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最近熱播的《完美關係》是一部很妙的劇。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作為公關行業題材劇,《完美關係》開播一週就迎來了公關人的集體吐槽,被要求“不要再侮辱這個行業”。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37歲的佟麗婭為了演好人設27歲、心智大概7歲的傻白甜女主江達琳,表現出一種誇張的少女感,開始被觀眾擔心“眼技”朝著Angelababy靠攏。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意外的是,美上熱搜、被一致褒獎的是飾演女配角斯黛拉的陳數。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作為公司副總裁的斯黛拉,美麗、獨立、果敢、強悍,總算是一個職場裡會出現的正常形象。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她遭遇背叛之後,手撕渣男、怒懟小三、砸車取證、果斷離婚,一系列冷靜理智的操作被譽為現代女性維權的範本。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隨後,與小狼狗上演“年下之戀”,不僅毫無違和感,還讓支線感情成為觀劇期待。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43歲的陳數,是如何做到“戲再爛,我可以不爛”的?

陳小姐,你好努力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陳數曾在採訪中提到過一件趣事,“我經常去做頭髮護理的一個理髮店,那個髮型師每次見到我就說——陳小姐你好努力。這算是側面對我時刻要求自己保持一個好狀態的認可吧”。

努力,是陳數人生的一個重要註解。

努力變美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陳數的美,並非天生麗質。

童年的時候,單眼皮、塌鼻子的她遠遠不如長得像娃娃一樣漂亮的哥哥。

少女的時候,因為笑得不夠甜美、喜慶,被舞蹈老師說“笑比哭還難看”。

出道的時候,曾聽到劇組導演評價自己,“戲挺好,就是氣質一般”。

連她都認為,自己不是貌美的女孩。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然而,她從來沒有放棄讓自己變得美麗。

從25歲接觸到瑜伽,她儘量保持每天練習30分鐘,已經堅持了18年。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無論拍戲的通告多早,都會提前一個小時起床,喝熱水,讓自己醒神,做拉伸,然後開始工作。

不拍戲的時候,每天都要6點多起床,不熬夜,堅持11點上床,臨睡前花上半個小時護膚保養。

曾經為了在鏡頭前呈現出最美的狀態,費盡周折買回當時在香港才有的假睫毛,然後一根一根的粘到眼睛上。

陳數認為,人是可以管理自己的。於是,她認真地在點滴積累中做到自律,20年如一日的修煉成如今的盛世美顏。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努力演戲

陳數喜歡自我折磨。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演戲,是她的專業,是她的創作,也是她喜歡的事情。她希望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賦予複雜性和豐富度,於是沉下心用一場場戲磨練演技,日復一日積累起了行業素養。

2005年飾演諜戰劇《暗算》中的天才女數學家黃依依,是陳數第一次被觀眾熟知。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暗算》劇照

黃依依率真、執著,對愛情有著飛蛾撲火的熱烈。面對這個與自己貼合度高達90%的角色,陳數用本能去演繹,讓情緒自然流動。最後,黃依依的氣息緩緩的瀰漫開來,漸漸的暈染到觀眾的心裡。

為了《傾城之戀》,陳數用了半年的時間準備,在上海體驗生活,從建築、音樂到服飾、文獻,她精心揣摩著舊上海的味道,一個指尖擺弄著絲絹的小動作,她也會反覆體會。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傾城之戀》劇中

電視劇播出之後,不僅這一版的白流蘇被認為還原度最高,陳數也因為海派女人的氣韻而一度被視為上海人,其實她生長於湖北。

就當人們習慣了她大家閨秀的風範之時,她又搖身一變成了動盪歲月裡的女中豪傑,在一片高山厚土中描繪生命的韌性。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鐵梨花》劇照

2010年的《鐵梨花》讓陳數的事業攀上高峰,但很快,她走出了遊刃有餘的年代劇,走進都市日常,與黃磊演起了《夫妻那些事》。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夫妻那些事》劇照

從《夫妻那些事》的林君,到《和平飯店》的陳佳穎,陳數在知性、優雅中又注入了侵略感。她嘗試把內在的能量,以及屬於自己可以散發的所有的魅力,盡情釋放給鏡頭,於是成就了一個智商爆棚、理智冷酷、美豔張狂甚至有點邪魅的“妖孽”陳佳穎。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和平飯店》劇照

到了2019年的電影《長安道》,她再次挑戰了一個充滿複雜性、對立面的現代女性角色——林白玉。優雅又彪悍,知性又性感,風情也豪情,為了演活這個極具顛覆性的角色,陳數說“我要改變自己,成為她”。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長安道》劇照

從不禁錮自己,一直在尋求突破。她對待角色如此,對待生活也是如此。

至始至終,她都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行為,她只是在堅持。

房子,可以自己買

創造條件讓自己能夠去選擇,做決定並且承擔結果,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的獨立的生命體,這是陳數作為獨立女性的生活準則。

能夠維護自己的立場、堅定的表達自己的主張、努力克服困難、達到目標,這種自我堅定的特質正是她贏得喜愛與尊重的重要原因。

陳數從小學的是舞蹈,11歲考入北京舞蹈學院附中,隻身到北京上學,畢業之後進入東方歌舞團。

她的人生軌跡本來與演戲無關,直到1998年出演了音樂劇《音樂之聲》,導演覺得她有表演的天賦,可以試試考表演專業。於是,她用了9個月的時間備考,進入了中戲,轉行成了演員。

這一段看似平靜無波瀾的經歷背後,她放棄的是穩定的工作,以及一套即將分給她的房子。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那一年,她21歲,對於學表演的學生而言已經不算年輕。可她沒有過多的猶豫,因為她認定自己雖然有天賦,但若想從事專業的表演,就該進行專業的學習。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中戲畢業之後,她的職業發展遇到了一些阻礙,由於長相比較清淡,不符合當下的審美,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有戲演、但不紅的狀態。

環境的改變非一己之力可為之,那麼,能做的就是挖掘自己的特色,想辦法突圍。

陳數在同行的建議下,發現了自己可能適合年代劇的特點,於是下血本拍了一套旗袍寫真,一顰一笑都讓沉澱在舊日時光中的上海流轉出聲色的鮮活。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這樣,便有了《新上海灘》的方豔雲,有了《傾城之淚》的白流蘇,也有了“旗袍女皇”之稱的陳數。

2007年,本可藉著《新上海灘》的熱播順勢而上的她,卻選擇了迴歸話劇舞臺,在《日出》中磨礪演技,重拾屬於演員的心動。

這種與市場背道而馳的選擇讓很多人不解,但較之名氣,她更在意的是發自內心的喜悅——她熱愛話劇舞臺。更重要的是,她需要這樣的沉澱,來蓄積力量。

2010年,她接連獲得華鼎獎、白玉蘭獎、金鷹獎等獎項,正是一個可以多拍爆款、多增人氣的好機遇,但她再次抽離。

面對世人的惋惜,她說,“當別人看到你得到很多的時候,其實只有你自己清楚在失去什麼”。

在經歷了14個月拍4部戲的忙碌之後,她覺得心力交瘁,已經無法再為角色貢獻什麼。人生走進低谷,她決定“關起門,療傷吧”。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那一段慢時光,既有著聽課、讀書、不斷充電的閒適,也有著獨自一人身處困境又找不到解決辦法的艱難。

重獲新生歸來之時,她變得更加從容、坦蕩,“困境永遠都有,拓寬自己不是更重要麼?”

在生命的每一刻,她都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為之努力,並懂得取捨。這一份自知與堅定,讓青春不再的陳數依然閃爍著光芒。

熟齡女性的生活課題

這個世界,對年齡不太友好。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對女性也不太友好。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所以,熟齡女性,舉步為艱。

她可能,沒有戲演: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她可能,被迫降低擇偶標準: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更可能,她按照約定俗成的方式生活,在漸漸失去光彩的日常裡遺憾或困惑。

少女的審美,讓中生代的女演員缺少表達的機會;少女的人設,正在逼瘋早已告別18歲的女演員們,以及觀眾。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如何看待年齡?如何在狹小的環境空間中儘可能精彩的表達自我?

陳數似乎有了自己的答案。

在生活美學節目《SHU理生活》中,陳數尋訪了池坊花道。

在池坊花道的理念裡,不管花蕾也好,枯掉的葉子也好,其中都蘊含著頑強的生命力。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衰老,並不是醜,它只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生命自然的表達。所以,年齡不是問題,是被“少女審美”控制的眼光不懂年齡的寶藏。

成熟的年齡,意味著厚度。人到中年,演戲考驗的不再是演員的技術,而是考驗演員對生命的理解,對生命歷程的表達。

而打動人心的就是時間賦予你的禮物,那種經過了歲月的洗練才擁有的氣息,專屬於個人的、帶著溫度與質感的呼吸。


這部劇裡,她才活得令人嚮往

生命的厚重感,不是人到中年就自然養成了,那需要持續數年的刻意練習。

同樣,改變環境也很難,做一個有厚度的作品需要時間和能力。

在這樣的環境下,陳數選擇“做自己份內的事,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然後儘可能的把自己最好的東西展現出來”。

追尋關於生命質量的自我突圍,她做到了,也將繼續做下去。

以美的盛姿,去裝點生命的每一瞬,不必再為年齡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