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行由系統控制 掉頭靠人工操作——探訪我市第一臺自動駕駛拖拉機

拖拉機不用扶,跑起來直又準。3月8日,記者在郟縣長橋鎮紅偉農機合作社見到了我市第一臺自動駕駛拖拉機。

“這臺拖拉機只是一臺普通的大馬力拖拉機,自動駕駛靠的是安裝的自動駕駛導航系統。”合作社理事長劉紅偉說,這個導航系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發的,可根據北斗導航系統精準定位,控制車輛。

拖拉機的前部有一個外設裝置,劉紅偉說,裡面是轉向角度傳感器,實時監控拖拉機行進方向與設定方向是否一致。拖拉機的方向盤和變速箱都被廠家改造過,可以根據行進偏差自動修正。駕駛室內部的導航終端、行車控制器和衛星接收裝置組成了自動駕駛的控制系統。

記者隨後登上拖拉機,進入一塊準備春耕的土地。機手仝建勳打開控制系統的液晶屏,輸入作業距離及作業間距。“今天這塊地是旋耕耙犁地,不用留土地空隙,作業間距設置為零就可以了。”

指令下達後,拖拉機開始作業。行駛在坑窪不平的土地上,拖拉機車身抖動劇烈、方向盤來回旋轉。記者向後望去,作業過的路線筆直。待拖拉機行駛到地塊盡頭時,仝建勳按了一下檔杆上加裝的手動解除裝置,控制方向盤旋轉掉頭。“自動駕駛和我自己開的速度差不多,但不用操心駕駛,可以觀察周邊情況。”仝建勳表示,拖拉機的駕駛室高,駕駛盲區多,出現意外可以及時自動停車,駕駛更安全。

“用了自動駕駛拖拉機,駕駛員的操作難度和勞動強度都大幅度降低。”劉紅偉表示,比如拖拉機一個輪子在溝中、一個輪子在壟地上,傾斜角度很大,機手把不住方向盤就會跑偏,一趟下來,胳膊、肩膀都酸了。

“自動駕駛拖拉機是農業機械化新技術帶動產生新機具的一個具體案例。”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黨組書記、主任王振東說,自動駕駛在播種、覆膜、起壟、打藥等對直線精度和對行精度要求高的作業中起到很大作用。同時,精準的交接行作業可節省化肥、種子、地膜、農藥、燃油等農資,減少農機具的磨損,進而提升作業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