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博物館該如何“逆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中國五千多家博物館令行禁止,前所未有的一律閉館。一些博物館投入巨資打造的展覽和文創產品未能實現預期效應,無論是公益類還是景區類博物館都承受了巨大損失。

為此,國家文物局專門發文,要求全國各地博物館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利用已有數字資源推出一批精彩網上展覽,並聯合社會力量創新傳播方式,為公眾提供安全便捷在線服務,為抗擊疫情加油鼓勁,以實際行動響應、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的號召。

戰勝疫情,

需要來自科研人員,醫生、護士,

警察及社區人員的付出!

而修復疫情帶來的心靈創傷,

更需要精神文化的力量!

中國各地博物館(紀念館)以最快速度整合現有數字資源,創新傳播方式,通過門戶網站、移動客戶端、微信小程序等載體,搭建雲展覽、網上博物館,實現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館藏、相關知識圖譜等內容的數字化、創意化、可視化。

杭州各大博物館的“雲”服務豐富多彩,精彩紛呈。

良渚博物館院推出“5000年前良渚先民防疫小課堂”,以線上小測試、知識講解的方式科普防疫,開展“博物館雲春遊”活動,用網絡平臺直播講解“良渚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展覽,介紹新石器良渚文化。

疫情過後,博物館該如何“逆襲”?

良渚博物館線上直播

杭州博物館開發“戰疫文博套餐”,推出線上“梅花香自苦寒來:杭州博物館館藏梅花繪畫”特別展等內容,以向醫務工作者和各行各業奮戰在抗疫一線人員致敬。

杭州胡慶餘堂中藥博物館研製和發佈中藥預防疫病推薦方配方,傳授疫情期間的防範措施,普及中醫藥知識,並加班生產中藥湯劑、安宮牛黃丸、強力枇杷露、避瘟香囊、清熱靈顆粒等中醫藥,為抗擊疫情提供保障。

這次的疫情不禁帶給博物館人一次深思,這樣的特殊時期,博物館如何能夠在做好防控疫情的同時,也為未來事業發展拿出一些具體的行動,增強博物館事業在後疫情時代的發展後勁呢?

疫情雖然給博物館紀念館的運營帶來困難,但這畢竟是暫時的,我們的事業一定會迎來蓬勃發展的那一天。比如,我們是否可預測一下,疫情過後,博物館行業會有哪些變化?

首先,回顧2003年SARS之後的情況,我們可以發現,當年,非典的封鎖推動了搜狐、新浪的高速發展,也間接催生了淘寶等平臺,極大地改變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和工作。經歷非典重創的新東方於2005年成立在線教育,上線第一年實現600至700百萬元的營收。據統計,SARS結束後的第一個月,旅遊行業就迎來了“報復性”的反彈,某旅遊平臺機構業務訂單成交量同比增長200%!我們的博物館是否做好了這樣的接待準備?

疫情過後,博物館該如何“逆襲”?

西湖博物館線上影像展

其次,我們是否做出一些趨勢的預測?疫情結束,居家關閉一個多月的消費者的出行心態、需求和方式必然會發生與以往不同的變化:人們出行慾望增加的同時,也會更加謹慎和小心;人們將更加期待文化場館能有更多更新的玩法;經歷生死考驗的人們對未知的探索與體驗的渴求會更加強烈;或許,還有一些人改變了生活方式,習慣於網絡生活,選擇儘可能減少外出……不論變化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遊客對所到之處的各類場所清潔衛生會更為看重!那麼,博物館應在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方面做哪些調整呢?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

“後疫情”時代,

博物館人需要積極思考,

疫情過後如何以

具體的行動和舉措

來實現博物館事業的逆襲發展?

01修煉內功

打鐵還需自身硬,博物館應用好當下閉館時期的空檔,組織員工學習,通過網絡平臺強化管理層、業務骨幹以及新員工的業務培訓與考核。一方面集中精力推進一些課題和研究工作的進度;另一方面,開展網絡觀眾需求調查,超前謀劃“十四五”發展重點項目,確定新時期發展目標。

02完善平臺

充分運用“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成果,最大限度整合現有數字資源,激活博物館網站、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等,豐富宣傳內容,彙編經典案例等等。

03跨界合作

與媒體聯合打造創意產品。要緊跟時代潮流,重視短視頻平臺,通過深挖博物館展覽及藏品特色,結合當前宅家觀眾需求,定期更新內容,取得更多關注和更大流量。

04培育明星

邀請業內知名專家、學者或精英,開展博物館藏品、地域歷史、研究特長等相關內容的介紹,發揮名人效應,拓寬宣傳維度。

05豐富項目

通過強化未來一段時期臨展特展、教育活動及文創產品的策劃,使博物館文化產品積蓄迭代更新的後勁,使博物館重新開放後,成為本地區民眾願意來、經常來、全家老小一起來的心靈棲息地。

06拓展效益

不斷升級疫情期間開展的線上體驗項目、線上課程內容、線上教育服務等,守住老客戶,吸引新粉絲,擴大受眾面,使數字產品產生應有的社會和經濟效應。

07爭取政策

及時統計疫情期間推出的線上產品的點擊量等數據,認真分析並形成研究報告,以成功的案例與實際成效取得上級領導的重視和關注,並說服財政等相關部門給予支持,以保障未來智慧化產品得到更多的投入。

08重視收藏

我們注意到,陳履生、張遇等一些學者已發表文章,建議政府建立中國防疫專題博物館,並呼籲各地博物館應有意識地關注這場防疫抗疫戰爭中有紀念意義的人物和事件,將有見證意義的物件收藏入館,保存這一歷史時期的重要物證及相關信息。

09員工激勵

疫情期間,博物館一方面要支持社區防疫抗疫,一方面要練好內功做好宣傳,湧現一批敬業專業、樂於奉獻、勇於犧牲的先進典型,這些同志的事蹟應當得到宣傳並給予表揚和鼓勵,把他們培育成為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總之,疫情過後,博物館觀眾會更加註重服務、重視品質、重視體驗,更加渴望得到溫暖、快樂、放鬆和體驗!我們是否準備好了新的展覽、新的課程、新的項目或產品來滿足他們呢?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博物館人應該行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