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失郭嘉,蜀失庞统,吴失周瑜,谁的死对国家影响最大?

沙沙沙沙沙沙


这三个人的死对各自国家来说损失都不大。

1.以最终结果来看,最能看清楚郭嘉的作用。魏国最强大,也是因为魏国的强大才让晋有了统一的基础。郭嘉是在魏国强大的过程中死的,他的死并没有减缓魏国逐渐强大的脚步,所以郭嘉的死不是特别重要。


2.庞统是最可有可无的,他的死反倒对蜀国有好处,是死得其所,因为蜀国有了诸葛亮。庞统在,会让蜀国有了两个选择,刘备再有疑问,问谁?问庞统,庞统的答案肯定与诸葛的答案不同,如果是一样的答案,那庞统永远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中,所以庞统必须与诸葛不同。问题来了,刘备那听谁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你细看庞统死的那一段,就是诸葛没在身边,结果庞统鼓动刘备不听诸葛的计策,结果落得个身死的下场。所以庞统的死对蜀国有好处,避免了蜀国分裂的可能。


3.周瑜也是一样的。周瑜的性格有缺陷,心眼儿太小,这样的人不适合做统帅。周瑜的死,原因在自己,心不够黑,脸皮不够厚。有这样的缺点,再加上自己是统帅,那对国家来讲就是个祸害。周瑜死后,吴国大都督一个比一个厉害,尤其是陆逊,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大败刘备,确实比周瑜厉害。所以,周瑜的死,对吴国来说不是损失。

综上所述,这三个人的死,对魏蜀吴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损失,也许国主偶尔会因为某个事想起他们,会说谁谁谁在的话就不会有现在的情况发生了,那也是感情还在罢了。


米格


魏失郭嘉,影响的是一个人。

蜀失庞统,影响的是一个政权。

吴失周瑜,影响的是一个天下。

先说郭嘉。

郭嘉是曹操前期五大谋士之一,

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士不是郭嘉,而是荀彧,不论是能力还是地位,荀彧都排在首位,这是公认的。

郭嘉对事情有预判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不是非常精准,好比郭嘉说,今年美元要大跌,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跌,他不说。比如曹操要打袁绍,担心孙策在后方偷袭,郭嘉说,孙策这个人过于轻率,我看他活不长了。但他没说孙策什么时候会死,是死在官渡之前还是之后,如果孙策在官渡相持之时突袭曹操,那么曹操铁定得完蛋,还好他死得早了些,在200年年初就死了,如果再多活半年,曹操的后方可就有不小的危险。

此外还有北征乌桓,是件毁誉参半的事情,曹操差点就回不来。

郭嘉最著名的,大概是他的《十胜十败论》,把曹操一顿猛夸,大概意思就是无论从哪方面看,曹操都领先袁绍100年,您只要一出兵,包赢!

吹捧的话谁都爱听,曹操乐得合不拢嘴,他脸皮虽然挺厚,都有点不好意思:“哎呀,我都没想到我这么强啊,我自己都没感觉到呢。”

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

但是,袁绍肯定没那么听话,不可能曹操一出兵就自动投降,那么怎么打袁绍呢。

没了。

是的,没了,史书只记载,郭嘉跟着去打了袁绍,有什么具体表现呢,没有,郭嘉好像隐身了。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

郭嘉的职位,从跟着曹操开始混,就是军祭酒,直到去世,还是军祭酒,十一年雷打不动,这多少有点尴尬。

再从古人的眼光来看,《三国志 魏书》里,荀彧荀攸贾诩在同一传,郭嘉和程昱、董昭、刘晔、蒋济、刘放等在同一传,这应该算是郭嘉比较准确的定位,换句话说,郭嘉死了,曹操至少还有四大谋士,没到伤筋动骨,无人可用的地步。

郭嘉死后曹操大哭?曹操是个浪漫主义诗人,大哭是常态,在三国志中,至少就记载了曹操有七次大哭,比刘备多多了,偏偏刘备替曹操背了个爱哭的锅,刘备:我也很无奈啊!

再说庞统。

三国演义里,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

实际上,庞统在当时的名声,要高出诸葛亮不少。

他出山之后,先跟的老大是周瑜而不是刘备,在周瑜那里混了几年,庞统已经混出了名声,“吴人多闻其名。”算得上是个名士了。

名声是什么,就是人脉。有了人脉,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在诸葛亮和鲁肃推荐下,庞统得到重用。

那么庞统的阵亡,对刘备有什么影响呢。

从庞统活着时候表现出的才干来看,他与接替他的法正类似,都是谋士型的人才,刘备缺的就是这种人才,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叹息,法正如果在,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局面。

《三国志》: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假使庞统还活着,他可能会改口:庞统如果在,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局面。

庞统与郭嘉,在刘备和曹操那里的地位比较类似,但是庞统之死和郭嘉之死,对刘备和曹操意义不一样。

郭嘉死了,曹操还有一抓一大把的谋士。庞统死了,刘备就悲催了,因为蜀汉的人才实在稀缺,庞统不死,能起的作用远远大于郭嘉,更悲催的是,庞统的继任者法正也早死,间接导致刘备没几年也死了。

所以庞统死后,“先主痛惜,言则流涕。”上面也说了,真正的爱哭鬼其实是曹操,刘备反而是不爱哭的,言则流涕说明了庞统在刘备心里的分量。

最后说周瑜。

周瑜有多厉害呢,赤壁之战前,演义里说是诸葛亮舌战群儒,那都是罗贯中胡扯。曹操征荆州,东吴那边大臣们都准备收拾收拾东西,跟着曹操混了,没人认为能打,关键时刻,周瑜赶了回来,说:“要打!”,于是就打了,而且真打赢了,东吴能站稳脚跟,靠的就是周瑜。

郭嘉、庞统之死,影响的最多是一方势力,而周瑜之死,则对三国全局有不小的影响。

因为周瑜的策略,是两分天下。

他主张,把刘备与关张分开,不给刘备土地发展,自己统辖关张,这招非常毒辣,不过孙权没有同意。

周瑜又建议由自己先取西蜀,继而吞并汉中,再图北方。孙权同意了,不过周瑜还没来得及准备出军就病死了。

如果周瑜的策略得以成功,那就没刘备啥事儿了,甚至可能没孙权啥事了,因为过于强大的周瑜,对孙权威胁太大。当时孙权接班不久,还没有培植起自己的势力,周瑜威望又太高,搞得孙权如芒刺在背,周瑜一旦有异心,孙权很大概率扛不住。

还好,周瑜很快就死了,很难说周瑜的死,对孙权是祸是福,反正没有记载孙权对此有多伤心,孙权对周瑜的评价是“周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

刘备也认为“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周瑜对孙权的威胁,是事实存在的。所以如果周瑜不死,三国将如何发展,存在着变数,周瑜之死,在三人中是影响最大的。


小院之观


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多角度读来都有味的书,问题层出不穷。

曹失郭嘉,曹操并沒裹足不前;刘失庞统,孔明立即顶上;孙无周瑜,照样夺回荆州。

汉武帝说,人才从来不缺,就怕沒平台让人才展示。在他一朝,才是真正的人才济济,衣冠朝廷。帮他成就千秋伟业的何止车载斗量。他给了他们机会,断乎不在于没人才。

用与不用而己。

曹操的文臣武将极多。郭嘉只不过突出点而己。曹操每每提起他,是曹操借此奚落身边的谋士大臣吃饭不替君王分忧。他的成就说明他的人才不缺,死了补上,断不会空缺。只是郭嘉还是让主子想念的地方,特别是在危难中。

刘备带庞统入川,本想庞统建功封侯,然后分权于孔明,一南一北双管齐下争雄天下,不料,英杰如庞统也中了张任的计,死在落凤坡。他一死,孔明又有活儿干,照样收西川取汉中。

周瑜的死,无疑令人遗憾,太年青,又潇洒,才气逼人。为个荆州气得吐血。他死了,吕蒙,陆逊就有平台,东吴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得比刘备还好……

所以,看不出三人之死,对三家有多大损失。



劉一千五


这三人确实都是顶级谋士,但要说到谁损失最大,我觉得应该是庞统,庞统当时跟刘备去取西川,诸葛亮坐镇荆州,荆州作为隆中对中最重要的一环,诸葛亮关羽坐镇自然无话可说,庞统跟诸葛亮孰优孰劣暂且不说,诸葛亮素来小心谨慎,虽然并无不妥,但是跟司马懿的对决中还是多多少少丧失了不少机会,庞统胆大,计策毒且风险高,但风险高意味着收益大,诸葛亮善守,内政之类的游刃有余。庞统攻城拔寨确实是一把好手,以后想扩张地盘少不了他。庞统这一去,直接引发连锁反应。首先庞统一死,诸葛亮必须要去西川帮刘备收拾烂摊子,关羽心高气傲,让吕蒙偷袭得手,失去了刘备集团最重要的一块根据地,结果刘备伐吴,又失去了张飞,张飞作为一位有统兵才能的猛将,让刘备在失去荆州后最起码还有一张王牌。结果伐吴误中陆逊火烧连营之计,让刘备损失惨重,失去了进军中原,光复汉室的机会。倘若庞统没死,万万不会失去荆州,更不会有火烧连营的下场,也许跟孙吴联合让曹操不会那么好过,以后扩张地盘,庞统的才能让刘备省不少心,可惜没有如果,庞统这一死,让刘备集团的内部出现缺失,也让刘备更加难以收复他那一直心心念念的汉室!





微凉的心碎141021709


肯定是周瑜。

曹操账中谋士如雨,郭嘉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出色的,其实无论是荀彧还是贾诩还是程煜等人的才能都不在郭嘉之下,少了郭嘉对曹操来说并不致命。

再来说庞统,其人有才,但性格倨傲古怪,从其行事来看,与诸葛丞相绝不是一路人,个人推断即使庞统不死,其以后与诸葛丞相还有刘备帐下的武将也很难做到相处融洽不生间隙。更何况有了诸葛孔明庞统并不是一定必要。

再来说周瑜。如果说东吴最耀眼的名将是谁,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大都督周瑜。从其人来说,他与孙氏世代交好,更东吴门阀关系密切,政治基础很雄厚,是皇家忠臣加近人,绝对可靠;从其才来说,心有谋略熟识兵法有统帅之才,从其年纪轻轻就能指挥并奠定三国时代最具决定性的赤壁之战就能看出来,假以时日,周瑜绝对是东吴争霸天下最值得仰仗的人。但天妒英才,大都督英年早逝,使东吴霸业正处于上升期突然中断。但他临终举荐的鲁肃成了东吴的下一个支柱。假设一下,假使周瑜不死,以其雄心壮志,那么三国后期绝不是只看诸葛丞相与司马懿死磕,而且这三个绝顶天才一并逐鹿中原,那该又是怎样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生如花火


笔者认为三国时的蜀失庞统、吴失周瑜、魏失郭嘉的"三失"中,魏失郭嘉影响最大。


众所周知,三足鼎立前,曹操最牛,在官渡之战战胜袁绍后,一时风云直盖天下。而曹操的强势都离不开"参谋"郭嘉的"辅佐"之功。


郭嘉原本是袁绍的部下,后因看透优柔寡断的袁绍难成大器而转投曹操,并得了慧眼识丁的曹操的器重和厚爱,曹操称赞他是自己的“奇佐”。曹操在几乎所有的重要战役,如战吕布、破袁绍、讨二袁(袁谭、袁尚)、征乌丸等,都把郭嘉带在身边,对他器重有加。而郭嘉也没令他失望,在他的"金玉良言"和"读心术"下,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特别是在他的策划下以少胜多,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为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



也正是因为这样,郭嘉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然而,郭嘉福大命不大,38岁的他在随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


郭嘉病逝一年后,曹操在赤壁之战被孙刘联军打败,遭遇滑铁卢的曹操事后叹息道: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可见郭嘉之才的深厚。可以料想的是,如果郭嘉不是英年早逝,凭曹操当时的实力和势力,凭郭嘉的才智和谋略,在赤壁之战败北的可能性很小,如此,也就没有所谓的三国了。



而庞统和周瑜尽管也是不可多得的谋臣,拥有顶级智慧,但如果曹操不是在赤壁之战前痛失郭嘉,他们根本没有发挥才智的机会。因此,曹操失郭嘉影响最大。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一、魏失郭嘉

郭嘉是一个奇才不假,但是曹操未能统一天下真的和郭嘉的早逝挂的上钩吗?我看未必,其一自从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荆州的那一刻野心就已经急剧膨胀到了,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荀彧曾经劝说他让他暂且班师待荆州稳固来年再战他装聋作哑、贾诩也曾提醒他小心东吴使诈他置若罔闻,所以说就算郭嘉在也阻止不了曹操、其二我们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郭嘉是北方人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水战经验,再加上赤壁之战从208年七月到十一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你让郭嘉去适应这种完全陌生的战争方式也是不现实的。其三魏失郭嘉并没有改变曹强孙刘弱的格局,也没有改变曹魏一味的进攻姿态与方针,所以魏失郭嘉影响不大。

二、蜀失庞统

庞统是刘备非常欣赏的一个谋士,但是蜀失庞统也对国家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原因如下一刘备其实只想做草头王,因为他知道曹魏的强大不是他能搞定的,即使到了后来打着为关羽张飞报仇的幌子伐吴也不过是想与曹魏划江而治而已,这是大的发展方向不是一个庞统能改变的。其二我们说诸葛亮是一个权力欲望很重的人,即使庞统活着也仅仅是诸葛的绿叶而已,没有实权也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庞统得死对于蜀汉有一点影响,但是影响不大。

吴失周瑜

对于东吴失去周瑜我觉得对东吴影响是最大的,首先周瑜是主张灭刘的,所以如果周瑜在很有可能就不会给刘备太多的发育时间与空间,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南北划江而治而不是三国鼎立。其二周瑜是志在天下的,虽然孙策死前留话孙权要他独霸一方,但是谁还没有个年轻气盛时候,孙权就会例外吗?我们说如果这种假设成立的话,凭着孙权的智谋再加上周瑜的从旁辅佐东吴极有可能改变以守为攻的战略方针变的更具进攻性和侵略性,但是随着周瑜的死东吴永远缺失了一个觊觎中原的政治方向。第三周瑜是一个很全面的,因为他既能带兵打仗做将帅,也能放下刀剑管农桑,这是东吴后面几位都督包括郭嘉庞统都望尘莫及的,所以我们说东吴失去了周瑜对其影响是最大的。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周瑜的死对于东吴乃至后来三分天下的格局形成都是有影响的,这是其他两位无法相比的。你觉得呢?喜欢的加个关注吧,我们下次见拜拜。


西厢奇谈


乱世出英雄,越是天下大乱,能人就会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东汉末年诞生了好多流芳百世的军事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随着董卓乱京,天下大乱,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文臣武将纷至沓来,群星闪亮。魏蜀吴三国军阀身边武将众多、谋士如云;但好人不长寿,英才也多薄命。三国中那些谋略超群,雄才过人的谋士总是英年早逝,让人唏嘘不已。


这些谋士的早逝给那些诸侯军阀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其中曹操的谋士郭嘉,孙权的谋士周瑜和刘备的谋士庞统的早逝更是让他们的主公蒙受了巨大损失,甚至影响到了历史进程。

早逝的三个谋士对魏蜀吴三国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损失,其中最心痛的,当属曹操了。

曹操的谋士郭嘉,郭嘉是三国谋士中的佼佼者,他的才华虽然不能比周瑜、诸葛亮,但幸而遇到明主,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君臣配。一个谋士的价值就在于有没有人给你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给你提供多大的展示平台。因为谋士只有借助一把手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不然的话,诸葛亮自己也称雄了。打个比方,你让诸葛亮去辅佐张飞试试?


郭嘉助曹操破吕布、诛袁术、胜张绣、败袁绍,为曹操一统中原立汗马功劳。郭嘉对东吴局势料事如神,甚至算到了孙策结局。可是,这么一个盖世奇才却在三十八岁时早逝。

说郭嘉去世曹操损失最大的依据是,当曹操气势如虹,集结二十万大军准备横扫东吴时,如果郭嘉在,赤壁之战就可能将东吴击溃,扫除一统天下的最大障碍;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不幸的是,曹操中了周瑜的计策,被火烧连营,败走华容道,统一中国的大业也从此止步。曹操对左右长叹道:“如果郭奉孝在,必然不至于让我落到这个地步啊!”

曹操失去郭嘉可惜,孙权失去周瑜同样损失不小。

客观地说,周瑜是三国时期谋士中的战斗机,才华在诸葛亮之上。他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谋士,而是总揽军政的大都督。


诸葛亮是个艺术形象,虚构的成分太多,孔明的本事是被罗贯中夸大了。周瑜才是真本事,实力派。因为赤壁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真正主罚点球一球定乾坤的是周瑜。

哪怕抛开《三国演义》,周瑜的名声也是如雷贯耳,曾经被苏东坡写《赤壁赋》专门纪念。而诸葛亮离开了演义成分,亮点就要缩水不少;客观地说,少年周郎是三国谋士里的千古风流人物。如果周瑜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虽然不一定吃掉曹操问鼎中原,但刘备能不能建立蜀汉就很难说了。

可惜周瑜也是病逝,年仅35岁,壮志未酬,叫人扼腕。

郭嘉和周瑜是病故的,庞统是战死的,阵亡时候也只有36岁。

刘备集团失去庞统,对后来局势的影响非常之大。

在三大集团中,刘备手下的人才是最少的。谋士除诸葛亮外,也就是法正、马良这种角色了,在一流谋士阵营中的,只有庞统。

事实证明,庞统在刘备占领益州的过程中的确出力不少。但是庞统死后,刘备又恢复到了只有诸葛亮可用的地步。法正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水平要比卧龙凤雏低很多。

最直接的影响是,几年后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身边有得力谋士,也许就不至于败的如此之惨。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感叹法正若在,局势不至如此,其实法正不过是庞统的继任者而已。如果庞统多活几年,诸葛亮感叹的就是庞统了。


小约翰


先说观点庞统>周瑜>郭嘉。

看看曹操手下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司马懿。

这个豪华阵容里,郭嘉就不是那么不可或缺的了。虽然曹操想以后事托与郭嘉,不过司马懿不比郭嘉差,而且司马懿还能率军出征。郭嘉却只能当一个谋士。

再说周瑜,孙策得周瑜等人之助,成功占领江东,孙策死后。孙权虽然也知人善任,但是能力不足,只能保住江东,虽然也在荆州,交州,有所开拓,甚至辽东,台湾也有所联系。但是对于北征中原兴趣不大,能力不强,几次讨伐合肥都大败而归。而周瑜鲁肃甘宁等人都有取荆州,定益州全据长江的谋划,东吴却力有不逮。周瑜打完赤壁之战后,就没有多大作用了。

最后是庞统,刘备是陈登都佩服的王霸之才。曹操以及曹操手下的谋士共认的的英雄人物。刘备早期领豫州牧,领徐州牧都是四战之地。而先后败于袁术,吕布,曹操,更是让他无栖身之所,后来只能投靠刘表。联合孙吴打赢了赤壁之战后,才勉强有了自己的地盘。而早期的一些人才比如陈登这类人,是不会跟着他的。所以他地盘最小,人才最少。而能出奇谋,让刘备迅速抢夺地盘的人才,只有庞统和法正二人。可惜刘备不听庞统的,直接在刚入川与刘章会面时就下手。庞统战死落凤坡后,更是只能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入川,前前后后花了3年才拿下益州。时间流逝,庞统张松等人才的流失,荆州防务的变动。一直延续到汉中大战,关羽北伐都没有改变。后来法正一死,荆州一丢,刘备基本就没有机会了。再经过夷陵之败,本来就缺兵少将的蜀汉,更是元气大伤,再难有大的作为。

所以庞统之死,对蜀汉的影响是最大的。


风乘桴


必须是周瑜。周瑜江东豪族出身,孙家就是有了周瑜所在家族的支持,才能稳固江东,令江东其他豪族承认孙家是江东代言人的角色。

说现代话就是,孙策孙权就是个死了爹没人罩了的落魄二代,一般这样的破落户,早被人当肥肉吞了,骨头都剩不下。演义里都不得不记载,为了借点兵,传国玉玺都给抵押了。可自从孙家有了周家力挺,其他的江东豪族不管愿意不愿意,就还得承认孙家还是跟他们平起平坐的豪族。当然后期周氏家族尾大不掉,周瑜的死亡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郭嘉和庞统呢,仅是小地主家族出身,虽然比那时候占绝大多数的百姓强,但家里能供他们读书识字,已经是极限,却没法帮他们提供更多上升的推动力。所以两人在演义里渲染得智商都爆浆了,可也就落个参谋的职务,领导给他们也只是建议权,而无决定权。即使累死累活,领导最后也就喊一声心痛罢了。

要说三国最大的辅助类家族,是荀彧荀攸所在的陈留荀家,那真是要名有名,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枪有枪。可谓得荀家者得天下。你以为曹丕搞九品中正制图啥,还不是给拥护夏侯家的以荀家为代表的一批中原豪族的政治回报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