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如何把未来的钱贴成现值,做投资有哪4种常见的方法?

什么叫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就是说,今天的一百块钱,不等于明天的一百块钱。货币在不同的时间点我,是不可以直接拿来做比较的。

比如我现在从你这儿借100块钱,一年后再还你100块钱,表面上讲,都是100块钱,但其实明年我还的100块钱,可能就不如今天的100块钱值钱。因为我今天可以用这100块钱消费,看场电影,或者吃饭,带来马上能够享受到的效用。

但是我借给了你,就不得不推迟到一年以后才能享受效用,等你还我这100块钱的时候,我的效用就降低了,因为我的效用被推迟了。这时候你就需要给我补偿,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利息。假如说利息是5%,你明年就要还给我105块钱。这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做投资决策,首先就要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框架,怎么在不同的时间段里,比较货币的价值。

你还要理解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贴现——把未来的钱贴成现值。

比如我们说好利率是5%,明年105元相当于今天的100元。假如有人说明年给你105元,利率是5%,这就相当于今天要给我100元。这两个选择是有差别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投资决策。什么是好的投资?

好的投资是指能增加企业价值、增加股东利益的投资。所以,评价投资好和坏,必须要有一个基准线,或者说有一个底线,做投资决策时,很重要的就是要有底线思维。

投资方法

做投资有4种常见的方法,

第一种叫“净现值法”。它的逻辑很简单,比如现在要做一个投资,我把未来会出现的现金做一个预测,比如我今天需要投资1000万,明年开始有现金流入,第一年回来500万,第二年1000万,第三年项目结束了。

今天需要1000万做投资,意思是,我们今年的现值是1000万。明年、后年、大后年会有现金流入,这时候,就要看清楚货币的时间价值了,不能把300万、500万和1000万加在一起,简单地认为未来能够收回1800万,不能这样想。

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些钱贴成现值,比如3年以后1000万相当于今天多少钱,贴成现值后再加在一起,是我们所有现金的流入,再减去今天现金流出1000万,最后算出的,就是净现值。


公司治理,如何把未来的钱贴成现值,做投资有哪4种常见的方法?


净现值的底线是什么?

是零。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就是好的项目;净现值小于零的,就是坏项目。这就是净现值法的底线。

第二个是“内部收益率法”。这个词很拗口,其实很简单,就是看做投资能给我带来多大的回报。

还是拿刚才的例子来说,今年要投入1000万,明年、后年、大后年分别收入300万、500万和1000万,我们来算投资回报率。假设我们拍脑袋,算出一个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是15%,这叫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的底线是什么?是所谓的机会成本或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的意思是什么呢?

你要做投资,需要用自己的钱或者去借钱,不管什么方式,都是有成本的。你的融资成本假如是12%的话,拿它跟你的内部收益率对比。假如内部收益率大于融资成本,就是好的项目,可以投资;如果内部收益率小于融资成本,那就是坏的投资。

内部收益率的底线是我们的融资成本。

第三种方法就是“投资回收期法”,它指的是,一笔投资多长时间能回本。投资回收期法很简单粗暴,有很大缺陷,因为它忽略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但是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看到,还是有很多企业使用内部收益率法或者回收期法。

当然,这几种投资方法各有利弊,但我要提醒你,无论什么时候,最科学的方法还是净现值法,它是投资方法的金科玉律。


公司治理,如何把未来的钱贴成现值,做投资有哪4种常见的方法?


并购重组

掌握了投资方法以后,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看企业做怎样的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有很多种,我介绍一个非常重要、也很常见的投资决策,就是并购重组。

我们知道,企业的增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内生式的增长,不断做好的投资,扩大再生产,做研发,有新的产品,然后慢慢长大。

还有一种叫做外延式的增长,就是通过兼并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增长。

很多企业怎么能够在短期内做大?

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不断买买买,迅速把自己的企业规模做大,所以,兼并重组或收购是企业最重要的增长方式之一。

为什么要做兼并收购?最重要的原因是,兼并收购能带来协同效应,说白了就是一加一大于二,一个企业买了另外一个企业,放在一起制造出的协同效应,比两个企业分别创造出的效应更大。

我们也确实看到很多企业通过收购创造了协同效应。

怎么判断一笔兼并收购是不是好的投资?

还是用前面说过的金科玉律,也就是净现值法来做衡量。不过,并购重组里的净现值法比较复杂,因为企业在买标的资产、标的公司时,支付手段不一样,计算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公司治理,如何把未来的钱贴成现值,做投资有哪4种常见的方法?


兼并公司一般怎么买呢?

通常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用现金买,这个比较土豪,真金白银给你,企业的所有权归我了。像阿里当年就把90多亿美金直接扔给饿了么,现金收购,这是非常简单粗暴的方法。

第二种是换股,不给你现金,把我自己的股票按照一定的比例,比如1:1来换股。比如你原来是标的公司股东,有100万股,我要收购你的股份,我就用自己的100万股跟你按照1:1来换。

那么,现金和股票收购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很大。因为现金收购很简单粗暴,直接给你现金,咱们就拜拜了,你的股权公司股权、所有权归我,咱俩以后再没有任何关系了。

但如果我用自己的股票来跟换股,你就变成我这个公司的股东了。

我公司的所有权可能会被稀释,同时,如果你是一个很大的标的公司,你的股份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那你甚至可能在董事会里拥有席位和发言权。总之,收购之后,未来我还得跟标的公司的股东打交道。

这是现金收购和股票收购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区别,你可以到《公司金融》的课程里去学习。

兼并收购的第二个问题是,你用自己的钱买还是加杠杆买?如果有足够的现金,那没什么可说的,直接用真金白银;但是,如果我们有那么多钱,那就可以加杠杆来收购。

比如可以到银行借款,或者发行债券,还有比如说通过发行垃圾债券加杠杆收购。美国上世纪80、90年代兴起过加杠杆收购的风潮,我在课上讲过,当时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美国一家PE公司叫KKR,收购一家做烟草和食品的公司纳贝斯克。

杠杆的收益会放大你的收益,如果收购成功,你可以用很少的钱撬起巨大的杠杆,但是如果收购失败,不好意思,像2007年黑石用杠杆收购希尔顿连锁酒店,刚收购完就赶上全球金融危机,股价暴跌,它整个就清零了。

当然有各种各样的玩法,今天时间有限就不多说了。总之不管什么玩法,你是加杠杆还是自己的钱,不管是现金还是股票,最后判断这是不是一个好的收购,都是要用净现值法来衡量。


公司治理,如何把未来的钱贴成现值,做投资有哪4种常见的方法?


企业分红

好了,如果企业找到了钱,也做了好的投资决策,账上有富余的钱了,接下来怎么办?这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鼓励政策,就是分红。

如果你炒股就会发现,上市公司常常发股息。常规的股息,美国中国都是一年发四次,这个通常是现金股息。

还有一种股息叫股票回购,也就是不发现金了,通过回购你的股票来进行分红;另外还有一种实物分红,也不发现金,企业用自己的服务或者产品来分红。

比如美国有一家上市公司,是做殡葬行业的。它的实物分红,就是它的股东可以便宜烧,打八折,这也是在用它自己的服务为股东提供分红。

国内的南方食品,2014年给公司持股100股以上的股东,分红一盒黑芝麻糊;还有仁和医药,给持1000股以上的股东,分两盒安全套,这些都相当于拿自己的产品分红。

当然,这些分红方式并不是最常见的,最主流的还是现金分红。


公司治理,如何把未来的钱贴成现值,做投资有哪4种常见的方法?


还有一种股票分红方式叫高送转,意思是什么呢?

就是我不用现金分红,也不用实物分红,我给你赠送额外的股票。假如说你今天有一万股这家公司的股票,我再送你10%,第二天你手里就变成了11000股;还有一种操作方法叫股票拆分,也就是一拆二,原来一万股,第二天拆开变成两万股。

前些年国内很多企业炒作这个高送转,一发高送转的公告,股价马上往上涨。这其实不符合逻辑,因为本质上讲,高送转没有任何现金流出,也就是说,你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收益。

有一个比喻说得特别好,高送转就是把一张100块钱的钞票,变成了两张50块钱的钞票。

企业为什么拆分股票?

很简单,就是要把股价降下来,提高流动性,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投资者去投资你的股票。

举个例子,比如茅台前些日子的股价超过两千块了,你得花十几万才能买一手它的股票。

这么高的价格,一般投资者很难买得起。但如果你拆分股票,把股价降下来,很多人就能买得起了,这就可以扩大股东的数量——提高流动性,这是很多公司进行高送转的初衷。

公司发现金股息的这一天,我们会看到股价上升还是下降?很多人回答会上升。

其实相反,股价在分红的这天会下降。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你用现金分红的话,相当于账上的一大笔现金离开了公司,公司的价值一定会下降。当公司在外面发行的股票数量不变,股价当然是下降的。

我们再来说说股票回购。股票回购有很多种优势,一是比较灵活,二是向市场传递了一个很好的信号。

为什么呢?你想想,企业什么时候会回购自己的股票?一定是企业的股票被低估的时候。

比如一家公司的股票卖15元,但公司内部人员从掌握的信息判断,自己的股票其实值20元,这意味着股价被低估了,企业就有动力把股票买回来。所以,企业通过回购股票,向市场上传递了一个很好的信号。

反过来想,什么时候企业会向市场传递不好的信号?

就是当企业发行新股的时候。你想,只有当股价被高估的时候,公司才会用20元的价格卖出只值15元的股票。从美国的股市可以看到,一个公司要发行新股的时候,股价马上会跌下来,说明这个逻辑是对的。

要注意的是,我们国内的情况不太一样,因为中国的股市不完全是市场化的,有很多行政干预的力量,所以我们会看到中国企业发行新股的时候,股价会上升而不是下降,这就和中国特殊的国情相关。


公司治理,如何把未来的钱贴成现值,做投资有哪4种常见的方法?


股息政策又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定理——“MM第二定理”。

“MM”是两位非常伟大的经济学学家、诺奖获得者的姓名缩写。那么这个“MM第二定理”说了什么呢?

它说的是,在“完美”的市场行情下,公司的股息政策,和企业的价值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企业的价值,和你怎么分钱无关。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学逻辑和直觉。

代理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们说的都是“完美的世界”这个前提,假设没有税、没有信息不对称,没有代理问题,大家各司其职‘高管能够努力工作,最大化企业利益;公司的内部人员和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也都是透明的。

但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的,各种摩擦一定会存在。那么,公司治理就是告诉我们,怎么通过顶层设计来缓解这些摩擦,帮我们最大化企业的价值。

现实中的公司主要有两大摩擦,一个是信息不对称,一个是代理问题。

信息不对称的逻辑是,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对企业真实价值的了解,是不对称的。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常见的有两种方法:发射信号、机制设计。

什么叫发射信号?

IPO就是典型例子,企业内部人员知道企业的真实价值,而外部人员不知道,怎么办?

如果企业召开投资者招待会,说我是好公司,劝说大家买我的股票,有用吗?

没用,因为坏公司也可以这么做。


公司治理,如何把未来的钱贴成现值,做投资有哪4种常见的方法?


所以,真正有用的信号,就像清华大学的理念“行胜于言”一样,你得拿出行动来。

要注意,要发射一个可信的信号,很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对于好公司来说,发射信号的成本,要比差公司来得更低,这样的信号才可信。

再拿IPO来说,公司故意把股价定得比较低,留一大笔钱在桌子上,任由打新成功的投资者把它们拿走,这就是一个好公司传递出来的信号。差的公司不敢这样做,因为没有实力。

你想,这是不是比你开投资者招待会,以人格担保自己是好公司要有用得多?

生活中具体例子太多了,比如很多名烟、名酒为什么那么贵?

茅台就真的比二锅头好喝那么多吗?

可能会好喝一点吧,但二锅头卖几十元,茅台卖几千元,为什么?就是因为茅台传递了一个信号——我送给你这么贵的酒,代表我愿意和你交朋友,我愿意和你合作,我认为你是很好的人。

再比如“以身相许”,在中国古代,如果一个女生说愿意以身相许,那就传递了我特别愿意跟你在一起的信号。

还有,你会看到一些餐馆的厨房是透明的,这就是商家传递的一个信号——我的厨房非常干净,我敢把自己暴露在消费者的面前,所以你可以对我放心。这些都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机制设计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另一种方法是机制设计。信号理论是由信息掌握更多的一方,来主动发射信号,而机制设计理论是由信息较少的一方来发起行动,设计一套契约,来诱导信息掌握较多的人展示出真实的信息。

大家可能听过所罗门王的故事——所罗门王是一位英明的以色列君主,有一次两个少妇抱着婴儿来打官司,这两个人都声称是婴儿的母亲,各执一词。

所罗门王是信息少的一方,两个少妇是信息多的一方,她们知道谁是真正的母亲。

于是,所罗门王设计了一个机制,说你们吵来吵去,我也不知道真相。这样,你们把孩子从中间切了,各自拿走一半。一个少妇很高兴说好,赶紧一刀两半,省得吵架;另一个少妇很悲痛地说,千万不要切,这孩子不是我的。

通过这个机制,所罗门王就判断出来,第二个少妇才是孩子的母亲,因为没有一个母亲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从中间一刀两半。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说价格歧视,也就是说同样的服务和产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提出不一样的价格。

比如说,我这里有一瓶水,这瓶水卖给你,你可能愿意花三块钱;假设另一个人刚从沙漠里回来,三天三夜没喝水,他可能会愿意花十万块钱。

但是,我不知道你是普通人还是特别需要水的人,我的信息不对称,所以我就要设计一套机制,让你自发地告诉我,你到底是愿意花三块钱,还是十万块钱买这瓶水。

这就是所谓的价格歧视,背后的原理就是机制设计。

最典型的价格歧视就是坐飞机,其实头等舱、商务舱和经济舱提供的服务是一模一样的,就是把你从北京运到纽约或者上海,但是他为什么设计不同的舱位呢?

而且飞机完全可以设计得稍微宽敞一点、舒服一点,把120度的仰角弄成150度,可为什么航空公司不愿意这么做?

逻辑很简单,就是通过“折磨”经济能力弱的人,来吓唬经济能力更好的人,让你不去坐经济舱,去坐商务舱或者头等舱。通过这样的机制设计,让不同的人按他真实的消费能力来购买舱位,商家从中获取最大的消费者剩余。


公司治理,如何把未来的钱贴成现值,做投资有哪4种常见的方法?


公司治理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解决代理问题

引用一句话,就是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他说的一句话:没有人像会花自己的钱一样,精打细算地花别人的钱;没有人像使用自己的资源一样,小心谨慎使用别人的资源。

这句话洞察人性,非常深刻。

我记得我有一个朋友,原来是在一个大型跨国企业做高管,他原来发的朋友圈都是头等舱、住总统套,令人羡慕。前几年他辞职创业了,结果你看他的朋友圈,坐的都是廉价航空,住的都是快捷酒店。这就是因为原来花的是别人的钱,现在创业花自己的钱,这就是典型的代理问题。

企业雇佣经理人,就是希望他能更好管理企业,最大化股东的利益,但高管也是人,他会有私利,想要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他就会有动力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股东之前,这就会造成代理问题。

所以公司治理研究的就是设计这样一套机制,来帮助我们解决代理问题。

监督与激励

缓解代理问题的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监督,一种是激励。独立董事是很重要的监督机制,很多企业会雇佣具有相应知识,但跟公司没什么关系的人担任独立董事,比如大学教授、独立的会计师,都是很好的候选人。

独立董事是从美国开始推行的制度。在中国,独立董事的监督机制不太有效,很多独立董事,既不独立,也不“懂事”,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

还有一个重要的监督角色就是大股东,包括机构投资者,他们持有公司大量的股份,也能够起到监督公司高管层的作用。

除了监督以外,第二个重要的机制就是激励。比如说奖金,或者股权激励,都是常用的激励机制。

什么是股权激励呢?就是给公司高管股票,相当于把高管和企业的业绩做了一个捆绑,企业业绩好,股票涨了,高管的个人财富就会提高,公司高管当然就有动力来努力工作,提高企业价值,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问题。

当然,激励机制还有很多玩法,比如期权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