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檢測陽性與陰性是依靠什麼決定的?

用戶3145173829377


肯定是外行問的,用專業術語回答他聽不懂。比如檢查山上有無老虎。方法1:山上找到老虎皮毛,說明老虎陽性。方法2:發現老虎腳印,說明老虎陽性。方法3:發現老虎新鮮糞便說明老虎陽性。陽性代表可能很高,不能絕對說明有虎,也許是過去有現在沒有,也許是假的,確診有沒有老虎,進一步化驗皮毛上的DNA,說明是真有。每一種方法的靈敏程度都不一樣,發現新鮮糞便(靈敏度高),但不好發現,發現腳印(靈敏度低),也許是別的動物的,但容易發現。


蒙山文匯


病毒檢測陽性還是陰性主要檢測有這幾種

1、在體內的標本,比如痰液,分泌物,或者排洩物等標本中,通過找到病毒的核酸,檢測到病毒核酸,意味這病毒感染,即陽性。

2、通過血液標準,檢測到體內有診斷病毒而產生的抗體,有抗體說明,機體感染過,是不是最近感染,看抗體的IGM陽性,如果抗體IGM陽性提示最近感染。

3、通過檢測的病毒核酸,在進一步對病毒核酸基因測序,更準確反映病毒分類。和原先病毒匹配,如果匹配準確,提示這個病毒感染。

當然任何檢測方法都可能有假陽性和假陰性問題

1、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率在50%左右,所以更多需要結合其他輔助檢查,綜合判斷。

2、血液抗體檢測與患病時間有關,早期可能會出現假陰性,所以有時還要複查,可能逐漸會出現陽性。

3、標本採樣非常重要,尤其才呼吸道深部痰液,更準確,痰標本比鼻咽部拭子檢查更有意義。

4、血液抗體也可能存在假陽性問題,可能與其他病毒存在交叉免疫反應,所以還是基於臨床表現,流行病史,胸部 CT影像學特點去綜合判斷。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相信經過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大家對於病毒核酸檢測,是再熟悉不過了!

那麼決定這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是陰性還是陽性結果的因素是什麼呢?

首先,毫無疑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陰性還是陽性結果的決定性因素肯定是這個人是否真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但是,現實中大家其實也發現了,也不是感染了一定就是陽性,同樣沒感染,也未必是陰性!

如圖:多次核酸檢測陰性,最後確診的病例不在少數

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病毒核酸檢測是通過檢測一個人的體液,然後從中檢測是否存在病毒的核酸(核酸是病毒的遺傳物質)的方法。換句話說,就是檢測病毒病原體本身,就是從你身上找病毒,找到了,就是陽性;如果沒有發現,那就是陰性

所以,大家可以發現,確診是不是新冠肺炎,用的不是血常規,也不是CT檢查,而是我們的病毒核酸檢測,因為它才是真正在找病毒。

接著,可能就有人要問了,既然你病毒核酸檢測是在找病毒,那麼為什麼這一次還有那麼多人其實是真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你們還是檢測不出來,即剛剛開頭我說的實際上感染了新冠,結果卻是“陰性”?

事實上,如果大家以前上過實驗課,就會知道不管任何實驗,實際上都會存在一個東西,那就是實驗誤差

,即陽性也可能存在假陽性,陰性也可能是假陰性,這是臨床上我們任何一項檢查都無法100%避免的。

尤其是像完成一次病毒核酸檢測,它從採樣到出結果,是涉及到很多個實驗環節的,病毒核酸從採樣到最後出結果,最快也要2-3小時

以便於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們來了解下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流程。

第一,新冠肺炎主要感染和引起我們呼吸道疾病,因此臨床上我們醫護人員通過咽拭子、鼻拭子、痰液、支氣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等方法來獲取核酸檢測標本;

如圖:醫護人員通過鼻拭子提取病毒核酸檢測樣本過程

第二,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屬於單鏈RNA病毒,因此其易降解,所以提取好的樣本要第一時間保存在無RNA酶的拭子和無RNA酶的儲存管中,同時要立即轉運到有相應資質檢測機構去做檢測,無法做到快速轉運檢測的,必須要低溫保存好

第三,不管是從哪裡提取的病毒核酸樣本,大家都可以發現這樣本量是很少的,那麼當中的病毒自然而然也不會很多。那麼我們檢測人員拿到這個病毒樣本以後,直接檢測肯定是查不多的,必須要先將新型冠狀病毒RNA進行逆轉錄為cDNA,然後再進行擴增,最後再進行檢測。

如圖:必須要先進行病毒擴增,才有可能被檢測到

簡單的來講,就是比如我現在提取到的病毒樣本,本來病毒量只有1000,而這1000太少了,機器根本檢測不到,那麼我們就人為的幫這個新冠病毒進行復制,以1000病毒量為底物,最後複製擴增到1萬,甚至10萬,再來檢測,發現有病毒,也就可以說明這樣本確實含有新型冠狀病毒,即核算檢測陽性,從而確診該病人已被感染。

如圖:病毒擴增後,出現數量級變化,更容易被檢測到

如果擴增以後,依然檢測不到病毒核酸,就會下陰性的結果。

最後,瞭解了病毒核酸檢測過程,其實大家也就可以發現,除了病毒本身,出現以下情況也會影響到我們病毒檢測陰性和陽性結果!

第一,提取病人樣本時,剛好提到的陽性樣本少,即病毒比較少的,甚至有可能就是沒有病毒的。那麼哪怕這個病人其實已經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那結果依然是陰性的;

第二,那就是病人本身被感染的病毒量就少,而且病毒感染以後,並沒有得到快速複製,病人免疫力比較好,一直處於潛伏期,那麼我們在檢測時候,依然會發現,檢測不到有病毒核酸呈陰性,從而提示這病人未被感染;

第三,醫護人員提取病人核酸檢測樣本後,未能及時保存,按要求保管,及時送檢等,導致病毒發生降解,從而未能檢測到呈現陰性結果;

第三,核酸試劑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誤差,大批量生產的檢測試劑,自然而然存在檢測誤差,出現假陰性可能性,因此臨床上往往需要進行兩次以上的核酸檢測,儘量避免試劑本身的誤差。

以上三種情況,我們都統稱為假陰性,實際上病人是已經被感染的!

同樣,有假陰性,就會存在明明沒被感染,而被檢測出被感染新冠,即假陽性。

假陽性相對假陰性,要少見一些。

比如交叉感染,像醫護人員提樣本一般不存在交叉感染,因為都是專門專用,一次性的。而是我們檢測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交叉感染,比如出現病毒氣溶膠,已經汙染了操作間,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假陽性;

如圖:如果檢測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病毒氣溶膠傳播,因操作空間是密封的,是有可能發生交叉感染,而出現假陽性的

還有就是檢測試劑盒本身問題,也可能出現假陽性,不過這些出現概率都非常低。

所以,病毒檢測的陰性和陽性是依靠什麼決定的?

主要肯定是靠是否提取到含有病毒的樣本,但不管是提到,還是本身就沒被感染,影響病毒檢測陰性還是陽性的,還有病毒量大小、檢測過程是否規範以及檢測試劑盒本身等原因。


醫學小偵探


核酸檢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