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博物馆该如何“逆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国五千多家博物馆令行禁止,前所未有的一律闭馆。一些博物馆投入巨资打造的展览和文创产品未能实现预期效应,无论是公益类还是景区类博物馆都承受了巨大损失。

为此,国家文物局专门发文,要求全国各地博物馆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利用已有数字资源推出一批精彩网上展览,并联合社会力量创新传播方式,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在线服务,为抗击疫情加油鼓劲,以实际行动响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号召。

战胜疫情,

需要来自科研人员,医生、护士,

警察及社区人员的付出!

而修复疫情带来的心灵创伤,

更需要精神文化的力量!

中国各地博物馆(纪念馆)以最快速度整合现有数字资源,创新传播方式,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载体,搭建云展览、网上博物馆,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馆藏、相关知识图谱等内容的数字化、创意化、可视化。

杭州各大博物馆的“云”服务丰富多彩,精彩纷呈。

良渚博物馆院推出“5000年前良渚先民防疫小课堂”,以线上小测试、知识讲解的方式科普防疫,开展“博物馆云春游”活动,用网络平台直播讲解“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展览,介绍新石器良渚文化。

疫情过后,博物馆该如何“逆袭”?

良渚博物馆线上直播

杭州博物馆开发“战疫文博套餐”,推出线上“梅花香自苦寒来:杭州博物馆馆藏梅花绘画”特别展等内容,以向医务工作者和各行各业奋战在抗疫一线人员致敬。

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研制和发布中药预防疫病推荐方配方,传授疫情期间的防范措施,普及中医药知识,并加班生产中药汤剂、安宫牛黄丸、强力枇杷露、避瘟香囊、清热灵颗粒等中医药,为抗击疫情提供保障。

这次的疫情不禁带给博物馆人一次深思,这样的特殊时期,博物馆如何能够在做好防控疫情的同时,也为未来事业发展拿出一些具体的行动,增强博物馆事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后劲呢?

疫情虽然给博物馆纪念馆的运营带来困难,但这毕竟是暂时的,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迎来蓬勃发展的那一天。比如,我们是否可预测一下,疫情过后,博物馆行业会有哪些变化?

首先,回顾2003年SARS之后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当年,非典的封锁推动了搜狐、新浪的高速发展,也间接催生了淘宝等平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经历非典重创的新东方于2005年成立在线教育,上线第一年实现600至700百万元的营收。据统计,SARS结束后的第一个月,旅游行业就迎来了“报复性”的反弹,某旅游平台机构业务订单成交量同比增长200%!我们的博物馆是否做好了这样的接待准备?

疫情过后,博物馆该如何“逆袭”?

西湖博物馆线上影像展

其次,我们是否做出一些趋势的预测?疫情结束,居家关闭一个多月的消费者的出行心态、需求和方式必然会发生与以往不同的变化:人们出行欲望增加的同时,也会更加谨慎和小心;人们将更加期待文化场馆能有更多更新的玩法;经历生死考验的人们对未知的探索与体验的渴求会更加强烈;或许,还有一些人改变了生活方式,习惯于网络生活,选择尽可能减少外出……不论变化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游客对所到之处的各类场所清洁卫生会更为看重!那么,博物馆应在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方面做哪些调整呢?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

“后疫情”时代,

博物馆人需要积极思考,

疫情过后如何以

具体的行动和举措

来实现博物馆事业的逆袭发展?

01修炼内功

打铁还需自身硬,博物馆应用好当下闭馆时期的空档,组织员工学习,通过网络平台强化管理层、业务骨干以及新员工的业务培训与考核。一方面集中精力推进一些课题和研究工作的进度;另一方面,开展网络观众需求调查,超前谋划“十四五”发展重点项目,确定新时期发展目标。

02完善平台

充分运用“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成果,最大限度整合现有数字资源,激活博物馆网站、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丰富宣传内容,汇编经典案例等等。

03跨界合作

与媒体联合打造创意产品。要紧跟时代潮流,重视短视频平台,通过深挖博物馆展览及藏品特色,结合当前宅家观众需求,定期更新内容,取得更多关注和更大流量。

04培育明星

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或精英,开展博物馆藏品、地域历史、研究特长等相关内容的介绍,发挥名人效应,拓宽宣传维度。

05丰富项目

通过强化未来一段时期临展特展、教育活动及文创产品的策划,使博物馆文化产品积蓄迭代更新的后劲,使博物馆重新开放后,成为本地区民众愿意来、经常来、全家老小一起来的心灵栖息地。

06拓展效益

不断升级疫情期间开展的线上体验项目、线上课程内容、线上教育服务等,守住老客户,吸引新粉丝,扩大受众面,使数字产品产生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07争取政策

及时统计疫情期间推出的线上产品的点击量等数据,认真分析并形成研究报告,以成功的案例与实际成效取得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并说服财政等相关部门给予支持,以保障未来智慧化产品得到更多的投入。

08重视收藏

我们注意到,陈履生、张遇等一些学者已发表文章,建议政府建立中国防疫专题博物馆,并呼吁各地博物馆应有意识地关注这场防疫抗疫战争中有纪念意义的人物和事件,将有见证意义的物件收藏入馆,保存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物证及相关信息。

09员工激励

疫情期间,博物馆一方面要支持社区防疫抗疫,一方面要练好内功做好宣传,涌现一批敬业专业、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先进典型,这些同志的事迹应当得到宣传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把他们培育成为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总之,疫情过后,博物馆观众会更加注重服务、重视品质、重视体验,更加渴望得到温暖、快乐、放松和体验!我们是否准备好了新的展览、新的课程、新的项目或产品来满足他们呢?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博物馆人应该行动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