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怎麼死的?他活到了多少歲?

烏鴉點點點


一代風流儒將周瑜英年早逝,僅僅36歲的他就與這個世界永別。關於他的死因,一直以來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他是因病暴斃,還是因為舊傷復發,難道是背後遭人暗殺,還是死於戰場呢?

從《三國演義》中的描寫來看,終於卻是被活活氣死的,“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也成為了周瑜的悲情寫照,莫非周瑜的死真和諸葛亮有關?

真正的歷史情況應該是這樣:揭秘關於周瑜死因的那些細節討論

小說中一般都會有主角光環,對於人物形象會進行不同程度的升級或者是變換,就是為了更加符合大眾的審美訴求。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生命當中的主角,也就不存在主角光環效應。從周瑜自身的原因來看,他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思想教育,在看重義氣的同時,也有著許多優點。

小說中的諸葛亮是被神化的,歷史上的諸葛亮並沒有像小說中那般強悍,在真正的歷史上,諸葛亮比起周瑜可能要遜色不少。歷史上的周瑜可是一位心胸寬廣之人,要說他被氣死,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的。

周瑜的氣度從何體現呢?

因為周瑜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養,所以他都有一顆舉薦成人之心,當時張昭和魯肅就是因為他的推薦,才得以到東吳。

就拿他的好友程普來說,曾經因為不服氣周瑜在他之上,多次理論爭辯,周瑜卻始終沒有因為這件事生氣,反而是讓最後的程普自討無趣,最終兩人也因此成為好朋友,甚是交好。

被周瑜的氣度征服的程普,最終也對周瑜佩服到不行,態度從根本上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關於周瑜真正的死因,疾病才是罪魁禍首!

古代人對於疾病和死亡的恐懼,絲毫不亞於癌症籠罩在現代人頭上的陰影,由於古代醫術多以調理為主,一般也不犯病,但是隻要一生病,就幾乎很少有治癒的可能。

建安15年的時候,當時的周瑜正準備攻打益州,但是就在他將要出征的時候卻出了意外,要知道周瑜與小喬的愛情故事,也在歷史上被廣為稱讚,但是這一好景卻並不長。

火燒赤壁過後,曹操勢力大減,在確定了北方沒有威脅的同時,周瑜就準備在徵求孫權的同意之後,準備和孫權的堂兄一起進攻蜀地,後來卻不料在行軍的途中身患重病,不治而亡。

關於這次疾病的原因,也有史料稱是終於在16歲的時候就曾患過一場大病,當初被認為是用腦過度,如今再次出復發導致了死亡,要知道在行軍途中的醫療條件還是相對較差的。

關於周瑜是如何病死的,另一種解釋是關於他和曹仁大戰的說法。

他與曹仁大戰時被飛來的流矢射中,所以也就無奈的負傷撤退,但是曹仁哪裡肯放過這個絕佳的機會,就繼續追擊。

身為將領周瑜不得已帶病迎戰,雖然最終曹仁逼退,但也正是因為他的劇烈活動,導致了傷口進一步惡化。不能及時有效的止血清瘡縫合,最終導致組織壞死,逐漸蔓延,危及到了生命安全。

儘管可能對於周瑜的死因,歷史上爭議頗多,但要說對於周瑜真正的死亡時間,也就是他英年早逝的年齡,確定是36歲無疑。

歷史上的周瑜,不僅是一名優秀的將領,而且他還是一位文武雙全的智謀,或許真的是天妒英才,才讓他英年早逝。而小說中那個心胸狹隘的氣絕之人,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大國布衣


下面蒼茫大地介紹一下週瑜。

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人,標準的幹部子弟,堂祖父周景、堂叔父周忠都做過漢朝太尉,父親周異,曾任洛陽縣令。他跟孫策同年,兩人情同兄弟。



一、跟孫策這位兄弟加連襟打天下。

周瑜身高體壯而容貌英俊,當初孫堅討伐董卓時,把家遷到舒縣。孫策與周瑜同年,兩人情同手足,周瑜把路南的一座大宅院讓給孫策居住,還常去拜見孫策母親,各種生活用品也都互通有無,共同享用。周瑜去看望任丹楊太守的叔父周尚,孫策正準備渡江東進,到歷陽寫信通知周瑜,周瑜帶兵迎接,孫策高興地說:得到你,大事就能成功了。於是周瑜隨孫策攻下橫江、當利,渡江攻秣陵,打垮窄融、薛禮,轉攻湖孰、江乘,進曲阿,敗劉繇,孫策已有數萬部眾。孫策對周瑜說:我用部眾攻吳郡、會稽郡、平定山越綽綽有餘,你回去鎮守丹楊吧。周瑜遵命,不久袁術派堂弟袁胤任丹楊太守,周瑜回壽春,他婉拒袁術任他為部將的命令,請求任居巢縣長,趁機回江東。建安三年,周瑜回到吳郡,孫策親迎,任他為建威中郎將,派他二千步兵、五十騎兵,周瑜年方24歲,吳郡人喚他周郎。周瑜恩信遍廬江,奉hz防守牛渚兼春谷縣長,不久孫策欲攻荊,令周瑜為中護軍兼江夏太守,周瑜隨孫策攻下皖縣,得到天姿國色的橋公二女,孫周兩人平分,成了連襟。又進軍尋陽,打垮劉勳、討伐江夏郡,回兵時平定豫章、廬陵二郡,周瑜奉令守巴丘。

二、識明君,知進退,重情義,躬奉孫權為主,周瑜成為江東的中流砥柱。

建安五年,孫策去世,軍國大事託付大弟孫權。時孫權只擁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五郡,五郡的邊遠險要之地還未完全歸服,天下英雄豪傑散佈各州郡,之中,作客寓居的士人往往以個人安危決定去留,與孫權君臣關係尚不牢固。孫策長史張昭諫孫權換掉喪服,扶他上馬,外出巡視軍隊。周瑜領兵前來弔唁,孫權心中忐忑,怕周瑜不服管轄,孫策母親讓孫權以兄長之禮尊奉他。當時孫權職位還是將軍,諸將、賓客對他的禮節還比較隨便,而周瑜獨獨率先對他竭盡敬意,執臣子禮。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周瑜作為武將之首帶了頭,江東政局才得以穩定,孫權江東最高領導人地位才穩定。周瑜留吳郡,以中護軍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軍政大事。

建安十一年,他統領孫瑜等征討麻、保二屯,斬屯營首領,俘一萬多人,回師宮亭。江夏太守黃祖派部將鄧龍帶領幾千人入柴桑,周瑜活捉鄧龍押往吳郡,建安十三年春,孫權徵江夏郡,周瑜為前部大都督。

三、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大軍南下,荊州舊主劉表已死,新主劉表之子劉琮率眾投降,曹操得到荊州水軍、舟船,步兵多達幾十萬。曹操寫信告訴孫權要下江南和孫權打獵。孫權部下大多主降,周瑜和孫權分析了敵我形勢,並主動請纓,率三萬精兵破曹。隨後在魯肅襄助下和劉備結成同盟。赤壁一戰,孫劉聯軍用火攻大勝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周瑜居功自偉。

赤壁大戰後,曹軍被燒死淹死無數,敗退南郡,劉備和周瑜合力追擊,曹操留曹仁守江陵城,自己返回北方。周瑜程普進兵南郡,與曹仁隔江對峙,尚未交戰,周瑜派甘寧佔據夷陵,曹仁率步騎一部攻甘寧,甘寧告急,周瑜用呂蒙之計,留淩統鎮後方,他與呂蒙到上游救甘寧,解圍後,周瑜令諸軍過江屯北岸,與曹仁約期決戰。周瑜掠陣,流矢中右胸,傷勢嚴重,退回軍營。曹仁趁勢挑戰,周瑜帶傷坐小車巡營,驚退曹仁。

赤壁之戰,周瑜作為前線總司令,絕對攻不可沒。而孔明主要是聯絡之功,至於周瑜去多次設計害孔明純屬小說筆法。孔明初到江東時,沒有任何官職,至於孔明初出茅廬就執掌關劉備部的帥印,純屬羅貫中意淫,劉備所部關羽、張飛的名氣、地位遠超過孔明,孔明到赤壁大戰後,劉備乘機攻佔江南各郡,才升任軍師中郎將,地位仍低於關羽(時任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張飛(時任宜都太守、徵虜將軍),關羽張飛是雜牌將軍、孔明還是副將!孔明後來受重用、連升三級,當丞相這是後話。孔明被周瑜所逼,草船借箭,藉以保命,純屬移花接木,羅老師向壁虛構,藉以塑造智絕孔明的小說形象,歷史上草船借箭故事的真實主角應是親射虎的孫權。試想:曹賊當前,如處斬劉備的聯絡官,孫劉還怎麼聯軍?借東風,也純屬扯淡。周瑜作為水陸軍總司令、三國名將,怎會不知天文?

四、獻計軟禁劉備。

孫權委周瑜為偏將軍兼南郡太守,以四縣為其奉邑,周瑜屯兵江陵。劉備任左將軍兼荊州牧,治所在公安。劉備到京口(鎮江)見孫權,周瑜上疏說:劉備驍勇雄豪,又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熊虎之將,他不會久居人下。我認為應將劉備遷往吳郡,大修豪宅,多送美女寶玩,使他紙醉金迷,再把關張分開,各處一方,讓我挾制他們參與征戰,天下可定。如今割地資助他們,三人聚首、身處戰場,只怕劉備會像蛟龍得到雲雨,終究不是池中之物啊。孫權因北方猛虎曹操在側,想用劉備作援手,擔心劉備難以一朝一夕制服,沒有采納。網友們可能還陶醉在羅貫中三氣周瑜的橋段中,不免失望了。孫權為聯劉抗曹,還自願把妹妹嫁給劉備,兩人度上了蜜月期。



五、一心為主,想收益州立新功。

益州牧劉璋懦弱,漢中張魯經常入境侵擾掠奪,周瑜覲見孫權說:曹操新敗,正憂內亂,不能與將軍交鋒。請允許我和奮威將軍進取蜀地,再吞張魯,然後留下奮威將軍在蜀中堅守,以便跟馬超結盟。我返回再與將軍佔據襄陽以使曹操日夜窘困,北方可取。孫權答應了這個計劃,周瑜折回江陵準備行裝,然而途經巴丘因病去世,時年三十六歲。

六、總評。

周瑜性情氣度寬宏大量,很得人心,只跟老將程普有點不和諧。周瑜乃軍事奇才,試用於昔日。周瑜精通音律,即便酒過數巡後,演奏者有小差錯,周瑜必定不會漏過,必定會回頭注視,當時有歌謠:曲有誤,周郎顧。



難怪蘇東坡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對他充滿崇拜感: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是他在孫權的授權下,在魯肅、黃蓋等幫助下,聯合劉備,一舉擊碎了曹操的統一夢。為孫權割據江東、最終稱帝奠了基。


蒼茫大地顧煒斌


據史書《三國志》的記載,周瑜徵蜀,途中舊傷復發,不久病逝於柴桑(今江西九江),年僅三十六歲。這應該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最為確切且有說服力的周瑜的死因。並非是如《三國演義》所說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歷史上的周瑜是一位少年天才,雖然不像民間傳說的那樣,一十三歲成為水軍都督掌管八十一州兵馬。但是也是十幾歲就帶兵,二十幾歲就跟隨孫策打江山了。因此,他和孫策才會被江東父老稱為周郎和孫郎,也才在23歲這一年迎娶到喬公之女小喬。

曹操進攻荊州,周瑜是主戰的,並且當時的周瑜是主動將駐防的重心從柴桑轉移到巴陵的。赤壁之戰其實是一場很小的遭遇戰,只不過是當時曹操軍中瘟疫蔓延,幾乎喪失戰鬥力,所以一戰即潰。曹操自毀戰船,從雲夢澤撤退至南郡再退回北方。



並且曹操還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來說明赤壁之戰的經過,說他自毀戰船,遂使周瑜在赤壁一戰成名。但是,曹操對周瑜仍然是十分賞識的,此後,曹操又向漢獻帝上表,封周瑜為南郡太守。周瑜到了南郡之後,將公安,零陵,武陵,桂陽,長沙交給劉備駐守,但是劉備還不滿足,親自渡江去找孫權討要更多地盤。



可惜,周瑜天縱英才卻因久居軍中而身體卻多處負傷。在中國古代醫療條件十分落後的情況之下,一旦負了箭矢之傷就很難痊癒。因此,周瑜儘管32歲一戰成名,卻在4年之後就不幸離世了。後來蘇軾才會用“人生如夢”來對周郎進行總結。


傅斯鴻


從人物簡介的生卒年可知,周瑜只活了35歲。通過現代醫學觀點來分析,周瑜的英年早逝是有原因的:

一是他作為東吳最獨當一面的軍事總指揮,並且對孫策和孫權兄弟忠心耿耿,在追隨孫策開疆拓土,以及孫權當政期間的收江夏、徵黃祖,再到他建立不朽功勳的赤壁之戰,東吳都是屬於交戰雙方兵力不佔優勢的一方,但最終都取得了勝利,在其中周瑜可謂憚心竭慮,心力交瘁。

二是周瑜作為當時一代儒將,風流倜儻,並且娶了當時江東姐妹花之一的小喬。一般文武雙全、曲藝精湛,又風流倜儻的男人都會比較好色。周瑜平時為國事損耗精力,在床幃之中又不斷損耗元氣,如此一來,精神和體力都會嚴重透支。

三是通過《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所描寫的情節場景來看,周瑜很喜歡飲酒,並且經常飲醉,這也是很傷害他身體,使他的體質變得越來越弱的一個因素。

以上三大因素可概括周瑜是:多慮、縱慾、酗酒。就這樣把身體搞垮了,所以身體免疫力低下,箭傷經久不愈,並且發生了感染,最後引起敗血症死亡。


上策視覺


周瑜是文武雙全的儒將,他儀表非凡,風流倜儻,才華橫溢, “長壯有姿貌”,“恩信著於廬江”, “雄烈過人”。

周瑜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絕不是《三國演義》寫的
那麼氣量狹小。

史載周瑜“性度恢廓”,東吳張昭、魯肅等人都是他推薦的。東吳老將程普曾因為位在周瑜之下,一直不服氣,周瑜“終不與較”。


(周瑜劇照)

最後兩人結成忘年交。程普曾對人說:“與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周瑜從小受儒家文化薰陶,養成了重義輕利、知恩必報、崇尚忠義的品格。

孫權評價,周瑜是:“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準備攻打益州,但在準備出征時得了重病,最終病逝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 。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周瑜:“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一代名將,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那麼,正值壯年的周瑜到底是得了什麼病,他是怎麼死的?


(周瑜和小喬)

在東吳與曹操爭奪夷陵的戰役中,曹仁包圍了甘寧,周瑜留下淩統守衛後方,親帶呂蒙去救甘寧。

在大戰曹仁時,周瑜被飛箭射中右脅,受傷退兵。曹仁見周瑜重傷,親帥士兵攻擊吳兵,周瑜帶傷迎戰,將曹仁殺退。這次受傷,就是周瑜死亡的直接原因。

《三國演義》中對周瑜之死是這樣寫的:““瑜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雖然是小說家言,但也與事實相近。 箭瘡復裂,在今天叫傷口感染,是能致人死亡的。


(臨終)

在今天對於未深及臟器的外傷,醫生處理基本上是進行止血、清創和縫合。

清創是最重要的步驟,清創過程中要清除異物和死去的組織,並用醫用酒精反覆沖洗。

周瑜中的箭,很有可能是毒箭,如果不徹底清創,就容易傷口感染。

沒有徹底清創的傷口,容易發生感染後形成死腔,滲出液、壞死組織積聚在死腔內,內部張力不斷升高,致病菌擴散到全身造成敗血症,在沒有抗生素的古代,到了這個程度離死也不遠了。

如果進一步惡化,傷口隨時會再次裂開,形成“箭瘡迸裂”。

周瑜是在戰場上受傷的,他沒有時間好好休養。受傷後不久,他就提出取蜀,並且為此做了大量的戰前準備。


(周瑜和小喬)

這時箭傷極有可能感染,成為他最終的死因。 周瑜病死的巴丘,是一個小地方,周瑜因感染髮病也不可能在這種小地方找到名醫。

人的生命有時是非常脆弱的。這種傷口感染,如果搶救不及時,的確很容易死亡。

周瑜臨死前給孫權上表,表中寫道:

“瑜以凡才,昔受討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榮任,統御兵馬,志執鞭弭,自效戎行。規定巴蜀,次取襄陽,憑賴威靈,謂若在握。至以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復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採,瑜死不朽矣。”

從這個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周瑜對江東的忠誠,對大業未成的遺憾,還看到他對身後事有條不紊的安排。

有人說周瑜是被孫權害死的,毒死的,這樣說的人,請看看周郎的遺表吧! 最後,讓我們共同回顧一下蘇東坡對周郎的讚美: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現在的周瑜形象,在遊戲裡也是屈居諸葛亮之下,可想而知,大家的固定思維多嚴重。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馮生


剛日讀史


周瑜(公元175-210),享年三十六。死因據史料記載是“道遇暴疾”不治。

首先,明確死因,周公瑾不是被氣死的。“是時劉璋為益州牧……權許之。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臣松之案,瑜欲取蜀,還江陵治嚴,所卒之處,應在今之巴陵,與前所鎮巴丘,名同處異也。時年三十六。”又“江表傳載:初瑜疾困,與權箋曰:瑜以凡才,昔受討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至以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這些都表明周瑜是在整軍備戰途中病死的,是內因,非外因。況且周瑜“性度恢廓……惟與程普不睦。江表傳曰: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可見周瑜的氣度。

其次,不能認為周瑜命短。“根據史籍中各帝王本紀的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共有65名帝王的自然壽命可被我們確切知曉,這些人……平均年齡46歲。”“魏晉南北朝時期,一般百姓的結婚年齡當是男15、16歲,女13、14歲。”漢末天下大亂,人人朝不慮夕,人均壽命大為縮短,因此結婚年齡也提前了,可見當時的大環境多麼惡劣。“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成名,十二年後卒於道中,雖然不長壽,卻不可以說命短。

最後,大凡英雄人物,並不以壽考論短長,而是在於他做了些什麼,足以令後人瞻仰,即所謂立德、立功、立言等。比周郎更“短命”的霍去病封狼居胥,也只不過活到二十四便與世長辭,卻並不因此暗淡了他耀眼的光芒。我輩比之,足資動力。(參考《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陳姍姍·淺析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早婚現象及其成因》)


鳳池侍衛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孫吳儒將,江左風流美丈夫,赤壁破曹操,南郡敗曹仁,名滿天下,與小喬的愛情,更是一段佳話,只可惜一代英才,年僅三十六歲就早逝了。周瑜已去,可關於周瑜之死,一直被熱議,對於他的猝然離去,一直都是眾說紛紜,是暴斃,刺殺,還是舊傷復發,爭論不休……

那麼,周瑜究竟緣何而死,天意還是人為?我們不防來大膽推測。

關於周瑜之死,由於《三國演義》的廣泛影響,大眾一般都認為是被活活氣死的,畢竟羅貫中“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橋段太深入人心了,周瑜臨終前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更是流傳了千年。然而事實上呢?這完全是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的臥龍之才,進行的藝術創作。《三國演義》是以正史《三國志》為藍本進行藝術創作的小說,真實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有才,但是絕對沒有小說裡那麼智多近妖,“孔明借箭”、“諸葛祭風”、“智算華容”等,這都是把劉備、孫權的作為移花接木,甚至與史無據演繹而來的,赤壁之戰在小說裡是初出茅廬,二十八歲諸葛亮的個人秀場,讓他揚名赫赫,但是歷史上,三十四歲的周瑜才是這場戰役的主角,這一戰他大破曹操,走上一個人生巔峰,緊接著,他又去打曹仁,贏了曹仁又馬不停蹄想著去伐蜀,忙的人仰馬翻,諸葛亮根本沒有機會,三番四次給他添堵,而且說的難聽些,以當時諸葛亮的身份,頂多就算一個後勤人員,而周瑜已經是吳國三軍總司令,見一面都困難,更別談其他的了。

既然三氣周瑜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那麼周瑜之死,會不會是有人行刺呢?

畢竟他總角之好的哥們孫策就是這樣一命嗚呼的,加之周瑜實在風頭太甚,首當其衝的就是,赤壁之戰讓曹操慘敗,使他痛失統一天下的機會,要說曹操對他恨的牙癢癢也不是不可能,派人刺殺他也是情理之中的。可是,這種猜測也只能是猜測。為什麼?原因有兩點,第一,真實歷史上曹操的為人,不會讓他做出這樣的事,且不說周瑜是個人才,曹操英雄惜英雄,就單說勝敗兵家常事,曹操不可能不懂,如果一次失敗就要暗殺一個對方統帥,怕是他乾脆專門培養暗殺組織好了,而且曹操自己也說了“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看,他對這場戰役最後不過只是說一說,白便宜了周瑜這小子,言語之中毫無殺氣;第二,從後來的歷史反推,曹操被周瑜打敗後,他的軍事戰略重點就轉移了,重心放在了經營北方,要說他還有閒心去想著派人暗殺周瑜,恐怕是無稽之談了。

一不是被氣死的,二不是對對手暗殺死的,那麼周瑜之死,只剩下兩種原因了,一種是窩裡鬥被謀害了,二就是許多人都知道,但是不願意相信的,他真的是病逝。

關於第一種,讀過三國曆史,無論是小說還是正史的人,都可以直接排除,為什麼呢?孫吳兩代主要領導人,第一任孫策和他是總角之好,情深意重,第二任孫權靠他扶持,加上他哥哥孫策的原因,周瑜對東吳盡心盡力,所以第一種假設基本不成立。於是,只剩下第二種了——因病去世。

周瑜是大將,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戎馬生涯近二十年,沙場無眼,更何況他衝鋒陷陣總得在前面,鐵打的人也耗不起,身體帶傷實屬正常,就在他舊傷已多的時候,又添了與曹仁大戰南郡時,“會流矢中右脅,瘡甚”,這個新病!於是乎,新病舊疾一起來,周瑜留給後人的,又多了無盡哀嘆。

周瑜的一生,在歷史上燦爛一瞬,轉眼就消失不見,令人惋惜,可嘆,書生顛做少年狂,舞文弄墨寫文章。心中一縷英雄志,幾回夢裡做周郎。


亭殿閣


羅貫中描寫的《三國演義》的周瑜,氣量狹小,以致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後世更是流傳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惋惜之詞。但是從正史的角度來看,羅貫中的小說純粹是因為鋪墊情節,從而襯托出諸葛亮的非凡才能,才將周瑜刻意貶低。


但是從正史中其他人對於周瑜的評價,卻不是這般:

劉備曾經稱讚周瑜:武功文采皆在萬人之上,且氣量寬闊,不滿於人臣。

蔣幹稱他:雅量高至。

甚至連剛開始與周瑜交惡的程普都是毫不吝嗇的轉移了態度:與周公瑾做朋友,就像是在品嚐一杯好酒;

而他最要好的兄弟,江東小霸王的孫策:周公瑾英俊帥氣,才華高超,與我之間從小就是朋友,兩人的情誼像是骨頭和肉,難以分離。


一個人的稱讚或許有假,但是多個人都是溢美之詞,況且連劉備都是大為讚賞,確實說明周瑜並非是小說中描寫的那般不堪。

周瑜,不但擅長戰術布控,更是精通音律。有史料記載,當文人墨客曲水流觴之時,周瑜喝得酩酊大醉,但是就是這樣,周瑜在迷糊之中都可以聽出他人彈錯的小節,並且準確無誤的指出來。

周瑜年少出名,更是獲得了“周郎”的稱號。並非是所有的男子都可以稱之為郎,郎在古代又帥氣的意思,這就更加契合了他人的評價。同時江東聞名天下的大喬和小喬紛紛嫁給孫策和周瑜兩人,成功抱得美人歸。


可以說截止在赤壁之戰,也就是周瑜24歲之前,周瑜無論是在名聲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是令人豔羨的對象。

之後年僅26歲的周瑜,開始帶兵出征赤壁,聯合諸葛亮以少勝多,將曹操打得片甲不留。這一戰不只是諸葛亮成名,同樣也將戰神之名送給了周瑜。

所以只有26歲,周瑜就已經在仕途、情場和戰場上三方得意,這般無人媲美的高峰,周瑜又怎麼會因為容不得其他人而被三氣而死呢?

史料記載,周瑜去世於36歲,是在征伐荊州之時,因為水土不服,再加上感染了風寒,一病不起而去世的。這種說法還是可信的,畢竟在後人看來的一場小感冒,確實在當時可以要了一個人的性命,何況周瑜是久經沙場之人,身上的病痛更可能被一觸即發。


而且從史料來看,周瑜曾經在16歲之時生過一場大病,當時醫治的大夫告訴他病因為用腦過度,若是不注意休息,恐怕20年後將衰竭而亡。如今看來,倒是一語成讖,周瑜確確實實是死於36歲。而且若是當時大夫的說法是真的話,恐怕就算周瑜多加註意也不會有什麼效果,畢竟作戰本身就是要靠著謀略,焉能不用腦子?

只可惜天妒英才,若是周瑜在世,佈置三國格局是否會重新劃分。但是即便周瑜不能多活幾年,也不能被羅貫中的小說毒害,硬是將其捏造成一個氣量狹小之人,供後人恥笑。


小鎮月明


說到周瑜究竟是怎麼死的,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週瑜的生平,周瑜生在三國時代(175年-210年)只活了35歲。字公瑾,官拜東吳大都督,執掌東吳水師。

周瑜少時結交孫策,20歲追隨孫策東征西討,先克橫江,收當利,接著揮軍渡江,打敗笮融、薛禮拿下秣陵,然後進攻湖孰、江乘進入曲阿,打敗劉繇。沒有多久的時間就奠定了江東的大好局面。但是英雄早逝,建安五年也就是200年,孫策被仇家刺殺身亡,年僅26歲。臨終前託付大事與他的弟弟孫權,但是孫權年齡還很小,少不更事,便承擔如此重任。孫策留下一句話給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便撒手人寰。孫策死後,周瑜從外地趕來奔喪,並帶頭表達贊同孫策的臨終遺願,支持其弟孫權作為江東之主。由此次事件也可以看出周瑜並非度量狹小之人。三國演義中很多地方都是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可以貶低周瑜的。

在孫策死後的第二年,北方曹操打敗袁紹,勢如破竹,下書給孫權來降,一時間江東群臣慌不擇路,不知所為,不能決斷。孫權便帶著周瑜一起到吳國太面前商議,周瑜便將當前形勢的利弊優劣,是進是退分析給孫權和國太,得到國太和孫權的肯定和採納。通過此也可以看出周瑜的膽略謀時以及孫權對周瑜的信賴支持。

206年周瑜討伐麻保二屯,俘獲上萬人,同年反擊江夏太守的偷襲,俘獲甘寧。

208年春征伐江夏,打敗黃祖。同年底,曹操率領大軍佔領荊州,開伐東吳。孫權問策群臣,該如何應對曹操。張昭等謀士主張投降,當時周瑜駐兵在外,便被召回商議此事。周瑜概括了幾點就道明瞭曹劉兩軍開戰打仗的勝敗關鍵。曹操從北方長途跋涉來進攻江東,肯定是人疲馬乏。戰鬥力下降一成,而我們是以逸待勞這是其一;秋冬季節,天氣寒冷,馬沒有草吃,騎兵的作戰能力又得大打折扣,這是其二;曹操是北方軍隊,不擅長水戰,而且士兵會水土不服這是其三;曹操率大軍來攻伐江東,背後甚是空虛,馬超韓遂也是很大的憂患這是其四;曹操的大軍中多半是俘虜的荊州冰和袁紹的河北兵馬,有三分之一的兵力是沒有凝聚力的,人在曹營心不在這是其五。孫權聽後,拔劍砍掉桌子一角,以定決心。孫權稱周瑜是王佐之才。

隨後便開始了聯劉抗曹的赤壁之戰,期間周瑜提出火攻曹操,先利用蔣幹使用了反間計後命黃蓋詐降曹操,曹操中計後大敗,船艦全被燒燬,被迫北還南郡而後回到北方修養,曹操留下曹仁守南郡,至此赤壁之戰以曹操失敗結束。

赤壁之戰後,周瑜攻打南郡督戰時,被箭射傷,傷勢嚴重退回營中,曹仁聽說周瑜臥病在床,便命軍攻擊,周瑜聽後奮身而起,指揮戰鬥,曹仁見狀只好退走。後獻計給孫權軟禁劉備,孫權未採納。

赤壁之戰後的兩年也就是210年,周瑜提出要征伐益州的方案,但誰料在返回駐地江陵的途中,走到巴丘時突然箭傷復發而亡。至此周瑜的一生便結束了。

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肯定不是演義中所說因為度量狹隘,嫉妒才華被諸葛亮氣死的。


弘什麼歷


對於周瑜的死,很多人會被《三國演義》所誤導,認為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演義畢竟是小說,是文學創作作品,裡面摻雜了很多帶有感情色彩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周公瑾的死因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在這部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中,作者依史以演義,再加上自己的主觀認識、價值觀念,與藝術進行有機揉合,從而使作品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蘊涵。

《三國演義》是有觀點立場的,擁護誰,反對誰,誰是正面人物,誰是反面人物,一目瞭然――天下是漢家的天下,漢家即使不行,皇帝也該由姓劉的做。這就是貫穿整部小說的基本立場:擁劉貶曹。

《三國演義》用這種觀點立場,成功塑造了一批典型人物:正面人物諸葛亮,關羽,張飛等,反面人物曹操,董卓,袁紹,袁術等,每個人物都刻畫的栩栩如生。

在刻畫人物方面,作者善於運用人物對比,以一個人物烘托另一個人物。

周瑜就是其中的一個,小說中,諸葛亮三氣周公瑾,用周瑜氣量狹隘的形象來襯托出諸葛亮天文地理、過去未來無所不知,能文能武,足智多謀,呼風喚雨的忠臣形象。

所以在三國演義中,周瑜的死是極為讓人惋惜的,和王朗一樣,是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

周瑜臨死之前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

歷史上周瑜的死因

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廬江群舒縣人(今安微廬江縣西南),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兒子周忠都做過漢朝的太尉。父親周異,做過洛陽令。周瑜稱得上是官宦子弟了。

周瑜年輕的時候與孫策關係很好,二人既是上下級關係,又是連襟關係(分別取小喬,大喬為妻)。孫策時候又竭盡全力輔佐孫權。火燒赤壁之後,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兼任南郡太守。

這個時候,曹操的元氣大傷,北方暫時沒有了後顧之憂。周瑜向孫權建議,由自己和孫權的堂兄――奮威將軍孫瑜一起進攻蜀地,得到蜀地以後再吞併張魯。孫權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就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周瑜回到江寧,準備行裝,但在路過巴丘時,暴疾而亡,死的時候年僅36歲。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周瑜的死跟諸葛亮沒有半點關係。與演義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周瑜心胸寬闊,能文能武。

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意思是說,周瑜年少時就精通音樂,即使是在喝了很多酒之後彈唱的音樂,如有錯誤,周瑜一定能夠聽出來,聽出來後一定要回頭看一看,所以當時有個歌謠說:“曲有誤,周郎顧。”

不管是正史也好,演義也罷,周瑜憑藉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忠心耿耿的赤子之心,為東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周瑜死後,孫權也沒有虧待於他,親自穿著喪服,為他舉喪,恢復了他不爭氣的兒子周胤王侯將軍的爵位職務,封他的侄子周俊為偏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