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江蘇這些“外援”給力又暖心……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江蘇活躍著一群外國志願者,他們發揮語言優勢,積極加入“防疫戰”,與當地公安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成為戰“疫”一線的有力保障。

  蘇州:韓國“翻譯官”、意大利“門衛”、美國“送菜員” 齊上陣


近日,蘇州迎來外籍人士返蘇小高潮,語言上的障礙讓不少社區工作者面臨溝通難題。這時,一群外籍志願者挺身而出,他們操著熟練的英語、韓語等,向居民宣傳、溝通、解釋疫情防控情況,給大家滿滿的安全感。

疫情期間,江蘇這些“外援”給力又暖心……

  志願者樸貞旻2011年來到蘇州,開了一家跆拳道館,早把這裡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春節期間由於女兒出生,一家人都留在蘇州。這幾天,不少韓國籍居民回到蘇州復工復產,社區工作人員排查外籍人士時,語言障礙成為最大障礙。當得知社區招募韓語志願者時,他主動報了名。樸貞旻說,最近從韓國回來的朋友挺多,希望大家溝通方便一點所以過來幫忙。他主要負責打電話登記信息,幫助他們辦理通行證、住宿登記,遇到其他問題也會告訴他們怎麼做 。

疫情期間,江蘇這些“外援”給力又暖心……

  在蘇州工業園區徐家浜社區入口門崗,志願者丹尼爾對進入小區的車輛、人員逐一測溫、登記。因為戴著口罩、普通話相對流利,要不是有人偶爾提醒,過往居民都沒注意到這位執勤服務的志願者是個意大利帥哥。“愛心從來不分國界”,丹尼爾說,看到社區志願者招募令後,主動向社區工作人員表達了想為疫情防控出力的想法。他報名參加志願者隊伍,加入徐家浜社區“抗疫”第一線,穿上志願者紅馬甲,配合民警、社區工作者對車輛、人群進行排查。“防控疫情,每個人都有責任。這裡就是我生活的家園,這個時候我不會缺席!”面對國外親友的牽掛,他並不擔心,他說,“我對中國有信心”。

疫情期間,江蘇這些“外援”給力又暖心……

  特殊時期,同樣選擇守望相助的還有蘇貝妮和蘇傑夫這對美國夫婦。作為蘇州工業園區城邦社區的網格員,夫妻倆主動申請加入社區防控隊。由於擔心自己的中文不夠流暢,登記信息這類任務做不好,他們就承擔起分菜、撿菜、送菜這些工作。每天早上,蘇貝妮與社工一起,將新鮮蔬菜分裝打包,再一家家送到自行隔離的居民家中。參加“藍盾志願者”工作以來,蘇貝妮每天如此,風雨無阻。有時候忙不過來,還帶著丈夫蘇傑夫一起送菜,居民們在驚訝之餘紛紛點贊。

  無錫:英國小哥親手製作中式點心 暖心送醫護

  2月21日,居住在無錫市新吳區新安街道觀湖社區的英國人Stephen Mclone來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送上了一份特殊禮物。這是他和家人花了一上午時間親手製作的150餘個中式點心,飽含了濃濃心意和美好祝願。

疫情期間,江蘇這些“外援”給力又暖心……

  Stephen Mclone,已經在無錫生活7年了,中文名字叫付一龍,大家都喜歡稱呼他“龍哥”。疫情發生後,“龍哥”遠在英國的姐姐讓他回國時,他說無錫就是他的家,絕對不會離開。“龍哥”說,他一直與社區保持聯繫,並通過無錫外商俱樂部,專門給外籍人士當起了宣傳員,引導大家做好自我防護,配合政府各項工作。

疫情期間,江蘇這些“外援”給力又暖心……

  談及製作點心一事,“龍哥”說,“我特別喜歡幫助別人,也很喜歡中國、很喜歡無錫,看到這個情況我也想幫忙。我覺得醫護人員工作非常辛苦,就想著做些中式點心送給他們,我也希望能帶動更多外籍朋友加入進來。”

  無錫市新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吃外籍友人做的中式點心,紛紛為龍哥的手藝和志願服務精神點贊。護士楊企雯說:“平時我們工作比較忙碌,今天收到這份特別的‘心意’,讓我們非常感動,也給了我們戰勝疫情的動力和信心,我們會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南京:老外“紅馬甲”成了街道最獨特的仔

在南京馬群街道蛇盤社區的志願者服務隊中,一個外國小夥格外引人關注,這名外國小夥拿著耳溫槍,站在寒風中,守護小區居民的健康安全,成為特殊時期裡一條獨特的風景線。面對大家的關心,他總會很認真地說:“別叫我老外,我也是一名防疫志願者。”

疫情期間,江蘇這些“外援”給力又暖心……

  據介紹,這位外國小夥兒名叫歐萊德,來自尼日利亞,24歲,南京理工大學的大四留學生,目前居住在杜鵑園。疫情爆發後,他每天關注抗疫情況,當看到小區門口設立防疫點,並在掌上雲社區微信群發佈“志願者召集令”的時候,主動找到社區工作人員要求當志願者。歐萊德說:“因為我特別喜歡幫助別人,然後我很喜歡中國,我看到這個情況我也想幫忙。住在這個小區,我感覺是大家庭中的一員,我也要出一份力!”

  親眼目睹了中國人民如何在危機時刻攜手共同抗擊困難,中國人民的團結和友愛讓他感動。疫情當前,不分國籍,人人爭當志願者衝向一線,這是應盡的一份責任。

  鹽城:留學生們“神助攻” 讓“抗疫”更順暢

  這支留學生志願者團隊由來自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印度尼西亞等12個國家的30餘名留學生組成,他們都在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江蘇醫藥職業學院兩所涉外高校就讀。目前志願者團隊有8人留在鹽城,加入疫情防控志願者行列,每人每天協助警方走訪10名左右外籍人員。

疫情期間,江蘇這些“外援”給力又暖心……

留學生志願者如米拉和社區民警給境外人員測量體溫。顧灝 攝

  “鹽城是個開放的城市,對我們留學生特別關愛、包容。疫情發生後,劉警官和醫務人員給我們測體溫、送口罩和生活用品,指導我們做好個人防護。”如米拉說,溫馨服務讓我們很感動,和家人商量後決定留下來,協助警官做好留學生的防疫工作。

疫情期間,江蘇這些“外援”給力又暖心……

社區民警指導留學生開展防疫工作。顧灝 攝

  民警劉鈺介紹,留學生志願者團隊在轄區境外人員間深入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協助排查有關情況,保障了轄區境外人員疫情防控“數據實、底數清、情況明”。“在這次社區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起到了‘神助攻’的作用。有了他們,我們境外人員管理工作更加順暢。”

  常州:外籍志願者上崗!普通話溝通毫無壓力

  從2月6號起,常州雪堰鎮樓村村口的卡口出現了兩個陌生面孔,他們既不是村委幹部,也不是村民志願者,而是來自多哥共和國的格瑞斯和巴度。他們都是當地一個企業的員工,2年前,研究生畢業的格瑞斯在多哥共和國通過中國朋友的介紹來到了雪堰。如今,他已經完全適應了第二家鄉的生活,這次疫情發生後,格瑞斯和巴度感覺自己也必須做點什麼。


疫情期間,江蘇這些“外援”給力又暖心……

  流利的普通話,熟練地流程操作,若不是明顯黝黑的膚色,很多人會以為就是村裡兩名普通的志願者。中文較好的格瑞斯負責與村民交流溝通,詢問從哪來,到哪去,有沒有通行證等。巴度則負責攔車,給村民量體溫,兩人分工合作,配合默契。

  目前,江蘇各地疫情防控工作依舊在有力有序的進行中,志願者們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他們不分國界,不分年齡,用行動詮釋“疫情防控,志願同行”,成為支援戰“疫”的重要力量。

  (綜合自江蘇新聞廣播、江蘇廣電蘇州中心站、江蘇廣電無錫中心站、江蘇城市頻道、中新網)

  (江蘇廣電總檯“我蘇網”專稿。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