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之道,以柔克刚,善始善终

01 从刚正不阿到黄老之术,以柔克刚

曾国藩在组建湘军的最初阶段,一身正气,刚正不阿,得罪了官场上一批人。后来因为失败,灰心丧气,回家一段时间,在家的那段时间,受朋友指点,开始学习黄老之术,学会以柔克刚。再后来重返官场,主动结交之前不屑,但是对自己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的人,又比如,上报战功,拉上可以帮助自己,但是甚至是死对头的人一起。功劳多提手下人,不提自己。为官后半截还算顺遂。

这让我想起,自己刚换团队的时候,遵循简单可依赖,只对事不对人,直截了当的处理工作,得罪了不少人,到后来,深刻反省,学习人情世故,更好地解决工作问题。

02 能力越强,职位越高,越受非议

曾国藩,大家对他的评价,褒奖者把他当神一样崇拜,批评者,对之嗤之以鼻。出现这种现象,不奇怪。首先能力、品德不用多说,大家的楷模。受非议的原因,我觉得大概有以下几点:

1)羡慕嫉妒恨

2)不在其位,不懂其想,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比如,天津事件,曾国藩,以和的方式解决问题,是考虑到国家目前不是外国人的对手,需要以退为进,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广大百姓和王爷们声称必须反击,不做卖国贼。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反击的后果是失败,是更加变本加厉地割地赔款,于国于民没有好处。

因此,要多换位思考,不要理所应当的认为应该如何如何。

03 识人善用

识人善用,是曾国藩最大的优点,他的手下人才济济,桃李满天下。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就这样了,但是如果能够识人,让更多的人发挥才干,百年之后,自己的思想能够继续传承,不至于人死俱毁,才是最欣慰的事情。

比如左宗棠, 某些能力甚至超过曾国藩,但是识人善用不及曾,成就不及曾国藩。

04 真实的人物

曾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自私的。重家族利益,为让曾家拿到灭太平天国的首功,对其他更有能力的将领不公平。为彰显功劳,上报捷报有意把事情说得模棱两可。

受到夸奖,喜不自胜,听到非议,睡不着觉,战败,投江,幸好被及时救下来。

其弟战败归来,由于已经上报朝廷,其弟已死,朝廷授予褒奖的匾额,为不想皇帝取下匾额,愣是让其弟在寺庙度过后半生。

05 自律、重家教,待人真诚

曾,严格自律,坚持看书,甚至走路的每一步的尺寸都一样。

曾国藩经常写信、教导家人,工作再忙,也会定期给孩子指导文章,很多至理名言。

待人真诚,有很多为人处世的心得,推心置腹地传给好友,子弟。

06 局限

破太平天国后,没有听取大家的建议,推翻清王朝,或者没有逼迫两宫太后取消垂帘听政。只想做忠臣,没有考虑国家民族的命运。格局还是局限。

女儿,受婆家虐待,但是他却不让女儿在娘家生活,逼迫回到婆家,导致女儿早死。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限制。

写在最后

曾晚年,身体衰弱,力不从心,读着很是伤感,再功成名就的一个人,也会有迟暮之年,如再遇疾病缠身,算是不得善终。

功名利禄不过过眼云烟,愿人生可以善终。

为人之道,以柔克刚,善始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