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协助武汉红十字会后:理货效率提高,调配要听指令

“外援”协助武汉红十字会后:理货效率提高,调配要听指令


一边是全国乃至全球爱心人士的捐赠,一边是喊着缺物资的医院,捐给医院的物资为什么总不够?

连续三天,因防控新冠肺炎物资调配不及时的问题,武汉红十字会频繁登上热搜。

2020年1月31日中午12点,九州通医药物流公司(以下简称九州通)正式协助武汉红十字会分装物资,在凤凰卫视报道中,九州通一位工作人员称紧急的医疗物资在2小时内即能完成到货到分配的过程。

2月2日下午,九州通董事与秘书处主任刘志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较快的一单定向捐赠已达到这个速度,“后面理顺了会更快”。

此前,1月26日,民政部指定湖北省红十字会、湖北省慈善总会、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武汉市慈善总会、武汉市红十字会5家牵头,接收慈善组织为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募集的款物。

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抵达疫区之后,还要经历这样的流程:入库-理货-分类-分配-出库-运送。

在武汉红十字会陷入争议后,作为一家医药商业分销配送上市公司,九州通主要协助“理货”,提高物资分配效率,“我们并不负责物资的分配和运送,只负责物资的出入库、分类堆码等物流管理工作。”刘志峰介绍,分配和运送的后续步骤,不在九州通的工作范围,“调配要听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的指令。”

指挥部成立于1月20日,统一领导、指挥武汉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武汉市市长周先旺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应急保障、宣传、交通、市场、医疗救治、疫情防控、社区、综合等8个工作小组。

1

附捐赠清单,发货更快

阔大的武汉汉阳国博中心展馆,来自各地的物资纷纷涌入这里,这里一度是湖北省红十字会和武汉市红十字会共用的仓库,积压的不只有寄给武汉的物资,还有黄冈等地的物资。

刘志峰介绍,仅2月1日一天,就有12222件物资入库汉阳国博中心展馆。2月3日上午,仓库现场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捐赠武汉市红十字会的物资将继续运往武汉汉阳国博中心展馆,而捐给湖北省红十字会的物资,已部分运往其他仓库。

据凤凰卫视此前报道,现场人员介绍,大批量急用物资下了飞机找地方就可以分配,不一定要再运到仓库。

目前处理物资的不只是九州通公司,还有其他公司及政府部门各司其职:武汉城投卸货;九州通负责入库物资的分类堆码;武汉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人员负责商品质量和是否医用的鉴别;武汉市统计局派驻人员统计物资数量。

在家等着收快递的你,很清楚知道自己买了什么,店家也会附上发货清单。但全国涌来的物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要打开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其次要分类,寄来的有医疗物资,也有方便面等食品;最后要鉴别,口罩有医用的也有非医用,防护服是不是符合医用标准等。”刘志峰列举了诸多难点。

这些难点,此前红十字会也遇到过,“虽然明确写了接收什么物资,但收来的物资里连卫生棉都有。”武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九州通接手之后,提高了物资分类及出库、入库的流转效率。但每一笔捐赠物资仍需登记在案有据可查,如果捐赠者附上发货清单,更有助于加快后续处置。

据新京报我们视频现场报道,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已经被放在了应急产品专区。

理货完成之后,所有货品出库都要有出库单。如何发货,则要看是不是定向捐赠物资。“定向捐赠物资的目的地更加明确,配送会更快一些。” 刘志峰说,比如,有出库单显示,定向捐赠物资正在送往武汉周边的黄冈、黄石等地。

不过,虽然定向捐赠会提高配送效率,也有采访对象担心,大家都定向捐赠给一些三甲医院,同样缺乏物资的其他医院则会分不到物资,仍然需要一些非定向的物资供统一调配。

如果捐赠者没有明确定向捐给谁,分配给各个单位多少物资的指令则来自指挥部。

指挥部如何知晓哪些医院缺乏物资?2月1日,据《中国慈善家》报道,医院缺少物资可以找省卫健委或者武汉市疫情指挥部说明情况,再由指挥部根据库存情况向卫健委下达分发指令给市红十字会。收到发放指令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会向外发放物资。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目前,九州通依然遵循这一发货流程。分类之后,九州通将药品、器械、重点器械产品数据交市卫健委分配,非药品类交市发改委分配。在收到上述单位的出库下发调拨指令后,在九州云仓系统中开据出库单、打印出库拣货单。现场拣选完成后,核减库存确认,将拣选物资按照配送单位投放出库暂存区,等待配送。

出库之后,由谁配送、如何配送到各家单位,“是自取物资还是送货上门,我不太清楚。”刘志峰说,“据我了解中国邮政是一家配送单位。”

目前九州通已派驻35位工作人员到仓库现场工作,每天晚班人员会在24点进行轧账,对当天收发货完成的商品进行动态盘点,保证物资的准确。

2

武汉红十字会主要工作:接听咨询电话,告知捐赠手续

2020年2月2日晚,深陷舆论漩涡的武汉红十字会宣传组负责人王超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他很委屈,甚至一度哽咽,他也注意到有企业用直升机直接把物资运到了武汉协和医院的新闻,心里特别高兴。

“我们的家乡和家人就在武汉,在这么严峻的疫情面前,谁不想把最紧迫需要的物资送到医护人员手上?你说我们能力不匹配,那确实客观存在,但骂我们囤着物资不发,让人寒心。”

王超反复强调,截至目前,武汉红十字会的主要工作始终没有变过——接听来自全国的咨询电话,告诉他们捐赠的具体手续如何办理。

据北青深一度2月2日报道,武汉红十字志愿者的工作主要是电话接听、物资搬运、仓库管理三块,最大的组就是电话接听组,有一百人左右,仓库管理和物资搬运有三四十人。

“所有报道都在说红十字会的仓库,但仓库属于武汉市应急办的储备仓库,由指挥部统一在用,中间包括物资的流转、分配、储存,包括里面的保安,都跟红十字会没有关系,也不归我们管理。”王超说。

有医护人员揣测,仓库里符合医用标准的N95口罩积压不发,是要留给即将开设的火神山医院使用,差别待遇引发不满。

王超说,他并不了解相关情况,也没有听说过要把N95口罩留待日后的说法。

2月1日,火神山医院负责现场捐赠的詹先生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他们将直接接收捐赠物资,不经过武汉市红十字会,属于“特事特办”,接收的定点捐赠如果可以用,他们再补手续报给红十字会。

2月1日,中国红十字总会工作组赶赴武汉,指导、督促湖北省、武汉市两级红十字会做好捐赠款物的接收使用管理工作,确保规范高效、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有力支援。

同一天,武汉市红十字会对定向捐赠流程作出调整:境内外单位或个人如有定向捐赠医院,可直接与定向捐赠医疗机构对接,确认后可直接将物资发往受捐单位。

1月30日,武汉协和医院医生在微博及朋友圈请求医疗物资支援“不是告急!是没有了!”。当天下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消息,迅速引起关注。随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多家疫情防控一线医院都发出物资告急公告。

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1月31日到2月1日,短短两天时间内,至少有29万个医用口罩、930套防护服、14.75万双医用手套、4500套隔离衣抵达武汉协和医院。

另有一批爱心人士定向捐赠的2吨的医用防护用品于2月1日凌晨送抵,该院一位后勤保障人员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每天需要的防护服为700-800套,该批物资大约可维持一周。

但就目前疫情来看,一线医务工作者恐将面对持续数月的防控工作,仍需更多社会各界支援。

2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交通运输部门利用5个既有的物流园区,建立进湖北应急物资道路运输中转服务站,对运输医疗物资等相关车辆“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他还表示,口罩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只要符合标准政府将进行收储。

这一日,已有不少企业开工。“很多生产企业已被政府接管,生产力会随着春节假期结束恢复。”一位为自家单位员工订购口罩,却被多家生产企业“跑单”的企业家告诉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