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相信许多人都看过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的影片,曾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许多人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都能如数家珍,对一些经典台词,至今都还能津津乐道,诸如:“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你看到这座城市了吗?它——就是瓦尔特”等等,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部影片是被作为政治任务而译制的,是一部仅供了解南斯拉夫形势的“内参片”,因为当时中国和南斯拉夫已经交恶多年,中国曾指责以铁托总统为首的南斯拉夫是修正主义。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海报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摄制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该片于1972年11月30日在匈牙利上映,中国于1973年初引进并交由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喜爱译制片的观众都知道,译制片起始于长春电影制片厂,而上海电影译制厂才是生产译制片的专业厂,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译制任务,却不知因何种原因,竟然下达给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并由此开始生产译制片,此举使北京电影制片厂也成为译制片生产基地。

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正在筹备拍摄彩色故事片《南征北战》,陆续将许多演职人员从“五七干校”抽调回京参加拍摄,当北京电影制片厂接到译制任务之后,却一时有些束手无策,因为该厂并没有生产译制片的经验,如何来完成这项政治任务呢?

北京电影制片厂很快就成立了译制组,由凌子风和马尔路担任译制导演,由于引进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台本是英语版的,又紧急协调长春电影制片厂,借调英语翻译潘耀华担任该片的翻译工作,潘耀华是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室翻译,她曾翻译了《蝴蝶梦》、《乱世佳人》、《舞台生涯》、《永恒的爱情》等许多作品,而配音演员则主要是从新版《南征北战》剧组中进行选调。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片头

当时北京电影制片厂有许多演员是从长春电影制片厂调入的,有几个演员曾参与过译制片的配音工作,这其中就有马尔路、鲁非、葛存壮、傅杰等人,他们都曾在五十年代译制的前苏联影片中配过音,可谓是老资格的配音演员,由于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所有译制人员并没有上字幕,以致许多电影配音爱好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该片配音演员都有谁?

为了回顾这部曾经的银幕经典,本文对该片主要译制人员进行了梳理,因为那是一个时代的流金岁月,更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并借此向《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曾经的银幕经典致敬!

1. 凌子风——译制导演并为钦德勒(监视手术的德军官)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凌子风

凌子风(1917—1999)是北京人,著名电影导演,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学校舞台美术专业,抗日战争时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1948年调至东北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创作,1949年首次执导电影《中华儿女》,由此走上电影导演之路,在其几十年的导演生涯中,执导了许多电影作品,其中观众所熟悉的有《母亲》、《红旗谱》、《草原雄鹰》、《李四光》、《骆驼祥子》、《边城》等影片,他在片中为监视手术的德军军官钦德勒配音。

2. 马尔路——译制导演并为谢德(钟表匠)和德国将军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马尔路

马尔路(1927— )天津人,是1944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曾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担任书记,在前苏联电影《易北河两岸》、《带枪的人》中担任主配,1954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6年赴莫斯科电影大学学习,留学归来后担任电影导演,其导演的作品有《杨乃武与小白菜》、《沙家浜》、《红色邮路》、《箭杆河边》、《战地黄花》、《问天何时明》、《钟声》等影片,由于他有配音经历,又是经验丰富的导演,因此与凌子风共同担任《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译制导演,并为片中以钟表匠为掩护的老游击队员谢德和德国将军配音。

3. 鲁非——为瓦尔特(皮劳特)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鲁非

鲁非(1930—2019)原名赵东鲁,黑龙江五常人,1948年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曾在《桥》、《白衣战士》、《钢铁战士》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并曾在苏联电影《被开垦的处女地》中担任配音,1953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曾在《风暴》、《红旗谱》、《暴风骤雨》、《停战以后》、《第二次握手》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并在1974年版《南征北战》中饰演刘团长,他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瓦尔特配音。

4. 雷明——为吉斯(照相馆老板)和汪施道夫(德军装甲部队上校)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雷明

雷明(1930—2019)曾用名雷鸣,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被分配至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曾在《黑三角》、《特高课在行动》、《红雨》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并在1974年版《南征北战》中饰演连指导员,他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照相馆老板吉斯和德军装甲部队上校汪施道夫配音。

5. 侯冠群——为苏里(游击队员)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侯冠群

侯冠群(1943— )河北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参演过电影《小兵张嘎》、《红石钟声》、《红色邮路》、《决裂》等影片,曾主演《大河奔流》、《最后八个人》、《落榜以后》、《张铁匠的罗曼史》等影片,并在1974年版《南征北战》中饰演班长,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游击队员苏里配音。

6. 葛存壮——为康德尔(假瓦尔特)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葛存壮

葛存壮(1929—2016)是河北人,著名表演艺术家,葛优的老父亲,1947年考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文工团,1949年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曾参演《中华儿女》、《白毛女》、《赵一曼》等影片,并参加过前苏联影片《光荣之途》、《被开垦的处女地》的配音,1953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曾在《平原游击队》、《红旗谱》、《小兵张嘎》、《决裂》、《金光大道》、《小花》、《戴手铐的旅客》等影片中出演角色,并在1974年版《南征北战》中饰演敌参谋长,他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康德尔(假瓦尔特)配音。

7. 田宝富或韩廷琦——为比肖夫(德党卫军上尉)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韩廷琦

为德国党卫军上尉比肖夫配音的人还难以确定,或是田宝富或是韩廷琦,田宝富在1974年版《南征北战》中饰演教导员,有机会参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配音,毕竟《南征北战》剧组许多演员都参加了配音,但在网上却几乎查找不到田宝富的任何资料,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许多资料都介绍韩廷琦曾为比肖夫配音,韩廷琦也确实为许多影片配音,但却缺少有力的证据,在这里只能存疑?希望有人能够提供详实的资料进行佐证。

8. 于蓝——为米尔娜(肖特儿)(游击队女叛徒)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于蓝

于蓝(1921—2020)是辽宁岫岩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以99岁高龄于2020年2月去世,曾于1938年奔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于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调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同年与田方(《英雄儿女》中饰演王政委)结婚,1946年进军东北,1949年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曾《白衣战士》中饰演角色,1950年3月随田方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参演了《翠岗红旗》、《龙须沟》、《林家铺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等影片,出人意料的是,出演过许多正面人物的于蓝,竟然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游击队中的女叛徒米尔娜(肖特儿)配音。

9. 胡晓光——为冯·迪特里施(德军上校)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胡晓光

胡晓光(1924— )是安徽绩溪人,1940年就开始从事戏剧活动,1958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经在《战上海》、《破除迷信》、《县委书记》、《碧空雄狮》、《怒潮》、《打击侵略者》、《风雨下钟山》、《罗湖桥头》等影片中饰演角色,他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德军上校冯·迪特里施配音。

10.李连生——为马力什(钟表匠徒弟)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李连生

李连生(1943— )是河北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其参演过的影片有《小二黑结婚》、《红色邮路》、《决裂》、《甜蜜的事业》、《神秘的大佛》、《伤逝》《海囚》、《李四光》、《李冰》、《夕照街》等,其中在《甜蜜的事业》中饰演的田五宝获得第三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提名,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谢德的徒弟马力什配音。

11.王炳彧——为火车站长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王炳彧饰演的高老忠

王炳彧(1935—1982)是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并被分配至北京电影制片厂,许多观众对王炳彧都比较陌生,但对他饰演的角色却又都非常的熟悉,最熟悉当属《小兵张嘎》中的老满叔和《地道战》中高老忠,当时他还不足30岁,可见其塑造角色的功力,其参演的还有《父子俩》、《北大荒人》、《锦上添花》、《停战以后》、《红石钟声》、《海霞》、《红雨》、《万里征途》、《风雨历程》等影片,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火车站长配音。

12.毕鉴昌——为地下党员医生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毕鉴昌

毕鉴昌(1939— )是山东荣成人,1960年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表演系,尚未毕业就参加了《青年鲁班》的拍摄,此后先后出演过《千万不要忘记》、《年青的一代》(重拍片)、《碧海红波》、《黑三角》、《透过云层的霞光》、《新泉》、《海鹰》等影片,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地下党员医生配音。

13.关长珠——为德国间谍、警长、哈根中校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关长珠

关长珠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60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曾参演《侦察兵》、《激战无名川》、《丁龙镇》、《祭红》、《刑场上的婚礼》、《蓝色档案》、《客从何来》、《知音》、《一盘未下完的棋》、《双雄会》、《难忘中学时光》等影片,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德国间谍、警长和哈根中校三个角色配音。

14.俞平——为阿兹拉(谢德的女儿、游击队员)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俞平

俞平(1940— )是安徽人,1959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鲜为人知的是,她是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继母,《铁梨花》曾是严歌苓父亲萧马为俞平量身创作的一部小说,俞平还曾在萧马创作、严歌苓编剧的《心弦》中饰演女主角阿妈妮,俞平的电影处女作是《红旗谱》中的春兰,其文革前参演的电影有《耕云播雨》、《暴风骤雨》、《早春二月》、《汾水长流》、《小二黑结婚》,改革开放后参演了更多的电影作品,诸如《李四光》、《恶梦醒来是早晨》、《魂系蓝天》等几十部影片,俞平在1974年版《南征北战》中饰演赵玉敏,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谢德的女儿阿兹拉配音。

15.劳力——为假联络员配音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劳力

劳力(1931— )原名劳鼎铭,河北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第一次触电是在《青春之歌》中跑龙套,其参演的电影有《父子俩》、《洪湖赤卫队》、《红河激浪》、《决裂》、《黑三角》、《大河奔流》、《苗苗》、《苏小三》、《非常岁月》等,在1974年版《南征北战》中饰演敌副官,劳力嗓音醇厚有力且极富磁性,其配音作品众多,除了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假联络员配音外,观众较为熟悉的配音还有《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等译制片。

16.李百万——为火车站站长助手埃德勒配音

李百万(1926— 2010 )少年时代就参加了八路军,1944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9年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先后出演了《中华儿女》、《吕梁英雄》,其后在《白毛女》中饰演大春而成名,曾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训练班学习,先后主演了《无名岛》和《红色邮路》,并参演了《暴风骤雨》、《碧海丹心》、《小二黑结婚》、《泪痕》、《元帅之死》等影片,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为火车站站长助手埃德勒配音,也有资料介绍是由傅杰配音的,他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时曾为前苏联影片配音,但他的资料却查不到。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李百万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演员参与配音,但因都是小角色或资料难觅而忽略不计,《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于1973年完成译制,但是仅作为“内参片”在小范围内上映,尤其是1974年版《南征北战》剧组由于近水楼台而大饱眼福,但该剧组却没有很好地借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而翻拍的《南征北战》反而不如老版的《南征北战》。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译制成功,又促使中国电影主管部门又引进了另一部南斯拉夫反法西斯题材的电影《桥》,《桥》是1969年拍摄出品的,要早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三年,继续交由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翻译还是潘耀华,译制导演换成了张铮,而配音演员大多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出任,并于1974年完成译制,也只是在小范围上映,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特权”,凡是有机会观看“内参片”的人,那都不是一般人。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曾是一部“内参片”,你知道吗?

电影《桥》海报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之后,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1977年8月30日至9月8日,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应中国政府邀请来华进行友好访问,铁托总统一行抵达北京时,中国最高领导人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等人亲自前往机场迎接,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经过双方一系列会谈之后,中国和南斯拉夫两国两党的关系突破了沉重的历史羁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此背景之下,几年前译制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才被允许在全国各地公映,并立刻风靡全国,甚至掀起了一股“瓦尔特”旋风,成为二十世七十年代的集体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