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这样真的对吗?“打”真的不能解决问题

文丨图图爸爸

在很多父母的想法之中,总是觉得棍棒教育是较为好使的一种教育方式。

确实我们会发现即使年轻父母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利用大道理的方式,去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当中运用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家长无法理解的,在这个过程之中过度的暴躁,愤怒,必然会选择最原始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武力。

“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这样真的对吗?“打”真的不能解决问题

可是大家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呢?特别是爸爸妈妈同时生气,这种混合双打对于孩子的影响更大。

他们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存在,只能抱紧双手保护自己的身体。很多人长大之后,永远无法忘怀自己小时候曾经经历的被暴打的情节。

或许在父母的想法之中“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但是这种所谓的打骂却会给孩子留下一定的心理阴影。

有相关的心理学家曾经表示:幸福的孩子,或许会用自己童年时候的美好时光,去治愈自己未来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

但是不幸的孩子,他们只能用自己未来的所有时间,去寻找较为美好的状态,去弥补自己噩梦般的童年。

“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这样真的对吗?“打”真的不能解决问题

“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这样真的对吗?“打”真的不能解决问题

01你打过孩子吗?

你有没有打过自己的孩子呢?相信这个问题,很多人的回答都必然是肯定的。甚至有些人还表示出来对待孩子“一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心情。

人确实总是会冲动,可是冲动之下就是魔鬼,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本该是一种较为温柔的状态,但是较为冲动就有可能导致孩子看到了父母恶魔的一面。

记得有一次,孩子的奶奶过生日,头天晚上我们就告诉孩子第二天早上必须早起,因为要乘车去奶奶家,孩子答应的非常好。

可是第二天早上还是依旧赖床,等到去了奶奶家已经差不多下午一两点,这时候全屋子的人都调侃我们,让我感到十分的生气。

回到家里面和孩子讲述了今天的这个问题,没想到孩子竟然还在嘴硬“反正我们去了别人还没有吃饭,又不是没有参加奶奶的生日聚会”。

其实和孩子强调这不是时间不时间的问题,而是展现出一种对待别人的态度,孩子还是不能理解。

最后说来说去还在嘴硬,控制不住情绪的状况之下直接打了孩子一巴掌,可是没想到孩子直接说出一句“我要受不了了,我以后哪也不去了”,接下来丈夫听到这样的话也开始打他。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开始思考今天发生的事情,确实感到十分的愧疚。

我们也相信这或许是大部分父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在面对孩子生气的时候他们只能选择较为暴躁的方式去应对。

“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这样真的对吗?“打”真的不能解决问题

“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这样真的对吗?“打”真的不能解决问题

02“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孩子到底该何去何从?

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混合双打或许成为一种教育新招。在现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之下,父母在家庭关系之中可能表现出来的暴躁状态,要比工作上更为明显。

因为工作上是受制于人,而回到家里面父母就是家庭的主心骨有绝对的控制权,这时候必然会对孩子发脾气。

在面对父母混合双打的时候,孩子的表现又是如何的呢?父母有没有注意到呢?根据一些儿童教育专家的研究,他们发现在孩子不同年龄段,他们应对父母暴躁的行为有着不同的态度。

  • 0-5岁:持续的哭闹

因为在0-5岁确实是处于被父母压制的状态,他们也不明白到底应该如何去应对?

父母对自己使用暴力的行为,这时候只能默默的忍受,同时用哭闹的状态去表达自己内心痛苦的情绪。

“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这样真的对吗?“打”真的不能解决问题

  • 5-10岁:适度的反击

在孩子三岁以后,他们有了明显的自我意识,但是一些比较懂得隐忍的孩子,就会隐忍自己自主性。

但是慢慢的上了幼儿园和其他人接触,这时候孩子内心的敏感性,自主性就逐渐萌芽。

当再接受父母批评打骂的时候,他们就会适度的反击。比如说摔门而去,用行为反抗父母。

  • 10-18岁:保持沉默

当孩子10岁以后,他们明白自己对于父母的暴躁行为是错误的,这是不尊重父母的一种表现,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也会表现出来较为沉默的状态。

孩子其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而认为“沉默是金”。

当然孩子这种状态较为冷静,对于父母的恨意也就更为深刻。

“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这样真的对吗?“打”真的不能解决问题

“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这样真的对吗?“打”真的不能解决问题

03长期遭受暴力的孩子,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清楚的是,孩子不同阶段的表现暗示他们发育程度,从较为明显的哭泣再到无声的反抗,其实都是对于父母行为的反应。

最重要的是长时间处于这种暴躁行为,将也会给孩子带来以下负面影响。

1)缺乏安全感

试想一下,在混合双打的状况之下确实孩子是孤身一人,而爸爸妈妈连为一体。

如果仅仅只是受到一方的责骂,孩子还可以跑向另外一方的怀抱,但是这种混合双打对于孩子的打击更为明显。

当孩子在最为脆弱的时候,没有人去给予他温暖,只会让孩子慢慢的缺乏安全感,当父母都无法满足他们内心的精神需求,孩子未来成长也会受到影响。

“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这样真的对吗?“打”真的不能解决问题

2)行为较为怪异

之前我们在一个新闻上看到有父母吵架,因为孩子在旁边哭闹直接跑过去打骂孩子。

过了一会儿,夫妻两人就将所有的矛头转向了孩子身上,甚至一把将孩子推倒在地,脚踢拳打不在话下,孩子只受到了父母坚硬的拳头。

实际上之前在上学的时候,也接触过这样一个从小就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

他表现出来的状态确实较为怪异,在学校中从来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相处。

即使是别人和他说一句话,他也能战战兢兢很久,精神上较为脆弱。

3)极端情绪蔓延

当我们在接受了更多的暴力之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所能想到的基本上,也都是暴力的方式。

除此之外,父母表现出来暴力的情绪,也会夹杂一些消极的话语,当孩子被扑面而来的“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不去死”的话语冲击只会想象到一些消极的行为。

人身体在处于消极状态的时候,会分泌一定的激素影响到身体健康,这种心病对于身体的伤害更大,加之精神上的影响,孩子不痛苦吗?

“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这样真的对吗?“打”真的不能解决问题

“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这样真的对吗?“打”真的不能解决问题

04父母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让自己冷静下来,减少对孩子的打骂

我们明白每一位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可是为什么在打孩子的前一秒不能让自己停下来呢?

大家有没有扪心自问过:我真的不能停下来让自己冷静吗?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看到自己孩子表现出来较为脆弱的状态。

我们也希望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减少被父母打骂的次数。

1、告诉自己:对孩子伤害太大了

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为优秀,是很多父母打骂孩子最为根本的原因,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他们认为“严父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只有这种高压状态之下,孩子才能变得更为优秀,实际上并不是的。

就像我们上面所列举的三个问题,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父母的打骂之下,只会对他们身体和心理造成更大的伤害。

在混合双打的时候父母要考虑到这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我们但凡能够想到这一个问题,必然会停下自己的手脚。

“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这样真的对吗?“打”真的不能解决问题

2、把孩子当做是朋友,他不是你的所有品

在生活中你有打过自己的朋友吗?我们在很多时候如果能够换位思考,把自家孩子当做是自己的朋友,以朋友的状态来和孩子相处,那么必然会减少更多的麻烦。

只是现在很多父母总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所有品,他们的行为必须受到父母的安排,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没有让父母满意就会受到责骂。

我们应该清楚,孩子生下来之后,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把孩子当做朋友,当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给予提点,出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出现缺点的时候让其自我改正才是应该做的。

“混合双打”成教育新招,这样真的对吗?“打”真的不能解决问题

3、期待变少,争吵变少

当父母对于孩子的期待慢慢变少的时候,就会减少更多的争吵。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孩子优秀,但是也应该接受孩子的不平凡。

过分的打骂也并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好,有些时候内心的自我驱动才会让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与其过度的逼迫孩子,还不如他们自由的生长,散养之下幸福快乐的成长。

孩子成长过程之中,爸爸妈妈的存在确实是不可或缺的,当我们给孩子带来的仅仅只是暴力的时候,就应该清楚自己是让孩子不快乐的。

孩子的一生并不由父母支配,父母的一生也不需要以孩子为主。只有放下对孩子的期待明白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之中是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我们才能减少责骂,这样孩子也会更好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