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撂荒的情况,在以后会如何解决?

青年如梦


长期撂荒土地,不仅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没有收入来源。建议土地流转或者加入合作社,有其他人带耕种为好。即可利用土地,又能增加收入。


无私无谓


我是农村土地确权的工作人员,针对农村土地方面的问题,我有较多经验~!

农村撂荒地的问题日益突出,不过撂荒地的出现,也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种地也许已经不再是农民的唯一生产支柱。农民可以不种地,但绝不能把土地闲置抛荒,土地资源的浪费,直接对粮食安全保障产生了隐患。而治理农民撂荒土地,也是实现乡镇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近日,遂宁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做好撂荒地复耕工作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意见针对耕地撂荒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下面就以遂宁市为例,谈谈关于农村土地闲置、撂荒土地问题,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1、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是治理农民闲置土地的主要方法之一,推行面积广,且成效显著。我国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已被流转。土地流转就是鼓励农民把手中闲置的土地以出租、转包、入股等合作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从而避免土地的闲置。

2、一户一田

大力推行“一户一田政策”,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通过土地互换、拼凑等的方式,调整农民承包地的位置,实现“小块变大块,多块变一块”,这样更有利于农民耕种,从而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3、奖励复耕

遂宁市鼓励撂荒耕地农户采取“三免两减”(前三年免土地租金或分红,后两年租金或分红减半)方式,推动流转复耕。

4、 土地代耕

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引领作用,针对既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又无力耕种的农户,可选择“农户委托代耕”“集体代耕”“业主代耕”“合作代耕”等撂荒地委托代耕模式,恢复生产。

5、基本农田必须复耕

各地对弃农经商或长期外出务工无法耕种而造成长期撂荒的耕地,要通知撂荒农户限期复耕;不能按期复耕的,应书面委托土地流转合作社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代为耕种或统一流转。属基本农田的撂荒地,必须立即恢复耕种,不得荒芜或改作非农业用途。对人为造成撂荒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耕种。


农十


农村土地撂荒这种情况,特别山区农村,比比皆是,主要的原因是粮食作物滞销低迷,价格不高,种地不挣钱,种不好甚至赔钱。如今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物质和消费的观念又高,单纯的靠地里的这点收入是远远不够开支的。人工费又高,普通没有什么技术特产的人打一天工都得一百多元,一年三四万元好挣啊,种一年地收入不了两万块钱,还累个臭死,这个反差太大了,导致大部分人撂荒出外打工。有效的解决方法只有,种植物价上涨,让农村确实感觉到种地能挣到钱,就像六七十年代这句顺口溜,七级工,八级工,不赶社员一沟葱,那时候正式工人铁饭碗都放弃回家种地了。真达到这个条件,不是撂荒了,而是积极开荒了呀。





海岱名川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栽树,俗话说得好闲时栽树如同银行存钱,到底适合栽种什么品种的树呢?选择一,葡萄。葡萄易管理,可以大棚温室,提前上市。葡萄结果成熟在五月份之前,也就是四月份中下旬,就可以上市售卖,具体葡萄栽培技术,许多短视频都有免费播放。也可以买点纸质书籍加强学习。

方法二,栽培大樱桃,建设一个观赏采摘大樱桃园,你知道一棵大樱桃树结出多少樱桃吗,一棵大樱桃树每年可以结果子五六十斤。也可以建设大棚温室大樱桃集采摘,农家乐为一体化果园。

方法三,可以栽培绿化苗木,比如樱花🌸知道日本樱花吗?很出名在日本富士山。根据山东泰安本地栽培绿化苗木管理,当地已经成为樱花培育与栽培一体的龙头基地。在横岭村,一棵直径20厘米粗度的绿化苗木樱花树,现在市场价位是3000到8000元不等。可以栽培四五年就可以达到此粗度,见了大樱桃树木相比,和樱花树长的一个模样。

要想利用荒地变摇钱树,选择葡萄是优势。选择大樱桃也是优势。

选择栽种绿化苗木樱花树与大樱桃相比较、我建议还是选择大樱桃,因为,大樱桃不仅可以在三年内就可以结果子卖钱,还能当做绿化树售卖!当大樱桃结果年岁旺盛期过后、就直接当做绿化苗木卖掉,也可以得出千把元的收入。能够保本,而且同样的栽培绿化苗木樱花树的话,只能观花,不可得果。

葡萄,怕旱,一定要保持水源持续性。说说大家都懂得。一棵葡萄树三年结葡萄,一棵葡萄树可以结出两穗计算,一穗三斤。两穗六斤。市场价3块钱,等于18块钱。这是按照最低算法。一般情况下,一棵葡萄树每年可以结出四五穗葡萄,管理好的话,一棵葡萄树可以产出20斤最起码。。

我是晁京泉,山东泰安,2020年3月12号。泰安听说有小雨,小雨快乐。


晁京泉


收回。农村土地本来是集体的。三级所有,也就是公社,大队,生产队。实际操作,是由生产队主导的。撂荒,是劳动力流失造成的。收获粮食作物不足以养活今天的一家人。如果集约成片,改种经济作物,承包人就有可观受益。因此,土地回归集体是大势所趋。

克服生产队平均主义弊端,减少一家一户作坊式耕作,二者融合,扬长避短,是具有操作性的科学施策。

农村可以尝试土地股份制。有些人不愿种地,也没有精力种地,而有些人有精力有能力把地种好。不愿种的嫌土地不出效益(好在今天不用缴纳农业税),愿意种的土地数量太少。怎么办?

用自己的承包地入股,年终分红。平日,假如自己在老家闲着,身体各方面允许,也可以参加田间管理,按工计酬。年终单独付给工资,也可以纳入红利一次性付清。

收回集体,队长就是责任人,大股东,获利同时,承担颗粒无收的风险。

另外,有了队长(大股东),水利方面更趋合理配置,同时得到较好的维护。杜绝了此前管理无序,责任不明的奇怪现象。

防止水土流失,也会成效显著。

此前是承包大户包揽。承包大户有可能是外地人。这就造成了“竭泽而渔”的后果,一是大量使用工业肥,提高年产量,过度使用土地致使可耕田日趋贫瘠。一是破坏了水利体系,损坏了机耕路没人修整。承包大户,也许三年期满,拍屁股走人,留下损坏的机耕路,贫瘠的田地,和年久失修的水利设施。

不管哪种策略,目的无非一个,那就是民众福祉。如果土地能出黄金(只是一种比喻),九亿农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化外万民胡少峰


这个问题确实是大面积存在的,解决的办法肯定有,问题是现在种地首先挣不到钱,以前是以解决温饱问题为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民也不得不跟着时代的脚步往前走,以前是谁家有粮食谁家就最好过,现在是谁家有钱谁家最好过,以前是,大事小情送的都是以粮食为主,现在送礼以钱为主,所以没钱是不行的,想叫田地不撂荒唯一的办法就是,整合土地,把所有的土地整合到一起,油一个人或者是多人合伙,把它连篇统一种植,成规模,这样一来地也没荒废,农民也得到了承包人的土地补偿,承包人也因规模化,连篇种植从中也得到了收入。



小李拍生活


这些年,农村土地撂荒随处可见,耕地资源浪费比较大。我国人多地少的问题依然是国情,国家一方面严守耕地红线,防止耕地流失,鼓励农作物生产,一边还存在土地撂荒。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解决耕地有效利用的政策。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30年不变,允许土地流转、粮食直补等等。就是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为什么出现土地撂荒问题?就应了司马迁说的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农民之所以放弃土地是因为耕种土地收益不如务工经商好。具体原因很多,农村人口减少,特别是山区年轻人但凡有能力在外打拼的就想办法进城生活,有的举家离开农村,有的留下老人孩子自己在外闯荡。随着户籍改革,有条件和有意愿落户城市的农民户籍也带走。离开土地或半离开土地的农民,有的把耕地流转给土地经营者耕种(必须有经营者接受),有的直接撂荒走人,有的‘送给’别人耕种,至于种不种也不再关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农产品是国家的特殊物资,关系国计民生,无论谁,有多少金银财宝和多少套楼房,多少高级名贵车 ,每顿美味佳肴都离不开农产品,离不开耕地。要让土地活起来,生产优质农产品,要围绕“利”做文章。让农民和土地经营者有利可赚。吸引人流物流财流到耕地上,使耕地正真成为特殊财富的聚宝盆。用经济杠杆撬动耕地高效利用,产品的高质量、高附加值、高品质的投放市场,满足不同消费收入群体需要。制定完善的耕地项目制度,使套取国家农业项目资金的不法分子无机可乘。高压打击官商勾结套取农业项目资金的不法分子。


慈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需要农业的强力支撑。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很多农村人放弃农业耕种,而去从事工业工作。导致农村大面积土地撂荒。以后如何解决呢?


首先应该提高从事农业工作者的大力补助,减少跟从事工业工作或者其他行业工作的收入差距。只要经济收入上去了,自然就有人就从事农业工作。

再次,国家完善从事农业工作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农业工作也同样是为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他们的教育环境.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交通条件.清洁绿化等等等等各方面都要达到城市化水平。

另一个,大力普及国家的农业科技知识,合理利用知识人才,推进大学生村官的举措,重点表彰各奖励为农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



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发展农业,农业一片繁荣景象是迟早的事。我们拭目以待。


取经候哥


“土地撂荒”、“空心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各种现象,在工业、国防、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俨然成了一个发展“短板”,年轻人进城打工创业,村里只剩下劳动力较弱的老人与儿童,造成很多土地被闲置荒芜,土地撂荒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浅析农村土地资源流失的原因:

一、 农业种植管理技术依然是“老把式”

根据实地调研,一个有50000亩耕地的乡镇,农村撂荒土地亩数可达到500亩以上,一般农户的种植模式和生产技术基本和10年前没有太大区别,没有安装喷灌、滴灌以及大型农机具等新型农业设施设备,依然是人工作业占主流。农业生产力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甚至停滞未前,农业收益远远低于其他行业,造成土地撂荒。

二、农业队伍年龄结构“老龄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人口14亿,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农村人口还仍然会有4亿多,在社会发展中,农业和农村人口依然会占很大比重,但是,年轻的科技人才投身农业产业的寥寥无几,国家在支持农业产业和农村人才创业方面提供的支持仍然薄弱。很多村子都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年轻人宁愿选择出门打工,也不想在家守着一亩三分地,造成土地撂荒。

三、农产品种植收入“凭运气”

农户在很大程度上对种植项目存在盲目性,对预计收益无法判断,因为农产品价格完全由市场主宰,缺乏最低保护价,农民缺乏对市场的“安全感”,每年的种植项目,就像一次赌注,市场价格好,就算运气好,市场价格低,只能白白付出辛苦,这也是很多人不愿种地,不想在农业方面投资的主要原因。

四、年轻人对农业这方田地“不来电”

在2018年的全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去向统计中,更多人选择信息传输、软件研发、金融、科学研究、互联网等,数据显示,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成为选调生和公务员,而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少之又少,选择农业领域的更是寥寥无几,对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各类农业人才的缺失,是整个农业产业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

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现象的对策:

一是农业专项扶持资金和更多惠农政策的落地。更多惠农政策的落地和资金扶持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土地流转,解决农民创业的开头难问题,帮助在农业方面有想法有创意的农户大胆迈出第一步,为农业发展注入第一股举步动力。二是建立农产品价格保底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对农产品加强价格保障,建立农产品价格保底机制,避免农产品价格不及人工费的尴尬局面,让种植户心里有底,增强农户发展农业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保险项目。现在的农业保险主要包括小麦和玉米,如果突遇雹灾等自然灾害天气造成绝产,保额也只有200—300元之间。其他大棚等经济作物种植,目前还没有健全的保险制度。在种植项目上,大棚种植收益较高,但投资大,风险也大,今年保定的一场雹灾,让很多西瓜大棚种植户只能“望瓜兴叹”,农业,亟待健全农产品保险项目,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四是银行方面向农业的贷款扶持。由于农业投资风险大,且很难对收益进行评估,所以,一直以来,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放款力度很小,很多农户有技术、有想法,但是就是没有资金来源,所以加大农业方面的贷款扶持,为农业发展注入第一笔启动资金,是做活做好农业的有力支撑。五是建立土地所有制改革试点。我国现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初期施行的土地政策,当时的政策背景是打破“大锅饭”,多劳多得,增强农民干劲儿。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急需激发个人能动性,更大程度的解决温饱问题。而现在,全国物质生产能力正在突飞猛进,解决温饱已经成为过去式,更多的人从农业中抽身出来,去从事其他产业的生产,这就需要整合土地资源,注入科技元素,减少人工投入,加大农业机械化程度,所以打破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建立土地所有制改革试点势在必行。六是增强农业自身魅力,吸引年轻人投身农业。吸引人才的方式就是产业的自身魅力,当各种新型惠农政策落地,才能让农业真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才能有更多的年轻技术人才投身农业,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内需和活力。





LSM0829寒枫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热爱农村,可能有人说这是情怀,但是我们当做了事业。不求荣华富贵,但求不忘初衷,我是一个湖北姑娘,今天我就谈谈我对农村发展上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给广大网友们提供一个借鉴。

第一个问题是农村为什么会出现撂荒,因为农村人口越来少,种田不挣钱,粮食产量增产不增收,最不挣钱的就是在农村挣钱,打工一天随便可以挣三百元以上,那么还多少人愿意种田。

第二农村目前最缺什么, 人力,物力,财力,简单的说需要资本的推动,没有资本的推动,就很难发展,但靠情怀一腔热血远远不够,有了资本就有了人才,有了物力,才能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应用到农村,实现高效化产业化规模化。

最后,总结一下,为什么现在的农村发展不起来,一是有一群酒廊饭袋,如同蚂蝗一样吸食着腐败的农村,另外一个能做事有想法的人,在外力的阻档之下,却无法施展才华,鸡生蛋蛋生鸡,鸡蛋刚拿过来,还没有孵成鸡,就有喂不饱的狗子盯着,怎么发展,如何去改变?这就是农村的现状,我说的比较犀利,甚至有点尖酸直白,但是这些人不被约束,农村很难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