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37年的老房子,終於拆了,要翻新了

住了37年的老房子,終於拆了,要翻新了

昨(2020年3月7日)日,隨著勾機一陣轟鳴,我老家的房子拆除了,看著弟弟發來的圖片,我的心情五味雜陳,這是我住了37年的老房子啊。

這處房子建於1983年,這是母親和父親親手為我們打造的幸福家園。這是我們村當年第一間託皮廳房子,對這個名詞我也說不清楚,現在的我也不知道這個名字的由來,我只知道它和傳統房屋的區別是前面出廈,有點像城裡人的陽臺一下。北方的冬天冷,後來父親就把出廈部分用不鏽鋼和玻璃裝封,屋裡的溫度就會明顯提升。

當年我的父母還年輕,他們肯吃苦能幹,也有領風氣之先意識,於是就有了這全村第一家,當然也可以說是四鄉八舍第一家。印象中,當年有許多人來看房屋式樣,父母除了陪上煙和茶,還毫無保留地告訴人家房子的優點和缺點,包括建造技巧。例如,由於當時的建房技術還不成熟,特別是地基打夯主要是靠人工,“起喲夯啊”。據父親後來說當時已經有了電夯,但還不普及,總認為人定勝天,總之房子的地基處理的不好,影響到了房屋的整體質量。這件事我記在心裡,不能因為小事而耽誤大局和整體,或許就是這次打夯事件留給我的有益啟示。

勾機拆毀房屋只用幾分鐘時間,但建房子在農村實屬不易。這些年,我有時也參與一些徵收拆遷,看到拆房子沒有什麼感覺,但自己家的老房子拆了,還是心情很複雜,因為太有感情了。我們農村有句說,人若想一天不安頓你就請客,因為要請人要做飯要陪客要送客,夠一天忙活的;若想一年不安頓你就蓋屋,要搬空老屋,要藉助人家的房屋暫住,要購置磚瓦木料,要考慮房屋構造和造型,要請匠人和師傅,要乾的活太多了,要處處操心,這得前前後後一年時間;要想一輩子不安頓,你就找小老婆,娶了小老婆回家,你這一輩子都夠忙活了。當然,現在都是一夫一妻制了,這個麻煩省了。

住了37年的老房子,終於拆了,要翻新了


小的時候,每到陰雨天,平時在田地裡勞作的母親也不會閒著,她愛在屋子地上鋪張席子,然後在席子上縫製被褥。我就躺在新縫的被面上並不時變換位置,一邊聞著新棉花特有的芳香,一邊和母親閒聊天,家長裡短,人生百態,還有自己的那些夢想。母親總是邊幹活邊笑眯眯地聽著我的狂言亂語和宏偉志向。40多年過去了,我的那些夢想都實現了麼?我不知道,因為許多已經忘記了。其實,即便都實現了又有什麼呢?畢竟那個最親近的人都不在了,她再也不能和我分享成功與快樂,也不會給我排解憂愁與困惑。

還記得因為蓋這處房子,我們藉助在爺爺家的一間小屋,晚上沒有生爐子,冬天就特別冷,於是母親總是給我裝好熱水袋暖被窩,早上她更是早早起床,等我起床時把冰冷的衣服給我在火上烤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媽媽對兒女的那份慈愛,是子女一輩子也無法報答的。

大約20多年後,我們家的房子出現了裂縫。那時母親已經逝去多年,父親請人用鐵索繩進行了固定,但也就是相對安全而已。其實,我這些年一直鼓動父親翻蓋一下,搞成稍微堅固一點的普通房,據我初步估算10萬元左右就行。但父親一直緊答應慢動彈,一方面可能是省錢的原因,另一方面父親畢竟年齡大了。蓋房子對年近70的父親來說確實不是件簡單的事。再說,因為新膠濟高鐵站經過村南,村莊已經整體控規,或許有一天要整體搬遷。

住了37年的老房子,終於拆了,要翻新了


2018年8月我到西寧出差,正巧遇到山東的特大暴雨,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父親,畢竟這間房子35年了。老房子可承受得起這樣的洪水?父親是母親去世後我的最重要親人,這真是親不親血肉上分,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其實,我老家有不少親戚,但他們的房子都是新房,抗風險能力自然強一些。我的妹妹出嫁在本村,就住在我們家附近,她蓋起了新房。於是我電話妹妹,讓父親臨時先借住在她家。畢竟雨水無情,這點風險意識要有啊。那天晚上基本上無眠,24時休息(我平常23時準時睡覺),大約2時就醒過來。我平常睡眠質量很好,但這次卻翻來覆去輾轉反側。畢竟心頭有事啊。上午我立即電話父親,他表示房子還好,我懸著的心才慢慢放下來。後來從新聞看,這次洪水給老家青州帶來的災難真是巨大的,身為在異鄉漂泊的青州人,我心情非常沉痛。

因為村莊規劃遲遲沒有開展,但房子安全確實成大問題。前些天,弟弟來電話表示要翻建新房,我怎麼會不同意?其後,妹妹、父親也來徵求意見,突然間發現自己儼然已經成了家中大事的主事人。這樣的權力多麼不想要,多麼希望父親一如年輕時他來決定翻建房屋,但父親老了。

37年的房子,確實應該翻建了。還記得房子新建時也是在春天,開春時節往往是農村相對農閒時,也是農村人蓋屋的最佳時機選擇。等我再回家,就會見到的是新房子了。

期待著那一天,這是我的老家啊,無論我走多遠,無論我有多大,這裡永遠有我的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