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时间回到2002年,当时中国电影市场,还不是世界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当时的观众和影视从业人员信封好莱坞主义。

在那个时候,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基本上都充斥着好莱坞大片,而票房也没有如今动辄10亿起步,基本都是在几千万浮动。

用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情况,大概就是国产发育不良,进口来势凶猛,稍有不慎,便是海水倒灌的形势,国产电影便再无前进的可能。

而那时候,张艺谋顶着外国几个超级大IP的电影,以一部好莱坞式制作讲述中国故事的电影,《英雄》横空出世,斩获国内2.5个亿,全球票房共1.77亿美元(约14亿人民币),并获得奥斯卡提名。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让国内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惊醒,原来中国也能拍出大片,并且票房还能力压好莱坞大片。

尽管《英雄》当时在当时,口碑毁誉参半,但是资本却是只管票房,不理会口碑,便有了大批的资本注入到中国本土电影制造和拍摄当中。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才有了中国“世界电影票房大仓”的称号,以及中国电影市场欣欣向荣的现状。

所以,张艺谋一度被称为拯救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男人。

在当时《英雄》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尽管披着14亿票房的收益,但国内大多数人都批评张艺谋这部电影,完全背弃了中国传统故事内核,是一个披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洋故事。

无独有偶,在2016年,真正意义上的中美合拍电影,也是今天所讲述的电影,同样出自张艺谋之手的《长城》在上映过后,也是出现了同样的评价。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长城,一部很中国电影,又很不中国的电影

在电影上映前,导演张艺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不是好莱坞来中国市场热场子,而是好莱坞工业流程上的标准产物,也是一次真正的合作,讲的也是中国的故事。如果《长城》成功了,就会有长二长三长四长五,它的生命力可能长达二十年。

漫威电影宇宙,从2008年到如今也不过是12年历史,而张艺谋则是要打造一个长达二十年的电影品牌,野心可见一斑。

张艺谋的野心,不仅停留在对《长城》作为一个IP的生命力上,同时也体现在《长城》在宣传上本身所承担的“文化输出”上。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尽管对于电影是否能够很好地承担文化输出这一使命上有一定的存疑,但是从电影上充斥着诸多的中国元素上来看,张艺谋确实有着这样的打算。

从黑火药到孔明灯,从饕餮到秦腔等等,这些无一不是极具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但十分可惜的是,电影对于这些元素,仅仅是停留在符号的堆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深挖。

在画面上加入几盏孔明灯,葬礼上唱秦腔,展现外邦人对黑火药的惊叹,完全没有真正意义文化价值观上的输出。

至于全片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元素“长城“,作为电影片名,相信当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这会不会和《红高粱》一样,借由高粱地这一主要场景,展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悲剧?

所以,在张艺谋选择了“长城”这个极具民族自豪感的中国元素作为片名,是不是会有一个特别深刻的隐喻?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结果证明,相比起长城,作为全片的反派BOSS饕餮,似乎才是更加适合作为片名。

这些简单的元素符号堆砌,既没有作为意象可供解读的空间,更没有作为推动剧情的意义,就连中国观众本身的文化认同感都不一定能够调动,更何况本身对于东方文化雾里看花的西方观众?

任何的文化,背后都有一个自成体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作为号称“文化输出”的《长城》全片除了中国元素的堆砌之外,对于价值观的讨论和阐述,也是十分的混乱。

片中所涉及到的主题都十分宏大,从牺牲到抵制贪婪,从节制到信任等等,任何一个命题放到文本上,都足以撑起一部殿堂级的文学巨著。

但是电影却将这些主题,一股脑全部塞进来,并且裱起来,仿佛有了宏大文学母体的加持之下,粗制滥造的故事内容,也会变得烨烨生辉。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在电影中,鹿晗所饰演的士兵引爆炸弹,与怪兽饕餮同归于尽,就差把“牺牲”两个大字刻在脑门上向世人宣告了。

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牺牲精神,一直是张艺谋所推崇的,在《英雄》中,残剑、飞雪也是被牺牲的对象,但是在《英雄》的故事背景中,张艺谋将刺客的牺牲与江湖、侠义精神等等联系在一起,为“牺牲”这一套价值观提供充分的社会背景体系。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而在《长城》当中,鹿晗的牺牲完全失去了天然的合法性,反而是一股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气息扑面而来,所以这样的牺牲,观众实在难以感受到牺牲精神的情感共鸣,反而是对牺牲行为本身的质疑,这种陈腔滥调式的枯燥,像是旧纸堆翻出来的裹脚布一样。

相比起同样是讲述牺牲的电影,《血战钢锯岭》就很好处理了牺牲的言语体系,那就是信仰。

所以,总体而言,《长城》这部在片中对中国元素的堆砌,却并不深挖背后的意义,宣扬的宏大价值体系,但又混乱,给观众的感觉,看上去很中国,但深究之下又不中国。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中美合拍电影的矛盾

在宣传上说《长城》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美合拍电影,但事实上却是好莱坞的拍摄体系移到了中国而已。

就像是一个脚踩AJ颈戴大项链穿着嘻哈的少年,然后头上挽了个发髻,就宣称是中国风一样可笑。

这一点从制作方大部分都是好莱坞成员,仅有少部分是张艺谋团队以及中方人员就可以看出来。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本身讲述中国内核的故事,即使是中国人本身操刀,也不一定能够做到让全体中国人都认可的中国风故事,更何况还有一群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在发号施令?

制片、编剧、摄影、服化道等等全部都不是中国人来操刀,这样的“中国电影”真的是中国电影吗?

不懂中国文化内核的人来发号施令,而真正懂得中国文化内核的导演则是电影拍摄工作下的一个员工。

这是中美合拍电影真正的矛盾。

长久以来,国内一直呼吁要学习好莱坞模式,而好莱坞电影那些能够被观众看到的模式和特点,比如绚丽的特效、宏大的场面等等,《长城》以及现如今国内影视行业都已经学到手,并十分娴熟,典型的例子就是《战狼2》和《流浪地球》等其他优秀作品。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但在观众看不到的地方,才是中国和好莱坞电影真正的差异——好莱坞实行的是制片人中心制,而国内则是导演中心制。

简单来说,就是拍什么电影,怎么拍,拍成什么效果,拍多久等等。好莱坞是制片人说了算,中国是导演说了算。

制片人中心制的优点就在于对于电影风险的把控,但却对电影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才会有漫威电影宇宙的辉煌,以及漫威电影宇宙内容同质化的趋势。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而导演中心制的优点在于对于电影内容质量的把控,但可能容易陷入创作自嗨的情况,导致电影在市场上折戟沉沙。

典型的例子就是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和习惯于长时间拍摄的王家卫,拍摄花费的资金和时间与票房不成正比。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尽管《长城》是在2016年上映,但是电影的起源在更早的2012年,彼时国内不管是影视从业人员,还是观众,都对好莱坞有种莫名的信任,认为好莱坞出品必属精品。

这点可以从那几年的票房排行榜上看出来,前十名大多数是好莱坞电影。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而当时国内的电影,基本上都是以《小时代》、《何以笙箫默》等等“粉丝电影”为主,票房奇高,口碑奇差的畸形市场。

所以,当好莱坞的环球影业和传奇影业找上门来的时候,双方的合作意愿自然是一拍即成。

就这样,由传奇影业出资,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长城》就这样立项并开拍。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尽管没有看到具体的合作细节,究竟是遵循制片人中心制,还是导演中心制,但是从出资方和工作人员大都是好莱坞人员,由此可以推测,《长城》应该就是属于好莱坞制片人中心制下的流水线产品了。

如果从出资方面来猜测是谁来最终决定电影话语权有失偏颇,那么不妨从电影内容本身出发去看《长城》本身是不是“张艺谋式电影”。

乍一看,《长城》是一部很典型的张艺谋电影,人海战术,全景视觉、瑰丽而壮观的中国宫殿建筑、红绿等饱和色彩的运用,都是张艺谋电影的视觉运用。

至于万箭齐发的场景,大批战士的方阵所呈现出来的仪式感等等,更加具有张艺谋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所运用的手法。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但是就电影的叙事手法上而言,可以看得出来,电影在剪辑上的混乱,十分不张艺谋。

在《金陵十三衩》中,基本上是以神父亲历的视角为主,然后以女学生的旁白为辅;

在《归来》中,则是以冯婉瑜苦苦等待丈夫为主要视角,然后以女主和女儿的回忆旁白为辅;

还有《红高粱》、《英雄》等等电影,基本上在主视角之外,都有一个旁白为辅,能够让观众更加全面了解故事的经过,以及内核。

但是在《长城》中,却失去了这个最大的特点,视角不断变换,一会以马特达蒙的视角,一会又是景甜的视角,显得有些紊乱,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视角。

就大约可以推测出,张艺谋在拍摄中,也不过是好莱坞制片人的传话筒罢了。

电影《长城》成烂片,张艺谋不过是好莱坞与中国合作下的背锅侠

结尾

造成这种“中美合拍,中体西用”的尴尬,既是好莱坞觊觎中国市场的结果,也是中国资本渴望入侵好莱坞的反作用力。

尽管让张艺谋出来接盘,但失去了话语权的张艺谋,也无法挽救剧本的先天缺陷,导致在人物塑造上的无所作为。

所以,在这样一个以好莱坞式解读中国长城的剧本中,尽管披着张艺谋的外衣,也依旧掩盖不了本身作为好莱坞二流打怪电影的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