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昨天有条新闻,小白觉得应该上热搜——


“中国综合格斗运动员张伟丽击败前UFC世界冠军波兰人乔安娜,首次卫冕UFC冠军。”


后者,曾在IG上Po出自己头戴防毒面具的照片挑衅张伟丽。☟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张伟丽回应,“用悲剧来开玩笑反映了一个人的品德。”


赛前,“嘴炮之王”乔安娜再次挑衅。☟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但张伟丽的反应是这样的。☟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以及觉得对方很好笑并且确认过眼神将会轻松赢倒。☟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结局,不出意外是这样的☟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网友吐槽右边的乔安娜被打成“异形”


赛后张伟丽还留下了一段“八角笼里没有垃圾话”的名言。


“在这个八角笼里,我觉得所有的人都值得尊重,我不希望在八角笼里说垃圾话。

我觉得在这个平台上,我们都是武者都需要互相尊重,我们需要给孩子们做一个好的榜样。

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冠军,我们不是暴君!”


张伟丽,这个在镜头前亲和、面对挑衅也只会憨憨一笑让人“Shut Up”的女人,用卫冕冠军打脸无礼对手,不仅替大家出了一口气,更是证明了——


格斗,这个被外界定义为非常暴力男性化血腥的运动,也有女性的立足之地。


同时可想而知,比起“能打”,会有怎样一个简单粗暴的标签来形容她。


是的,说的就是“女汉子”。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别再用“女汉子”来形容她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应该记得去年八月,在UFC格斗之夜深圳站比赛中,张伟丽KO巴西女拳王安德拉德获得草量级世界冠军金腰带,成为UFC中国首位冠军。


随即登上《吐槽大会》,那个时候张伟丽就体现了幽默细胞——


别人说她会“家暴”。


她说,“我们练过的女孩都很讲道理。”☟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别人说她比男生还壮。


她反转凝视的主客体,调侃好身材的男明星到了UFC,就是个“花瓶”☟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甚至张绍刚调侃她参演#什么是公主短片、“公主抱”这个词和她联系起来,就疑似变成了格斗动作。


她转头就向张绍刚展示了什么叫“公主抱”☟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另一个访谈节目里,别人老喜欢说她太能打了没人敢娶她。


她说,“我们打人是要给钱的,你给钱了吗就想挨打?”☟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面对“寻衅滋事”,张伟丽幽默机智的反应无疑给出了满分答案。


她的行动思维方式就是在行动上证明自己,同时在语言上化解火药味。


但你发现没有?


事业上明明做的很成功,亚洲第一位打进UFC前十名的综合格斗选手,性格上也很讨喜,总是以幽默化解偏见,张伟丽也免不了和其他不循规蹈矩的独立女性一样,被世俗绑架——


明明作为运动员出现在互动现场却冷不丁被询问相亲标准☟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如果你无语了,应该会想起女大学生采访董明珠


上节目槽点是“暴力女友”“女汉子”“会家暴”,不仅被吐槽职业是保镖,甚至被质疑有暴力倾向,还不是一次两次☟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所以那个常常被用于“夸赞”女性有些许男性气质、还略显俏皮的“女汉子”标签,当和身强体魄不够有女人味的张伟丽牢牢捆绑,自然显得不那么友好。


说她女汉子不是认可她,而是出于“畏惧感”——


就是简单粗暴地将女性的工作印象和生活印象捆绑,由此得从事综合格斗的女性会有天然的暴力倾向,强势、不温柔、不好相处的结论。


可是你看前面的张伟丽,她不好相处吗?她有在主持人冒犯提问的时候一拳打掉对方脑袋吗?


当然不矫情地说,作为一个从来不惧挑战的运动员,张伟丽自然也不会在意这些无中生有的标签。


脸上笑语盈盈的轻松,都体现了她内心的自信。何况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靠放出多少狠话证明自己的,这个“强”——


是为了一块金腰带奋斗六年,流血流泪也不放弃的强;是做好心理预期清楚知道不可能光打别人也会被别人打的强;是周围声音很多偏见很多还坚持热爱的强。


或者应该说,这种强,体现出来的样子就是不愿意被规训。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金腰带当然比美貌值钱


张伟丽说过,“我的人生价值,是做自己想做的的事。”


段小姐将这句话理解为自由、选择的自由。在现有的女性选择空间上,她确实已经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从事她热爱的格斗事业、继续奔赴世界冠军之路。


也做到了她说的女性不该被定义——


女性在家的时候可以做饭,工作的时候也可以“上笼子里比赛”;既可以是温柔的,也可以是勇敢的。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所以审美上不够美貌,气质上不够温柔,缺乏母性、优雅、妩媚种种女性特质,又有什么关系呢?


波伏娃老早就说,


“一个人并非生来就是女性,她是被变为女性的……女性气质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被教给的。”


这段话段小姐也写过很多次。


她主张两性特质不是模糊两性特征,而是鼓励不要规定这些词只能用在女性或用在男性身上。


当我们认为“女性最好该怎么样,或者最好不该怎么样”

的时候,最好想想,这些词为什么就不能用在男性身上?又问,为什么女性就非得是娇弱的花朵这样?


张伟丽对此理解的很好,不光女性可以有很多面,同时认同男性也可以有很多面。☟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可以说,张伟丽不仅通过行动打破了拳台上男性林立的局面,在个人想法上,她也突破了“向男性看齐”的高墙。


不管是在家当家庭主妇,还是到赛场上“打打杀杀”,都是女性的个人选择,在平等的路上,我们应该先走向对人的尊重——


允许女性的形象有很多种,不抹杀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异,不忽视女性性别角色无可替代的特殊价值,不默认男性的优越地位。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不幸的是。


很多人却没能获得这样的自由选择——


口号喊得响亮,形式主义当道,独立女性的虚假人设撞上女性的“天然优势”,一击即碎。


也有人没有学会尊重别人的选择自由——


女性相煎者不在少数,温和男权隔岸观火,催促女性早早认命的更是搬出了社会公知那套,盖棺定论。


最终张伟丽也只是突破性别印象囹圄的少数派。


可格斗之路的艰难,获得了男性没有的成就、为国争光,再有此次“辱华”事件,可以光明正大用拳头说话。

凭那块金腰带,比男性“能打”的张伟丽,即使是一个人,完全也可以为女性赋能。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能打”的女性粗暴?

请收起您的“裹脚布”


何为赋能?


它当然是包括方方面面的——


职场中,女性不再因为特殊的生理特点失去平等就业的机会,并且与男性同工同酬;家庭生活中,女性所做的家务活不再被排除在社会价值之外,家庭主妇不受歧视;再往上,女性还能争取文化教育权利、参政权利……


这不是妄想、也不是高谈阔论,女性每一次选择空间的扩大,背后都是无数女性付出的异常艰辛。无数小的能量汇聚起来,就能推动变化。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其实,前面张伟丽所说的种种性别认识,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实,只是她不符合被规训的女性形象、不是一个柔柔弱弱的女孩,再有事业做得“像个男人一样”,所以不太有人愿意把她和温柔联系起来。


而对于她所强调的“女性可以很多面”,就大多数女性来讲,也只是听听就算,真正敢做出选择的,哪怕是敢说出来的,都不是很多。


诸此种种,纵然人类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后,要求性别平等的思想踊跃出现,女性却一直处于平等的边缘化,数次被排除在“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之外。

她的“女汉子”人设,早该崩了


于此,要尽可能地扩大女性地盘,一定是允许不被规训的女性形象存在,以及一定是“人为大,性别为小”。


自然最终,说张伟丽的成功是“打”出来的,不如说是一个进步的现代女性观念让她成功。


这样包含不服输、不妥协与不安于现状精神的成功并不粗暴,更有意义——


“损”张伟丽的人却挨不过她的女“拳”,确实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