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協助武漢紅十字會後:理貨效率提高,調配要聽指令

“外援”協助武漢紅十字會後:理貨效率提高,調配要聽指令


一邊是全國乃至全球愛心人士的捐贈,一邊是喊著缺物資的醫院,捐給醫院的物資為什麼總不夠?

連續三天,因防控新冠肺炎物資調配不及時的問題,武漢紅十字會頻繁登上熱搜。

2020年1月31日中午12點,九州通醫藥物流公司(以下簡稱九州通)正式協助武漢紅十字會分裝物資,在鳳凰衛視報道中,九州通一位工作人員稱緊急的醫療物資在2小時內即能完成到貨到分配的過程。

2月2日下午,九州通董事與秘書處主任劉志峰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較快的一單定向捐贈已達到這個速度,“後面理順了會更快”。

此前,1月26日,民政部指定湖北省紅十字會、湖北省慈善總會、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武漢市慈善總會、武漢市紅十字會5家牽頭,接收慈善組織為湖北省武漢市疫情防控工作募集的款物。

愛心人士捐贈的物資抵達疫區之後,還要經歷這樣的流程:入庫-理貨-分類-分配-出庫-運送。

在武漢紅十字會陷入爭議後,作為一家醫藥商業分銷配送上市公司,九州通主要協助“理貨”,提高物資分配效率,“我們並不負責物資的分配和運送,只負責物資的出入庫、分類堆碼等物流管理工作。”劉志峰介紹,分配和運送的後續步驟,不在九州通的工作範圍,“調配要聽武漢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的指令。”

指揮部成立於1月20日,統一領導、指揮武漢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武漢市市長周先旺任指揮長,指揮部下設應急保障、宣傳、交通、市場、醫療救治、疫情防控、社區、綜合等8個工作小組。

1

附捐贈清單,發貨更快

闊大的武漢漢陽國博中心展館,來自各地的物資紛紛湧入這裡,這裡一度是湖北省紅十字會和武漢市紅十字會共用的倉庫,積壓的不只有寄給武漢的物資,還有黃岡等地的物資。

劉志峰介紹,僅2月1日一天,就有12222件物資入庫漢陽國博中心展館。2月3日上午,倉庫現場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捐贈武漢市紅十字會的物資將繼續運往武漢漢陽國博中心展館,而捐給湖北省紅十字會的物資,已部分運往其他倉庫。

據鳳凰衛視此前報道,現場人員介紹,大批量急用物資下了飛機找地方就可以分配,不一定要再運到倉庫。

目前處理物資的不只是九州通公司,還有其他公司及政府部門各司其職:武漢城投卸貨;九州通負責入庫物資的分類堆碼;武漢市場監督管理局派駐人員負責商品質量和是否醫用的鑑別;武漢市統計局派駐人員統計物資數量。

在家等著收快遞的你,很清楚知道自己買了什麼,店家也會附上發貨清單。但全國湧來的物資,五花八門,什麼都有。“要打開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麼;其次要分類,寄來的有醫療物資,也有方便麵等食品;最後要鑑別,口罩有醫用的也有非醫用,防護服是不是符合醫用標準等。”劉志峰列舉了諸多難點。

這些難點,此前紅十字會也遇到過,“雖然明確寫了接收什麼物資,但收來的物資裡連衛生棉都有。”武漢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九州通接手之後,提高了物資分類及出庫、入庫的流轉效率。但每一筆捐贈物資仍需登記在案有據可查,如果捐贈者附上發貨清單,更有助於加快後續處置。

據新京報我們視頻現場報道,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醫療物資已經被放在了應急產品專區。

理貨完成之後,所有貨品出庫都要有出庫單。如何發貨,則要看是不是定向捐贈物資。“定向捐贈物資的目的地更加明確,配送會更快一些。” 劉志峰說,比如,有出庫單顯示,定向捐贈物資正在送往武漢周邊的黃岡、黃石等地。

不過,雖然定向捐贈會提高配送效率,也有采訪對象擔心,大家都定向捐贈給一些三甲醫院,同樣缺乏物資的其他醫院則會分不到物資,仍然需要一些非定向的物資供統一調配。

如果捐贈者沒有明確定向捐給誰,分配給各個單位多少物資的指令則來自指揮部。

指揮部如何知曉哪些醫院缺乏物資?2月1日,據《中國慈善家》報道,醫院缺少物資可以找省衛健委或者武漢市疫情指揮部說明情況,再由指揮部根據庫存情況向衛健委下達分發指令給市紅十字會。收到發放指令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會向外發放物資。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目前,九州通依然遵循這一發貨流程。分類之後,九州通將藥品、器械、重點器械產品數據交市衛健委分配,非藥品類交市發改委分配。在收到上述單位的出庫下發調撥指令後,在九州雲倉系統中開據出庫單、打印出庫揀貨單。現場揀選完成後,核減庫存確認,將揀選物資按照配送單位投放出庫暫存區,等待配送。

出庫之後,由誰配送、如何配送到各家單位,“是自取物資還是送貨上門,我不太清楚。”劉志峰說,“據我瞭解中國郵政是一家配送單位。”

目前九州通已派駐35位工作人員到倉庫現場工作,每天晚班人員會在24點進行軋賬,對當天收發貨完成的商品進行動態盤點,保證物資的準確。

2

武漢紅十字會主要工作:接聽諮詢電話,告知捐贈手續

2020年2月2日晚,深陷輿論漩渦的武漢紅十字會宣傳組負責人王超接受了南方週末記者專訪。他很委屈,甚至一度哽咽,他也注意到有企業用直升機直接把物資運到了武漢協和醫院的新聞,心裡特別高興。

“我們的家鄉和家人就在武漢,在這麼嚴峻的疫情面前,誰不想把最緊迫需要的物資送到醫護人員手上?你說我們能力不匹配,那確實客觀存在,但罵我們囤著物資不發,讓人寒心。”

王超反覆強調,截至目前,武漢紅十字會的主要工作始終沒有變過——接聽來自全國的諮詢電話,告訴他們捐贈的具體手續如何辦理。

據北青深一度2月2日報道,武漢紅十字志願者的工作主要是電話接聽、物資搬運、倉庫管理三塊,最大的組就是電話接聽組,有一百人左右,倉庫管理和物資搬運有三四十人。

“所有報道都在說紅十字會的倉庫,但倉庫屬於武漢市應急辦的儲備倉庫,由指揮部統一在用,中間包括物資的流轉、分配、儲存,包括裡面的保安,都跟紅十字會沒有關係,也不歸我們管理。”王超說。

有醫護人員揣測,倉庫裡符合醫用標準的N95口罩積壓不發,是要留給即將開設的火神山醫院使用,差別待遇引發不滿。

王超說,他並不瞭解相關情況,也沒有聽說過要把N95口罩留待日後的說法。

2月1日,火神山醫院負責現場捐贈的詹先生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說,他們將直接接收捐贈物資,不經過武漢市紅十字會,屬於“特事特辦”,接收的定點捐贈如果可以用,他們再補手續報給紅十字會。

2月1日,中國紅十字總會工作組趕赴武漢,指導、督促湖北省、武漢市兩級紅十字會做好捐贈款物的接收使用管理工作,確保規範高效、公開透明,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有力支援。

同一天,武漢市紅十字會對定向捐贈流程作出調整:境內外單位或個人如有定向捐贈醫院,可直接與定向捐贈醫療機構對接,確認後可直接將物資發往受捐單位。

1月30日,武漢協和醫院醫生在微博及朋友圈請求醫療物資支援“不是告急!是沒有了!”。當天下午,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發消息,迅速引起關注。隨後,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等多家疫情防控一線醫院都發出物資告急公告。

據南方週末記者統計,1月31日到2月1日,短短兩天時間內,至少有29萬個醫用口罩、930套防護服、14.75萬雙醫用手套、4500套隔離衣抵達武漢協和醫院。

另有一批愛心人士定向捐贈的2噸的醫用防護用品於2月1日凌晨送抵,該院一位後勤保障人員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每天需要的防護服為700-800套,該批物資大約可維持一週。

但就目前疫情來看,一線醫務工作者恐將面對持續數月的防控工作,仍需更多社會各界支援。

2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說,交通運輸部門利用5個既有的物流園區,建立進湖北應急物資道路運輸中轉服務站,對運輸醫療物資等相關車輛“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優先通行。他還表示,口罩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只要符合標準政府將進行收儲。

這一日,已有不少企業開工。“很多生產企業已被政府接管,生產力會隨著春節假期結束恢復。”一位為自家單位員工訂購口罩,卻被多家生產企業“跑單”的企業家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