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米普遍秃尖没上满,是啥原因?

农村老帽




根据清江鹤的观察和总结,今年玉米秃顶〈秃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与玉米品种本身的生物学特征有关。

主要表现为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中穗,小穗硬粒型玉米品种满尖还比较可以。基本上不存在秃顶现象。而大穗型玉米品种在田间观察基本上都存在不满穗现象。当然这个原因除与自然客观原因外,还与肥水供给不足有关。

二,与玉米穗期干旱有关。

玉米穗期对肥水比较敏感。穗期缺水玉米不仅仅会出现"卡脖"现象,而且还会出现秃顶秃尖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稀啦粒"。



今年玉米穗期时,在清江鹤这儿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干旱期。长时间不下雨,农户又没有劳力资源来解决玉米干旱的问题,以致很多地块的玉米干枯萎叶,保水性能差的土壤还死棵了。

三,与玉米缺失营养有关。

主要表现为玉米缺锌等微量元素。这种现象在如今很多的农村地块都存在。

根据清江鹤观察,但凡玉米营养生长期出现过"花白苗“地块,和"牛尾苗"地块,相对于没有出现此类症状的玉米地块,玉米秃顶秃尖现象要严重得多。因为玉米对锌营养元素比较敏感,当地块中缺失锌微量元素或者玉米植株因生理机能失调引起植株缺锌时,玉米就表现出缺锌症状。



四,与玉米种植密度有关。

玉米套种作物多而且种植密度大,植株高大郁闭,缺乏通风透光条件,生长发育不好所致。

为了避免玉米秃顶秃尖,清江鹤建议题主在种植玉米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当地气候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

然后合理密植,注意营养物质供给,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微肥。特别是锌肥,要根据玉米生长需要,适时补充。特殊条件下,还可以用锌微肥进行叶面喷施。


清江鹤


您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内容提要:玉米秃尖的问题均有与以下几点有关。

一、首先玉米出现秃尖情况有可能本身是品种的问题。其次,今年大部分地区遇到干旱,当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干旱导致严重缺水,到了果穗期的时候由于缺水原因引起植株主干内在吸收养分上升供给时有停顿的状态,之所以会出现秃尖棒子没有长出仔粒饱满的原因。

二、病虫害导致玉米秃顶

如果玉米地里出现大量虫害到植株,没有进行喷药处理,那么玉米植株被侵害后,引起维管被破坏导致不能正常供应养分,当养分不足时就会出现秃尖情况发生。

三、遇到连雨天气

玉米虽然在生长过程需要大量水分,但如果连续雨季同样会引起玉米果穗秃尖,原因是长期下雨,玉米吸收水分过多导致疯长壮态。以上这三种情况只要出现任何一个,都会引起玉米秃尖。

防治方法:

1、首先要对品种有了解,选择好的品种,不要选择秃尖的品种。

当遇到干旱时要及时浇水补充玉米能有足够的水分供给穗,这样玉米的根系在吸收养分供给时不容易出现断水,就不会出现维管吸收养分停顿状况,自然也不会出现秃尖了,所以遇到干旱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浇水。

2,、发现地里有虫侵害玉米的时候要第一时间采用药剂兑水喷雾,间隔3~5天一次,直至喷雾2~3次即可解决。

3、当玉米到了果穗期时遇到多雨天气的话,一定要及时进行做好排水工作,把地里的水排出去。

建议:在播种玉米时候直接挖好有排水沟,做好预防措施。

因为果穗期时如出现多雨玉米地会出现长期积水,容易导致根系疯狂吸收养分供上,导致果穗疯长,这样一来穗的棒子更加会容易突出,所以有必要做好控水工作。

综上:

想要玉米不会出现秃尖情况,要从一开始选择品种开始,直到排出一系列隐患才能保证玉米的质量问题,玉米种植出来选择品种以外,在管理这块一点都不能疏忽大意,要多在管理这方面下功夫。


三农小管家


大家好,我是秦农视野。作为拥有多年种植经验的种植户,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玉米秃尖不饱满会引起减产,这对玉米种植户来说不希望发生的现象,那么造成玉米秃尖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呢?

第一,玉米品种选择问题。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病虫害抵抗力不同,对土壤环境的适应力也不同,如果选择了低质量的品种,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玉米秃尖的现象,在源头上就已经输了,因此,在品种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认真考察,仔细对比。

第二,播种时要合理,不可密植。有的人为了追求高产量,农田播种的过于密集,最后单棵玉米植株上确实结了好几个果穗,但是大多果穗上的玉米粒稀少且不饱满,有的甚至是“空芯”,这样的密植,不但多花费了种子钱,产量不增反而还减了,适得其反。因此合理种植很重要,每亩保苗4000株左右即可,不但不能过密,还要苗齐,苗匀。

第三,水肥要跟上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求。玉米成长发育的每个阶段对水、肥的需求是不同的,除了氮肥,磷,钾,锌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生长期如果缺水缺肥,苗株就会矮小发黄不健壮;抽雄期缺水缺肥,顶花花粉的授粉能力就会减弱,花丝也就难以正常受精,最终造成玉米秃顶不满粒现象,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水肥必不可少。

第四,天气原因的影响。前面提到的三点:品种选择,合理播种和水肥养分都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但是天气却是我们无法控制的,这时候就需要人工参与进来,把天气影响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比如连续高温天时要及时浇水抗旱,连续阴雨天时要增加光照,必要时人工授粉,大风天气时要及时培土,防止玉米倒伏等等。
以上就是我对玉米秃尖不满粒的主要原因分析,如果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讲到位,欢迎指正,谢谢大家的支持。


秦农视野


中秋节回家,正巧村里有赶着收玉米的,是早熟品种,种的也稍早些,直接收了“玉米棒子”摊晒在大街上,仔细看他家的“棒锤儿”(玉米穗)的确有很多秃尖的,听人们议论,今年的玉米普遍如此。

今年受气候影响大

玉米秃尖影响因素也是蛮多的,一则和品种本身特性有关,二则和营养供应不足有关,再者就是玉米抽雄散粉时期的天气情况有关了。

如果大部分品种秃尖都较多的话,那就排除了品种问题了。那就是气候和养分供应因素了。今年夏天,我老家那边普遍是干旱天气,玉米在地里都旱得打蔫,偏巧那时候,正是三伏天高温时节,大热天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浇水,确实很累人。

如今农村老家种地的,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干这活有些吃力了。沉不住气的人就等不及早浇了,也有很多人一直等雨。受台风天气影响,才算是下了些雨缓解了旱情。玉米抽雄散粉时期高温干旱,水分供应也不足,玉米肯定受影响啊!

再者就是养分供应问题

玉米种植最好按照玉米对养分的需求进行施肥,整个生长周期分多次施肥更好些,但是如今人们种地就图省事儿,不管复合肥还是控释肥,都喜欢种肥同播,不再追肥了,后期养分供应不足也是有的。



以上图片都是今年新收获的玉米,仔细看秃尖还是蛮明显的,分析下来,最主要影响因素应该就是气候条件影响了吧!

欢迎关注“漫行草木间”,喜欢记得转发。草木心,乡间味,细细品,漫漫行。

漫行草木间


玉米秃尖发生原因常见有3种:

一是顶部小花在分化过程中因干旱或肥料不足等原因而退化为不育花。

二是抽雄前遇到高温干旱天气,抽穗散粉提前或顶部花丝抽出过晚,失去受精时机,造成秃尖。三是栽植过密,肥料供不应求,或干旱,或遭受雹灾,或遇到连阴雨天气,叶片光合作用减弱,致果穗顶部的受精胚得不到足够的养料,不能发育成子粒。

预防这种现象首先选用优良的种子,这是关键,有的秃尖也是种子的原因造成,

加强种植管理

一是要合理密植。根据品种、地力和栽培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密度,以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满足中上部叶片对光的要求,促进雌雄穗的发育。

二是要加强中耕除草、培土技术,尤其是拔节后培土,可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发育。

三是采用大小垄种植技术,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

四是当遇到不良的气候条件,而影响正常授粉时,要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技术。\r

五是防治病虫害\r防治玉米苗枯病、纹枯病、茎基腐病及各种叶斑病。兼防玉米蚜。\r玉米果穗顶部未结籽或籽粒秕,称之为秃尖,是玉米栽培中常见的现象,也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袁小余


今年玉米普遍秃尖没上满,是啥原因?今年干旱,百年不遇,玉米秃尖没上满,主要是天气情况而形成!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杀人,不用刀!面对现实,人们只能忍气吞声!去年伏季没透雨,,,冬九没大雪,,,今春一持旱,即使下雨,也无透雨,,,水源区麦秋有收程,干旱半干早区域好多庄稼减收或绝收!在这种年景下,庄稼能好吗?玉米能大丰收吗?根本不可能了!天就成了决定的因素!∵


知足常乐36996336933


造成玉米秃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品种遗传特性。玉米花丝从苞叶中抽出的顺序有所不同,顶部的花丝抽出最晚,如果顶部花丝抽出时恰逢大田花粉量不足或散粉末期,容易造成顶部花丝授粉不良,形成秃顶。

2、阴雨天气。玉米散粉时,如果遇到阴雨等自然灾害,易导致玉米雄穗不能正常散粉,雌穗吐丝不畅,即使吐丝,花丝容易徒长、老化,也会造成玉米秃顶。

3、干旱缺水。玉米一生需要大量的水分。据研究,土壤湿度越大,玉米出现秃顶的几率越小。尤其是抽雄期遇旱,会造成花粉生活力减弱甚至丧失,花丝延缓抽出或者抽出后容易丧失生活力、寿命缩短,从而造成结实率下降,形成秃顶甚至空杆。

4、密度不合理。玉米属高秆作物,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密度过大,容易造成个体营养发育不良,田间郁闭,通透性差,使果穗顶部籽粒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且授粉时部分花粉难以落到柱头上,形成秃顶。

5、缺乏营养。玉米生长后期缺肥,籽粒发育到中途便停止生长,使雌穗顶端秕粒增多而变成秃顶。玉米缺锌俗称“花白苗”,即叶脉之间出现浅黄色或白色条纹,茎杆细弱,抽雄、吐丝延迟,果穗发育不良,也会形成秃顶或稀癞棒。

6、病虫害。危害玉米造成秃顶缺粒的病虫害主要是大、小斑病和玉米螟,尤其是雄穗和雌穗顶部很容易遭受玉米螟危害,造成粉源不足和花丝受害,从而形成秃顶缺粒。




乡村摄东东


玉米秃尖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玉米果穗顶部未结子或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1/2以上,是造成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玉米秃尖主要原因玉米雌小花分化、吐丝及籽粒形成始于雌穗的中下部,以后则由此处向上或向下同时进行,最后在顶部结束,遇有环境条件不适,顶部的小花或受精胚常因养分供应不足而发生败育。玉米秃尖发生的主要原因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水、气候、种植密度过大、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一)品种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同,当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超过了品种的适应范围时,易发生秃尖。(二)土壤沙性土壤盐分较高,低洼易涝,耕作层过浅,蓄水保肥能力差,秃尖缺粒发生较重。(三)营养与肥水施肥时,若偏施氮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微肥,水分供应不足,尤其是玉米开花灌浆期缺水脱肥,会影响有机质的制造与运转,使玉米吐丝较晚,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缩短,致使玉米秃尖缺粒。(四)气候玉米开花时遇高温干燥天气,影响玉米雌雄穗的发育;抽穗散粉提前或顶部花丝抽出过晚,失去受精时机,造成秃尖;顶部小花在分化过程中因干旱或肥料不足等原因退化为不育花;玉米散粉时阴雨连绵,影响正常的开花授粉;授粉时无风使授粉不良,都可造成秃尖缺粒。(五)种植密度过大种植密度过大时,由于个体营养发育不良,灌浆期田间郁闭,通透性差,使得果穗顶部籽粒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形成秃尖。(六)病虫害玉米叶斑病、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的发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良,尤其是蚜虫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致使玉米不能正常的开花授粉,造成秃尖缺粒。二、防治方法(一)种植优良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栽培条件,选择抗病性、抗虫性和适应性强的不秃尖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济单8号等。(二)改良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提倡使用高温沤制的堆肥和中耕培土技术,改善土壤结构状况,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增强其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尤其是在玉米拔节后培土,可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的发育。(三)科学进行肥水管理玉米拔节后生殖器官发育旺盛,水分供应要适时、适量,以防旱害和涝害,可促进雌雄穗的发育,保证玉米在开花散粉或灌浆时有充足的水分;增施有机肥,平衡施氮、磷、钾和微肥,后期可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的尿素溶液作根外追肥。(四)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方式,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株得到良好的发育,减少秃尖的发生。如大穗型或平展型要适当稀植,而中穗型或紧凑型可密些。也可采用大小垄种植技术,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状况。(五)采取人工辅助措施1、人工辅助授粉。在晴天上午9—11点,用脸盆或纸制容器垫上纸,将雄穗花粉抖落在纸上,然后用毛笔或棉花团蘸适量花粉,逐一抖落在玉米雌穗花丝上,也可将花粉倒入纱布口袋内,用口袋在雌穗花丝上扑打,人工授粉可进行2~3次。2、进行隔行去雄。即去1行留1行,也可隔株去雄,即去1株留1株。这样能增强光照,降低养分消耗,促进顶部的籽粒饱满,且有利于花粉散落在花丝上,提高授粉率。去雄时间,以雌穗露出1/3时进行,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去雄,以利伤口愈合。3、剪去雌穗顶端高出玉米穗轴1cm的部位,用剪刀将苞叶边同花丝一起剪掉,隔2~3d再剪第2次。剪后胚轴受精的花丝不再伸长,而中间没有受精的花丝继续生长,从而得到受精的机会,实现多结实而减少秃尖。(六)运用生长调节剂1、在玉米6~11片叶时,每667m2用玉黄金30mL对水30kg,喷洒在玉米叶片上。2、在玉米6~10片叶时,每667m2用玉米矮丰25mL对水30kg喷洒在玉米叶片上。3、在高肥密植中晚熟高产玉米的雌穗小花分化期,即玉米抽雄穗之前3~5d,每667m2用壮丰灵25mL对水20kg喷洒,可使玉米株高、穗位降低,节间缩短,同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倒伏,促进雌花发育,防止秃尖。4、在玉米6~10片叶时,每667m2喷洒万家宝500~600倍液。


河西走乡村


根据清江鹤的观察和总结,今年玉米秃顶〈秃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与玉米品种本身的生物学特征有关。

主要表现为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中穗,小穗硬粒型玉米品种满尖还比较可以。基本上不存在秃顶现象。而大穗型玉米品种在田间观察基本上都存在不满穗现象。当然这个原因除与自然客观原因外,还与肥水供给不足有关。

二,与玉米穗期干旱有关。

玉米穗期对肥水比较敏感。穗期缺水玉米不仅仅会出现"卡脖"现象,而且还会出现秃顶秃尖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稀啦粒"。

今年玉米穗期时,在清江鹤这儿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干旱期。长时间不下雨,农户又没有劳力资源来解决玉米干旱的问题,以致很多地块的玉米干枯萎叶,保水性能差的土壤还死棵了。

三,与玉米缺失营养有关。

主要表现为玉米缺锌等微量元素。这种现象在如今很多的农村地块都存在。

根据清江鹤观察,但凡玉米营养生长期出现过"花白苗“地块,和"牛尾苗"地块,相对于没有出现此类症状的玉米地块,玉米秃顶秃尖现象要严重得多。因为玉米对锌营养元素比较敏感,当地块中缺失锌微量元素或者玉米植株因生理机能失调引起植株缺锌时,玉米就表现出缺锌症状。

四,与玉米种植密度有关。

玉米套种作物多而且种植密度大,植株高大郁闭,缺乏通风透光条件,生长发育不好所致。

为了避免玉米秃顶秃尖,清江鹤建议题主在种植玉米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当地气候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

然后合理密植,注意营养物质供给,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微肥。特别是锌肥,要根据玉米生长需要,适时补充。特殊条件下,还可以用锌微肥进行叶面喷施。


天空哭蓝了海


玉米秃尖主要原因是干旱,干旱造成雄蕊发育不良,花穗少而小,产生的花粉少,授粉时期短。有的地方授粉时又赶上雨水,大量花粉被冲洗掉,造成果穗在发育后期不能授粉,形成秃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