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15歲男孩因矛盾持刀砍父母,再度引發思考:熊孩子該怎麼教育

3月10日,廈門湖里區一15歲少年學生因家庭矛盾,持刀砍傷父母,致其母親當場身亡,其父親受傷第一時間被送醫救治,暫無無生命危險。

廈門15歲男孩因矛盾持刀砍父母,再度引發思考:熊孩子該怎麼教育

新聞一出來,我們看到了許多網友的唏噓感慨: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怎麼這幾年關於熊孩子的新聞會這麼多?

要是這個新聞只是個例,可能還不會引起大家這麼高的關注度。

一、

18年看到熊孩子在公交被暴打的視頻,心情有些複雜。

廈門15歲男孩因矛盾持刀砍父母,再度引發思考:熊孩子該怎麼教育

帶著挑釁意味,連續踢男乘客三腳的7歲男童,很明顯就是個熊孩子。

讓人有爭議的是男乘客接下來的反應。

因為他把我們想做但不敢做的事給做了。

廈門15歲男孩因矛盾持刀砍父母,再度引發思考:熊孩子該怎麼教育

一把抓起,怒摔在地,往男童頭部連踩三腳。

廈門15歲男孩因矛盾持刀砍父母,再度引發思考:熊孩子該怎麼教育

新聞一出,我們看到了,許多網友表示贊同男乘客的做法,紛紛表示:“你不教育好孩子,總會人有替你教育他。”

二、

17年7月3日,長沙瑞都華庭小區內,發生了一樁意外。

廈門15歲男孩因矛盾持刀砍父母,再度引發思考:熊孩子該怎麼教育

3個孩子一起乘坐電梯,一名5歲小男孩在9樓將已出電梯的2歲女童抱回電梯,按下18層後將其獨自留在電梯內。女孩到18樓走出電梯,因為樓道的護欄缺少擋板,小女孩不幸墜樓身亡。

事件發生後,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傳,掀起了一股全民聲討“熊孩子”的風潮,稱這個5歲的小男孩是殺人犯,冠以“小小年紀就為人惡毒,熱衷在傷害別人中尋求快感”的罪名。

以上並非只是個例,如果你留意周邊,會發現許多熊孩子出沒。更糟糕的是,這些孩子會有一個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的免罪金牌。所以,當熊孩子做錯事,如果你想要指責他們,就會被“別和孩子計較”的勸阻攔下。

每次這樣的事出來,我們總會看到這樣的感嘆,“你不好好教孩子,總有一天這個社會會替你好好教育他。”社會真的會替我們教育好熊孩子?想必他們說這句話也不是很肯定。

這幾年,“熊孩子”幾乎成了一個無處不在的熱門話題,大多數人煩不勝煩的時候,社會上依然還有不小的聲音為之辯解:“他還只是個孩子......”但是一個又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告訴我們,有些事不是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就能一筆帶過的。

廈門15歲男孩因矛盾持刀砍父母,再度引發思考:熊孩子該怎麼教育

其實,熊孩子和殺人犯之間,只隔著家長而已。

因為家長的縱容,因為家長的溺愛,因為家長的冷眼旁觀。

給孩子營造一個自由而不放縱的成長環境特別重要

孩子在2歲半到6歲時,處於社會規範敏感期,開始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明顯傾向。這時,孩子的一些不當行為只是在探索,如果父母此時有不當定性,孩子就真的會出問題。這是自由方面,但是,父母給孩子灌輸規則意識越早越好,要意識到孩子的規則來自家長,家長的身教起決定作用。在自由的環境裡,孩子對於父母制定的規則是不牴觸的,父母提出規則的建議時,他們往往願意接受,並逐漸內化成自身的規則。

在孩子6歲之前,要給他養成一些基本的行為規矩。需要讓他知道,做了錯事,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就是要讓他為自己的錯誤行為付出一定代價,比如適當剝奪或者延遲滿足一次他最在乎的東西,或者最想做的事情。而且,家長一定要說到做到,不可以因為孩子哭鬧,就輕易妥協。

廈門15歲男孩因矛盾持刀砍父母,再度引發思考:熊孩子該怎麼教育

每當你的孩子向著你希望的方向改變時,都要稱讚他,即使他只是減少了自己的不良行為,並沒有徹底變成一個乖孩子,也需要受到表揚,因為至少他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而這種趨勢被成人的讚揚強化,就會發展下去,直到孩子徹底改邪歸正。

每次孩子做了同一件事,如果你認為是需要糾正的,那麼懲罰的內容和強度必須始終如一。如果你心情好的時候不懲罰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嚴厲地責罵孩子,那麼就沒辦法讓孩子將錯事和懲罰聯繫起來,改正自己的行為,只會將孩子變成察言觀色的好手。

廈門15歲男孩因矛盾持刀砍父母,再度引發思考:熊孩子該怎麼教育

請各位家長朋友記住,自己的言行舉止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如果你下班就玩起遊戲,聊起天,對孩子不聞不問,孩子有樣學樣,等長大了,你再想教育就難了。如果你和你對象時不時吵架,孩子的成長會有陰影,覺得自己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不幸福,長大後很大程度會活成你們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