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迄今最小恐龍 與現存最小鳥類蜂鳥相當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外科學家通過合作研究,在緬甸北部一塊約有9900萬年曆史的琥珀中發現迄今最小恐龍,大小與現存最小的鳥類蜂鳥相當。

古生物領域這一重要發現的成果論文,北京時間12日凌晨獲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最新一期以封面文章發表。論文描述了一種像鳥一樣的恐龍新物種,研究人員通過保存在琥珀中一塊微小的像鳥頭一樣的顱骨將其鑑定出來,該顱骨保存完整,喙後長度僅7.1毫米。

這項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邢立達副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鄒晶梅研究員、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黎剛研究員、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拉爾斯·施米茨博士和路易斯·恰普教授、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中科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易棲如博士等學者共同完成。

中外合作團隊將最新發現的蜂鳥大小恐龍命名為寬婭眼齒鳥,“眼齒鳥”反映了它獨特的特徵且從中可以一窺其生活方式:它顱骨上可見一巨大眼窩,類似蜥蜴眼睛,眼窩開口窄,只有少量光可進入,表明“眼齒鳥”適應白天活動;其上下頜有大量利齒,研究人員估計下頜每側各有29-30顆。雖然“眼齒鳥”體型小,但上述發現意味著它是一種捕食者,可能以小型節肢動物或無脊椎動物為食,這一點和現代體型相似的鳥類不同,後者沒有牙齒,以花蜜為食。

《自然》雜誌提供媒體的新聞稿稱,小型動物由於比較脆弱,一般不會保存在其他沉積物中,此次發現為理解小型動物軟組織和骨骼結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線索。牛津大學Roger Benson在一同發表的觀點文章中提出,過去幾年中,緬甸琥珀出產了許多令人驚訝的新知,這一新發現表明“繼續做出發現的潛力還很大——尤其是對小型動物的發現”。

來自中科院高能所的消息說,迄今最小恐龍發現研究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無損、高密度靈敏度、高分辨率且大視場的獲得頭骨的3D完整信息,同步輻射硬X射線(SRX)相位襯度成像在其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該所黎剛課題組在SRX成像方法學發展、高性能探測器等核心裝備研製和SRX成像的古生物應用方面有多年積累,他們針對該琥珀化石特點,制定了最優的SRX相位襯度CT掃描方案,對化石進行6段SRX相襯CT掃描,共獲得超過2.4萬張SRX相襯CT投影圖,原始數據超過190GB,後續經投影圖高精度拼接、相位恢復、斷層重建、3D數據虛擬分割等複雜程序,最終得到頭骨的圖像。(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