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37年的老房子,终于拆了,要翻新了

住了37年的老房子,终于拆了,要翻新了

昨(2020年3月7日)日,随着勾机一阵轰鸣,我老家的房子拆除了,看着弟弟发来的图片,我的心情五味杂陈,这是我住了37年的老房子啊。

这处房子建于1983年,这是母亲和父亲亲手为我们打造的幸福家园。这是我们村当年第一间托皮厅房子,对这个名词我也说不清楚,现在的我也不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我只知道它和传统房屋的区别是前面出厦,有点像城里人的阳台一下。北方的冬天冷,后来父亲就把出厦部分用不锈钢和玻璃装封,屋里的温度就会明显提升。

当年我的父母还年轻,他们肯吃苦能干,也有领风气之先意识,于是就有了这全村第一家,当然也可以说是四乡八舍第一家。印象中,当年有许多人来看房屋式样,父母除了陪上烟和茶,还毫无保留地告诉人家房子的优点和缺点,包括建造技巧。例如,由于当时的建房技术还不成熟,特别是地基打夯主要是靠人工,“起哟夯啊”。据父亲后来说当时已经有了电夯,但还不普及,总认为人定胜天,总之房子的地基处理的不好,影响到了房屋的整体质量。这件事我记在心里,不能因为小事而耽误大局和整体,或许就是这次打夯事件留给我的有益启示。

勾机拆毁房屋只用几分钟时间,但建房子在农村实属不易。这些年,我有时也参与一些征收拆迁,看到拆房子没有什么感觉,但自己家的老房子拆了,还是心情很复杂,因为太有感情了。我们农村有句说,人若想一天不安顿你就请客,因为要请人要做饭要陪客要送客,够一天忙活的;若想一年不安顿你就盖屋,要搬空老屋,要借助人家的房屋暂住,要购置砖瓦木料,要考虑房屋构造和造型,要请匠人和师傅,要干的活太多了,要处处操心,这得前前后后一年时间;要想一辈子不安顿,你就找小老婆,娶了小老婆回家,你这一辈子都够忙活了。当然,现在都是一夫一妻制了,这个麻烦省了。

住了37年的老房子,终于拆了,要翻新了


小的时候,每到阴雨天,平时在田地里劳作的母亲也不会闲着,她爱在屋子地上铺张席子,然后在席子上缝制被褥。我就躺在新缝的被面上并不时变换位置,一边闻着新棉花特有的芳香,一边和母亲闲聊天,家长里短,人生百态,还有自己的那些梦想。母亲总是边干活边笑眯眯地听着我的狂言乱语和宏伟志向。40多年过去了,我的那些梦想都实现了么?我不知道,因为许多已经忘记了。其实,即便都实现了又有什么呢?毕竟那个最亲近的人都不在了,她再也不能和我分享成功与快乐,也不会给我排解忧愁与困惑。

还记得因为盖这处房子,我们借助在爷爷家的一间小屋,晚上没有生炉子,冬天就特别冷,于是母亲总是给我装好热水袋暖被窝,早上她更是早早起床,等我起床时把冰冷的衣服给我在火上烤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妈妈对儿女的那份慈爱,是子女一辈子也无法报答的。

大约20多年后,我们家的房子出现了裂缝。那时母亲已经逝去多年,父亲请人用铁索绳进行了固定,但也就是相对安全而已。其实,我这些年一直鼓动父亲翻盖一下,搞成稍微坚固一点的普通房,据我初步估算10万元左右就行。但父亲一直紧答应慢动弹,一方面可能是省钱的原因,另一方面父亲毕竟年龄大了。盖房子对年近70的父亲来说确实不是件简单的事。再说,因为新胶济高铁站经过村南,村庄已经整体控规,或许有一天要整体搬迁。

住了37年的老房子,终于拆了,要翻新了


2018年8月我到西宁出差,正巧遇到山东的特大暴雨,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父亲,毕竟这间房子35年了。老房子可承受得起这样的洪水?父亲是母亲去世后我的最重要亲人,这真是亲不亲血肉上分,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其实,我老家有不少亲戚,但他们的房子都是新房,抗风险能力自然强一些。我的妹妹出嫁在本村,就住在我们家附近,她盖起了新房。于是我电话妹妹,让父亲临时先借住在她家。毕竟雨水无情,这点风险意识要有啊。那天晚上基本上无眠,24时休息(我平常23时准时睡觉),大约2时就醒过来。我平常睡眠质量很好,但这次却翻来覆去辗转反侧。毕竟心头有事啊。上午我立即电话父亲,他表示房子还好,我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来。后来从新闻看,这次洪水给老家青州带来的灾难真是巨大的,身为在异乡漂泊的青州人,我心情非常沉痛。

因为村庄规划迟迟没有开展,但房子安全确实成大问题。前些天,弟弟来电话表示要翻建新房,我怎么会不同意?其后,妹妹、父亲也来征求意见,突然间发现自己俨然已经成了家中大事的主事人。这样的权力多么不想要,多么希望父亲一如年轻时他来决定翻建房屋,但父亲老了。

37年的房子,确实应该翻建了。还记得房子新建时也是在春天,开春时节往往是农村相对农闲时,也是农村人盖屋的最佳时机选择。等我再回家,就会见到的是新房子了。

期待着那一天,这是我的老家啊,无论我走多远,无论我有多大,这里永远有我的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