认识,并最终能够跳脱出临摹字帖的固有痕迹创造出拥有自己风格的书法作品。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经常带有汉朝隶书的写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成熟,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

中国书法史上有楷书四大家最为有名,也就是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頫(fǔ)(赵体)。

个人认识最多的是柳公权的书法,家里父亲从年轻就一直临摹书写“柳体”居多,从小也让我们多临摹的是柳公权的法帖,我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也大多是耳闻目染,听的最多的就是多练,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书法的练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持之以恒,日久见真功,急于求成的心态不适合练习书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必须有真爱”才能行,三分钟热度不是一种书法态度,其实学习和做事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道理。

长时间的临摹练习就会逐渐增加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跳出法帖的风格约束,最终拥有自己的烙印。

临摹但不是简单的照猫画虎,一味的追寻法帖的相似性对自己书法的提升和认识并没有本质的改变,书法的练习最终的目的是修身养性并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没有时间的约束性,只有认识上的理解深度问题。


波澜碎风寒


我是练颜体的。第一本是勤礼碑选字帖,是同学淘汰下来的。我也不知好歹,拿起来就练,后来买了一本全本的勤礼碑。就这样不知不觉练了将近十年颜字,始终以勤礼碑为主。往后就换了兰亭序,写了不多久,又换成圣教序,这一来,又是几年。期间买过好多好多字帖,有的写过,有的只是翻看过,并未练过。米芾、王铎的行书临过一段时间,现在还是圣教序。

我以为临一本帖时间长了,想换一本未尝不可,博采众长也是必须的。



小学一级教师


你好!我是德楷堂主老温,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楷书临一种帖多久好?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用具体时间来界定,其原因如下:

1、天赋、悟性不同,所用的时间不同。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东西常常与天赋和悟性有很大的关系。天生天赋异禀、悟性超人,在同等条件下,可能普通人要临半年甚至一年的帖,他(她)用三、两个月就能达到同等水平;

2、方法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学习任何知识都有技巧和方法,你如果只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方式去临帖,不去学习正确的方法,可能会事倍功半;

3、态度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如果你把写字(临帖)当作消磨时间的方式,或根本就不在乎写的好坏,看着人在那里写字(临帖),心里还不知在想什么,也就是只用手,不走心、脑,这样即使临个三、五年,恐怕也还是原地踏步。

所以说,一本帖不是你临了多久,而是你通过临帖达到了什么样水平,是看效果的。

我学智永楷书千字文是去年11月开始的,至今3个月的时间了,感觉很多东西还没有真正的掌握,现在还在继续临习。下图是我临不同大小千字文的版本和一幅创作作品。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谢谢!











德楷堂主


我认为初习者临一贴应该坚持三年以上。我反对一年还没有学到皮毛就自以为是换帖。

除非是天才,普通习书者一年只能初入门,二年方能有所悟,三年才能初定性。就像大学,二年三年专科,本科必须四年。话粗理相同。

有人说能背临像了,就是大致领悟帖子的用笔之道了,本人认为过于自信了。举个例子,欧阳通习他老爸的墨宝,都是一辈子的事。欧阳询名扬天下了,还有驻马碑的传说,观摩三天才离去。说明临习是一辈子的事。

只能说,临习就像习武,创作就像表演,表演完了,还得继续修炼。以当代某些名家为例,每天都在创作路上,都不能静心临习古人的作品了,所以慢慢就偏离了传统,偏离了法度,慢慢往“丑”的方向裸奔,只能离传统越来越远。

所有我认为初习楷书应该三年为一周期,基本功都扎实了,可以改学行楷乃至行书。书法之路应该循序渐进。


青溪散人


摹写,临摹, 临帖,先选个自己喜欢的字体,然后挑笔画少的字,如 少 小 三 千 等 练会一个再练一个,切忌贪多。啃下一个 就掌握一个。你今天学习了横,如何写,有几种写法,就把字一一临摹,需要耐心,坚持半个月,当然同时进行下一个笔画,这样就可以使你功底加深更多!



龙虾条说说


这个问题,确实给很多书法爱好者带来困惑,而有很多前辈的指点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造成更大的迷茫。

其实学书法临帖,一定要有目的性。临一种帖临多久?临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您的目的性来区别对待,而不是笼统对待。

第一,如果把某一帖当做自己的书法根基,那一定要深耕下去,甚至当做自己一生的孜孜追求。根基性的东西,不要随便换,就像你的事业一样,哪怕你不断跳槽,也要慎重换行业。我们看到,二田一生就写欧楷,虽然也有诟病,但从事业上来说也算成功的。

第二,在有了根基之后,如果想要融入其他一些帖的风格,丰富自己的笔法和结构,可以旁涉其他。这个当做辅助性的临写。不如你是学唐楷的,始终以唐楷为宗,但又想融入一些魏碑的野逸和粗犷,可以附加写一写魏碑。

第三,至于旁涉附加性地临帖,要临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一般性来说,书法根基要保留七八成,融合其他风格二三成即可,这样你个人的书法风格就形成了。比如,我们看到楷书大家卢中南,几十年来专注于欧体,潜心临写各种欧阳询的碑帖,从未间断。

但是卢中南的楷书,又不纯粹只是欧体,他以欧体为根基,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论是颜体赵体,还是魏碑以及晋唐小楷,他都涉猎过,并将其融汇到自己的书法实践中。但在临帖时间上,肯定欧阳询楷书临帖最久,一直都以学欧为主。

也因为此,卢中南也树立了自己的书法风格,以欧阳询为宗,又有虞世南的冲和、褚遂良的灵动、颜真卿的宽博、赵孟頫的潇洒。因此他的老师欧阳中石有这样的评价:

“细审中南手制,字字未必是欧,但整篇气息皆从欧出,诚然已得欧体之神髓。”

欢迎读者朋友交流。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楷书的学习,临帖需要多长才可以好,这个时间是没有量化的,因为每个人天赋不同,每天投入学习的时间不一。如果你每天学习一个小时也是一天学习10个小时也是一天。因此,楷书的临帖多久才能好?不好回答,但是有一个标准,只要你达到入帖的程度,那么你的这一个临帖学习就可以结束了。

所谓的临帖,就是你所学习的字帖,能够写出与它形神俱备的效果来。

书法中的临写。我们一般分为对临和背临,还有意临这三种。

对临,就是将字帖放在一边,看着他来进行书写。

背临,就是在对临的基础上,不看字帖可以写出跟字帖上的字,形神俱备的效果来。

意临,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来讲,就是你所学习的字帖上没有的字。你通过自己的方法把它写出来,能够跟所学习的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样形神具备。

因此,

学习一本字帖,需要多久才能学好?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我们以达到入帖的这种程度作为学好这本字帖为标准就可以了。



书法有云


你好,棍书临一种字帖多久好,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如果是初学者,从零基础开始的,往往老师的建议都是从楷书字帖临习,这个过程是专攻楷书,时间以半年左右为宜;因为半年时间也差不多能够参悟一本字帖了,也能具有一定的水平了,为了避免审美疲劳,以及解决只临习一本字帖的枯燥感,半年就可以换字帖了。

  2. 如果你把楷书当作毕生学书方向,如田英章、田蕴章兄弟,就是专攻欧楷,而且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临摹《九成宫》,所以才取得那么巨大的成功,所以有些字帖甚至是可以毕生临习的;

  3. 如果只是把楷书练习当作一个过渡,主要兴趣是想往行书、草书方向发展,那么楷书字帖偶尔临习一下即可,主要是练练字体结构、以及练习控笔技术 。

  4. 临字帖不要死临,有时候也要学会创作,有些人临了很久,临得几乎一模一样,但一旦自我创作一副作品就蒙了,所以临字帖的同时,一定要创作相结合,这样才能化为已用。
    以上就是我认为,楷书临一种字帖应该花的时间。


设计师清华


我个人认为会写就可以不临,自己寻找自己的道路最好。

现在书法界的人有一个误区,认为临帖要临到老,好像不临帖写出来的字就不是书法一样。

根据我个人的经历,我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样超过两年的,一路走来,最后决定草书伴一生。首先临的是怀素的《自叙帖》,好像是临了一年左右,可以在半小时内全部搞定就不临了。后来在书店遇到张旭的《古诗四帖》以后就没有其他帖的事了,也是临到半小时内搞定,以后就没有在临帖,观帖倒是没有间断过,创作遇到疑惑时就看看帖,出帖后就自己开始寻找自己的道路。

总之自己还是根据自己天赋和努力来决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练习方法,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墨九三


很荣幸回答楷书临一种帖多久好?如果主要想学楷书,不要泛临,要精临。

一,首先你学楷书,首选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书法大家,看自己喜欢哪家书法,硬定自己喜欢的书体,就得一心临帖学下去,不能三心二意,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一笔一划,一点点的坚持学下去,首先拿好笔姿,在写好基本笔划,在把基本笔划,完美的搭配在每个字中,字形,部首,大小,结构,上下,左右,整体的和谐。

二,在临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临到神似,这个很重要,如果一个书家的字形成风格是下过苦功夫的,形成楷模几乎就是书法写到巅峰,你只有走进去把字临到神似,才能掌握这个书体的风格,走进去,才能走出来,才能知道自己那方面不足,深入才能深知,了解自己薄弱的点,才能逐步完善,不深入永远只是了解皮毛,知道自己不足之处,才是进步,不能人云易云,今天去临这帖,明天临另个帖,人生有限,不能处处精,一精百样逼,宁可慢,也不能走弯路,坚持是最好老师,看似慢,每天有所收获。

三,至于一种帖临多久为好?看你自己掌握成度,如果一年张掌握了,各种笔法,各种结构,字中搭配,都完美临好,就算出帖,相反三年五年没有出帖就继续临,不能急,术业有专功,成道有先后,按自己努力和理解来定,真正掌握了就是出帖了。个人观点,多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