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撂荒的情況,在以後會如何解決?

青年如夢


長期撂荒土地,不僅浪費寶貴的土地資源,而且,沒有收入來源。建議土地流轉或者加入合作社,有其他人帶耕種為好。即可利用土地,又能增加收入。


無私無謂


我是農村土地確權的工作人員,針對農村土地方面的問題,我有較多經驗~!

農村撂荒地的問題日益突出,不過撂荒地的出現,也從側面也反映出了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種地也許已經不再是農民的唯一生產支柱。農民可以不種地,但絕不能把土地閒置拋荒,土地資源的浪費,直接對糧食安全保障產生了隱患。而治理農民撂荒土地,也是實現鄉鎮振興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

近日,遂寧市農業農村局印發《關於做好撂荒地復耕工作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意見針對耕地撂荒問題,做出了明確的指導方向,下面就以遂寧市為例,談談關於農村土地閒置、撂荒土地問題,將會採取哪些措施。

1、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是治理農民閒置土地的主要方法之一,推行面積廣,且成效顯著。我國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已被流轉。土地流轉就是鼓勵農民把手中閒置的土地以出租、轉包、入股等合作形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出去,從而避免土地的閒置。

2、一戶一田

大力推行“一戶一田政策”,在農民自願的情況下,通過土地互換、拼湊等的方式,調整農民承包地的位置,實現“小塊變大塊,多塊變一塊”,這樣更有利於農民耕種,從而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3、獎勵復耕

遂寧市鼓勵撂荒耕地農戶採取“三免兩減”(前三年免土地租金或分紅,後兩年租金或分紅減半)方式,推動流轉復耕。

4、 土地代耕

充分發揮基層黨員的引領作用,針對既不願意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但又無力耕種的農戶,可選擇“農戶委託代耕”“集體代耕”“業主代耕”“合作代耕”等撂荒地委託代耕模式,恢復生產。

5、基本農田必須復耕

各地對棄農經商或長期外出務工無法耕種而造成長期撂荒的耕地,要通知撂荒農戶限期復耕;不能按期復耕的,應書面委託土地流轉合作社或村集體經濟組織代為耕種或統一流轉。屬基本農田的撂荒地,必須立即恢復耕種,不得荒蕪或改作非農業用途。對人為造成撂荒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責令其限期耕種。


農十


農村土地撂荒這種情況,特別山區農村,比比皆是,主要的原因是糧食作物滯銷低迷,價格不高,種地不掙錢,種不好甚至賠錢。如今社會高速發展,人們對物質和消費的觀念又高,單純的靠地裡的這點收入是遠遠不夠開支的。人工費又高,普通沒有什麼技術特產的人打一天工都得一百多元,一年三四萬元好掙啊,種一年地收入不了兩萬塊錢,還累個臭死,這個反差太大了,導致大部分人撂荒出外打工。有效的解決方法只有,種植物價上漲,讓農村確實感覺到種地能掙到錢,就像六七十年代這句順口溜,七級工,八級工,不趕社員一溝蔥,那時候正式工人鐵飯碗都放棄回家種地了。真達到這個條件,不是撂荒了,而是積極開荒了呀。





海岱名川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栽樹,俗話說得好閒時栽樹如同銀行存錢,到底適合栽種什麼品種的樹呢?選擇一,葡萄。葡萄易管理,可以大棚溫室,提前上市。葡萄結果成熟在五月份之前,也就是四月份中下旬,就可以上市售賣,具體葡萄栽培技術,許多短視頻都有免費播放。也可以買點紙質書籍加強學習。

方法二,栽培大櫻桃,建設一個觀賞採摘大櫻桃園,你知道一棵大櫻桃樹結出多少櫻桃嗎,一棵大櫻桃樹每年可以結果子五六十斤。也可以建設大棚溫室大櫻桃集採摘,農家樂為一體化果園。

方法三,可以栽培綠化苗木,比如櫻花🌸知道日本櫻花嗎?很出名在日本富士山。根據山東泰安本地栽培綠化苗木管理,當地已經成為櫻花培育與栽培一體的龍頭基地。在橫嶺村,一棵直徑20釐米粗度的綠化苗木櫻花樹,現在市場價位是3000到8000元不等。可以栽培四五年就可以達到此粗度,見了大櫻桃樹木相比,和櫻花樹長的一個模樣。

要想利用荒地變搖錢樹,選擇葡萄是優勢。選擇大櫻桃也是優勢。

選擇栽種綠化苗木櫻花樹與大櫻桃相比較、我建議還是選擇大櫻桃,因為,大櫻桃不僅可以在三年內就可以結果子賣錢,還能當做綠化樹售賣!當大櫻桃結果年歲旺盛期過後、就直接當做綠化苗木賣掉,也可以得出千把元的收入。能夠保本,而且同樣的栽培綠化苗木櫻花樹的話,只能觀花,不可得果。

葡萄,怕旱,一定要保持水源持續性。說說大家都懂得。一棵葡萄樹三年結葡萄,一棵葡萄樹可以結出兩穗計算,一穗三斤。兩穗六斤。市場價3塊錢,等於18塊錢。這是按照最低算法。一般情況下,一棵葡萄樹每年可以結出四五穗葡萄,管理好的話,一棵葡萄樹可以產出20斤最起碼。。

我是晁京泉,山東泰安,2020年3月12號。泰安聽說有小雨,小雨快樂。


晁京泉


收回。農村土地本來是集體的。三級所有,也就是公社,大隊,生產隊。實際操作,是由生產隊主導的。撂荒,是勞動力流失造成的。收穫糧食作物不足以養活今天的一家人。如果集約成片,改種經濟作物,承包人就有可觀受益。因此,土地迴歸集體是大勢所趨。

克服生產隊平均主義弊端,減少一家一戶作坊式耕作,二者融合,揚長避短,是具有操作性的科學施策。

農村可以嘗試土地股份制。有些人不願種地,也沒有精力種地,而有些人有精力有能力把地種好。不願種的嫌土地不出效益(好在今天不用繳納農業稅),願意種的土地數量太少。怎麼辦?

用自己的承包地入股,年終分紅。平日,假如自己在老家閒著,身體各方面允許,也可以參加田間管理,按工計酬。年終單獨付給工資,也可以納入紅利一次性付清。

收回集體,隊長就是責任人,大股東,獲利同時,承擔顆粒無收的風險。

另外,有了隊長(大股東),水利方面更趨合理配置,同時得到較好的維護。杜絕了此前管理無序,責任不明的奇怪現象。

防止水土流失,也會成效顯著。

此前是承包大戶包攬。承包大戶有可能是外地人。這就造成了“竭澤而漁”的後果,一是大量使用工業肥,提高年產量,過度使用土地致使可耕田日趨貧瘠。一是破壞了水利體系,損壞了機耕路沒人修整。承包大戶,也許三年期滿,拍屁股走人,留下損壞的機耕路,貧瘠的田地,和年久失修的水利設施。

不管哪種策略,目的無非一個,那就是民眾福祉。如果土地能出黃金(只是一種比喻),九億農民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化外萬民胡少峰


這個問題確實是大面積存在的,解決的辦法肯定有,問題是現在種地首先掙不到錢,以前是以解決溫飽問題為目的,隨著時代的變遷農民也不得不跟著時代的腳步往前走,以前是誰家有糧食誰家就最好過,現在是誰家有錢誰家最好過,以前是,大事小情送的都是以糧食為主,現在送禮以錢為主,所以沒錢是不行的,想叫田地不撂荒唯一的辦法就是,整合土地,把所有的土地整合到一起,油一個人或者是多人合夥,把它連篇統一種植,成規模,這樣一來地也沒荒廢,農民也得到了承包人的土地補償,承包人也因規模化,連篇種植從中也得到了收入。



小李拍生活


這些年,農村土地撂荒隨處可見,耕地資源浪費比較大。我國人多地少的問題依然是國情,國家一方面嚴守耕地紅線,防止耕地流失,鼓勵農作物生產,一邊還存在土地撂荒。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解決耕地有效利用的政策。有農村集體土地承包30年不變,允許土地流轉、糧食直補等等。就是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措施和辦法。

為什麼出現土地撂荒問題?就應了司馬遷說的那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農民之所以放棄土地是因為耕種土地收益不如務工經商好。具體原因很多,農村人口減少,特別是山區年輕人但凡有能力在外打拼的就想辦法進城生活,有的舉家離開農村,有的留下老人孩子自己在外闖蕩。隨著戶籍改革,有條件和有意願落戶城市的農民戶籍也帶走。離開土地或半離開土地的農民,有的把耕地流轉給土地經營者耕種(必須有經營者接受),有的直接撂荒走人,有的‘送給’別人耕種,至於種不種也不再關心。

怎麼解決這些問題,農產品是國家的特殊物資,關係國計民生,無論誰,有多少金銀財寶和多少套樓房,多少高級名貴車 ,每頓美味佳餚都離不開農產品,離不開耕地。要讓土地活起來,生產優質農產品,要圍繞“利”做文章。讓農民和土地經營者有利可賺。吸引人流物流財流到耕地上,使耕地正真成為特殊財富的聚寶盆。用經濟槓桿撬動耕地高效利用,產品的高質量、高附加值、高品質的投放市場,滿足不同消費收入群體需要。制定完善的耕地項目制度,使套取國家農業項目資金的不法分子無機可乘。高壓打擊官商勾結套取農業項目資金的不法分子。


慈亨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也是個人口大國。經濟發展需要農業的強力支撐。由於種種原因,現在很多農村人放棄農業耕種,而去從事工業工作。導致農村大面積土地撂荒。以後如何解決呢?


首先應該提高從事農業工作者的大力補助,減少跟從事工業工作或者其他行業工作的收入差距。只要經濟收入上去了,自然就有人就從事農業工作。

再次,國家完善從事農業工作者的社會保障體系。農業工作也同樣是為國家做出卓越的貢獻。他們的教育環境.醫療保障.養老保障.交通條件.清潔綠化等等等等各方面都要達到城市化水平。

另一個,大力普及國家的農業科技知識,合理利用知識人才,推進大學生村官的舉措,重點表彰各獎勵為農業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才。



只要我們足夠重視發展農業,農業一片繁榮景象是遲早的事。我們拭目以待。


取經候哥


“土地撂荒”、“空心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各種現象,在工業、國防、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農業,儼然成了一個發展“短板”,年輕人進城打工創業,村裡只剩下勞動力較弱的老人與兒童,造成很多土地被閒置荒蕪,土地撂荒是造成土地資源浪費的一個重要因素。

淺析農村土地資源流失的原因:

一、 農業種植管理技術依然是“老把式”

根據實地調研,一個有50000畝耕地的鄉鎮,農村撂荒土地畝數可達到500畝以上,一般農戶的種植模式和生產技術基本和10年前沒有太大區別,沒有安裝噴灌、滴灌以及大型農機具等新型農業設施設備,依然是人工作業佔主流。農業生產力水平沒有長足進步,甚至停滯未前,農業收益遠遠低於其他行業,造成土地撂荒。

二、農業隊伍年齡結構“老齡化”

我國是農業大國,全國人口14億,到基本實現現代化時,農村人口還仍然會有4億多,在社會發展中,農業和農村人口依然會佔很大比重,但是,年輕的科技人才投身農業產業的寥寥無幾,國家在支持農業產業和農村人才創業方面提供的支持仍然薄弱。很多村子都是留守兒童和老人,年輕人寧願選擇出門打工,也不想在家守著一畝三分地,造成土地撂荒。

三、農產品種植收入“憑運氣”

農戶在很大程度上對種植項目存在盲目性,對預計收益無法判斷,因為農產品價格完全由市場主宰,缺乏最低保護價,農民缺乏對市場的“安全感”,每年的種植項目,就像一次賭注,市場價格好,就算運氣好,市場價格低,只能白白付出辛苦,這也是很多人不願種地,不想在農業方面投資的主要原因。

四、年輕人對農業這方田地“不來電”

在2018年的全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去向統計中,更多人選擇信息傳輸、軟件研發、金融、科學研究、互聯網等,數據顯示,每年都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成為選調生和公務員,而選擇自主創業的人少之又少,選擇農業領域的更是寥寥無幾,對一個農業大國來說,各類農業人才的缺失,是整個農業產業舉步維艱的一個重要原因。

解決農村土地撂荒現象的對策:

一是農業專項扶持資金和更多惠農政策的落地。更多惠農政策的落地和資金扶持才能更加有效的促進土地流轉,解決農民創業的開頭難問題,幫助在農業方面有想法有創意的農戶大膽邁出第一步,為農業發展注入第一股舉步動力。二是建立農產品價格保底機制。在更大程度上對農產品加強價格保障,建立農產品價格保底機制,避免農產品價格不及人工費的尷尬局面,讓種植戶心裡有底,增強農戶發展農業的信心和決心。三是建立健全農產品保險項目。現在的農業保險主要包括小麥和玉米,如果突遇雹災等自然災害天氣造成絕產,保額也只有200—300元之間。其他大棚等經濟作物種植,目前還沒有健全的保險制度。在種植項目上,大棚種植收益較高,但投資大,風險也大,今年保定的一場雹災,讓很多西瓜大棚種植戶只能“望瓜興嘆”,農業,亟待健全農產品保險項目,為農業發展保駕護航。四是銀行方面向農業的貸款扶持。由於農業投資風險大,且很難對收益進行評估,所以,一直以來,金融機構對農業的放款力度很小,很多農戶有技術、有想法,但是就是沒有資金來源,所以加大農業方面的貸款扶持,為農業發展注入第一筆啟動資金,是做活做好農業的有力支撐。五是建立土地所有制改革試點。我國現行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改革開放初期施行的土地政策,當時的政策背景是打破“大鍋飯”,多勞多得,增強農民幹勁兒。當時的時代背景是急需激發個人能動性,更大程度的解決溫飽問題。而現在,全國物質生產能力正在突飛猛進,解決溫飽已經成為過去式,更多的人從農業中抽身出來,去從事其他產業的生產,這就需要整合土地資源,注入科技元素,減少人工投入,加大農業機械化程度,所以打破聯產承包責任制形式,建立土地所有制改革試點勢在必行。六是增強農業自身魅力,吸引年輕人投身農業。吸引人才的方式就是產業的自身魅力,當各種新型惠農政策落地,才能讓農業真正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才能有更多的年輕技術人才投身農業,為農業發展帶來新的內需和活力。





LSM0829寒楓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熱愛農村,可能有人說這是情懷,但是我們當做了事業。不求榮華富貴,但求不忘初衷,我是一個湖北姑娘,今天我就談談我對農村發展上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給廣大網友們提供一個借鑑。

第一個問題是農村為什麼會出現撂荒,因為農村人口越來少,種田不掙錢,糧食產量增產不增收,最不掙錢的就是在農村掙錢,打工一天隨便可以掙三百元以上,那麼還多少人願意種田。

第二農村目前最缺什麼, 人力,物力,財力,簡單的說需要資本的推動,沒有資本的推動,就很難發展,但靠情懷一腔熱血遠遠不夠,有了資本就有了人才,有了物力,才能把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應用到農村,實現高效化產業化規模化。

最後,總結一下,為什麼現在的農村發展不起來,一是有一群酒廊飯袋,如同螞蝗一樣吸食著腐敗的農村,另外一個能做事有想法的人,在外力的阻檔之下,卻無法施展才華,雞生蛋蛋生雞,雞蛋剛拿過來,還沒有孵成雞,就有喂不飽的狗子盯著,怎麼發展,如何去改變?這就是農村的現狀,我說的比較犀利,甚至有點尖酸直白,但是這些人不被約束,農村很難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