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社区人人怕,那么谁来守护家?

信息时报讯(记者 奚慧颖)3月11日早11点,越秀区大新中社区的入口人来车往,即将进入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候。因为疫情影响,社区实行封闭管理,只保留了少数的出入口。社区有一些物流仓库,很多小拖车“满载而来”,门前时不时排起小长队。不过,在进门之前,必须要经过一位阿姨的“把关”。面对众多来人,她不慌不忙,耐心提示他们出示证件、测量体温。

如果社区人人怕,那么谁来守护家?

阿姨名叫姚翠容,今年60岁,是住在社区多年的老街坊。在被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的这个春天,看到社区街坊群在招募志愿者,她主动请缨,站到了社区防疫的一线。每天两个小时,雷打不动。随着复工复产的到来,进出社区的人流量也与日俱增。两小时一次轮班,要给上百人“把关”,并非每个人都会笑脸相迎。

姚阿姨说,现在进入社区要出示“四色通行卡”:临时进出用红卡,常住居民用蓝卡,商户运输货物用白卡,出租屋用黄卡。不过,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出入卡,来者要登记身份证,有人就不是很乐意,甚至出言不逊。这个时候,姚阿姨总是不卑不亢,耐心解释,登记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安全,她要对自己身后的整个社区负责。

“你们每天这么辛苦,肯定是有钱拿的吧?”也有人这么问姚阿姨。实际上,志愿工作并没有一分钱的收入,但她依旧心甘情愿。每天接触这么多人,怕不怕有传染风险?姚阿姨说,如果社区里人人都怕的话,就没人来“守门”了,自己注意戴好口罩和手套,回家好好消毒,没什么好怕的。

11日这天上午,理事长马国俊代表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给姚阿姨送来了慰问和口罩。记者也借此了解到,姚阿姨还有一个身份:越秀区英烈范维深的遗孀。1999年,范维深在救助家里煤气瓶泄漏的邻居时遭遇爆炸,最终因烧伤太严重而牺牲。

如果社区人人怕,那么谁来守护家?

姚阿姨说,丈夫生前非常喜欢助人为乐,什么人叫他帮忙都去。她自己也有一颗乐善好施的心。丈夫牺牲后,她收到慰问金收到23万元,当时就捐了5万元。其中1万元捐给了大新街小学,4万元捐给了大新街办事处,让他们去帮助有困难有重病的人。如今疫情来袭,姚阿姨出了自己要站岗,看着志愿者们辛苦,还掏钱给大家买凉茶。

大新中社区党委书记胡杨武介绍,为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途径,人民街率先发起“我为自家守大门、抗击疫情我先行”行动,大德中、大新中、玉带濠3个社区连成片区,作为“濠畔小区”24小时封闭管理。因社区人手有限,他们在街坊微信群中发出“召集令”,结果一呼百应,上百名街坊积极报名,姚阿姨就是其中一位。他们每天准时出现在门岗,风雨无阻,成为健康家园的守护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