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种子》:为什么日本绘本之父实名反对"天真可爱"的绘本

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的东西,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松居直

初次听说松居直,是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有哪些供家长阅读的引导亲子阅读的书",多个高赞答案都提到了这位日本老先生,并且提到国内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做的是中国版的"松居直",不由得让人备感好奇,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找来了松居直先生的书拜读。

《幸福的种子》:为什么日本绘本之父实名反对

这本《幸福的种子》是松居直的代表作,书中讲到了绘本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绘本的插画艺术特点,怎样选择好的绘本,怎样陪伴孩子阅读,绘本和幼儿教育等等。老先生不愧是研究儿童的大师,书中处处体现了他的细致观察,渗透着对孩子的爱。

绘本的重要性、亲子共读的方法论、如何选书,这些议题早已无需多言,相信大多数中国家长早已做好了功课。然而,在这本书中,松居直先生对于"天真可爱"的绘本的否定,却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和思考……

今天我就从松居直对绘本届的贡献,大人对绘本"天真可爱"的要求,大师眼中的好绘本三个方面谈谈,为何日本绘本之父实名反对"天真可爱"的绘本。

一、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影响深远的绘本界领路人

在孩子的世界里,最受欢迎的读物类型,毫无疑问一定是绘本。事实上,"绘本"一词是一个舶来语,取自日语中"图画书"的汉字写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随后传入中国台湾地区,传入大陆地区,不过是近十多年来的事。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松居直先生便是日本绘本届的那个领路人。

《幸福的种子》:为什么日本绘本之父实名反对

1. 松居直:我的前面没有路,我的后面留下了路

松居直,1926年生于日本东京,日本出版学会会员、日本国际儿童评议会理事、联合国教科文亚洲文化中心评议员、中日儿童文学美术交流中心副会长。

1951年,松居直进入日本老牌的童书出版社——福音馆任编辑,1968年,升任社长,1985年,辞去社长职务就任会长至今,1996年受日本儿童文艺家协会表彰,松居直获得"儿童文化功劳者"称号。

上世纪50年代之后,日本图书届从战后废墟中复兴,到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出版大国。松居直在任职的福音馆书店,创办了著名的儿童图书刊物《儿童之友》,每月一册。1963年,《儿童之友》获得"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这本杂志不仅成就了无数经典绘本和绘本创作者,也成就了商业绘本的市场奇迹,引领了日本绘本的主流走向。

一方面,松居直先生是童书编辑,出版绘本杂志,发掘发行了多本经典绘本,例如《红绿灯眨眼睛》《桃太郎》、《木匠和鬼六》等,刷新了儿童绘本的高度。

另一方面,他研究亲子阅读,著有《什么叫图画书》、《看图画书的眼睛》、《图画书时代》、《到图画书的森林中去散步》等多本阅读指导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父母。

《幸福的种子》:为什么日本绘本之父实名反对

儿童绘本图书在日本的空前盛行,直接影响了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之路,甚至有专家认为:日本战后教育的成功完全归功于绘本。绘本之于日本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松居直也由此当仁不让的成为日本教育功勋式的、传奇式的人物,他是日本绘本发展的灵魂人物之一,被尊称为"日本绘本之父"。

如今,日本绘本在世界儿童图书的发展格局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松居直的影响也从日本辐射到中国,老先生在中国同样享有盛誉,影响了中国绘本届和新一代的父母,这与他几十年来的努力耕耘密不可分,可以说这种努力是前无古人的。

也正因为此,对于推动绘本发展的伟大事业,松居直先生自我评价说,"我的前面没有路,我的后面留下了路"。

2. 松居直的绘本观:亲子阅读,撒下幸福的种子

松居直一直着眼于大格局的绘本角度,从业初期就钻研各国绘本编辑与创作,关注理论思考与学术研究,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系统的绘本观.。在他看来,绘本阅读是连接父母和孩子的精神纽带,其他的价值,都建立在这个之上。

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以绘本为媒介的沟通,帮助大人和幼儿心灵相通。有一位父亲提到自己和孩子相处时说:

我有一个5岁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一定会握着他的手念书给他听。

父亲每天晚上念书给他听,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这个父亲对孩子一定有很大的影响,而这个孩子,可能一生都不会忘记念书给自己听的父亲,以及父亲那双温暖的大手。

正是因为每天生活在感情洋溢的温暖的语言下,婴儿才得以成为"人"。我们知道,如果婴儿在狼群里长大,就会有狼性,如果由猿猴养育,就会长成一副不通人语的猴子样子。

父母用轻柔的爱抚和语言来养育孩子,滋润心灵,而绘本就负责把词汇的种子一粒一粒播种到心灵土壤中。在幼儿期反复体验过这种感觉的人,精神成长充盈而自足,长大之后才能真正感受幸福的滋味。

二、大人眼里"天真可爱"的绘本,有什么问题呢?——封闭的思想、既得权威和商业化利益之下,无视儿童的真实需求

尽管绘本是给孩子的书,但是绘本的创作者都是成年人,也就是说大人决定了童书的主题和表现形式,大人看问题的角度和心态会反映到绘本上,不可避免的,大人对孩子的误解也体现在了绘本上。在松居直看来,大人对"天真可爱"一词的误解尤为突出,违背了绘本阅读的初衷。

1. 大人对"天真可爱"的主题的定义,充满了无知和自大,要相信孩子有能力欣赏生命的奇趣

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儿童是纯洁无邪的,因此,在绘本里,我们也希望向孩子展示一个单纯美好的世界,任何不那么伟光正的主题,大人都唯恐避之不及,比如伤害、牺牲、逝去,我们担心这些会给孩子带来任何阴影和对世界的质疑。然而事实上,

孩子们对世界的理解的维度远超大人的想象。

《幸福的种子》:为什么日本绘本之父实名反对

以经典的儿童绘本《三只小猪》为例,这本书在全世界各国有不同版本,这些版本最大的区别在于故事的结局不一样,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结局:

  • 第1种,小猪和大野狼成了好朋友
  • 第2种,大野狼被烫伤后落荒而逃
  • 第3种,大野狼死了

不同的结局,其实暗示了改写故事的人不同的文学观和教育观,以及他们对这个故事的评价。第1种结局明显是大人基于教育上的考量而设计的,他们认为第2种、第3种太残忍,对孩子不好。

而在英国,原版的《三只小猪》绘本的结局,正是第3个。在大野狼企图从烟囱进入房子的时候,小猪准备了一锅热水,然后等待野狼滑下来时,打开锅盖,等大野狼掉进热锅之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盖上锅盖,把大野狼给煮了。大野狼不单是死,而且出乎意料的被小猪咕嘟咕嘟煮成了美味的牛肉大餐。

有趣的是,几乎每个看过这个故事的大人和小孩都会开怀大笑,并没有悲伤或者厌恶的表情。

擅自更改结局,让大野狼烫伤之后落荒而逃,反而落魄得令人觉得可怜,如果是让它们成为好朋友,这种做法简直看不起孩子的智慧,因为从整个故事的发展来看,小猪和大野狼根本不可能言归于好。

所以你看,对于"天真可爱",大人是不是存在某种误解?把故事的精华改成了无聊的结局,这既是出于无知,也是一种自大,这样愚弄孩子的教育不要也罢。

2. 大人追求的"天真可爱"的表现形式,和真实的儿童无关,要让孩子按照自己内心的节奏发现美、也发现丑

在很多绘本中,儿童的形象常常是圆圆的脸,小小的嘴巴,含笑的眼睛,再加上和头部不成比例的肥短身躯,这样的长相往往受到家长、幼儿老师都喜欢,但是这样的长相真的可爱吗?在松居直看来,这种可爱是塑造出来的,充满匠气,缺乏自然美,没有内涵的可爱。

《幸福的种子》:为什么日本绘本之父实名反对

首先,童书中的插画必须天真可爱,是大人的迷信。有一本讲述欧洲300年童书历史的书叫《童书的世界》,书里提到,不刻意迎合孩子口味的插画风格才是应该发展的风格。大人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天真可爱,每个孩子也都喜欢天真可爱的东西,这种想法体现在了绘本的表现形式上。

然而,希望孩子个个天真可爱,只是大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孩子并不认为自己应该如此。说句实话,如果孩子自以为自己天真可爱,反而会惹人讨厌,某些童星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实,孩子心里只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可以像大人一样,做爱做的事,身体高大强壮,善良且值得信赖。因此,我们应该选择表现手法恰当的绘本,来满足孩子的这种健康的愿望。站在这个角度,或许画风天真可爱的绘本,才是不健康的。

其次,大人对"天真可爱"的追求,造成了一种单一的审美观。审美本来应该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而往往,我们所见到的个性似乎都是相似的。

生活中典型的例子是,大人认为男孩就喜欢蓝色,女孩一定喜欢粉色,男孩喜欢小汽车,女孩喜欢洋娃娃。有谁规定男孩子不能喜欢粉色的?又是谁规定女孩一定不喜欢小汽车呢?判定为可爱的、卡通的,就是孩子应该喜欢的,这些全都是用以大人为中心的眼光来看孩子。

画的可爱,并不是绘本的必备要素。如果用这个标准来创作或者选择绘本,实在是对儿童极大的误解,这是将大人的视角强加在儿童身上,看不到孩子真实的需求和愿望。不得不说,有时候限制孩子的,可能正是我们大人!

3. 以经典迪士尼绘本为例,"天真可爱"的绘本如何以名著、名片改编之名,行商业化之实

迪士尼动画电影的成功毋庸置疑,我们津津乐道于迪士尼作品中出色的动画动作、老少皆宜的桥段、有深度的剧情、感人的道理、行业顶级的特效,迪士尼电影中的光影世界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然而,转换成印刷的纸质绘本,却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幸福的种子》:为什么日本绘本之父实名反对

迪士尼动画电影《小鹿斑比》

一方面,绘本情节大幅缩水,血肉全无,徒留空壳。迪士尼绘本和电影一样,常常取材于世界名著,比如安徒生童话。但是上万字的原文被改编成绘本之后,文字被压缩,原著人物的性格被大幅重塑,夸张不重要的部分,原著精神完全变质,把原本可以激发孩子丰富想象力的艺术创作,搞成了追逐市场的廉价商品。

所有自称是世界名著的绘本都是简明版,都是模仿原著的赝品,绝无可能还原原著中的那个迷人的文学世界,这种被改的面目全非的图书,与美学和文学背道而驰,甚至根本不配列入童书。

另一方面,经过印刷过程,绘本呈现的是失去光的质感的沉闷色彩。松居直比较了绘本 《小鹿斑比》与迪士尼卡通电影中可爱的小鹿斑比,在他看来这是两个不同的角色。书中的插画虽然保持了迪士尼温馨、明朗的一贯风格,但是没有电影的那种灵动活跃、欢喜洋溢的色彩感,只让人觉得笨拙粗糙。

《幸福的种子》:为什么日本绘本之父实名反对

迪士尼绘本《小鹿斑比》

迪士尼电影强烈刺激感官的本质,与文学缓缓勾勒图像的特质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迪士尼绘本尽管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但是绘本比电影相比逊色许多,毫无魅力可言。如果因为这些动画形象天真可爱、深入人心,强行将他们从名著、电影改编成绘本,这不是为孩子着想,而完全是盯着家长钱包的商业行径。

三、大师眼中真正的好绘本,究竟是什么样的?——从"儿童本位"出发,体现对孩子的理解、支持和爱

可以说,松居直对"天真可爱"的绘本的解读,颠覆了很多传统的观念,这正是因为他是在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仔细推敲绘本是否符合孩子的想法,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传达思想。那么,在大师眼里,真正的好绘本,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1. 好绘本从内容上体现"儿童本位",文图一致、形重于色

在优秀的绘本里,创作者可以运用各种艺术语言,让绘本像一部"纸上电影",通过图画视角的"推拉摇移",制造出丰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绘本中的插图并不是去诠释、配合文字,而是让插图本身也"说话"。文图通过各自的方式表达信息,完美地合奏,使主题充分表现出来。

有时候大人会觉得某一本绘本内容非常好,注意仅仅是内容非常好,但是这没有引起孩子的兴趣,是因为文图表现不一致,内容好,但是表现的并不特别好,没有将作者想说的完全传达给孩子。

不论主题多么好,如果不能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就不是好的绘本。好的绘本会以历历在目的方式来叙述,将插画的细节和整体结合,以图文一致的形态表现整个故事。

这也是为什么说好绘本"形重于色"。如前面所说,画的可爱,颜色鲜艳,并不是绘本的必备要素,家长常常会被一些乍看之下很可爱,而且画面和色彩充满情调的图画书所吸引,但是真正重要的,是插画能否充分的表达故事。

《幸福的种子》:为什么日本绘本之父实名反对

《和甘伯伯去游河》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即使是插图使用的颜色比较少甚至是黑白单色,色调也并不活泼明亮的一些绘本,反而大受欢迎,比如说《好脏的哈利》,《和甘伯伯去游河》,《在森林里》。这类作品笔触简洁,用色单调,大人往往觉得不太起眼,但是绘本的插图意境深远、细节丰富,完完全全为表现故事内容服务,这就是好的绘本。

《幸福的种子》:为什么日本绘本之父实名反对

《在森林里》

2. 好绘本从目的上体现"儿童本位",绘本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松居直的中国同事、国内童书阅读推广人唐亚明曾经谈到中国绘本界的问题:

现在的家长,忘了他自己小时候,现在的编辑,也非要灌输给孩子一个什么东西。灌输、说教就是中国绘本最大的缺点。我以前在南京明城墙附近,看到地上雕刻的传统民谣,大意是:"我们俩好,我们俩好,我们俩上街做棉袄,冬天我穿,夏天你穿。"这首歌谣太有童心了!可如果我们出版成图画书,很可能会被改成"冬天你穿,夏天我穿",教育孩子助人为乐,这就不是童心。

这也代表了松居直先生的绘本观——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而且一本书越有趣,它的内容越能深刻的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在成长的过程中或是长大成人之后,他自然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好绘本都不说教人生道理。它们津津乐道于一段经历、一个过程、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段。《母鸡萝丝去散步》说的是一只母鸡悠哉的散步,想捕猎它的狐狸尾随其后,却一再失败。它没有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彩虹色的花》说的是一朵彩虹花把自己各种颜色的花瓣分给小动物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最后自己死在寒风中的故事,它没有在结尾"打出字幕",严肃的告诉你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幸福的种子》:为什么日本绘本之父实名反对

正如童书作家、出版人粲然所说:

那些讲人生大道理、爱憎分明、好人好报、坏人受惩的书,满足的是大人说教的需求,而孩子们发自内心真正喜欢的,是那些抛弃了道德评价和教条,幽默,接纳所有行为的开放性绘本。

无论绘本如何发展,对于优秀的绘本作品,"儿童本位"的理念是不变的,绘本体现的对孩子的理解、支持、以及爱,也是不会变的。

写在最后

在《幸福的种子》这本书中,我们能了解到亲子阅读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接触到了日本绘本之父的绘本观。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松居直先生对绘本推广和儿童研究的贡献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他打破了成年人对于"天真可爱"的绘本的迷思,犀利的指出了商业社会和大人视角之下,绘本主题和表现形式上存在的问题。

归根结底,对孩子来说,多年之后,绘本的内容他可能会忘记,但是绘本给他带来的温情记忆和精神成长,却是可以珍藏一生的幸福源泉。在本书最后,老先生不无动情的说:

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活着的意义在哪里,人应该靠什么活下去,这一本又一本的故事书,已经用不同的方式把答案说得一清二楚了。

和孩子共读,其实意义不在于读,绘本只是通往心灵的途径,最重要的是彼此怀着温柔的心共同寻找和经历,寻找和经历你和孩子真正需要的此生、此世界。您觉得是这样吗?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