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問:“數據為什麼跌了30%?”該怎麼回答

在職場上,背KPI指標的同學都知道,遇到下面這種情況,一定是頭皮發麻、腎上腺素激增的。

那就是——老闆突然在微信群裡發問,昨天的數據為什麼下跌了30%?

為了表示積極,作為小弟的我們秒回了句:稍等我去看下。

老闆問:“數據為什麼跌了30%?”該怎麼回答

然而,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順利,這個“稍等”,等了一個小時、2個小時,半天都過去了……

這時候,老闆顯然有點坐不住了,又問了一句:查到了沒?

我們,內心五味雜陳,編輯、刪掉,又重新編輯……

老闆問:“數據為什麼跌了30%?”該怎麼回答

上面的場景非常常見,但我們往往束手無策,既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又無法快速找到原因受到老闆質疑。

那麼有沒有辦法解決這類問題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一、我們應該像醫生一樣,學會給業務“看病”

數據異常下跌,就像是產品“生病了”一樣。面對老闆的發問,我們需要快速地找到病證,針對病證開出藥方,所謂對症下藥。

那麼醫生,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專業、嚴謹,擁有大量的臨床病例和科學高效的診斷手法。

如果我們給錯了解決方案,那麼不僅會浪費了大家的時間,還佔用了研發資源,甚至打擊團隊的士氣,這些都是得不償失的。

因此,我們還應學習醫生對職業的敬畏之心,認真分析每一次異常,謹慎地給出解決方案。

二、異常分析同樣遵循醫學的“望聞問切”

醫學看病診斷,講究望聞問切,看一看氣色、聞一聞氣息、問一問情況、把一把脈象。

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像醫生一樣的看病高手,數據異常分析同樣也遵循“望聞問切”的診斷手法,即為標題所寫的4個技巧。

那麼對於異常分析的“望聞問切”,我們該如何定義它呢?

1. 什麼是“望”?

“望”代表觀察,觀察業務的關鍵指標。

用戶行為層:流量(UV)、轉化率(CR)、客單價;業務指標層,總交易金額、總交易筆數、總交易人數以及各業務模塊的指標數據等,這些都是我們要觀察的關鍵指標。

2. 什麼是“聞”?

“聞”代表聽聞,瞭解市場行情變化:

  • 整個經濟大盤變化如何?
  • 是刺激消費還是吸引儲蓄?
  • 樓下711最近在做哪幾家銀行的促銷活動?
  • 競爭對手最近有沒有上了什麼新功能?

3. 什麼是“問”?

“問”代表詢問,問問相關業務同事的動作:

  • 昨天是不是做了大量的消息推送?
  • 昨晚是不是上了新的產品功能?
  • 昨天是不是系統產生故障了?

4. 什麼是“切”?

“切”代表解析,深入瞭解主要異常的模塊。

異常往往是綜合呈現的結果,主要哪一塊導致的異常,我們要深入去解析它。

比如,銷售金額指標下降,那到底是流量少了,還是轉化率小了?我們要深入解析它。

三、查問題最可悲的莫過於一開始就搞錯了方向

看著群裡老闆的靈魂拷問,隔著屏幕都能感受那種撲面而來的緊張氣氛。

這時候,很多業務同學第一反應就是各種call,各種催進度,很正常,這是生理本能,他要自救啊~

於是下游的同學——數據、研發等,開始緊張地分析起來。很可惜,最後沒能定位到問題。

可悲但不值得可憐,因為他們根本沒意識到,很多時候從一開始就搞錯了方向。

如果你是一個專業的醫生,遇到病人,你會怎麼做?

“望聞問切”,有條不紊,對症了才能下藥。可見,正確的方向和專業的診斷手法,是每個業務同學必須掌握的技能。

四、怎麼樣才能將“望聞問切”方法落地?

概念大家都看得懂,可具體該怎麼落地呢?

在這裡,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的實戰思考,給出一些建議:

首先,我們應達成一個共識:要完美回答老闆問題,絕不在於提問當時,而是在於平時的準備。

基於以上共識,我們來看看,該如何修煉“望聞問切”的問題診斷能力。

1. “望”:持續觀察關鍵業務指標

這個模塊有三點:敏感的數據意識、關鍵數據指標的觀察、異常數據的預警。

1)要有敏感的數據意識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都不夠!

所謂敏感,首先先問問自己,能否像每天起床看手機一樣做到每天上班先看數據。

2)關鍵的數據指標觀察

可以學學OKR,拆解業務指標後,建立數據報表,以經營者的視角去看。

下面以電商為例,關鍵數據指標如下:

老闆問:“數據為什麼跌了30%?”該怎麼回答

老闆問:“數據為什麼跌了30%?”該怎麼回答

3)異常數據監控

這個和每天觀察的關鍵指標數據不同,主要目的是發現異常問題,及時告警並反饋到業務/研發側及時處理,建立監控流程:

  • 明確監控關鍵指標:如支付成功率、商品庫存數
  • 監控的四象限原則:以影響面和嚴重程度。影響面越大,問題越嚴重,優先級最高
  • 預警的方式:按照優先級,依次選用:電話>短信>郵件(視公司具體情況而定)
  • 定義觸發預警的邏輯:同比/環比波動幅度超過±20%,觸發告警(視公司具體情況而定)

2. “聞”:時刻關注市場動態

時刻關注下市場動態,競爭對手的行動,以及時不時作下深入的競品調研。

這一部分,沒啥特別的技巧,關鍵是要有意識收集並養成習慣。

比如筆者,從事金融行業,像《支付百科》、《銀行科技研究社》、《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等公眾號都做置頂,並每天規定時間瀏覽十來分鐘。

如果你想深入做競品分析,可以用表格(放圖方便)的方式,開展競品調研。

老闆問:“數據為什麼跌了30%?”該怎麼回答

3. “問”:關注業務動作

想昨天有沒有發版、系統有沒有故障,這些很容易就知道,對於業務的動作,從日常的交流中,很難每一個信息都收集到,這個時候,可以用系統的能力去監控它,將業務所有的活動都納入監控。

老闆問:“數據為什麼跌了30%?”該怎麼回答

4. “切”:找出異常的主要原因

異常很多時候,它是綜合的影響結果。僅從結果數據,無法看出真實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一步一步解析它。

思路為:先看一級指標,再看二級指標。

老闆問:“數據為什麼跌了30%?”該怎麼回答

上圖中,總表中GMV=UV*轉化率*客單價,這裡為一級指標,子表中各渠道對應的指標為二級指標。

通過解析,你可能會發現,是小程序的流量下跌了非常大。

那麼你可以再進一步分析具體原因:是系統出問題,還是投放渠道減少了等等。

以上就是本次要分享的內容,總結一下:

五、總結

本文的重點內容就是:當你面對老闆發問的時,要像一個醫生一樣採取“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

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非一蹴而就的,它是通過長期思考、積累的結果。

如果你想輕鬆應對老闆的發問,就要從平時開始,持續觀察(望)、持續調研(聞)、持續詢問(聞)以及深入解析(切)這四個方面去搭建系統的分析問題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