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家25万亿基建来临,普通人如何把握住机会?

纵横广告-徐飞


首先先请大家了解一下这25万亿基建项目具体是什么。

有些不了解内情的人会以为,基建就是基础建设,像修铁路,修公路,修桥梁之类的建设项目。我想说你要是这么想就错了,现在所说的基建已经大不同从前了。

现在的基建不是指传统的房地产,公路桥梁建设,而是指互联网基建,像有人工智能,5G,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等以科技为中心的建设。


而这些项目都是需要相关专业知识与技术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与老基建不同。所以作为普通人要想有抓住机会,就得多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才能投入到这场建设当中。

至于要想炒股这方面就安上面所说的几个概念去选相关的公司股票就可以了,但是还是奉劝大家,股市的钱不是那么好赚的,把自己当下的工作做好,用闲余时间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是上上策!


勇往直前阿坤


根据最新的数据,基建计划已不止25万亿了,已经超过34万亿,并且在2020年的投资计划达7万亿,远超过当年的“四万亿”,为什么密集推出庞大的基建投资计划?主要是为了应对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通过投资基建,可以迅速拉动全产业链发展,稳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

对于普通人来说说,如何把握住机会?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投资来参与时代的机会,如果自己实际去参与大基建,你有足够的资金吗?有足够的资源吗?难不成大家去工地上搬砖,分享大基建的红利?我觉得这不现实,我们应该通过资本间接去分享时代的红利,投资优质有潜力的上市公司。

此次34万亿的基建计划,以当年的国“四万亿”有很大的不同,当年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传统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资金主要投向房地产、修路等项目,这是“老基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转型的关键期,更重要的是“新基建”。

所谓新基建,重点在于一个“新”字,与“老”基建相对应,新基建主要着力于为未来科技创新进步提供支撑的新型基础设施建施。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七个方面,我们可以重点围绕新基建的方向,去寻找行业中的龙头公司进行投资,让优秀的上市公司为我们赚钱。


财经宋建文


我必须给“25万亿”泼一盆子冷水了!先不要被“25万亿”唬住!先冷静的认识一下“2020新基建”:

1.“25万亿”不是在2020年一年内完成的,只是一个“计划”的总规模,全部完成需要很多年,今年的项目总额预计在4-5万亿内。

“25万亿”相对于2019年的“27万亿”、2017年的“45万亿”来说还是降低了。只是当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度而已,所以不用过度解读“25万亿”这个数字,别忘了我国的称号是“基建狂魔”。

2.基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机会并不是很大,普通人想要参入进去很难。今年新基建的短期目标是为了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稳定就业,稳定宏观经济。长期目标是为了提高新兴行业的竞争力、释放经济增量。

3.在乘着基建的东风“把握机会”之前,先多考虑一下“风险控制”。虽然本次基建项目是传统基建和新项目基建的综和体,很难引起“存款贬值”和“楼市过热”,但是短期来看对普通人的“钱袋子”有“收缩”的效果,因此普通人还是多考虑一下如何预防“贬值”的问题。

4.2020年基建属于“新基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传统基建”。回想2008年的基建,大多围绕“传统基建”项目,比如铁路线、公路线、城市间高铁轻轨的建设。而本次新基建的主角是“新基建”,包括5G、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基建”是需要专业人才专业技术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参与进去,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找到“盈利点”。

传统基建只是新基建的“周边”,例如5G发射塔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新材料新能源“发电厂”建设等。

总结

因此我的建议是先冷静下来,不要被“25亿元”的庞大数字唬住,当前疫情防控之际,说句不好听的,“不赔钱就相当于赚钱了”。先把握好当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能力有资金的前提下多关注一下5G、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基金和股票就可以了。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中年老刘聊财经


在每次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基建投资都是必不可少的拉动经济增长、维护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那么,基建投资对普通人有什么机会呢?笔者的观点是,有机会就会不大;有好处,好处不多。

首先,就是就业机会增多了。毫无疑问,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基建投资能够有效弥补就业的不足,增加普通人的就业机会。

其二,可以增加普通人的投资机会。我们所说的普通人当然不是工人,而是投资者。他们可以在基建投资中分得一杯羹。尽管量不会大,但总是机会。

第三,可以带动一些行业的发展,给这些行业的员工提供更多就业和收入增加的机会。


谭浩俊


不管是之前的4万亿,还是这次各省累计的25万亿,都是刺激经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同于之前的4万亿,这次的是中央提出的新基建,关键字是新。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

这段话非常有深意,也能够体现出这些钱要花在什么地方。

题主要把握机会话,那么肯定要在这些方面找寻机会。

我简单理了一下,总结出如下相关信息:

  • 第一,智能家居

本次疫情,让非接触变成流行词,智能家居同时也符合消费升级,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智慧更加便捷。这里面的机会其实还是非常巨大的,中国目前多少家庭还是在用传统的家居照明,可以深挖,找出机会。

  • 第二,智慧交通

如今在交通基建项目中,智能化技术如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等应用越来越多,很多基建项目本身及配套项目中弱电智能化系统早已成为标配,由此带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 第三,智慧建筑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潜力极大,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其产业带动作用更是不容小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所有的新建商业大楼基本上无一例外,都是智能建筑;智能安防、智能停车、智能出入控制、智能照明、智能办公……都是标配!

  • 第四,5G建设

5G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根据VIAVI最新发布的《5G部署现状》研究报告,截至2020年1月,全球已有34个国家的378个城市部署商用5G网络。韩国是5G部署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已成功覆盖85个城市;其次是中国,有57个城市可使用5G网络。相信在这边新基建的推动下,中国将很快成为5G部署城市最多的国家。

  • 第五,特高压输配电

新基建的最起码保障,现在的各种智慧智能设备都离开电,所以电是新基建的基本保障。

  • 第六,新能源车充电桩


这个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建设,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一轮一轮的迭代,机会也会非常大。

  • 第七,数据中心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IDC市场规模达到1560.8亿元,同比增长27.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1%),增长潜力十足,成长空间较大。

  • 第八,公共卫生领域

这次疫情催生出的巨大行业。

梳理一下最近几年的信息,我大概总结出了新基建大概有9个方向,5G基建、特高压/电力物联网、高铁/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云计算/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超高清、物联网。

这些都是未来会有大量资金投入的方向,作为普通老百姓,实力充足的可以选择投资实业,实力小点的可以选择投资自己熟悉领域的股票或者基金,都能把握这次新基建的大机会,没什么好说的,干就完了。


周期与摆钟


此次基建不仅包括钢铁、水泥、煤炭、工程这些老基建,也包括5G、智能电网、工业互联、智慧城市、医疗等新基建。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直接去投资这些基建项目,那么有什么途径去参与并把握这次机会呢?

个人认为买新基建或老基建相关的上市公司股票、或基建类基金会是不错的选择。毕竟普通人很难直接去投资基建项目。

股票或基金投资门槛比较低,几千块就可以投资了,如果对股票有一定研究的可以选择股票;如果没有那就买基金,选择基建比重较大的基金就好了。基金由专业的基金经理管理操盘,省心省力!


杰哥说创业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国家的经济肯定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在保GDP的大前提下,国家所有可能,或者说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搞基建。那作为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把握这个机会呢?第一,可以从事基建方面的工作;第二,可以销售基建相关的产品;第三,如果自己本身有稳定的工作,可以在证券市场购买基建板块就指数基金或者个股。希望对你有用!


王子燕青


纵观“新基建”的七大领域,无一例外都是属于技术高度密集型和资金高度密集型的行业,普通人要想直接参与,简直是臆想。但不妨从技术+资金两大维度,间接参与,也有大机会!

1.资金维度;

“新基建”是未来20年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石,是大趋势。万亿元强势推进,将是这7大行业高速发展的绝佳机会。而一个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必然伴随着一批行业内顶级龙头公司的崛起。


这就是普通人参与“新基建”的机会——价值投资;跟随趋势,拥抱龙头上市公司的成长。

10年之前,百万亿资金开闸放水,进入了基建和地产行业,同时也开启了地产行业的又一个“黄金十年”。

以“新基建”中的特高压为例:

新规划的“7交5直”,带来约1800亿的投资,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2-3年的时间里,特高压核心设备领域中的龙头上市公司的业绩将会持续释放。

2.技术维度

行业的利好,作为行业的从业者一定会受益。房地产市场“黄金二十年”,也让无数房产中介发家致富,号称是“三年不开单,开单吃三年”。

本轮的“新基建”,其实也是如此。至于如何把握“风口”,想必作为受益行业的从业者应该比我更清晰。

“风口”已至,你准备好了吗?


益趣财经


现在有13个省份,已经公布了今年的重点基建项目,其中7个省份之和就已经达到了25万亿,如果等待全部公布出来,怎么都超过了100万亿,可能还多!这又一次吹响了我国经济的前进号角,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还是焉知非祸?

1.未来这巨额的新基建投资,能带给我国经济多大的增长?还是能带给物价多大的压力,还未可得知。在一个大发展的时代,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能赚取到时代的红利,如果你的进步速度比时代的速度更慢,那未来你就是失败者。在过去几次时代大变化过程中,命运就是一次次这么演示着,不断的螺旋上升,不断的轮回验证。

2.对于普通人来说,跟上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在这种突飞猛进的变化中,有时候只能看地利人和。那就是说你从事的行业是不是包含在新基建的直接受益行业中,你周边的资源能不能帮助你青云直上。如果你现在的行业不在其内,你还有没有机会,还有没有能力,还有没有资源能转换到这些行业中?

3.如果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积极的投资,积极的参与这些行业中的龙头公司,看能不能分享他的红利。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进入证券市场,去做权益类的投资。但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那就要求你不断去学习,不断去进步。这可能是看到的唯一普通人能最快和最佳参与新基建的机会了。

4.此次新基建涵盖的行业还是非常多的,高度也是非常高的。有很多篇幅都在论述这个问题,德先生就不扩展讲了。但是如果去做投资,一定要找龙头型的企业,一定要找行业前三名的企业。不要去做那些梦想百倍增值的小概率事件发生企业。在中高风险的投资之中,要去找寻更稳健的公司,这才是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的方法。也就是巴菲特所说的价值投资方法。

5.我们此次新基建提出的目标,其实未来就想领先于世界,能让我国未来受益几十年。所以在未来移动互联的基础建设方面,高新技术材料的应用和研发方面,智慧城市的配套实施方面,将会有着巨大的机会。抓住这些机会,就可以保证我们不落后于时代了。

总结一下:面对时代机遇时,要么自己参与进去,要么自己投资进去。除了这两条道路之外,再不会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可能最后就是时代大发展的被抛弃者。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匀枫财技大兜底


首先,25万亿的概念需要清楚,不是特指2020年实施的,而是总的规划;

其次,25万亿规划当中,当前各地基建并未增加多少,只不过时间提前了;

第三、对于企业来说,有了更多的项目机会。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机会在于增加了就业;

第四、注意的是此次基建非传统老基建,而是补充基础基建、推进新基建建设。

具体来看:

1、所谓的“25万亿”,其实仅是一个重点项目投资规模,而且还是很多媒体统计的。这只是一个“计划”项目规模,其中包括前一年已经开工需要继续建设的、今年计划开工建设的、甚至处于备案审批阶段的项目总规模。而且这些投资规模并不会在2020年一年内全部落地,很多项目需要未来多年建设。例如河南省2020年列出了3.3万亿的重点投资项目,但仅仅在2020年一年内完成的投资计划只有8372亿,只有总规模的1/4左右。

2、实际上,如果按照总计划规模进行比较,今年公布的计划项目规模不仅没有增加,还有所减少。我们统计了云南、四川、福建等11个省市2020年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规模,总计约27.68万亿,相比2019年公布的27.74万亿,还减少了500多亿。此外,很多地区是加快了项目推进的节奏,目的是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

3、很多项目有了规划,而且也加快了节奏,那么就需要很多热人力和物力。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会有很多的项目投资机会,各处去招投标,而普通人来说,是增加了就业的机会,可以多出去找活儿干。

4、传统基建发力的同时,“新基建”会成为未来稳增长边际发力的主要方向。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与高技术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多方面。同时,“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并“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所以,更广义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包括轨道交通、环保建设等补短板领域。

因此,现在的基建已经不是传统的老基建,比如公路、铁路、机场等,而是补充传统基建的基础上,推进新基建的建设,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