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为果农解“三难”

李凤翔:弃政从商受称赞

乐为果农解“三难”


乐为果农解“三难”


一位优秀党员干部,历任村党支部书记10多年,在果农面临卖果难的时刻,毅然辞去农村干部职务,办起了果行、果筐厂和果业货运部,为果农提供卖果、包装、运输“一站式”服务,解决了方圆果农卖果难、包装难、运输难。多年来的艰苦创业,“凤翔货运部”已成为运城乃至黄河金三角地带声名显赫的果行货运部。他,就是临猗县北景乡陈建庄村销果大咖李凤翔。

改革开放初期,身为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李凤翔,积极带领村民拔穷根,创富路,大胆调产发展苹果——这一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随着果业的发展,很快就使当地农民鼓起了腰包子、壮起了腰杆子,过上了好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各地果树产业的一哄而起,市场瞬息变脸,到1997年,卖果难成了果农面临的新课题。眼看着家家堆积如山的苹果一个个烂掉,农民疼在心里,愁锁眉头。身为支部书记的李凤翔更是心如火燎。一个偶然的设想让他坚定了信心和决心。他毅然辞掉干部职务,他决计要办果行,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村民卖果难的被动局面。

凭借自己人脉和诚信的搭桥引线,他的果行很快红火起来,听说运城外贸收购出口苹果,他想“走门子”,第二天就拉上朋友跑过去了。一年下来,打出了自身的名片,运城大部分县市外贸单位都与他确立了合作关系。之后,他又在临猗、万荣、永济等周边市县设立了108个收购网点。李凤翔自豪的说:“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的“一百单八将”每年竟能收购几千万斤,外贸果子几乎全年收,树上收完收土窖,土窖收完收冷库。”根据果品包装需求,他又办起了“恒茂源”果筐厂。紧接着又办起货运部,跟150多家运输车辆建立了合作联络网。别人发愁找不到车,他一个电话打过去车就来了,再方便不过:“从山西到河南,提起咱货运部,没有车主不知道的!”李凤翔说,“咱这样不停地折腾,总算建立了一百多个网点,咱不为别的,就是为几百名闲散劳力找到了劳务就业机会,单我们的货运部就有好几十名装卸劳务工人,闲散劳力就业也算是当地增加点社会效益。


乐为果农解“三难”


乐为果农解“三难”


乐为果农解“三难”


乐为果农解“三难”


“我那老头子没别的本事,就是能吃苦、爱吃亏,每天早上四点多就起床,天亮前七八车果子就装好了。一见活儿就吃不下饭,平常体重180斤,一到收果子旺季很快就变成130斤。我劝他沉住气不少打粮,他总是说,你就不看这么一摊子活,我能沉住气吗?”老伴赵竹苗插嘴嗔怪的说,“下线那么多网点虽说多年没出过纠纷,也有经营不到的时候,有几次下线收货出现问题,咱也不便说人家名字。外贸着实罚哩,每次罚好几千元。我说,让他们掏上一半,长长记性,可老头子就是不听,总是一人承揽,说什么这些个下线都是给咱下苦的农民弟兄;我说他是‘糟蹋家业手’,他说,只要大家能发家,我就不怕糟蹋,我拿他真真的没办法!”

“我算的是全年大账,下线辛辛苦苦偶尔出点问题,再罚他钱,咱心里也过意不去呀!”李凤翔接过话茬。

李凤翔的一站式服务究竟有多大的社会效益?在万荣县王显乡偏店村,我见到了外贸网点李青云、王金枝夫妇,他俩去年共收购苹果400多万斤,每斤高出当地收购价两毛五分钱,等于给全村果农增收110万元。这样一来,全运城100多个网点,这效益不用细算,大家就心知肚明啦!

记者走访了方大圆的六七家果库,都说李凤翔这人是个好人能人实诚人,咱就用万荣县和谐国库老板李应斌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李凤翔是我们多年的合作伙伴。前些年在临猗北景一带看苹果踩销路,听当地人说李凤翔是一个大孝子,孝敬老人出了名,就连那些送苹果的老年人他都敬着,让年长者享受不同的礼遇。我认为这样的人耐打交道,我就和他交上了朋友,成了合作伙伴,每年老李都帮我们国库走大量的苹果。”

乐为果农解“三难”


乐为果农解“三难”


乐为果农解“三难”


乐为果农解“三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