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塔—定州塔(开元寺塔)

如今的河北省定州市中心,耸立着一座千年塔,俗称定州塔,其实真正的名字为“开元寺塔”,为定州市的中心地带。


千年古塔—定州塔(开元寺塔)

我第一次见这个塔是1990年夏季,我10岁左右,父亲骑着自行车从60里地外的农村赶过去定州城。远远的,就看见了这座塔,当时虽然很破旧,但是定州城内第一高度的建筑物。历史上因为多次地震,定州塔裂掉了一个大斜角,从1988年开始一直用脚手架围着,看不到它的面貌。

2000年左右,我在定州塔的对面定州中学复读过一年,第一次远离家门住校,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去定州塔下走一走,其实当时整个开元寺都封闭着,也进不去。但走在悠然千年的古塔下,那种感觉很是放松,让人心静。也许是沾古塔的福气,我的大学通知书也是从定州中学取的,记得取完录取通知书的夏日,回首望了一眼尚在维修的定州塔,心中悠然升起的一种感激和虔诚。

多年后,再去定州访友或回母校,定州塔已然是这个样子了:


千年古塔—定州塔(开元寺塔)

定州塔现在已经是定州市的文化图腾,地标,一提起定州塔,每个定州人都能升腾起无数的话题或记忆,每次回故乡,远远望见了定州塔,才觉得真正踏上了定州的土地。

介绍一下定州塔吧:

《定州塔的历史》


千年古塔—定州塔(开元寺塔)

定州塔,塔下为一寺院,开元寺,所以定州塔的真正名字为:开元寺塔,是中国现存最高大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有“中华第一塔”之称。这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

“定州塔”,是该塔的现俗名,在1986年县改市之前习称“定县塔”,而其书名,应当是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公布的名称,即“定县开元寺塔”,现书称“定州开元寺塔”。

其实我常在想,如果定州也曾经像西安一样做过历朝的古都,这个定州塔也一定能更加知名度高一些,比肩西安的大雁塔。

据史料记载,定州是先有开元寺,后有定州塔。开元寺的前身最早是七帝寺,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91年,隋朝开皇16年将七帝寺改为正解寺,到唐代天即公元904—907年正解寺改为开元寺。河北民间将沧州铁狮子与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河北三宝”(“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也有华北四宝之说指的是:“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看见没,我燕赵大地,绝对是真正的瑰宝重地,国之重器。

隋唐时期虽然已经建了塔,已毁之战乱。目前看到的塔,是宋辽金时期的产物。

据文献记载,宋朝初年,开元寺僧会能往西天竺(印度)取经,得到佛教中传说的舍利子回来复命。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真宗下诏,命在定州开元寺内建塔纪念,到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建成此塔,历时55年。

开元寺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十一层,塔基外围周长128米,高83.7米。塔身为八角形,平面由两个正方形交错而成,一改宋以前早期塔的四方形式,显得雄伟大方,秀丽丰满。

塔身为砖木结构。砖的规格不一,约有十几种。为了增加砖与砖之间的拉力,加筑了松柏木质材料,故当地流传着“砍尽嘉山(在曲阳县)木,修成定州塔”的民谚。

从此塔修造时间之长,用料之繁多,可以想见当年建造工程之浩大和修造工艺之精巧。此塔建造十分精巧。塔身分内外两层,外涂白色,东、西、南、北四面设券门,其余四面辟棂窗(假窗),窗由大方砖雕刻而成。

开元寺塔作为宋辽金砖塔的代表,在建筑水平上全面超越了前朝:改方形平面为八角形平面,减弱了塔的风压力;改空筒结构为带塔心柱结构或套筒结构,加强了塔体结构的整体性;改附壁盘旋塔梯为塔心柱与回廊折返踏道,均衡了塔壁的受力;改仿木细节真实的刻意追求为淡淡传神点缀,克服了塔立面构件的脆弱性,这一点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更体现为观念上的冲破,因为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体系已达到了成熟期的高峰,在述而不作、习故蹈常的文化氛围中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总之,他们在建塔中以一种新的境界追求历世不朽之作,因为佛界既要枕地铺开接众生,更要拔地击空向天国。

宋、辽对峙,此塔在军事上起过重要作用。当年,定州所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史料说,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军,惟定州最重。定州“实为天下要冲之最”。宋代,定州是北部边防要地,北与契丹相接,经常发生战事,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常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此塔高耸云端,登塔远眺,可瞭望契丹之动静,故又称“瞭敌塔”。

定州塔曾是宋清两代僧道徒和广大民众朝拜游览的胜地,每当晴日,碧空万里,游人如织,登高远眺,西北方曲阳一带的嘉山尽收眼底,在塔的正南方,可一眼望到距城25公里的大沙河,波光粼粼的河水象一条银色的缎带,横卧在平坦的大地上,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登塔,写诗抒怀,“举飘接六汉,醇然玉色醪。不饮亦自醉,烈烈风生袍”;“安得生羽翼,高飞弄云”。只有亲临塔顶,才能体味出这座集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于一身的古代文物建筑的深刻内涵。

《定州塔的维修》

开元寺塔从始建至今,已有整整一千年的历史。在长达千年的风雨剥蚀中,此塔经历了十几次地震,但古塔仍巍然耸立。可惜的是,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塔身东北面自上而下塌落,破坏了这一重要建筑物的完整。从1986年开始,国家文物部门投巨资对其进行整体加固维修,2001年年底已基本竣工,2002年年底向社会开放,这一历史名塔将以崭新的面貌重现在世人面前。


千年古塔—定州塔(开元寺塔)

开元寺塔自建成后距今已有950余年的历史,在此其间定州历经了10多次地震,但定州塔损坏较小。导致州塔倒塌半块的大地震发生在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6月,当时塔的东北面自塔顶至塔座之间垮塌、剥落了一角,露出了塔中塔,如上面照片所示。自此后无人敢去修缮,这种状态持续了一百多年的时光,因此关于“定州八大怪”的民谣中才有了“定州塔缺半块”之说。

在定州塔被地震损坏103年后,即1987年,国家文物部门投巨资对残塔进行了整体加固和维修,2001年年底基本竣工,2002年底向社会开放。

我曾亲眼见过残破的定州塔,当时一直就在想,缺半块,怎么修啊?所幸最终维修成功了。

《定州塔与伟人或名人的故事》

塔自身来说,也是一部历史。在同一部青砖铺就的幽深塔梯上、回廊间,留下了提灯苦行的佛僧、持刀急驰的兵丁、指点江山的志士、揽卷抒意的骚客、兴致盎然的游人的层叠的身影,它们如活动的文字书写着宝塔春秋。史卷有“残缺”,“残缺”又丰厚了史卷。

其一,史载,1093年,即定州塔建成(1055年)48年,北宋苏东坡谪守定州,励精图治,广传佳话,但确没有关于他与塔的记载,更无“大江东去”般诗篇。如果人们有足够的心思,定能从中开出一方学术天地来。但东坡先生在定州做太守时候,留下的东坡双槐,依旧巍峨。

其二,1952年11月初,刚刚走下天安门城楼的开国领袖毛泽东视察定县,在塔下观看了一周后,就提出要蹬塔,在蹬至第二层时,由于塔的东北角自上而下整体残缺,再往上蹬,存在安全问题,主席接受了随同人员的苦谏、劝说,决定不再蹬塔。这样,主席的脚步在定州塔的二层定了格。可惜主席没有留下笔墨给定州塔。

《如今的定州塔》

如今定州塔已经焕发新生,周边一带建成了定州的文化广场,与文庙等一起成为了定州人民文化活动、旅游的市民广场。


千年古塔—定州塔(开元寺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