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提示:關於蝙蝠傳播疫病的內容在文章最後,為了保持完整性,全文發佈,否則讀者可能對地點有疑惑甚至對真實性表示懷疑。】

東次二經之首,曰空桑之山,北臨食水,東望沮吳,南望沙陵,西望湣澤。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文,其音如欽。其名曰軨軨,其鳴自詨,見則天下大水。

【按,空桑在曲阜以北幾乎成為定論,即指防山,據說是孔子父親叔梁紇墓地所在。食水顯然就是泗水。】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空桑之山:曲阜防山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糓而無木,多鳥獸。

【按,應即臨沂費縣尼山,為孔子的字之來由。傳說是其母禱於尼丘而得孔子。】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尼山:孔老夫子的字之來由


又西南四百里,曰嶧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堊。嶧皋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按,距離方位上來看,似乎並非鄒城之嶧山,而是棗莊嶧城區抱犢崮。】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嶧皋之山:棗莊抱犢崮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於葛山之尾,無草木,多砥礪。

【按,這裡需要注意就是水行五百里,然後又是流沙三百里。此流沙顯然不是西北乾旱荒漠的流動沙丘。而是東部沿海地區河流入海口富含泥沙的沿岸流。與《中國自然地理圖集 華北平原的成長》反映的4200年前黃淮平原古海岸線分佈基本吻合。

大致方位是棗莊到徐州之間,即微山湖的前身,更為廣闊。下文亦有一處水行、泥沙流的出現,那則是南京以下的長江口一帶。】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無草木。澧水出焉,東流注於餘澤,其中多珠鱉魚,其狀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無癘。

【按,應為江蘇徐州大洞山。澧水應即不老河,餘澤或為駱馬湖的前身。】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徐州大洞山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餘峨之山。其上多梓枬,其下多荊杞。雜餘之水出焉,東流注於黃水。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類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犰狳,其鳴自詨,見則螽蝗為敗。

【按,應為安徽淮北龍脊山。此地小河縱橫,古今河道變化較大,不易確認。】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餘峨之山:龍脊山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無草木,多水。

【按,應為安徽蚌埠懷遠塗山。傳說大禹、周穆王都在此進行過塗山之會。】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杜父之山:塗山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無草木,多水碧,多大蛇。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曰朱獳,其鳴自詨見則其國有恐。

【按,應為安徽淮南八公山。這個名字較晚,是因為西漢前期淮南王劉安集中了當時老學者一起在這裡編寫了先秦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淮南鴻烈》,一共八位老先生,所以山名八公。】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耿山:八公山


又南三百里,曰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

沙水出焉,南流注於涔水,其中多鵹鶘,其狀如鴛鴦而人足,其鳴自詨,見則其國多土功。

【按,應為安徽滁州江淮分水嶺南段的張八嶺皇甫山北將軍。這一帶現在都還有一條小河叫沙河,流入清流河,或即涔水。】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盧其之山:張八嶺皇甫山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無草木,多水。

【按,姑射之山即南京寧鎮山脈主峰鐘山北高峰448米。】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姑射之山:南京鐘山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無草木,多石。

【按,北姑射即鎮江焦山、北固山、南山等小山,當時為長江口水域中沙洲。】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北姑射:鎮江焦山、北固山、南山等


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無草木,多水。

【按,南姑射或即茅山。】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南姑射:茅山


【按,關於姑射、列姑射、藐姑射——

《山海經 海內北經》(如袁珂注云,實際應歸入《海內東經》):“列姑射在海、河州中。姑射國在海中,屬列姑射,西南,山環之”。

這裡的“海河”顯然不是後代才有華北平原流入渤海的海河,這個海河的形成是很晚的,名稱出現得更晚。列姑射是古長江三角洲,長江入海口。西南有寧鎮山、茅山、天目山等山環繞,東、北方向是寬闊的長江口。所以說海、河(這裡指江口,或許是古人筆誤之類,總之傳抄如此,才顯得真實)中的沙洲。如果沒有《東次二經》全文的方位界定,列姑射的位置永遠是個謎,正因為有了一系列旁證,形成證據鏈,所以,列姑射在長三角就顯得可信了。

《列子 黃帝篇》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風飲露,不食五穀;心如淵泉,形如處女;不偎不愛,仙聖為之臣;不畏不怒,願愨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斂,而已無愆。陰陽常調,日月常明,四時常若,風雨常均,字育常時,年穀常豐;而土無札傷,人無夭惡,物無疵厲,鬼無靈響焉。

楊伯峻《列子集釋》此處的註解特別詳細,不便於全文引用。總之不是前人誤解的在山西。

《莊子 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因為歷史發展滄海桑田,之前的長江口孤島沙洲逐漸變成了平原水鄉,列姑射就成了縹緲的茫茫藐藐的藐姑射,其實就在長江口三角洲一帶。】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無草木,多蛇,多碧、多玉。

【按,應即無錫惠山。】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碧山:無錫惠山


又南五百里,曰緱氏之山,無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東流注於沙澤

【按,應即常熟虞山。原水或即河的前身。沙澤即當時江口海濱的沙灘潟湖。】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緱氏之山:常熟虞山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雁,其名曰獙獙,見則天下大旱。

【按,應即太湖東岸蘇州穹窿山一帶。】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姑逢之山:蘇州穹窿山

又南五百里,曰鳧麗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按,應即蘇州太湖中的東西二洞庭山。鳧是野鴨,麗是附著或者說漂亮,就是野鴨鋪滿山崗的意思。】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鳧麗之山:蘇州太湖東西洞庭山


又南五百里,曰䃌山,南臨䃌水,東望湖澤。

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獆狗,其名曰峳峳,見則其國多狡客。

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見則其國多疫。

【按,應即今上海市天馬山、辰山、佘山一帶,䃌水即黃浦江的前身。湖澤應為當時的海濱灘塗。】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南次二經的終點在今上海天馬山、辰山、佘山一帶

這裡所謂的鳥,其實是鼠尾蝙蝠。普通的鳥怎麼可能叫絜鉤——就是能掛鉤子的意思。鳥的翅膀長著羽毛怎麼可能掛鉤子?只有蝙蝠這種翼手目動物才在翼端長有爪子,像人的手一樣,所以才叫翼手。我們知道,蝙蝠睡覺的時候都是頭朝下倒掛著在巖壁或者樹枝上的。沒有翼手,掛鉤子怎麼可能呢?可見“絜鉤”這個名字太生動傳神了,隱藏著幾千年的秘密。。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鼠尾蝙蝠,要不是研究《山海經》,筆者根本不可能知道這貨的存在

看來古人不知道鼠尾蝙蝠是獸類,誤認為其是一種鳥,然而蝙蝠能傳播瘟疫,這一點古人指出來了,應該也是來自真實的慘痛教訓,而不是空口無憑。很多不懂《山海經》的人,包括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總是喜歡給《山海經》扣上神話傳說的帽子。筆者還是認為,這是因為他們不懂,為了維持其權威地位和形象,說成神話傳說來敷衍。其實,只要下功夫認真研究,就會發現《山海經》絕大部分的內容是真實的,就像筆者的系列研究叫《山海經證真》。只是時代太過久遠,地理情況變化了,地名更是變得面目全非不好判斷到底在哪裡。專門創作虛構的文學作品,是很晚才出現的事情,最早的作品都是真實的記錄和反映。古人科學落後,可能把一些東西誤解,但不是像後代一樣為了所謂的文學藝術而故意虛構,這是必須注意的。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注意看蝙蝠的翼手


這裡要解釋一下筆者如何做出這樣的結論,筆者本人並不是動物學專家,寫這篇文章之前也不知道有“鼠尾蝙蝠”這樣的動物存在,甚至連這樣的名稱都無法想象。完全是因為覺得此處《山海經》原文說的好像不是鳥而是蝙蝠,而且長著老鼠尾巴,此前筆者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搜索了一下“鼠尾蝙蝠”這個名稱,結果發現果然存在這種動物,而且中國南部有分佈,與筆者推斷位置在上海一帶相合,所以筆者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絜鉤:這個名字太生動傳神了,只是這貨是獸不是鳥

凡東次二經之首,自空桑之山至於䃌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狀皆獸身人面載觡。其祠:毛用一雞祈,嬰用一壁瘞。

蝙蝠能傳播疫病——《山海經》裡就有了!別說老祖宗沒提醒

東次二經 路線還原:從曲阜到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