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為果農解“三難”

李鳳翔:棄政從商受稱讚

樂為果農解“三難”


樂為果農解“三難”


一位優秀黨員幹部,歷任村黨支部書記10多年,在果農面臨賣果難的時刻,毅然辭去農村幹部職務,辦起了果行、果筐廠和果業貨運部,為果農提供賣果、包裝、運輸“一站式”服務,解決了方圓果農賣果難、包裝難、運輸難。多年來的艱苦創業,“鳳翔貨運部”已成為運城乃至黃河金三角地帶聲名顯赫的果行貨運部。他,就是臨猗縣北景鄉陳建莊村銷果大咖李鳳翔。

改革開放初期,身為農村黨支部書記的李鳳翔,積極帶領村民拔窮根,創富路,大膽調產發展蘋果——這一極具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隨著果業的發展,很快就使當地農民鼓起了腰包子、壯起了腰桿子,過上了好日子。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各地果樹產業的一哄而起,市場瞬息變臉,到1997年,賣果難成了果農面臨的新課題。眼看著家家堆積如山的蘋果一個個爛掉,農民疼在心裡,愁鎖眉頭。身為支部書記的李鳳翔更是心如火燎。一個偶然的設想讓他堅定了信心和決心。他毅然辭掉幹部職務,他決計要辦果行,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村民賣果難的被動局面。

憑藉自己人脈和誠信的搭橋引線,他的果行很快紅火起來,聽說運城外貿收購出口蘋果,他想“走門子”,第二天就拉上朋友跑過去了。一年下來,打出了自身的名片,運城大部分縣市外貿單位都與他確立了合作關係。之後,他又在臨猗、萬榮、永濟等周邊市縣設立了108個收購網點。李鳳翔自豪的說:“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的“一百單八將”每年竟能收購幾千萬斤,外貿果子幾乎全年收,樹上收完收土窖,土窖收完收冷庫。”根據果品包裝需求,他又辦起了“恆茂源”果筐廠。緊接著又辦起貨運部,跟150多家運輸車輛建立了合作聯絡網。別人發愁找不到車,他一個電話打過去車就來了,再方便不過:“從山西到河南,提起咱貨運部,沒有車主不知道的!”李鳳翔說,“咱這樣不停地折騰,總算建立了一百多個網點,咱不為別的,就是為幾百名閒散勞力找到了勞務就業機會,單我們的貨運部就有好幾十名裝卸勞務工人,閒散勞力就業也算是當地增加點社會效益。


樂為果農解“三難”


樂為果農解“三難”


樂為果農解“三難”


樂為果農解“三難”


“我那老頭子沒別的本事,就是能吃苦、愛吃虧,每天早上四點多就起床,天亮前七八車果子就裝好了。一見活兒就吃不下飯,平常體重180斤,一到收果子旺季很快就變成130斤。我勸他沉住氣不少打糧,他總是說,你就不看這麼一攤子活,我能沉住氣嗎?”老伴趙竹苗插嘴嗔怪的說,“下線那麼多網點雖說多年沒出過糾紛,也有經營不到的時候,有幾次下線收貨出現問題,咱也不便說人家名字。外貿著實罰哩,每次罰好幾千元。我說,讓他們掏上一半,長長記性,可老頭子就是不聽,總是一人承攬,說什麼這些個下線都是給咱下苦的農民弟兄;我說他是‘糟蹋家業手’,他說,只要大家能發家,我就不怕糟蹋,我拿他真真的沒辦法!”

“我算的是全年大賬,下線辛辛苦苦偶爾出點問題,再罰他錢,咱心裡也過意不去呀!”李鳳翔接過話茬。

李鳳翔的一站式服務究竟有多大的社會效益?在萬榮縣王顯鄉偏店村,我見到了外貿網點李青雲、王金枝夫婦,他倆去年共收購蘋果400多萬斤,每斤高出當地收購價兩毛五分錢,等於給全村果農增收110萬元。這樣一來,全運城100多個網點,這效益不用細算,大家就心知肚明啦!

記者走訪了方大圓的六七家果庫,都說李鳳翔這人是個好人能人實誠人,咱就用萬榮縣和諧國庫老闆李應斌的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束語:“李鳳翔是我們多年的合作伙伴。前些年在臨猗北景一帶看蘋果踩銷路,聽當地人說李鳳翔是一個大孝子,孝敬老人出了名,就連那些送蘋果的老年人他都敬著,讓年長者享受不同的禮遇。我認為這樣的人耐打交道,我就和他交上了朋友,成了合作伙伴,每年老李都幫我們國庫走大量的蘋果。”

樂為果農解“三難”


樂為果農解“三難”


樂為果農解“三難”


樂為果農解“三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